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颅骨钻孔位点的历史渊源

20世纪初期,Kronlein全面研究了脑膜中动脉出血血肿的病理解剖特点,并且描述了处理源自脑膜中血管的血肿的颅骨钻孔位点(引在Guleke 1950)。


直到今天,在没有CT和血管检查设备,患者又临近发生脑疝的危急时刻,Kronlein的方法依然值得推荐。1973年,Bushe提出了环锯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不同的钻孔位点。


图 a Kronlein硬膜外出血脑疝发生时的紧急钻孔探查点。在没有CT或血管造影诊断的紧急情况下作为血肿定位方法使用。脑膜中动脉的额及顶支的钻孔点分别位于前后垂直线与上水平线、German水平线垂直交点处。上水平线通过眶上缘并与German线平行。German线是通过眶下缘的水平线。前垂直线穿过颧弓中点,后垂直线穿过乳突的后缘。4条线共同确立了急诊处理颞和顶部硬膜外血肿的钻孔位置。额、枕和幕下血肿不能用此定位法。

b Bushe(1973)提出的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的钻孔位置。当无法用放射学检查明确血肿的位置时,Bushe提出了改良的Kronlein定位法,在额部和枕部各增加了一个钻孔。图示增加的钻孔点位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开颅术
少量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头外伤CT诊断不容易,要仔细!
这种“脑出血”专找老年人,且与高血压无关!详解慢性硬膜下血肿
颅脑影像急症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