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老中医经验集17
处方:当归12克、川芎6克、赤芍12克、丹皮9克、柴胡9克、制香附9克、菖蒲9克、丝瓜络10克、钩藤9克、白蒺藜12克、菊花9克、甘草6克。

  第三卷551五诊:药进7剂,视力恢复,但因故恼怒而突然双耳完全失听,失语,胸闷胀痛,左侧下肢活动障碍。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涩。此由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而横逆,血随气逆,气滞血瘀,蒙蔽清窍所致。拟通窍活血佐以理气化痰。

  处方:赤芍3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制香附9克、柴胡9克、大枣7克、丹皮9克、黄连23克、生姜6克、麝香0.3克(分五次冲服)。

  药进4剂能言语,10剂后语言流利,听力正常(时有蝉鸣),左下肢活动自如,仅行走时稍有跛形,时有恶心。后守原方去麝香加菖蒲12克,代赭石20克,进退出入20剂后,四肢活动自如,能跑步、打羽毛球,语言流利,听力正常,肌力恢复而出院。

  〔评析〕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的理论,前人早有论述,但从痰瘀同治立论以疗痿者则鲜矣。近代医家张锡纯氏曾提出痰瘀互结可致痿之症,但仍以大气虚衰为致病之主要病机,为此痰瘀同治立论治痿,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案病起外感湿热之邪,湿热蕴结,三焦气化有利,以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使水不化津,渐聚成痰。痰随气而至,无处不到,流窜经络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瘀滞。瘀久又可生痰,痰滞又可致血瘀,日久痰瘀互结、阻滞经脉络道,以致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筋脉,出现手足痿废不用等症。

  对本案辨证时,始终抓住痰瘀互结这一病理症结,该患者为女性青年,起病突然,病势较快,并无明显虚象,也没有“肺热叶焦”之证,相反,在肢体痿废的同时即见吐痰黄稠,恶心呕吐,苔白腻、脉滑数等湿热之象,又见左上肢红紫,肢体麻木,活动不灵,肢凉,脉涩等血瘀之征,所见痰瘀互结甚显。本案所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关键在于:化痰与活血兼行不悖;化痰活血皆兼顾理气,令气行血循,气顺痰消。

  六、阴竭阳厥、至虚有盛候案李某,患脑后发疮数月不愈。颈后溃烂碗口大小,脓水淋漓,疮面紫晦不解,僵卧床上,呻吟不已,痛若万状。

  某日,日时分,卒发神志昏昧,扬手掷足,躁扰不宁,面赤如妆,汗出如油,急延赵氏救治。

  赵氏观病情危笃,于匆忙之中但凭其脉躁疾,舌黑如墨,遂臆断为“疮毒攻心”、“热陷营血”,率出犀角地黄汤合护心散与之。诊毕返寓二时许,病家遣伴告之,言药后病情更现危重,神昏躁扰,大汗淋漓,四肢厥逆,牙关紧闭……。赵氏闻之愕然,思辨治未忒,何以至此?速往观之,病果如述。详诊其脉,虽躁疾而无根;橇口扪舌,不禁悚然,舌虽黑如墨,然滑如鱼体。至此方恍然大悟,愧当初之草草,疚辨治之有误。证非疮毒攻心、热陷营血,乃病延时日,真阴耗竭,屡用寒凉,虚阳上厥之危候。再按诊太溪,其脉不绝,知生机之犹存。遂改用参附汤合生脉散加童便,拟成一方投之。炮附子12克、红参9克、五味子9克、麦冬9克、童便1盅(兑服)。药成,撬开牙关,徐徐灌之,从暮至夜令3剂尽。合子夜阳回之际,始见患者汗止、静卧、四肢渐温、其脉续出,安然入睡。嗣后调理月余而起。

  〔评析〕因疮疡经久不愈,浓水淋淳,阴血枯涸,更因久服寒凉,阳气式微。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真阴竭于内,虚阳厥于外,升降出入之机几废,致成阴竭阳厥,至虚有盛候的复杂危重的临床证候,故病虽属至虚,而在外却出现烦躁面赤,昏乱闷绝,扬手掷足等邪实第三卷552之假象。

  赵氏整体论证,据其舌黑如墨,然扪之滑如鱼体,脉虽疾促,但乏神无根,更能实事求是,总结误治的教训,将前车之鉴,引为后事之师,识契病机真要,抓住至虚的本抟,翻然更张,本于阴阳互根的基本原理,取前人生脉散、参附汤两方合而用之,以参附汤救垂绝之阳,以生脉散敛将尽之阴,妙加有情之童便,从阳达阴,以防格拒,更用连煎频服,勿间其数,以阳回阴敛为度的服药方法,终令真阴渐复而守于内,真阳续回而安其宅。回阳不遗敛阴,敛阴不碍回阳,故得挽救垂危于顷刻。这正如张景岳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

  七、阳极似阴、大实有羸状案某壮年男子,体素健,病热旬日不愈,渐至神志昏不清,口不能声,身不能动,目不欲睁,四肢厥冷,时发惊悸,惊则头身然汗出,周围稍有声响,则心中大动,难以自持,阖家惊慌,迎治不迭!一日延赵氏至,见室外有人巡视,以禁喧哗,病室闭户塞窗,以求寂静,室中地上遍覆苔褥之类,以免行走有声,索观前服处方,皆从虚治,养心阴、益心阳、安神定志诸法,用之殆遍。赵氏诊之,见患者昏昏如恹,问之不答,然六脉皆沉伏有神,趺阳大而有力,撬口观舌,舌红少津,根有黄褐厚苔,切其腹,则脐下有盘大一块,硬而灼手,用力切按,则患者以手护之,皱眉作禁。

  询问二便,家人答云:小便短赤、大便下利黑水纯清。赵氏思《素问·阳明脉解篇》所云“足阳明乃由胃家燥热结实,内热蒸迫,上扰神明,伤及心阳所致。忆仲景附子泻心汤之意,颇资立法之借鉴,故拟用调胃承气汤加附子与之,遂得泻下燥屎数枚,惊悸止,神气清,调理旬日而安。

  〔评析〕因热病不愈,邪传阳明之腑,无形之热邪附丽于有形的燥屎,热结旁流,阳明腑实之证,当见潮热谵语、狂躁不安。然因邪热内闭升降出入之机,阳盛于内,格阴于外,且邪热蒸迫,伤及心阳,故而出现惊悸漉汗、神昏如恹、身不能动、目不欲睁、四肢厥冷、脉伏不出等阳极似阴、大实有羸状的临床证候。赵氏在借鉴前医治法的基础上,以六脉虽伏而有神,趺阳脉大而有力,舌红根有黄褐厚苔而少津,及腹诊脐下有痞块灼手、拒按等症为依据,去伪存真,排除外在“羸状”之假象,抓住邪热内结阳明之实质。并在探索病机主要方面的同时,也不忽略因邪热熏灼、壮火食气而致的心阳受累,实中有虚的一面。故治参仲景附子泻心汤之立意,以调胃承气汤为主,泻热逐实,急下存阴;少佐附子以护心阳,防止因攻下而心阳不支。祛邪不忘护正,护正意在祛邪,虽寒热兼施,但主次井然,因得并行不悖、药到病除的效果。

  医论医话

  一、脉诊三议“微茫指下最难知”,这是前贤对诊脉深有体会的见解。中医的诊脉要达到炉火纯青程度,第三卷553确非易事,需要多临证,既了解平人之常脉,也要能测患者之变脉。尤其病人处生死关头时,更要细心诊察,方可起沉疴于指际之间。有的不同脉象,主病却相同,或同一脉象也可主病各异,这就一定要有娴熟的辨证功夫。

  (一)脉证从舍当辨脉证从舍,是指当临证时,患者的脉与证不相符合,要分清脉证的真假,或舍证从脉,或舍脉从证。《医碥》指出:“凡脉证不相合,必有一真一假,须细辨之。如外虽烦热而脉见微弱者,必虚火也。腹虽胀满尚脉见微弱者,必胃虚也。虚火、虚胀,其堪攻乎?此宜从脉之真虚,不从证之假实也,其有本无烦热而脉见洪数者,非火邪也;本无胀滞而脉见弦强者,非内实也。无热无胀,其堪泻乎?此宜从证之真虚,不从脉之假实也。如寒邪内伤,或食停气滞而心腹急痛,以致脉道沉伏,或促或结,此为邪闭经络而然。既有痛胀等实证可据,则脉之虚乃假虚,当从证不从脉。又若伤寒四肢厥逆、寒战而脉见数滑,此由内热格阴。何以知之?以病由传经渐致,并非直中阴经,从无热证转寒之理,既有数滑之脉为据,则外证之虚为假虚,亦从脉不从证也。”这一段论述很精彩,在辨识真假虚实方面示人以规矩。赵氏的体会是:当外有烦热、内有腹胀满而脉虚者时,应注意真虚假实的问题;当外无烦热内无胀满而脉实者时,应注意真实假虚的问题。有热象而脉迟者,应考虑真寒假热的问题;反之,有寒象而脉数滑者,应考虑真热假热的问题。总之,在脉的从舍问题上要注意:1.密切观察患者正气的强弱,邪气的盛衰,分清标本缓急,决定脉证的从舍。正气真虚,即便是脉证不符,也要首先考虑正气而从脉为主。

  2.标证急时即便有虚象也要先考虑从证。因此,决定脉证从舍,要全面运用四诊,四诊合参才能从舍得宜。

  赵氏在临床辨别中风闭脱疑似之证时,外证突然昏倒,手撒遗尿,继而神志昏愦,而双手脉沉伏于筋骨,但却和柔有神,即可考虑舍证从脉,要注意是否为真闭假脱。假如患者牙关紧闭,两手紧握,而双手三部脉象浮芤而大,重按空虚无根,凡遇此种情况,应考虑舍证从脉,要注意是否为真脱假闭。要透过表面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而抓住本质的关键是密切观察病情,了解邪正虚实的客观情况,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脉证从舍不当,虚实真假不明,就会治无准的,祸不旋踵。 著名老中医李可经验语录

  名老中医经验集-李辅仁

  名老中医经验集-高尔鑫

  名老中医经验集-江育仁

  名老中医经验集-李明富(4)

  名老中医经验集-陆德铭

  名老中医经验集-王永炎(10)

  名老中医经验集-罗元恺

  名老中医经验集-周信有

  名老中医经验集-裘沛然

  名老中医经验集-董廷瑶

  名老中医经验集-任继学(4)

  无觅关联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不好的皮肤病,不妨从情志上考虑论治
卫气营血辨证心包证
二\蓄血证
【内经第十三论】——抵当汤(丸)证的病位及药物作用机理探讨
太阳证
类风湿关节炎从肾虚痰瘀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