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养生 你懂多少?

新闻背景

市民热衷自学中医养生

日前,我市裴女士花了3800元买了一个艾灸仪器,准备用来给全家人做保健。她说,之前她身体比较虚寒,就在小区里的一理疗店做了一个疗程艾灸,觉得效果挺好。就此,她也喜欢上了艾灸,经常会买些书自己学习,想着在家里给家人做,一来方便,二来也省钱。

在我市,像裴女士这样热衷自学中医养生的人有不少。市民齐先生告诉记者,他妻子也是一个养生达人,平常喜欢看艾灸、药膳等养生书,时不时地拿自己练手,每天给他这里艾灸、那里艾灸,有一次患了风寒感冒,倒是真的给她艾灸了一两次就好了。这不,她的兴致就更高了。不过,齐先生就是有点担心,人体穴位非常复杂,不知道妻子这样学点皮毛就给家人做,会不会有副作用。不过他认为,学点药膳倒是挺好的,食材药性相对简单,做起来不仅色香味俱全,营养也更好,有利于家人健康。

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自学中医防病养生在我市悄然成风,甚至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在新华书店,中医药类养生书籍也成为重要区域,记者看到,大楼一入口,就挂着醒目的“养生馆”引导牌,书籍足足有四五墙之多,每天,总有很多人在那里孜孜不倦地阅读。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类书籍销售得挺好的,像小儿推拿、药膳、高血压调理等等。选购这类书籍的用户,多为有一定文化知识水平,希望借助这类专业性医学书籍,达到治病、防病、养生的目的。

陈女士在新华书店翻看一本小儿护理的书,她告诉记者,通过学习,她了解到小孩子有黄眼屎是有了肝火,下眼睑红肿是有了胃火,舌苔厚可能是积食了,诸如此类,根据这些判断,自己就会在生活中随时调整饮食,或者辅助一些简单的非处方药物,这样就可以预防疾病严重化。不过有时候她也拿捏不准,过个一两天看看症状没减轻,还是会上医院。

中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随着中医养生越来越热门,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必要掌握一定的中医养生知识呢?而自学中医养生知识又是否可行?这些也成了大家心头的疑问。

记者 潘凤群

专家观点

很多方法老百姓可自学掌握

中医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虽然如今科学如此发达,中医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疾病预防、养生保健等仍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养生,学习一些简单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中医养生,古时也称摄生,就是养护生命,保养身体之意。如今谈中医养生,可以具体到许多方面,如四时养生、经络养生、运动养生、膳食养生、情志养生等等,不一而论。

中医养生的好处,首先是遵循自然界的阴阳之行法则,把人体的各种变化与自然界的各个方面相联系。因此在采用养生方法时也取之于各种自然因素,使人与自然相统一,使体质偏颇明显的或称之为亚健康的人群回归于自然的平衡之中,使人类能够真正健康地生活,更长久地生存。比如中医的运动养生,可以采用古代外科医圣华佗所创造的“五禽戏”,完全取自于禽鸟、虎、熊、鹿、猿猴五种动物的特长动作。人本属于动物类,能够将这五种动物的身体动作都练习好了,人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活力也就随之大大增强,并且延长了寿命。又如在膳食养生中,中医根据阴阳学说将食物分作寒凉性、温热性和平性食物,如在螃蟹类寒凉食物中加入生姜、葱蒜等温热食物,可使食物的寒凉性进行中和。又如在冬季可多食牛、羊、狗肉或饮白酒等温热食品,使人体阳气上升,不怕严寒带来的疾病,更易度过寒冬。这就是中医的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归之于自然,同时也不会带来很多副作用的大学问。世界上目前没有哪种学说、学术体系能够比中医的这种整体大平衡观更科学更先进的了。

正因为中医的养生方法都充满了自然的哲学思想作指导,因此很多方法都是老百姓可以自学掌握的,而不会过于神秘。如前面所讲的运动养生中的“五禽戏”、药膳养生、时令养生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学习穴位按摩、推拿等简单可行的方法,用来日常养生保健。如伤风感冒可以自己按揉后颈部头骨下的风池穴,腹痛、牙痛可按揉手上虎口的合谷穴,心慌胸闷可按揉手腕上2寸两条筋之间的内关穴,消化不良、腹胀可按揉小腿上的足三里穴等。

以上一些简单的运动养生、膳食养生、经络养生及时令养生的内容,市民朋友可通过正规医院举办的健康讲座(如丽水市中医院的绿谷养生大讲堂)、国家出版总署颁发可以印刷养生书籍的机构出的书、国家正规的报刊、电视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养生知识,千万不可信任那些伪科学、伪专家。

此外,某些领域如针灸、疾病推拿等,这比较专业,需要老师的引导,要有医学知识的积累,这些要有行医资格的机构、医生才可操作。千万不要为了省一点钱或“好心”,进行自我理疗或帮朋友“治疗”,而引“官司”上身。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形神一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中医认为,顺应自然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方法。养生之法虽多,但不离精、气、神三条,精乃健康之基,气乃健康之本,神乃健康之魂,精充、气盛、神安,为生命之要。

林绿冬:市中医院、丽水市名中医

陈伟群:市中医院健康教育科,长期从事健康教育及医学营养工作

观点碰撞

自学中医养生必要可行

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多方面有着西医不可比拟的优势,中医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积累起来的宝贵的经验和财富,相对西医重治疗来讲,中医更讲究预防、保健和养生,因此,也更适合普通市民的学习和掌握。我们无需追求其深奥的理论和专业的手法,那需要系统而全面的学习和日积月累的临床实践,普通市民只需要在卫生保健和养生养老方面学习一些中医基本知识和基本手法,能够在日常预防和保健中发挥作用即可。比如日常饮食、起居、出行、调理等方面,学着做些养生膳食补品,如何搭配烹饪更加科学,如何安排四季饮食更为合理;科学制定起居时间,不违背休养生息的规律,了解人体承受的极限,不随意破坏自然规律;日晒雨淋的天气如何进行防护,受到中暑、湿气伤害后如何进行修复和调理等等。

总之,中医里面的一些养生之道并非我们普通市民遥不可及的专业医术,很多已经为普通市民所掌握,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基本技能,中暑后的刮痧、腿脚酸痛后的敲打、解暑需要用热茶、去风寒喝点生姜红糖水等。只要我们不盲目地以中医专家自居,自以为是地去操作针灸、拔火罐、煎草药等专业治疗手段,学一些中医养生保健疗法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我信任中医养生,建议普通市民掌握一定的中医养生知识来加强自我保健。如果政府能积极推动,组织中医专家开展养生养老方面的普及教育和基本技能的传授,点拨自学的效果,使其更为科学和规范,我觉得就更能体现丽水作为全国唯一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的地级市在中医养生养老方面先行一步的探索和引领。

(市直 可靠可靠)

让养生福地更名副其实

父辈们基本上都懂得一些中医养生的知识,比如我父亲常在雨天干活回家后喝点生姜和红酒等一起炖起来的汤,以防感冒咳嗽。因此,打小起,我便觉得,学点中医养生很必要。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来的文化结晶。其实,从我国每个地方百姓的饮食习惯中,就可以得知中医养生是浸润到百姓生活血脉中的。比如,西南喜辣为去湿,北方多食鲜肉以御风寒。丽水地处浙西南,自古交通不便,山耕文化迫使百姓多多少少认识一些药材,并用于养生、防病以及日常食用。景宁畲药、菇民山药等都有一定的历史,并逐步传承到现代。因此,作为丽水人,学点中医养生,有身边立等可取的经验和材料。

作为普通人来说,学点中医养生知识,有助于预防。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具体来说就是未病先防、未老先养;天人相应、形神兼具;调整阴阳、补偏救弊;动静有常、和谐适度。这些都与日常生活中的起居饮食密切相关,什么菜与什么菜相配,什么菜与什么菜相冲,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懂点中医养生知识,可除去一些麻烦。

养生就是“治未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关键就是如何健康长寿,而这促使养生成为人们的一大追求。以天时变化而言,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如冬令吃什么,酷暑吃什么,都有讲究。丽水作为养生福地,如果人人都懂得一些中医养生知识,注意生活中的饮食细节,未来必定会有越来越多健康长寿的人,那么这个称号也就更加名副其实了。

(市直 武林)

想要自学成才有难度

在生活中,懂点养生知识的人或许不少,但中医毕竟需要专业学习和培养指导的。自学中医养生,看似不错,但并非是切实可行的做法。

前些日子,笔者到景宁调研时,遇到了因药膳养生而闻名的几位专家,问及中医养生,专家认为其中有不少专业知识,一般人通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由于中医所涉及的药材一般有多重药性,药材与药材之间如何搭配使用,在食疗中,如何恰当使用药材等,都是十分有讲究的。身边有不少朋友在聊天中也常常会聊到中医养生,但大都认为只能适可而止,偶尔为之。有鉴于此,若想获得真正的中医养生,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更靠谱,如果自行其是,容易出现始料不及的结果。

当然,为了更好地养生,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在专业图书的导引下,合理地进行中医养生,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在充分了解清楚的情况下进行。虽然说中医养生很热,但对于一般人来说,绝不可随意跟风,应该综合考虑各自不同的体质和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科学养生。

(市直 龙门飞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 自制药膳汤滋补养生又防病
【致敬】医生是仅次于上帝的人!你们才是中医药腾飞的翅膀!
十五种中医养生的药材知识
药膳有风险食疗需谨慎
德州市中医院第五届中医药文化节暨第五届膏方节开幕丨零距离接触名医专家
这家中医院的药膳坊火了,迎合了年轻人的朋克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