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舆中医学

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中,西方人不相信中医,总以为西医才是科学。然而在许多具体病例中,西医诊定不能治好的病人,在中医师的治疗下,竟奇迹般地活了。西医判定要锯腿的病人,在中医师的治疗下,非但保住了腿,而且还很快恢复了功能。因此,中医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中医本身并不神秘,它走的是综合辩证的医治道路,强调内治,通过机体的潜在功能进行自我调节,中医的医理是易经。医源于易,中医和易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仅从中医的用语来看,就和易经密不可分。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也是最完整的古籍《黄帝内经》,就是运用易理来阐述病情的。如《内经·素问》言:“從陰陽则生,逆之则死;從之则治,逆之则亂。”

整個宇宙有陰陽之分,而人本身是缩小了的宇宙,是宇宙的模型。所以人如果顺應四時陰陽變化的自然规律,便能生存,违背了就將遭不測;人體如顺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规律就平安無事,否則就會生病。這種運运用易经对人体的分析,具有科学性,而且富有哲理性。

医易同源,是许多學者的共識。如明朝的张景岳在其著作《類經圆翼》中写到:“虽陰陽已備于内經,而变化莫大乎易經,故曰天人一理者,即此陰陽也;醫易同源者,同此變化也。”這里所说的“天人一理”即天人合一之意。易經主要研究陰陽及三才,三才指天地人。在易經的説卦傅中有下面的話:“昔聖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舆陽;立地之道曰柔舆刚;立人之道曰仁舆羲,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劃而成卦,分陰分陽,選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中醫學便照此易理而運用到人體。陰陽三才符合自然规律,人徒其本質來講也是自然。人不應該和自然分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陰陽三才之理當然適合于人體。

张景岳浮雕像

在《内經·素問》中發問:“上应天期陰陽往來,寒暑迎随,......可得聞乎?”答語是:“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從陰陽來看,中醫認爲人體有内外陽。體五臓爲陰,六腑爲陽;筋骨爲陰,皮肉爲陽。内外陰陽必须调和、陰盛则陽衰,陽盛则陰衰,此乃辩证之理。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内經》適于所有自然的一般规律,人髓如能遵守,必然平安無恙。再把陰陽(乾坤)推而廣知,仿八卦而成陰陽表里、寒热及虚實四對病癜,要認識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恬淡虚無,真氣從之,精神内守,病安從來。”(《陰陽應象大論》)

再從三才看,每卦六爻,分上中下,天人地。中醫對人體也用三才分之。“氣有定舍,因處爲名。上下中外,分爲三員。”(《内經·素問》)這就是説邪氣有特定留止之地,根據不同部分而定病名。體外分上中下,體内分表、里、半表、半里。张景岳更進一步把病和爻位聊系示來,如初六次命門,六二次臀,六三次肝,六四次脾,等等。

運用易經探討醫學雎由來已久,然今日仍有深入研究之必要。也許這能改變人們的醫學觀念,促使臨床醫學的進步。

黎明  摘自香港《大公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医必懂医理,由道入医解伤寒
浅谈医中之变
为什么反对中医的往往是哪些科班出身学中医的?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此易非彼易,说的不是人道易!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2)
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郭翠萍:探讨中医学的文化特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