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次永远难忘的大联欢——缅怀华慧麟老师



赵登禹路的大礼堂

我第一次看《平贵别窑》,是我们华慧麟老师演的王宝钏。那是在遥远的50年代,在学校的旧校址赵登禹路的大礼堂。这个所谓的大礼堂可没有现在的现代化设施,它十分简陋,一进大门,就可以看见礼堂里还有房子,东边是三间房,是文化教室,北边一拉溜的北房,有一半是文化教室、另一半是舞台队放服装、道具盔头的地方,北房的中间是个穿堂门可以通到后院去。西边是个简易的舞台。


在礼堂的东南、北边还竖着大柱子上面绑着横竿子,那是为我们练功压腿时用的,大黄土地,四个人一排的大木椅子平时放在有台阶走廊的北房外面整整齐齐码的挺高的一大摞,为的是腾出空场来让学生练功用。

等实习、开会,或来了外宾参观,才会将椅子码在舞台前面,这里既是练功房又是大礼堂。平时练功,可谓扬土扬烟,这边踢腿,那边又是打飞脚,满屋子是黄土沫,等练完功人像个泥猴。

可在这个礼堂,是我考入戏校复试的地方,也是尚和玉老师教钱浩梁学《四平山》的地方,是王校长给大班同学刘秀荣排田汉写的《江汉渔歌》《白蛇传》的地方,王校长给大班同学排的一系列的戏,什么《孔雀东南飞》《三击掌》《打渔杀家》《柳荫记》戏的地方。


别看这简陋的舞台,它是我实习的地方,同时也是大班实习的地方。童祥苓实习《战太平》是贯大元老师把的场;钱浩梁实习《蔡家庄》因为他是上海人,念不准“旮旯儿”在台上念成了“哥拉儿”,梁连柱老师绷不住都笑了场,整个台下台上成了笑的海洋。

我记得黄咏霓老师入中国京剧院前,是马少波院长陪着一行人,在礼堂里看了黄老师演的《玉堂春》。更记得前苏联的木偶艺术家,在这个礼堂为我们演出了木偶戏《醉汉》,那滑稽的动作,看的同学们乐的前仰后合。


一次永远难忘的演出

更难忘前苏联的舞蹈艺术大师乌兰诺娃,大冬天脱了皮大衣,穿着像蝉翅似的舞服,为我们表演了美妙的《天鹅湖》的片断......这个大礼堂是我永远值得怀念的地方,它像一幕幕电影在我脑海里掠过,让我的心身充满了少年时美好、幸福的回忆......想着想着电影突然“定格”了,它就“定格”在华慧麟老师身上。

梅葆玥《文昭关》

那是在春节的联欢会上,我看了一次永远难忘的演出。每年春节前,我们全校师生都要搞一次大联欢。学生除了演文艺节目外,行政干部也兴致勃勃的来客串一场,当然也有专业老师做示范演出,当时真是热闹非凡。

记得那次的联欢会上,使我有两个惊讶:一是教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梅葆玥,女扮男装演出了《文昭关》。看不出平时那么文质彬彬,说话和风细雨,见了同学上课嬉闹就没词爱脸红的女老师,到台上竟然是一个很帅的、刚毅深沉、男子汉模样十足的伍子胥。

平时,同学们也没看见她排练过,也没听过她吊过嗓子,所以梅老师一出台。台底下就炸了窝了,反应很强烈。那天梅兰芳院长也来看了演出。这一演不要紧,从此,我们班就短了个耐心细致教语文的老师,可是在京剧的舞台上,却多了一个余派女老生明星。

华慧麟便装照


第二个惊讶,就是我们华老师的粉墨登场,她那光彩照人的形象,真的使你眼前一亮,让你懂得了什么叫艺术。据知她已多年不登台了。


叫同学们开了眼

那天《别窑》是赵雅枫老师的薛平贵。赵老师“起霸”的身上漂亮、干净,脸上有戏,台上的王宝钏和台下的华老师真是判若两人。她平日教戏,总是细言细语的,可那天演出的王宝钏.真叫同学们开了眼。

华老师一句幕内念白“来了!”嗓音是那样甜脆、明亮,顿时台下“好”声四起,连王瑶卿老校长也直拍巴掌,口中喊“好!”连连夸奖道:“不减当年!”因为我们小班坐在前面,紧挨在王校长的后排椅子上,王校长的一句话,大家都清楚地听见了。

华慧麟 高维廉《得意缘》剧照


我们非常振奋,都想仔细看看华老师的出场,结果是从大椅子上忘乎所以地坐在椅子背上,这下可惹恼了后面坐的大同学,他们一边喝斥一边按我们坐下。在[小锣抽头]中,华老师出场的亮相,那是真有台风,那一双明亮的眼睛,甜甜的酒窝,以及那急切盼夫归的神情,一下子镇住了台下的观众,台下鸦雀无声,我连瓜子也不磕了,聚精会神地看着台上。

只见华老师在[小锣凤点头]中,一个右手抖袖,把那水袖盘绕成像一朵白色的浪花,眨眼一现,随臂与腕向前的掸动,那浪花霎时间又变成一条溪水顺流而下,这美不胜收的潇洒的身段,自然又迎来了热烈的掌声。

华慧麟《三击掌》剧照

我觉得人的记忆力真是个怪东西,我都是五十有九的人了,近些年的事,回忆起来好像挺费劲,有的事情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印象变得淡薄。可是每当我回忆起当年华老师演出的情景时,印象就跟放电影一样,竟是那么逼真、深刻、强烈,心中有说不出那种难以割舍的珍爱。我想这是因为我初进艺术殿堂,华老师创造的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真正使我毕生难忘。

《别窑》,我看过不少剧团作为折子戏开场演。看了不能说一点收获没有,但总觉得演得平平淡淡。不能说是无动于衷,但印象平平。因为看别的演员的戏,我心中总是有杆秤,拿他和华慧麟老师对比。

有比较就有了鉴别,我理解到华老师真正演的是人物,不是死乞白赖的瞎做戏,他自己觉得感动,而真正的又撼动不了你的心灵。华老师创造的彼时彼地的王宝钏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不同凡响。

华慧麟《棋盘山》剧照

她有本事让你为王宝钏这生离死别而感到揪心难过,让你随她入到戏里去。我记得,当薛平贵念到“辞别三姐”时,华老师用那又惊又气的眼神盯着薛平贵,待薛平贵二次念到“辞别三姐”时,一个“气椅”王宝钏昏厥过去了。

华老师这里表演相当精彩,在念“哎呀”的同时,华老师用了一个由下而上直打起的“上扬袖”,这个动作与念白做得是那样协调,结合得天衣无缝。在[大锣导板头]的锣经里,华老师不是傻坐着等着开唱。

我看到的是,随着锣鼓的进行,那王宝钏因一口气缓不过来,憋僵的身体。跟着锣经徐急有致的敲击,这动感的节奏,华老师的身段也有了相应变化。王宝钏身体从僵硬状态变得那样绵软无力,身不由己地靠在了薛平贵手臂上。

华老师的表演真是细腻极了,这既有生活的真实又有艺术美的表演,自然又博得台下的满堂彩。王校长看戏看得也很动情,还回过头来朝我们说:“好好瞧瞧,好好学,你们老师是怎么演戏的,这才是好角儿!”王校长的话,让我动心了,让我记住一辈子:人就是得活到老学到老。(摘自万凤妹《缅怀华慧麟老师》)

华慧麟《法门寺》录音 李炳淑配像

京剧三鼎甲五周年总目录

于玉蘅先生追忆老师王瑶卿

独家专访|九十三岁于玉衡先生

于玉蘅先生谈京剧教学

贯大元先生谈“通天教主”王瑶卿

杜近芳谈王宝钏与代战的“小心机”

著名京剧教育家 王瑶卿先生

老前辈十句名言 懂的都成大师了

梅葆玖蒙师 王派名青衣王幼卿

陆小曼谈名伶马艳云

刘秀荣生前回顾学艺经历

赵万鹏先生谈被人遗忘的《女斩子》

四大坤旦 王派名青衣胡碧兰先生

章遏云先生先生谈王派《棋盘山》

清宫太监小德张 追忆与王瑶卿过往

张君秋先生1937年灌片记

杜近芳:要学源,不学流!

新艳秋从梅王学戏(附《貂蝉》)

王玉蓉先生谈《红鬃烈马》 “王八出”

许姬传先生谈南北驰名的华慧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土牧尔台中学的辉煌历史
随笔 . 三年级四班手记之十六 歌咏比赛
​卢万章 | 六十年代的偃师二中
三句半
时光知味 岁月沉香
小说连载 | 情系杏花坞(八) | 作者:吕清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