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在做的实验,能发几分的文章?

       今天,说个有意思的事,为什么你晚上12点了还在实验室做实验呢?当然是准备发文章,为人类健康科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啦。。。好吧,其实我是被逼的,老板要数据,要发文章。



       回忆下老板是否问过你“你做的这个东西能发多少分的文章”?你内心是否在嘀咕:我哪知道能发什么文章,不是你逼我做的吗?今天,跟管家哥一起看下实验究竟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发好文章。


       文章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分子机制的研究,做得深了,文章等级自然就上去了,要不老板也不答应啊。好家伙,我申请个80万的国自然,你就只告诉我蛋白A跟结直肠癌有关系,还想不想毕业了?


在这里,我们大体将分子机制研究分为5个等级:

1、有关联性:一般文章分数在3分以内;

2、有因果性:一般文章分数在3-5分左右;

3、直接关系:一般文章分数在5-10分左右;

4、多层次关系:一般文章分数在10-20分左右;

5、异想天开型:这可以冲一冲CNS级别了。

 

下面我们细说:

 

1、有关联性

       这是所有研究都会做的第一步,先搞清楚要研究的两个因素是有关联性的,要不白忙活了。当然,也是最粗浅的关系。可以是临床疾病、现象、蛋白、基因、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蛋白AFP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预后关系、药物A的浓度与细胞凋亡的比例关系等。

        对于疾病研究,如果某个因素(可以通过基因芯片等筛选后验证)与预后或者发生有强关联性,就可能被作为相应的marker,文章题目可以是: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rotein X expression in Y disease. 或者Associationbetween protein X and Y disease.

        这个程度的研究比较粗浅,可能只是在临床上发现了有关联性,但是没有进一步证明其中的逻辑关系,就像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与猪价下跌之间的关联性。





2、有因果性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深入一点的研究就是验证两个因素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比如要验证基因X是疾病Y发生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表达或者突变基因X来观察疾病Y的进展。

       第一,我们得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比如药物A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研究,为了说明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常规手段就是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这条通路以及下游分子的表达或活化状态。

        第二,有了上述的因果关系,接下来就需要用到大名鼎鼎的Rescue(挽救)实验,也就是如果上调因素A导致结果B,那么通过对因素A的下调是否能够逆转结果B的发生。

 




3、直接关系

       如果因素A是导致结果B发生的原因,那么两者是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关系呢?比如蛋白X的上调导致了蛋白Y的磷酸化,是两者直接相互作用介导的呢?还是通过蛋白Z来介导的呢?

第一、我们通常用分子间的直接作用来验证,比如:

蛋白与蛋白直接作用;Co-IPGST Pulldown等;

蛋白与DNA直接作用:ChipEMSA等;

蛋白与RNA直接作用:RIPRNA Pulldown等;

基因与microRNA直接作用:双荧光实验等。

 

        第二、如果是有直接作用关系,可以进一步研究确定蛋白X的哪个结构域与基因Y的哪段核酸序列直接结合,通过点突变等手段进一步验证两者的直接结合作用关系。

       到这里,恭喜你,分子机制研究已经足够深了,只要没被别人抢发,高分文章肯定没问题了。

 




4、多层次关系

        至此,你已经走到“高富”层次了,接下来就是“帅”了,让你到文章看起来更加饱满丰富。如何提升呢,简单说第三阶段是通过一条线来讲述你的故事,如果能通过多条的故事线汇总,让你的Story更加丰富,自然而然你的结论会更有说服力,文章的层次也更高。

        我们可以采用两条腿模式:比如你要证明LncRNA X通过抑制蛋白Y的降解上调蛋白Z的表达。我们除了可以通过抑制蛋白Y的降解上调蛋白Z的表达(线路一),还可以研究LncRNA X通过ceRNA的方式下调microRNA XX的表达从而促进蛋白Z的表达(线路二),充分证明LncRNA X对于蛋白Z的调控作用。

到这里,你的文章应该考虑10分以上的了。

 




5、异想天开

       CellNatureScience就像是终极Boss,前面四个阶段的怪兽你可能都见过,那么终极Boss就需要你拿出“非常规武器”来对付了,比如两个貌似毫无关系的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举个例子:11月初,Cell一篇文章报道:肠道中的有益菌可能会反过来“吃”宿主(DOI10.1016/j.cell.2016.10.043)。

 


下次老板再找你谈话,有底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文参透:lncRNA研究思路、模式和数据库应用...
移花接木,lncRNA结合蛋白的套路解析
只做细胞机制实验,这篇文章是怎么发到10分的?
解读lncRNA高分的常规思路,适合学习
LncRNA:LncRNA的前世今生以及临床思路分析
lncRNA四种经典作用模式详解,必读综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