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要以”轻灵”为纲
摘要: ?   练太极拳的人,必须以 ” 轻灵 ” 为首要遵守的法则。这是根据太极拳原理而制定的原则。《太极拳经》说 :“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 。这里所指的 “ 轻灵 ” 是相对于 “ 重浊 ” 而言的。 ...
(一)太极拳要以”轻灵”为纲
太极拳的人,必须以 ” 轻灵 ” 为首要遵守的法则。这是根据太极拳原理而制定的原则。《太极拳经》说 :“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 。这里所指的 “ 轻灵 ” 是相对于 “ 重浊 ” 而言的。太极拳为道家的行功,注重武德修养,注重于内部的修炼,而不在于外部的刚力。这就是太极拳占其他一些以刚力为主的武术重要的的区别 !?  太极拳每一姿势要求中正安舒,每一个动作要求轻灵圆活,绝无刚猛激烈致敌死地之意,此为 “ 仁术 ” 。因此,我们在练习时必须严格遵守 “ 轻灵圆活 ” 的原则。尤其是初学者,必须时刻注意,才能中规中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太极拳要注意三个要点 :?
一、一不用气,用气则滞。这里的 “ 用气 ” 是指练太极拳时,运气必须平和,不能浮躁、急骤。如果浮躁、急骤必然导致动作失调。产生和 “ 以心行气,顺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使利从心。 ”( 见《十三势行功心解》背道而驰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弊病。?
二、二不用力,有力则断。太极拳并非不用力,而是不能用浊力,即暴发力。因为用暴发力,不易连贯,容易产生 “ 断 ” 的弊病。刚力在力学上称之为 “ 矢量 ” ,与速度存在相关的关系。不同的人,力量是不同的。力量大的总是能胜过力量小的人。故在武术中有 “ 一力降十会 ” 的说法。与之相反,太极拳则不以力取胜。而是以 “ 四两拨千斤 ” ,以柔克刚的形武胜之。这是两种力完全不同的概念。学者不能不查。?
三、三不用法,用法则尽。这里的 “ 法 ” 是指人为,刻意追求某些不正确的练法。与正确的练法是本质上不同的。太极拳崇尚自然,以养气蓄劲为重要的练习形式,要求柔中蓄刚,刚柔相济,精神内敛,形神合一。?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太极拳为什么要以 “ 轻灵 ” 为纲 ? 《太极拳》说 :“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 。轻灵就是要求从 “ 静、轻、慢、连 ” 中产生。静能神安,轻能力沉,慢能蓄劲,连能变换虚实。?
轻灵就是从灵敏度着手 ( 一羽不能加,虫蝇不能落 ) ,动作要求精密、准确,所谓 “ 手、眼、身、法、步 ” 都要中规中矩。这样才能从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二)太极拳练习中讲究轻灵的原因
太极拳动作既要轻灵,又要沉着。轻是力度,灵指触觉。不轻就很难灵,轻与松都是培养灵的手段。我们想知道水壶的水是不是热了,就轻轻地伸出手指头去探(这就是太极拳所讲究的听劲),从来不见有人鼓足了气力,硬着手指去探水的冷热。这个例子就说明了轻与灵的关系。太极拳讲究轻灵是指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动作轻缓,目的是使肢体更好的放松,以便去掉人体本身的僵劲(即不协调)。《太极拳论》讲“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虽说是对太极拳习练者感觉灵敏度的要求,但更是说明了太极拳讲究轻灵的重要性。
人们在刚开始学习太极拳时,最大的毛病就是动作紧张、不协调,在练习时显得笨拙、不美观。所以我们在学习或练习太极拳时一定从轻灵处练起,而且练习的时间越长越好,在放松、协调的基础上,再练习沉着。
(三)太极推手中的绵沉与轻灵
从“推”的角度来讲,有两种比较明显的风格:绵沉和轻灵。与此相同,走架的风格也主要分为绵沉和轻灵两种。从理论上讲,习练太极拳功夫者应该是绵沉、轻灵兼而有之,沉时静如山岳,轻时动若脱兔,但是具体到不同体质、性情的人,就会是或偏重绵沉或偏重轻灵。一般情况下,体型硕大者偏重绵沉,小巧精瘦者偏重轻灵。拳家谈练拳心得。常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经意间或侧重谈如何绵沉,或侧重谈如何轻灵。作为习练者,应该知道绵沉和轻灵有联系也有区别,不同的用意不同的练法不同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风格与不同的作用。
绵沉
不管体型是硕大还是小巧,在有了初步的劲感后就要先追求绵沉,绵沉是基础是根本。如何做到绵沉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务令沉着,静如山岳;两胁微敛,取下收前合之势,内中感觉松快,谓之护肫;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体整如铸,身如灌铅;体会自身整、沉、稳、实感觉与空气的共振;体会空气阻力,用与阻力相等的力量与之迎合;意念活动不加入适当的力量,是近乎无效的意念活动等等。
意念要有“力”:举手投足要有与空气阻力相等的力量与之相应合,身体与空气共振鼓荡,推不动拉不回压不瘪。肢体要有“力”:身体各部位之间互争互抗,挺拔,腰形上顶,手指舒展搠劲不失。开始用力,应该从手上开始,而手指又是关键。走架时,留意手指有没有保持舒展拥劲不失状态,如果丢了就要捡回来。手指舒展的时候,为不过于僵硬,要检查有没有同时做到掤劲不失。手指舒展是一个方面,手指掤劲不失是另外一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待手指能做到舒展棚劲不失,定型的时候,就要尝试把这种力延伸到全身。初期尝试延伸时,身手两分家,手上有力身上无力,慢慢地身上也会来劲,最后实现不仅仅是用手打拳而且是用身体打拳的目的。手指舒展劲不失时,手指是多用了力,但却换来了全身的更放松。走架要抓住这个窍要,以此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放松。
为使绵沉看起来更直观,操作起来更容易,我们不妨假借蟒蛇攻击猎物时的情景来说明一下。蟒蛇在攻击猎物时,会动员全身力量缠裹收缩紧箍猎物,用的劲就是绵沉之劲。我们在推手的时候常会碰到这种劲,这种劲常来自于体型硕大者。他们身重力沉,本能的臂重体重软绵绵地压过来就像蟒蛇缠裹猎物。走架时要把这种绵沉的体验带进来,推手时把这种体验加到对方身上。
轻灵
轻灵是从轻开始,先有轻然后才慢慢地有轻灵。断线的风筝是轻,线头拽住的风筝是轻灵。初学者练拳时给人的感觉是轻,轻飘飘:练拳数年者练拳时给人的感觉是轻灵。如何做到轻灵,方法也不少:立如平准,活似车轮:气遍身躯不稍滞,满身轻利顶头悬:意气须换得灵,全身好似气球,气势贵腾挪,身体有如悬空: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迈步如猫行等等。
练拳时加一个“轻”的意念,轻轻地走架,感觉与绵沉就会大不相同,两臂如风吹杨柳,轻松飘逸。练拳时不能加“灵”的意念,一加上“灵”的意念就难免过灵,趋于滑浮不实。灵是从轻开始从绵沉而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匀缓的走架能使技击时运动速度更快,练习时越是注意养生越能提高技击能力。轻灵是从长期的绵沉而来。走架绵沉,节节贯穿了,挺拔力练出来,轻灵就来了。轻灵与绵沉、挺拔、贯穿紧密关联。轻灵不是一点也不用力,而力度减少。为了表演为了拍照为了造型为了表现精气神。走架时活灵活现神情外露,那不是轻灵。轻灵是神情安逸庄重不卑不亢。
绵沉与轻灵
绵沉与轻灵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面,无法分开。不能做到轻灵,绵沉就会陷入滞僵:不能做到绵沉,轻灵就会是轻浮。初学者是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得既轻灵又绵沉的,不妨一个时期专执绵沉,另一个时期专执轻灵,或这一趟拳专执绵沉,下一趟拳专执轻灵,或该次练习专执绵沉,下一次练习专执轻灵,一点一点地来,慢慢找到或轻灵或绵沉的感觉,最终达到绵沉与轻灵兼而有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健身者谈谈学练太极拳的几个阶段【四】(李力行)
武当太极拳38式 ,轻灵圆活,动作舒展大方,周身合一,武当萱萱
如何拥有太极拳的含金量 |原创
太极拳“气”的浅探
神形太极拳之三
太极拳技术分析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