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

<表里山河>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韩山石论山西文化的历史影响

 

研究历史,有两个路径,也可以说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典章制度,这是过去的历史学家遵循的一个路径,关注较多的一个层面,还有一个是地理环境,也可以说是历史地理,这是百年来,新一代历史学家较为侧重的一个路径,一个层面。

看山西,若从典章制度的层面看,在山西即便是偏远的乡村,也有庙宇,有庙宇的地方,必有戏台。国家的典章制度,就是通过演戏这一文艺活动,达到教化的目的,变为民众的人生理念,成为道德规范,成为风土人情。关注一下戏台,关注一下民间风俗,对“礼失求追野”,会有深一层的理解。

主要是从地理上看,山西对历史的影响。

山西的形状,从元代设置行省(中央机构叫中书省,行省,就是行中书省的简称)以来,几乎没有变过。这个树叶形的长条,是由山西的地理条件决定的。东边是太行山,西边是黄河,这一山一河,就固定了山西的形状,只会是这个样子。有人会说,设省,就是以自然条件划分的。不完全是这样。更多的是考虑治理的方便。比如陕西省南部,汉中一带,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风土人情,更接近四川,但是,就是不划给四川。为什么,就是要插入四川一块地方,四川一旦不稳,出兵就方便多了。现在的样子,只能说是沿袭历史的格局。山西的这个地理格局,柳宗元说,叫表里山河,原话是:“晋之山河,表里而险固”。可以扩大想像,这样的地貌,本身就像一个大城堡。

这个城堡,在中国几个重要朝代,它就在离京城不远的地方。秦朝太短,不说了,汉代和唐代,都是历史上的大朝代,都城在长安,山西南部,古称河东,与长安所在的关中,可说是互为表里。山西也可说是京畿。前些年出土的黄河大铁牛,就是蒲津桥的定桥之物。为什么要在这儿修这么好的一个桥呢?就是为了去北边方便。西厢记的事故,发生在这儿,也是因为这儿是通长安的要道。

再一个时期,是明朝。明朝边防有九镇,其中两镇在山西,一是山西镇(驻地宁武),一是大同镇。而大同尤其重要,与宣府(宣化)并称宣大,可说是北京西北的屏障。

 

 

 

清代,朝廷与蒙古王公原本一家,山西这边不会有边患,但是庚子一役,西太后母子出逃,想也没有想,就直奔大同,再南下太原,最后才去了西安。老佛爷心里清楚,联军可以打下北京,要追上来打下山西,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这几个朝代,基本上可以说,山西安宁,朝廷就安宁。

太原城里,至今还残留一截城墙,正是北门左近,这个城门就叫拱极门,它拱卫的不是自己,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都城。

拱卫,可说是山西历史文化里,最为显著的功绩。

 

 

 

这三个时期,基本上可说,山西平安,国家就平安。

从历史地理上看,山西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北部,在380毫米降水线上。大体来说,就是现在山西北部朔州一线。明代的长城,大致就是沿着这个降水线修建的。说白了就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一个分界线。胡人南侵,多是由这儿进来的。

这一特点,又决定了山西在战乱时代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战乱时代,一个是东晋之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时期。一个是唐灭亡之后,北方的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叫北汉,就在太原。前一个前期平定之后,建立了北魏,北方算是统一了。后一个时期平定之后,建立了宋朝。说太原是龙城,不是说这儿建过国都,是说这儿是龙兴之地,唐朝的李渊父子,就是从这儿起兵的。山西真正建过国都的,是大同,北魏前期的首都(后期在几乎可以说,战乱怎么平息,全看山西是否归顺。山西归顺了,天下就安宁了。这是由它的地理环境决定的,也是由它的民族构成决定的。山西,历来就是个五胡杂处的地方,对中华民族的构成与融合,起过很大的作用。中学历史课本上,讲到东晋末年的乱世,说到匈奴、鲜卑、羯、氐、羌,地图上标注的黑点,多在山西的北部和东部。洛阳)。山西可说是个五胡杂处的地方,对中华民族的融和,起过很大的作用。

 

 

 

这就要说到山西历史文化的另一个作用,那就是人口的繁衍与迁徙。尧舜禹,太遥远,不必说了。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死伤者众,到了明代初年,河南、山东一带,竟有多少里不见人家的景况。那就移民吧。从哪儿移呢,只能是山西。只有山西这样的四塞之地,才能在动乱年代里保持相对的平安,时日一长,地方得以繁盛,人口也就得以增长。洪洞有个大槐树,当年一批一批的移民,就是在这儿办理了官府文书,前往河北、山东一带落户的。

来过山西的人,对黄土高原地貌,都会留下深刻印象。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再加上多旱少雨,让人感慨不已。千万别忘了,正是这样的地貌、正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安土重迁的习性,才让山西成了一个巨大的、中华民族历史遗存的保护场。全国最早的戏台——元代戏台,山西就有好几处;宋代的寺庙,全国也没有几处,大都在山西。最著名的,当数五台山的佛光寺,梁思成先生在抗战那一年,来五台山考察时发现的。据说发现的那一天,北平城外刚好发生了卢沟桥事变。至于祠堂、院落、关隘,在山西,可说是所在多有,无地无之,全看你下多大工夫去寻访、去领略了。

 

来山西参观,不管有关方面的路线是怎样的安排的,心里要有个历史文化的轮廓。就是,从南往北,你的感觉要是,从地下走到地面,从历史的深处,渐渐地走向历史的明处。

    这话怎么讲呢?

就是,在晋南一带,要看地下的东西,过了灵石口(霍县以北),进入晋中地区,要看地上的东西。这就是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越走离现代越近。

晋南地下的东西,最为明显的,是在侯马,可以看晋国的大墓,看编钟,尤其要看看陶范。再就是,要看看侯马盟书,看看三家分晋那个时期,人们如何用毛笔,沾上朱砂在石片上玉片上写字。

越走越高,就走出了地面。这就到了太原这边,看晋祠,看五台山的宋代建筑,看应县的辽代木塔,看云冈的北魏石窟。这就是我说的走向历史的明处。

拱卫,繁衍,存留,可说是山西历史文化的三个层面,也可以说是山西对华夏文明的三个贡献。

还有一个观念,也希望朋友们接受。文化这个东西,绝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它是经过长时期的运行,积淀而成的。文化,历来是保守的。千万不要一听保守,就皱眉头。没有历史文化的保守性,传统性,那我们就不会经历那么多的灾难,而仍能保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还能是个真正的中国人。

在台湾的时候,欢迎酒会上,当时的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盛治仁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说到了台湾,在台北,不要光是参观太庙、故宫,还应当到台北的小街小巷走走,那里有小咖啡馆,小酒馆,坐在里面,在昏黄的灯光下,听着音乐,喝个小酒,聊聊天,那是最能体现台湾文化的地方。我要劝朋友,有可能的话,去山西古朴的乡村走走,在那些地方,最能体会山西文化的悠久与绵长,也最能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变化的一面,和没有多大变化的一面。这没有多大变化的一面,绝不是说山西落后,恰恰说明,山西在保护传统文化上,做了多么可贵的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历史文化的三个层面
游晋祠、平遥古城
山西太原一座拥有着源远的历史文化的古镇——“青龙古镇”11
山西城市系列(廿二):太原之缺失·一流文化下的不入流
古代得山西者才可得天下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究竟在哪里?终于有答案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