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7)《东北古代史释注》
渤海国
渤海国,靺鞨人的国家,起于唐初,末于唐后。
渤海国是唐朝初期,灭句丽国后,以粟末靺鞨为主发展起来的东北地方政权。渤海国自七世纪兴起,盛于八世纪,亡于十世纪。最强时,势力范围几乎占领了东北中部往东的所有地方。
现有的史料中,必须多方汇集,方能略见一斑。
《北史·卷九十四》载:勿吉靺鞨,“其部类凡有七种,其一号粟末部,与高丽(句丽)接,……其二伯咄部,在栗末北,胜兵七千;其三安车骨部,在伯咄东北;其四拂涅部,在伯咄东;其五号室部,在拂涅东;其六黑水部,在安车骨西北;其七白山部,在栗末东南”。其中,栗末部的兵力“多骁勇” ,“而黑水部尢为劲健”。在这些靺鞨部族的东北方,依然被称为肃慎人。
渤海国的前身是靺鞨,靺鞨的前身是勿吉,勿吉的前身是邑(虞)娄,邑娄的前身是肃慎(息慎)。这支民族一直生活在松花江以东至海边的地区内,与中央政权关系时冷时热,往来不是很多。
三国至隋唐期间,靺鞨分成七部。其中栗末靺鞨规模较大,他们先是依松花江北流段的东岸,傍水而居。因松花江古称栗末水,因此以“栗末”命名。就是这支靺鞨部族,发展成为渤海国。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渤海传》载:
渤海国“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高丽灭,率众保挹娄之东牟山,地直营州东二千里,南比新罗,以泥河为境,东穷海,西契丹。筑城郭以居,高丽逋残稍归之。  万岁通天中,契丹尽忠杀营州都督赵翙反,有舍利乞乞仲象者,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馀种东走,度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武后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赦其罪。比羽不受命,后诏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中郎将索仇击斩之。是时仲象已死,其子祚荣引残痍遁去,楷固穷蹑,度天门岭。祚荣因高丽、靺鞨兵拒楷固,楷固败还。于是契丹附突厥,王师道绝,不克讨。祚荣即并比羽之众,恃荒远,乃建国,自号震国王,遣使交突厥,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颇知书契,尽得扶馀、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中宗时,使侍御史张行岌招慰,祚荣遣子入侍。睿宗先天中,遣使拜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号,专称渤海。”
粟末靺鞨,是古息慎国的后人与濊人的融合体。在唐太宗和唐高宗兴兵伐句丽时,他们和白山靺鞨都是帮助唐兵的,也出兵配合唐朝。所以在句丽被灭以后,他们都成了唐朝的功臣。于是,粟末靺鞨乘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力量,首先在辽宁太子河一带,利用大批句丽人被唐朝迁往内陆的机会,占领了大片空置下来的土地。接着,他们首先向东北方向继续扩大面积。他们把原先居于他们东北方的一部分靺鞨人合并进来,打击了一部分不听话的靺鞨人,还收拢了一些逃难的句丽人。
他们从营州东800公里的地方开始起家,发展到几乎占据东北大部分地区。其四至分别为:向南到新罗,以泥河为境;向东一直到海边,向西到辽河及契丹境,向北到松花江东流段的江边 。
金先生说:《旧唐书·渤海传》云:武则天大周时期“祚荣圣历中(公元699年)自立为震国王,册府元龟云:震国本高丽,其地在营州之东二千里。又云:唐圣历中(公元699年),祚荣自立为震国王,至《新唐书·渤海传》则云:武后封乞乞仲象为震国公,子祚荣乃建国,自号震国王”。
震国的名称,应该是从《易经》中而来。因为,八卦中“震”:为雷,为龙、为健、玄黄、布施、大道、快速决断、表示善鸣的马、果实在根部的植物等。
先天八卦,主生;震位于东北。是第一天之结束,第二天之开始。
后天八卦,主合;震位于东方。是日出的方向,万物升腾的景象。
震国名称之由来,必定是与华夏传统相关的。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发动叛乱,原依附于句丽的粟末靺鞨首领乞乞仲象及其子大祚荣趁机"各领亡命东奔,保阻以自固",
翌年(697年),乞乞仲象卒,武则天命右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率兵讨伐,大祚荣合句丽遗众及靺鞨部族进行抵抗,击败了李楷固大军的征讨。
圣历元年(698年), 大祚荣正式建国,自号震国王。被武则天封为震国公。
唐中宗时(公元705——709年),大祚荣把儿子送到京城作人质,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
睿宗先天中(公元711年),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大祚荣遭受的地方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从这时起,大祚荣去掉了靺鞨的称号。不再称为栗末靺鞨,专称渤海,统领忽汗州。
《旧唐书·渤海传》云: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遣郎将崔忻册拜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督都。忽汗州以所统忽汗河得名” 。始以"渤海"为国名。
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大祚荣死,渤海国自己私谥为高王。大祚荣的儿子大武艺自认渤海郡王,开始了他的远大抱负;书中写:“斥大土宇,东北诸夷畏臣之”。大武艺开始扩大自己的疆界,东北各部都很害怕,于是都臣服于渤海国。他们私自建年号,叫“仁安”。唐玄宗不但没有责备,反而赐他们典册,让大武艺袭领大祚荣的王位。
这一时期,渤海人的都城在栅城,位于东北的东北部。所以他们首先扩张打击的,一定是东北部的部族和小国。黑水靺鞨的位置和他们的客观情况,都决定着他们是渤海人要首当其冲打击的主要对象。黑水靺鞨为保命,派使者到唐朝京城求见,寻求保护。唐玄宗以黑水靺鞨所在的黑龙江下游两岸建黑水州,让黑水头领任长史总管一方。
大武艺召集部下商量说:“黑水始假道于我与唐通,异时请吐屯于突厥,皆先告我,今请唐官不吾告,是必与唐腹背攻我也。”
并派遣他的弟弟大门艺及舅舅任雅相,领兵攻击黑水靺鞨。大门艺曾经在唐朝京师作人质,知道事情的利害。他对大武艺说:
“黑水请吏而我击之,是背唐也。唐,大国,兵万倍我,与之产怨,我且亡。昔高丽盛时,士三十万,抗唐为敌,可谓雄强,唐兵一临,扫地尽矣。今我众比高丽三之一,王将违之,不可。”
大武艺不听,让他们出兵。大门艺带兵到边境的时候,又急回书谏议。大武艺发怒了,派遣堂兄壹夏立即去前线,代替大门艺领兵。要召回大门艺,将杀之。大门艺惧怕了,绕路逃到唐朝,唐玄宗诏拜左骁卫将军。
大武艺派使者到唐的朝庭,揭露大门艺的罪恶,请唐朝诛杀大门艺。唐朝回说,已有诏书把大门艺发往安西了。明确地对使者说:“门艺穷来归我,谊不可杀,已投之恶地” 。同时留下使者不让使者回渤海,另外下诏让鸿胪少卿李道邃、源回复谕旨。
大武艺知道唐朝这样处理,向唐朝庭上书驳斥说:“陛下不当以妄示天下”。并立誓要杀大门艺。唐玄宗对李道邃发怒,再次明确这样的国家大事,公开斥责了大门艺,用以回报大武艺。
十年后(公元729年),大武艺遣大将张文休率海贼攻登州,唐玄宗急派大门艺发幽州兵回击。又派太仆卿金思兰出使新罗,督新罗兵攻渤海南界。当时正值大寒,雪深天冷,兵士冻死过半,无功而还。大武艺切望处死其弟,招募刺客到唐东都洛阳,在道路上狙刺。大门艺与刺客格斗,得以不死。唐朝河南道抓捕了所有刺客,悉杀之。
大武艺死后,渤海人私自谥号为武王。他的儿子大钦茂继位,改年号大兴,唐下诏让他继承王位,继续领导所属地方。渤海国也相对安静了,大钦茂因此大赦境内囚徒。
唐玄宗天宝末(公元755年),大钦茂从栅城迁都到上京龙泉府,既现在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距旧国都三百里,牡丹江之东。
在唐玄宗时期,渤海忽汗州共来贡献28次。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下诏以渤海为国,大钦茂为国王,进为朝庭检校太尉。大武艺以来,虽然私自称王,唐认可继承,但都是忽汗州的名称。现在是渤海封号为王国,大钦茂真正当了渤海王。
唐代宗大历中(公元772年),渤海国来唐二十五次。曾以11名日本舞女献给朝庭。
唐德宗贞元(公元785——804)时,渤海国又迁都到东南的东京栅栏城。大钦茂死,渤海国私谥为文王。大钦茂儿子大宏临早死,族弟大元义立了一年,因其猜疑无度,肆虐过份,渤海国内有人把他杀了。于是众人推举大宏临的儿子大华玙为王。
再次迁都复还上京龙泉府,改年号中兴。
大华玙死,谥为成王。大钦茂少子大嵩邻继位,改年正历。唐下诏授大嵩邻为右骁卫大将军,继承王位。
唐德宗建中、贞元年间(公元780——804年),渤海国共四次去唐朝朝拜。
大嵩邻死,谥为康王。儿子大元瑜继位,改年永德。大元瑜死,谥定王。大元瑜弟弟大言义继位,改年硃雀,并象过去那样沿袭王位。大言义死,谥僖王。大言义弟大明忠继位,改年太始,过一年后也死了,谥简王。大明忠的叔叔大仁秀继位,改年建兴。
大仁秀的四世祖大野勃,是大祚荣的弟弟。大仁秀非常能讨伐东北各国和诸部,扩大自己的疆界,因对平定东北有功,唐朝下诏让他继续承袭渤海国王的爵位。大仁秀期间,特别能向外扩张。《新唐书》载:“仁秀颇能讨伐海北诸部,开大境宇,有功,诏检校司空、袭王”。
唐宪宗元和中(公元813年),渤海国十六次到唐长安朝献。
唐穆宗长庆年(公元821——824)年,每年都去唐朝贡,共四次。
唐敬宗和唐文宗宝历年(公元825——826),去唐两次朝贡。
唐文宗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仁秀死,谥宣王。子新德蚤死,孙彝震立,改年咸和。明年,诏袭爵”。
是说:大仁秀死后,他的儿子大新德早死,所以由他的孙子大彝震继位。唐下诏让大彝震承袭王位。
在大彝震期间,唐文宗时,去唐朝拜12次。
唐武宗会昌年(公元841——846年)去唐4次。大彝震死,他的弟弟大虔晃继位。大虔晃死,大玄锡继位。
唐僖宗咸通时(公元873年),渤海国三次到朝庭朝献。渤海国大玄锡时期,东部契丹人迅速发展,严重地威胁着渤海国的西界。渤海国安远府、怀远府,及西京鸭绿府、长岭府、铁利府等,直接受到影响。
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渤海国王大玮瑎到唐朝献贡品,派出到唐朝太学学习的人员。
从公元900年以后,因唐朝末落,契丹人开始向外扩张。渤海国开始受到西部契丹人的攻击。在《辽史》中有粗略的记载。
《辽史·卷一》载:公元902年7月,“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生口九万五千,驼、马、牛、羊不可胜纪”。接着又载:
公元903年春,“伐女真,获其户三百,九月,復攻下河东怀远等军”。
“河东”中的“河”是指辽河,契丹(辽)在辽河西,渤海国在辽河东。而“怀远”,便是当时渤海国15府中的怀远府。
《辽史·地理志一》载:“太祖破鸭渌府”,且《辽史·卷一》载:辽太祖于公元909年“幸辽东”;于公元915年,“钩鱼鸭渌江,新罗遣使贡方物”;辽神册四年(919年)二月,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都明确地说明了原先归属渤海国辽东的一些地方,已经被契丹国占领。鸭绿江曾是渤海国的内河,是西京鸭绿府的地方。而辽太祖能够到鸭渌江钩鱼,并且位于鸭绿江南岸的新罗国来贡方物。说明渤海国的朝贡道、西京鸭渌府已经被契丹国攻克,不复存在。说明公元915年,甚至更早些时候,鸭渌府已经从渤海国转到契丹人的手里。
《辽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圣宗卷》载:“初,东辽之地,自神册来附”,
神册年,是公元916年。来附者是谁?看《辽史》记载:
《辽史·卷六十》中明确说明:“神册初得铁利”。
《辽史》中,渤海铁利府是明明确确地被两次记载为神册初归于辽国的。
《辽史·卷六十·志第二十九·食货志下》载:“神册初平渤海,得广州,本渤海铁利府,改曰铁利州,地亦多铁”。
《辽史·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二》又载:“广州,防御,汉属襄平县,高丽为当山县,渤海为铁利郡。太祖迁渤海人居之,建铁利州。统和八年(990年)省。开泰七年(1017年)以汉户置,统县一:昌义县”。
以上引句,是说:渤海国15府之一的铁利府,是在公元916年时,被辽太祖改为辽国铁利州。后来,在公元990年被撤销,到公元1017年,又在此地设立广州,以后这里就叫作广州。
《辽史·卷二》载:公元921年,辽国于“十一月,丁未分兵略……安远、……等十余城,俘其民徙内陆”。十二月,“诏徙檀、顺民于东平、瀋州”。
东平、安远,是渤海国的15府之中的东平府、安远府。
在《辽史·卷三十八·地理志二》中,对原渤海东平府这个地方叙述说:“太祖伐渤海,先得东平府”。
查阅有关史料,可从两个方面理解这句话。
一是,这次“伐渤海”肯定不是天显元年(926年)灭渤海国的那次战争。因为那次战争,是先过商岭得扶余府,后灭掉渤海的。显然是指902年和903年或以后的征伐。
二是,这句话的意思是:太祖伐渤海之前,已经先得了东平府。
另外,史料清楚表明,东平府在故拂涅国地方,那时的拂涅已经是大拂涅时期。前面所引,辽阳已经被辽国改为东平,辽阳下属的紫蒙县等地,都是原渤海国东平府的地方……。
说明,公元915年前,或公元909年辽太祖幸辽东时,渤海国15府之一的东平府已经成为契丹国的地方。
如前所述:渤海国的怀远府、鸭渌府、铁利府、安远府、东平府等,已经在公元926年以前,辽太祖正式灭渤海国前归入辽国。
天显元年(926年)前,契丹国和渤海国之间的战事
年  份
两国之间的主要事件
备   注
902年7月
辽以兵40万伐河东(辽河以东的地区——渤海国),攻下九郡,俘获众多。
《辽史》卷一
903年9月
復攻下河东怀远等军(渤海怀远府·原越喜之地)
《辽史》卷一
909年1月
幸辽东(看来,辽国已经发展到辽东的地方)
《辽史》卷一
915年10月
钩鱼鸭渌江(很明显,辽国已经发展到鸭渌江地区)
《辽史》卷一
916年10月
乘胜而东(《辽史》卷一)。卷十七:“东辽之地,自神册来附”;卷六十:“神册初,平渤海,得广州,本渤海铁利府” 卷三十八:“太祖迁渤海人居之,建铁利州”
《辽史》
918年12月
幸辽阳故城
《辽史》卷一
919年2月
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
《辽史》卷一
921年11月
略檀、顺、安远……十余城,俘其民徙内陆(渤海安远府等)。12月,“诏徙檀、顺民于东平、瀋州”
《辽史》卷二
924年5月
徙蓟州民实辽州地,渤海杀其刺史张秀实而掠其民。《辽史》地理志二:辽州“本拂涅国城,渤海为东平府”。
《辽史》卷二
公元926年,是渤海国的大限,是结束渤海国历史的一年。
《辽史·卷二》所载:天赞4年12月(公元925年),辽太祖亲率大军向东讨伐渤海国。丁巳日,“次商岭,夜围扶余府”。
天显元年(公元926年)正月,己未日,既围扶余城第3天,“白气贯日”,一天后是庚申日,拔扶余城,诛其守将“。举兵继续东向,6天后的丙寅日,消灭了渤海国的老相兵。三天后,夜围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忽汗城。国王大湮譔派人请求投降。于是辽太祖驻军城南,等待渤海国投降。第二天,大湮譔素服带领三百官员,牵牛赶羊请辽太祖进城。两天后,13名进城查兵器的辽兵被渤海人杀死。接着,大湮譔宣布不投降了。于是,辽太祖发动攻势,并攻破忽汗城。大湮譔请罪马前。辽军发文告,通谕渤海全国及辽国等。二月,安边、鄚颉、南海、定理等府都来投降。
这样,渤海国的扶余、龙泉两府分别在一、二月份被契丹国攻占。三、四月间,安边、鄚頡、定理府,先降后叛。五、六月,南海、定理二府复叛,都被辽军平定。七月,显德府铁州叛,并被平定。
辽军从元月到六月一直忙于攻占或平定渤海国的这些地方。八月,契丹将军康默记率军占领了长岭府,以后率宾府也来归降。
龙原府是渤海国东京,居东部临海,地处边远,不可能在公元926年前归辽。率宾府从地理位置上看,是在渤海国东北侧。再从《辽史》中查知,这两个府没有在天显元年以前归入辽国的可能性;必是在天显当年八月以后,投降或被辽军攻占。
《新唐书·列传一百四十四》载:渤海国“龙原东南濒海,日本道也。南海,新罗道也。鸭渌,朝贡道也。长岭,营州道也。扶馀,契丹道也” 。显然,南海与长岭两府与扶馀府不在同一个方向上。可见天显元年,辽国不是在一个战线上攻打渤海国的。
这样,渤海国15个府归入辽国的时间也就都明确了。
《辽史·卷一》中,对这一次战争的过程和结局描述得十分清楚。天显年,辽国与渤海国的战争是二者最后一次战争,也是灭掉渤海国的战争。
渤海国各府归入契丹国的时间
归 入 辽 国 时间
名  称
有 关 说 明
公元903年9月——契丹无年号
怀远府
越喜故地
公元909年正月前——无年号
东平府
拂涅故地(曾属高句丽)
公元915年10月前——无年号
鸭渌府
句丽故地
公元916年10月——神册初
铁利府
铁利故地(曾属高句丽)
公元921年11月——神册六年
安远府
越喜故地
公元926年 1月——天显元年
扶馀府
扶馀故地(曾属高句丽)
公元926年 2月——天显元年
龙泉府
肃慎故地
公元926年 4月——天显元年
安边府
挹娄故地
公元926年 4月——天显元年
鄚頡府
扶馀故地(曾属高句丽)
公元926年 6月——天显元年
定理府
挹娄故地
公元926年 6月——天显元年
南海府
沃沮故地(曾属高句丽)
公元926年 7月——天显元年
显德府
肃慎故地(所属铁州叛,被平)
公元926年 8月——天显元年
长岭府
句丽故地
公元926年8月后——天显元年
率宾府
率宾故地(地处边远)
公元926年8月后——天显元年
龙原府
濊貊故地(地处边远)
《辽史·卷二·本纪第二·太祖下》载:天显元年二月,辽太祖“丙午,改渤海国为东丹,忽汗城为天福。册皇太子倍为人皇王以主之”。东丹国由辽国太子耶律倍当国王。
公元926年7月,渤海国最后一位国王大湮譔和妻子,被押送到辽国上京临潢府北侧皇都的西边居住。并改大湮譔名字为乌鲁古,妻子名改为阿里只。
当时的辽国(契丹国)与渤海国西东相距,辽国攻打渤海国的顺序,肯定是先打渤海国的西侧、距辽国近的地方。辽国不可能跨越渤海国西侧,先打渤海国的中部或东部。
再从渤海国15府归入契丹国的时间看,怀远、东平、鸭渌、铁利、安远等五府应该在渤海国的西侧,或偏西侧,并且应该位于扶馀府的南侧。扶馀府位于契丹的东北,在渤海国西界。但因是渤海国的契丹道,紧临龙泉府,是战略重地,必有重兵把守。所以扶馀府是在两国大决战的时候被攻克,并且被攻破之后,契丹人便势如劈竹,渤海国东部和东北方向的各府纷纷归辽。
公元926年8月,渤海国全部府州彻底被契丹国灭掉。
《新唐书》载:“初,其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至是遂为海东盛国”。
渤海国十分重视文化知识,每年都派留学生到唐、日本等国学习。渤海国与日本签定有协约,规定两国双方,每12年,通聘一次有学识的人中。渤海国对这些通聘人员很重视,都分派到官方重要岗位上,充分利用他们的才能。
《新唐书》载:渤海国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领龙、湖、渤三州。
其南为中京,曰显德府,领庐、显、铁、汤、荣、兴六州。
濊貃故地为东京,曰龙原府,亦曰栅城府,领庆、盐、穆、贺四州。
沃沮故地为南京,曰南海府,领沃、睛、椒三州。
高丽故地为西京,曰鸭渌府,领神、桓、丰、正四州;
长岭府,领瑕、河二州。
扶馀故地为扶馀府,常屯劲兵扞契丹,领扶、仙二州;
鄚颉府领鄚、高二州。
挹娄故地为定理府,领定、潘二州;
安边府领安、琼二州。
率宾故地为率宾府,领华、益、建三州。
拂涅故地为东平府,领伊、蒙、沱、黑、比五州。
铁利故地为铁利府,领广、汾、蒲、海、义、归六州。
越喜故地为怀远府,领达、越、怀、纪、富、美、福、邪、芝九州;
安远府领宁、郿、慕、常四州。
又郢、铜、涑三州为独奏州。涑州以其近涑沫江,盖所谓粟末水也。
龙原东南濒海,日本道也。南海,新罗道也。鸭渌,朝贡道也。长岭,营州道也。扶馀,契丹道也。
渤海国的一些风俗习惯:
俗谓王曰“可毒夫”,曰“圣王”,曰“基下”。其命为“教”。王之父曰“老王”,母“太妃”,妻“贵妃”,长子曰“副王”,诸子曰“王子”。官有宣诏省,左相、左平章事、侍中、左常侍、谏议居之。中台省,右相、右平章事、内史、诏诰舍人居之。政堂省,大内相一人,居左右相上;左、右司政各一,居左右平章事之下,以比仆射;左、右允比二丞。左六司,忠、仁、义部各一卿,居司政下,支司爵、仓、膳部,部有郎中、员外;右六司,智、礼、信部,支司戎、计、水部,卿、郎准左:以比六官。中正台,大中正一,比御史大夫,居司政下;少正一。又有殿中寺、宗属寺,有大令。文籍院有监。令、监皆有少。太常、司宾、大农寺,寺有卿。司藏、司膳寺,寺有令、丞。胄子监有监长。巷伯局有常侍等官。其武员有左右猛贲、熊卫、罴卫,南左右卫,北左右卫,各大将军一、将军一。大抵宪象中国制度如此。以品为秩,三秩以上服紫,牙笏、金鱼。五秩以上服绯,牙笏、银鱼。六秩、七秩浅绯衣,八秩绿衣,皆木笏。
“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馀之鹿,鄚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位城之铁,庐城之稻,湄沱湖之鲫。果有九都之李,乐游之梨。馀俗与高丽、契丹略等。
“幽州节度府与相聘问,自营、平距京师盖八千里而远。后朝贡至否,史家失传,故叛附无考焉”。
《辽史·卷四十五·志第十五·百官志》载:辽太祖“灭渤海国,存其族帐”。所以在辽国,仍有渤海人的地方和族群。以至于在今后的岁月中,渤海人经常起义,背叛辽国,打击辽国的地方力量。
《辽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圣宗八》载:圣宗太平九年“八月乙丑,东京舍利军详稳大延琳囚留守、驸马都尉肖奉先及南阳公主,杀户部使韩绍勋、副使王嘉、四捷军都指挥使肖颇得,延琳遂儹位,国其号为兴辽,年为天庆”。
这次渤海人造反,声势很大,南、北女真、高丽等都追随大延琳造反。为渤海后人又添加了不朽的光辉。
渤海国的基本情况表
时间
国王称号
国王姓名
年号
唐帝
唐年号
公元696年
乞乞仲象
武则天
万岁登封
与句丽遗人联合反唐。武则天封震国公。
699
高王20年
大祚荣
武则天
圣历2年
并靺鞨兵,自号震国王。 713唐睿宗封左挠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
719
武王18年
大武艺
仁安
唐玄宗
开元7年
斥大境宇,东北诸夷臣服之
739
文王57年
大钦茂
大兴
唐玄宗
开元26年
迁都龙泉府
762
文王
大钦茂
大兴
唐代宗
宝应元年
诏为渤海国,袭国王
772
文王
大钦茂
大兴
唐代宗
大历7年
贡日本舞女,785年迁都到栅城,
796
1年
大元义
唐德宗
贞元12年
元义暴虐,被杀死
797
成王1年
大华玙
中兴
唐德宗
贞元13年
797
康王15年
大嵩邻
正历
唐德宗
贞元13年
804年迁都再回龙泉府
812
定王3年
大元瑜
永德
唐宪宗
元和7年
814
僖王5年
大言义
硃雀
唐宪宗
元和9年
819
简王1年
大明忠
太始
唐宪宗
元和14年
一年死,大仁秀继王位
819
宣王12年
大仁秀
建兴
唐宪宗
元和14年
诏袭王,开大境宇
831
27年
大彝震
咸和
唐文宗
太和5年
诏袭爵
857
14年
大虔光
唐宣宗
大中11年
871
22年
大玄锡
唐懿宗
咸通12年
893
13年
大玮瑎
唐昭宗
景福2年
唐904年亡
906
20年
大湮譔
辽太祖
无年号
926
大湮譔
辽太祖
天赞四年
辽太祖灭渤海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渤海国十五府的位置
辽国与高丽30年战争:契丹铁骑逼迫高丽签城下之盟
渤海国
韩州古城,再现辽金
此南京非彼南京,三分钟让你了解契丹辽国的五京建置
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个“南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