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演员惊人绝技是从哪里来的?(4)

言菊朋学谭派狠下苦功



    京剧表演艺术有个风格问题, 风格就是艺术的成就。京剧界流派繁多, 在表演上各有其艺术风格。老生行中不少著名流派是从学谭(谭鑫培)基础上衍化出来的, 有的拜师求艺, 有的观摩借鉴,有的登门请教。学法虽不同, 但都创出了自己的流派。因为谭鑫培艺不轻传, 所以学之不易。言菊朋学谭, 更是难上加难。

    言菊朋生于1890年, 卒于1942年, 蒙族人, 清朝末年曾在理藩院供职。民国初年, 又在各部任过主事之类的差事。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渊博的艺术修养, 喜诗画, 善书法, 精通字韵音律, 酷爱京剧艺术。学演老生, 艺宗谭派, 曾参加过言乐会票房。他衷心的愿望, 想拜入谭氏门墙, 虽多方求人, 尽了最大努力, 但终未得到谭鑫培的允许。

    言菊朋是一位苦心学谭的票友, 不能拜师求艺,只好另想办法。每逢谭鑫培演出,他场场必到。带着笔记本, 专心地坐在台下观摩, 听着谭的唱、念, 看着谭的表演, 手眼不停地记, 酷暑三伏,汗流浃背,严寒三九, 冻伤双脚, 他照常地听、看、记、练, 从不间断。

    为了学谭, 他设法结识与谭经常配戏的演员。从王瑶卿、杨小楼、钱金福、王长林等人那里得来谭演出的剧本“总讲”, 学到谭的唱腔、表演。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刻苦学、坚持练和不断钻研, 终于学有成就。1923年, 言菊朋竟参加了承华社去上海, 与梅兰芳合作演出。从此正式下海, 入了梨园行, 以旧谭派之首领的头衔, 做了专业演员。

    言菊朋中年以后, 在学谭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工作。他广泛地融会了京剧青衣、花旦、小生、老旦各行当的唱腔, 甚至于地方戏曲、京韵大鼓的旋律, 也尽量吸收。博采众长之后, 根据自己嗓音的条件, 创造性发挥自己的唱法, 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 得到观众公认, 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言派。

    言派的表演, 最大特点是以唱、念取胜。因为言菊朋是旧文人, 深通音韵,讲究四声,平仄、尖团、反切, 在吐字行腔使字音正确上下过很大功夫。他的唱法是字重腔轻,腔由字生, 吐字清楚,归韵准确, 按字音创新腔, 突破了谭派的范畴。

    言派的唱腔, 尽管旋律丰富, 变化多端, 曲折婉转, 若断若续, 而能做到音不飘、字不倒。其行腔有似险而圆, 纤巧而苍劲的特色。

    言菊朋唱“二黄三眼”最拿手, 演《过昭关》、《二堂舍子》、《贺后骂殿》、《上天台》等剧唱来“弯儿多”、“味儿厚”, 一唱三叹, 荡气回肠, 颇受观众赞赏。

    演《二进宫》的杨波, 在“吓得臣低头不敢望“”那段“二黄快三眼”唱段中, 唱完了“今日里进宫来辞别皇娘”, 更别出心裁地加进了“渔、樵、耕、读”和“春、夏、秋、冬”四季花——“臣要学姜吕望钓鱼台上, 臣要学钟子期砍樵山岗, 臣要学尉迟恭耕田庄上, 臣要学吕蒙正苦读文章, 春来百花齐开放, 夏至荷花满池塘, 秋来菊花千般样, 冬至腊梅带雪霜”。下面才接唱“望国太开龙恩将臣放, 臣要告职还乡, 做什么兵部侍郎, 落得个安康! ”这是言派独有的唱段, 唱腔新颖, 与众不同。

    言派还有一些独有剧目, 如: 《乔府求计》、《卧龙吊孝》、《瑜亮差》、《让徐州》、《吞吴恨》、《金兰会》、《击鼓骂曹》(带“长亭饯别”)等, 这些剧目, 不论唱、念, 还是工架身段, 都别具风格, 与一般演出迥然不同。

    骆连翔的跟斗,何连涛的腿


骆连翔

    20世纪20年代中期, 北京城内有两个京剧科班, 经常在前门外做实习演出, 那就是富连成和斌庆社。富连成在“东广”(即前门外肉市广和楼, 现改名广和剧场), 斌庆社在“西广”(即前门外大栅栏西口广德楼, 现改名前门小剧场), 都是每天日场准演, 风雨不停。上座情况都很好, 基本上可以卖满堂。

    富连成的武戏演员基本功扎实, 各有各的苦练方法, 长靠、短打各有专长, 讲翻、论打各有绝招儿。

    那时, 在广和楼观众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骆连翔的跟斗, 何连涛的腿”。讲的是当时富连成的两绝。

    何连涛擅演长靠武生, 腿功非常好。抬腿抬得高, 剁泥儿站得牢。他起霸出场迈高步儿, 腿抬起来在脚上放一碗水, 能平平稳稳地做到碗不掉, 水不洒。由此可见他的腿功多么扎实了。

    骆连翔的跟斗就更绝了。骆连翔既应武生, 又演武花脸、摔打花脸, 长靠、短打都有专长。尤其对于翻跟斗他下了很大的苦功。

    当时广和楼的舞台是方形的, 台前左右两个台角儿各有一棵粗台柱。骆连翔就利用这台柱子,苦练基本功, 他为使跟斗翻起来稳、落下来准, 在下场门外台口那棵台柱子上, 抹上大白。从上场门里首对着抹大白的柱子翻一排“串小翻”, 最后挂一个“提”, 跟斗凌空而起, 要顺着台柱子落下来, 要求臀部的彩裤上能沾下大白。翻这个跟斗要有高度的准确性, 劲大了, 头会撞在台柱子上劲小了, 大白沾不下来。看看骆连翔下的是什么样的苦功啊!

    另外, 他还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技, 就是个“串虎跳”, 最后挂一个“单手前扑”。跑着翻的“串虎跳”, 在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 算不上难, 可骆连翔翻的“串虎跳”, 是在台口起翻原地不动, 连续不停地翻个“虎跳”, 还要挂个单手按地的“前扑”,虽不敢说是绝后,但可以说是空前,堪称绝活。

    骆连翔的“串虎跳”挂“前扑”, 只有在他演的三出戏里使用: 《竹林计》“火烧”一场于洪翻, 《金钱豹》“扑帐子”一场孙悟空翻, 《四杰村》“走边”一场余千翻。

    著名武生杨小楼晚年演《金钱豹》,因为过去给他配演孙悟空的姚喜成、迟月亭都年老翻不了,摔不动啦, 每次都是“单拆”(外请的意思)骆连翔演猴儿, 每场现洋(银元)元, 不“打厘”(打折扣)。为什么给这么大的戏份儿呢?就因为骆连翔演猴儿与众不同, 的确有绝的。

    骆连翔的猴儿, 不单注意翻、打、摔, 而且还精于做, 他把孙悟空的毛手毛脚、好活动, 表演得神、形兼善。

    “抛叉”一场, 骆连翔每次都摔五个元宝裸子(裸子又名“四根棒儿”, 就是凌空跃起, 四肢高扬, 用脊背着地), 而且都是蹿起来接叉。

    “扑帐子”一场, 杨小楼的豹, 双手抖着大帐子, 嘴里喊着“哇呀呀”,同时,骆连翔的猴儿,走到台口翻起他那惊人的绝技——一个“串虎跳”, 挂“单手前扑”。

    戏演到这场, 经常听到台下观众脱口而出的赞扬声: “这一场就值一块钱! ”

中国戏曲绝活展示


    孙盛云“飞脚”横过三张桌



    1939年是富连成建社35周年。那年的冬天11月29日, 在北平西长安街新新大戏院(现在的首都电影院), 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演出, 该社历届毕业生, 凡是当时在北平的都参加了这次盛会,各展所长, 竞演拿手好戏。

    那天的大轴戏是马连良(扮宋江)、筱翠花(扮阎婆惜)、马富禄(扮张文远)合演的《乌龙院坐楼杀惜》, 压轴戏(即倒第二出)是短打武戏《四杰村》。由骆连翔、叶盛章双扮余千、孙盛云扮淮天鹏、朱盛富扮鲍金花、周盛鸣扮冯洪、孙盛文扮鲍赐安、韩盛信扮廖奇冲, 阵容整齐, 表演出色。《四杰村》走“哑边”一场, 演员各献绝技。骆连翔翻了原地不动的“串虎跳”30多个;叶盛章打了一排“旋子”;朱盛富表演了左右“潜水”、“宝元顶”;周盛鸣翻了几个“单蛮子”;孙盛云打了一圈儿双响“串飞脚”,跳了几个“一顺边儿”的“铁门坎儿”(一般“铁门坎儿”是右手握左脚尖儿, 右脚跳;或是左手握着右脚尖儿, 左脚跳;“一顺边儿”是左手握左脚尖儿,右脚跳)。当时剧场内掌声不断, 喝彩声满堂, 观众交口称赞, 相互道绝, 有的观众说: “双响飞脚, 一顺边儿的铁门坎是孙盛云三绝技的两绝, 最绝的是打飞脚横过三张桌。”

    打飞脚横过三张桌是孙盛云扮演《鄚州庙·拿谢虎》中贺仁杰表演的绝技。

    《鄚州庙·拿谢虎》是富连成科班最受欢迎的短打武戏。该剧由骆连翔扮谢虎, 苏富恩扮黄天霸, 孙盛云扮贺仁杰。当剧情发展到贺仁杰要翻墙而过的时候, 检场人把三张堂桌并在一起, 安置在大边儿的斜场。这时扮演贺仁杰的孙盛云不慌不忙, 啪的一声响,一个飞脚打过来,横越三张桌,又轻又稳地落在桌子后边, 这一绝技可说是空前了。

    在短打武戏里,过桌子的技巧不少, 经常看到的有:“蹿毛儿”过桌子、“案头”过桌子、“飞脚”过桌子、“转顶”过桌子, 但过的都是一张桌。富连成著名短打武生李盛斌演《花蝴蝶》在姜永志下水时, 有横过三张桌的表演, 但那是蹿过去, 孙盛云打飞脚横过三张桌, 在京剧舞台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舞台上用的长方形堂桌, 每张尺寸高, 尺寸长, 尺寸宽。张桌并在一起, 面宽是尺寸, 打“飞脚”横越张桌, 必须起得高, 跨度大, 才能飞越而过, 没下过苦功夫是办不到的。

    孙盛云这个绝活是怎么练出来的呢?首先应当归功于他的老师尚和玉的教导有方。尚和玉收孙盛云为徒以后, 对这个弟子非常关心, 经常去看他的演出。有一次,孙盛云在广和楼演《鄚州庙》,扮贺仁杰, 走“哑边”越墙而过的时候, 来了个“飞脚”过桌子, 干净利落, 很漂亮。散场后尚和玉没走, 把孙盛云找到前台南屋帐房, 对他说: “你这个'飞脚’过桌子不错, 好是好, 但够不上绝。你要肯下苦功, 可以练过两张、过三张,那才叫绝呢!”孙盛云听完, 茫然地想:“那怎练哪?”尚和玉看出孙盛云的畏难情绪, 就严肃地说: “要学惊人艺, 须下苦功夫, 怕难还成啊! ”孙盛云没敢说什么, 只是连连称是。“来! ”尚和玉把孙盛云叫到院里, 在地上画了个道儿说: “打飞脚起高儿好练, 往横下里推进不容易, 你得苦练跨度。在地上画好两张桌的面宽先练着, 练到横着能越过去了, 再把地上画的道儿加宽。功夫是不亏人的, 只要你肯练, 就有成功的一天。”孙盛云恭敬地回答: “是, 我一定好好练。”尚和玉高兴地说: “好! 你记着: 角色无大小, 一台无二戏。什么叫主角儿,哪个叫配角儿, 演得出色都一样。当年李春来先生演《鄚州庙》,就是扮演贺仁杰。你扮贺仁杰也能演出戏来。”孙盛云谨记老师的教诲, 按照老师教的方法, 不论严寒酷暑, 不间断地苦练, 终于练出了惊人的绝技。在他27岁的时候, 再演《鄚州庙·拿谢虎》, 就能打“飞脚”横过三张桌了。

    孙盛云80多岁时, 仍每天黎明起床, 风雨不停, 寒暑不辍, 把打“飞脚”当做健身操。

【连载四】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惊人艺从苦中来
超短打板的最佳绝技,一旦你学会了,从此妖股抓到手抽筋!
武林秘传绝技鬼脚
《为何学跟斗云?》2022.04.27周三
挑戏选角学问多
我谈京剧武生泰斗杨小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