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让学生自编诗词?“诗词格律”精讲!

正式的格律入门请看王力《诗词格律》),此教程我会尽量以精准而客观并且让新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来描写,避免生僻字句和例举。故此,在花费了一些时间和心思来构造这个教程之后,不接受一切批评,如有须更正之疏漏,仅限建议。

虽然在正式教学之前会反复强调喜欢和能够坚持是学习诗词乃至所有学科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并没有显著的成效。十之八九的学生半途而废,顺利通过我古诗词毕业的更是寥寥无几。更有甚者直接拉黑,丝毫不尊重我的劳动。因此,做出一些调整,略微提高一些门槛,请各位认真对待,这是对你自己,也是对我这个义务劳动者的负责和尊重。

关于格律的简单讲解

诗之一道,由格律可分今古二体,现今主讲近体诗。自南齐伊始,兴起于初唐,盛唐,按每句字数分为五言七言,又依照联句多少分为绝句律诗,由于此分类与前项并存,故有七绝五绝七律五律之说。

五七律绝关系与平仄 一

律诗即是将绝句按平仄关系字数加倍。句式与绝句相同,共四种。而五言句式则为七言截去前两字。因此只列出七言律式。

一 平平脚(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 平仄脚(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三 仄平脚(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 仄仄脚(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则按格律而言,律绝亦各有四种。分别因首联出句不同而异。(所谓联,是诗中每两句之合称。例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一联,而一联之上句是为出句,下句是为对句。不论五七律绝,必讲究粘对。则出句第二字与对句第二字平仄必不相同为对,而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第二字平仄必定相同是为粘,不论失对或失粘都是犯忌的。)

五七律绝关系与平仄 二

由于粘对限制,故律绝中只须知首联初句便可推出之后所有句子的平仄,哪怕有一百联也是如此。故可总结出四种格律:

一 首句平平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 首句平仄脚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 首句仄平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 首句仄仄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有关韵律(基本韵)

古代字音按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又分阴平阳平,阴平即是普通话中一声,阳平即普通话二声,上声与去声分别为三声四声,而入声则在元代在北方方言,即现在普通话中归入阴阳上去四声中,对现在作诗无甚影响,姑且略过不提。如今写诗,韵谱中较为公允的便是清康熙年间改编自南宋山西平水人氏刘渊所著的《平水韵》共一百零六韵,而非唐朝所用的简化一百九十三韵《切韵》。若是感兴趣可以百度一番。但一般作诗,使用普通话中韵律便己足矣。

关于押韵

诗的押韵,近体诗与古体诗是不同的。古体诗中可平仄通押,即句尾字不论平仄,皆可入韵。而近体诗则只可押平韵。绝句第三句律诗三五七句尾字必为仄声,故不可入韵,不论律绝,首句末字可平可仄,平则入韵,而绝句二四句律诗二四六八句末字必平,故定须入韵。

律绝的基本平仄变格

由于律绝格律限制,无法适诗人之意尽情发挥,所以出现了一些无伤大雅的变格,来弥补此缺憾。

是为后世之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七言句式中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五言第一字第三字是可以改变平仄的,而七言二四六字,五言二四字平仄不可变化。至于末尾字,尤于是韵眼,故不可变。然而这种说法过于简陋,有一些变格是需要满足一些特定条件的。

律绝的基本平仄变格

在七言句式中(五言只需去除句首两字即可,例如七言第五字便是五言第三字。)在除仄平脚之外的其余句式中,第一字与第三字为变格,可以随意变音。而第五字则以原律为常格。(常格是不宜换音但换音也不犯忌的字音。)至于仄平脚的句式,则以第一字为变格,第五字为常格。而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便称“犯孤平”。即在仄平仄脚句式中(仅限于平仄脚句式),除去尾韵之外只有一个平声:

仄仄仄平仄仄平

这里有一点需大家注意,五律平平脚句式为

仄仄仄平平

由于是略去了七言句中前两字平音,也是除韵眼之外只有一平音,但不算犯孤平。

律绝的基本平仄变格

——浅述三平脚

三平脚,又称三平尾。即在平平脚句式中(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宜仄而平(平平仄仄平平平)这样以连续三平来收尾的句子。由干诗句讲求平仄结合,错落有致,故三平尾在近体诗中出现极少,在现在看来,是犯忌的。

律绝的基本平仄变格

——浅述三仄脚

三仄脚,又称三仄尾,其出现方式有两种。此处以五言为例(七言只需按句式补上前两字既可)。其一为仄仄脚中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宜平而仄(仄仄平平仄仄仄)。是为拗句(拗句详见下文:拗句与拗救常识。)属于在日常作诗中应当尽量规避的格律。而其二,是五言仄仄脚句式中第一字第三字皆宜平而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古人定其为大拗,必救。

拗句 与拗救常识

——何谓拗句

拗句,即不按平仄填字之近体诗句。有小拗大拗之分,由字面可知,小拗既不甚明显之拗字,大拗则为明显破坏格律之拗字。古人写诗,拗句是不算犯忌的,甚至有以杜甫为首的诗人专以拗句写诗,是为拗体,拗体诗语言挺拔精奇,意境多雄健有力。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望岳》《滟澦(滟澦堆是瞿塘峡最险的一处暗礁,现已炸去)》等。但在现在看来,拗句似乎是犯忌的。

关于拗救的具体操作

拗救有三种,简单来说分为孤平拗救、大拗救、小拗救。大小拗救合称为对句相救,意思是出句拗,由对句救。孤平拗救又称本句自救,即孤平句式中“中仄仄平仄仄平”七言第五字,五言第三字变平声,则救回了孤平。句式为“中仄仄平平仄平”。小拗意为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中七言第五字宜平而仄,是可救可不救的。若救则其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七言第五字,五言第三字用平声即“中仄中平平仄平”。大拗与小拗出现句式相同,但拗字不同,若不救,便算是出律了。具体句式为“中平仄仄中平仄”句式中,七言第六字,五言第四字用仄声:“中平仄仄中仄仄”。救法与小拗救相同。

如果足够细心,就会发现以上三种救法全部相同,那么能不能一并救了呢?答案是可以。任意两种甚至是三种都可以同时以一字救回。举一个名例“一身报国有万死,两鬓向人无再青。”

以上,是严格的格律拗救,还有一种不那么严格的存在一些争议的拗救——三平救三仄。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这种拗救不推荐使用,了解即可。

我是老师,加微信送学习资料,听免费学习课

家长可以在我朋友圈里,查找相关学习或教育文章

请加我微信:82105509进行索取和咨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诗笔记之:五言绝句简介及名篇欣赏
爱莲散人 详解六言诗的格律
王力教授《诗词格律十讲》
诗词格律十讲 第五讲 七言律诗 第六讲 平仄的变格 ...
学写律诗从这里开始
怎样写“格律诗”★★★★★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