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年之后,我终于写出了,领导满意的讲话稿,和工作总结

阅读提示:

本文适合学生、办公室从业人员等一切阅读、倾听理解障碍综合症患者。服用此方,对阅读理解、会议发言、撰写报告/总结/讲话等有奇效。

心头之痛

掐指一算,我已在赢娶白富美出任CEO的征途上奋战了7年多。

然而,前6年的我,一直原地打转,毫无长进,一脸懵逼。

有两件事,羁绊住了我1米8的大长腿。

它们,是我的阿噶琉斯之踵。

会议发言

同志们,上级传达的会议精神/工作简报已经下发,刚才,我们也进行了认真学习,接下来,大家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谈谈个人心得。

每当领导说完这句话,我就想尿遁。

但凡这样的文件,动不动就上万字,完全是「议论文+说明文」的超级加强版,拿到手里就头大。

一开始,我还能集中精力去学习,可读着读着,字都认识,连起来却理解不了意思。读完一遍,跟没读没啥两样。

本身就一脑袋浆糊,你让我怎么发言?

每次,我都支支吾吾,这个那个地应付过去,满头大汗。

三五分钟,漫长得像是一天。

写讲话稿

小天你来一下,给我写个讲话,主题是……,哦对,这是一些基础资料和数据,回头你看看。这次呢,我要讲这样几个观点,……,上次我还讲过……,你回头查查会议纪要……

领导思维活跃,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滔滔不绝。

我拿着小本本,边点头,边飞快记录,依然跟不上领导的速度。

回到工位,看看自己记的天书,再看看厚厚的一摞资料,拔剑四顾心茫然。

我恨恨吐槽,你这么能说,咋不自己写呢,咋不上天去呢?

不光写讲话,包括总结、报告,好不容易憋出一稿,领导总是摇头,没写出重点。

来来回回,反复修改,到最后,我看着都想吐。

坚持治疗

我觉得自己有病:阅读倾听理解障碍综合症。

有阅读,没理解,get不到文章核心内容;听人说话,面对纷繁的信息,识别不出重点。

输入有问题,输出的质量可想而知。

是病就得治,我寻遍天下良药,在读过《结构思考力》这本书后,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

这本书在解读结构思考力时,提到了接收信息的结构化方法,我觉得特别实用,在这里,和读者大人分享。

一剂良方

步骤一: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

1、寻求哪些是观点

观点,就是个人的看法。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立场和角度不同,观点就不一样。比如用尽「洪荒之力」的傅园慧,有人觉得是清流,有人却认为是泥石流。

2、确认哪个观点是结论

结论,文章或表达的中心思想,同时,结论也是个观点,需要其他的观点和事实支撑推导。如果干巴巴抛出一个结论,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线索1:寻找结论的指示词

结论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一定会提前通过一些词语进行提示,在阅读或倾听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些提示词。

提示词包括:

因此/表明/所以

由此可知/得出/证明

可以断定/判断

问题的重点/实质是

显示出

线索2:关注几个重要位置

结论总是在一定比较固定的位置出现,例如表达的开头、结尾,以及文章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如果一遍读过去,注意力不集中,没抓到,不妨在这些位置找找看。

线索3:问一问「所以呢?」

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口头表达,如果对方表达啰嗦,思维散乱,你可以试着多问几个「为什么呢」,帮助对方去提炼,去总结观点。

在面对特别深刻或者隐晦的文章时,如果读完不明所以,不要着急,问问自己「所以这里要表达的结论是什么」,通过上下文内容,结合自己的思考,相信会得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结论。

3、找出支持结论的理由和事实

理由也是个观点,用来支撑解释结论。事实的作用也一样,由客观事例,数据分析,信息统计等组成。

理由和事实全部成立,结论才能成立。

线索1:寻找理由的提示词

理由是在对结论进行解释,所以,也会出现在一些相对固定的位置。

提示词包括:

由于/鉴于

因为原因/事实/证据是

有以下材料支撑

第一,第二,第三

调研显示

线索2:问一问「为什么呢?」

确认了结论,去找相对应的理由,需要多问问「为什么呢」,可以帮助我们层层递进分析问题,一层一层剥洋葱,直逼问题的核心。

步骤二:找出对应关系,画结构图

中学课堂上,语文老师常布置这样的作业:概括段落大意,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这是最简单的结构图,思维导图是它的升级版。

通过画结构图,我们可以找出文章中结论、理由和事实的对应关系,判断之间的合理性,避免盲目接受,人云亦云。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提高个人独立思考能力。

3个判断重点:

对方提供的事实与数据是否真实。

这些事实与数据是否可以得出相应的理由。

这些理由是否可以得出最终的结论。

步骤三:一句话概括主题句

接收信息的最终目的是,做到听清楚、说明白。

简简单单的这6个字,商机无限。

麦肯锡在痛失一个项目后,总结出著名的「30秒电梯法则」。据说,马云当年说服孙正义,为阿里巴巴投资几千万美元,也只花了6分钟时间。

这里和读者大人分享一个「听清楚、说明白」的公式:

在____的基础上,从____,____,____,N各方面,说明了________。

这个简明公式的背后,其实,有着严密的逻辑。

「在……的基础上」是序言,「从N个方面」是一级目录,「说明了……」是结论,如果时间充裕,你还展开「N个方面」,详细论述,形成文字就是一篇完整的、完美的文章。

康复反馈

自此,我开始有意识地,练习实践这种方法。

效果真的很明显。

好多次发言,我一不小心,也逻辑严密,滔滔不绝。

写讲话,写总结,写报告,数据扎实,说理充分,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领导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反正,出任CEO已经不是我现在的职场目标了。

亲爱的读者大人,如果你也有相同的困惑和苦恼,不妨一试。


图片作者:PublicDomainPictures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了那么多,为什么你总是用不上啊?
逻辑能力如何提高?麦肯锡:结构化 结论先行 MECE 归纳演绎 SCQA
如何打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僵局
法庭辩论词如何写
《学会提问》4:理由是什么?找到好奇心的答案
《透过结构看世界》W61_Day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