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响鼓不用重锤,给当代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发展把把脉

  上次写的那篇观两宋青瓷感悟当代青瓷青瓷之路在各位老师,朋友,青瓷爱好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与私下的讨论,对我的这篇文章也给予了肯定和客观的评价,对此我深表感谢,作为一个外乡人能与龙泉这座城与青瓷,与各位老师,青瓷同盟,新老爱好者们因瓷结缘,共同线上线下交流探讨古今青瓷,相聚时品茗赏瓷,寻访古代窑址,甚至是聊聊家常也着实是人生的一大乐趣,能与你们同处这个青瓷之花盛开的时代,我感到很幸运也很知足。就像我那篇文章所说正因为我喜爱青瓷,也很早就关注当代青瓷,见证了各青瓷产区从藏在深闺无人知,到如今互联网大会,G20峰会的礼品及陈设,再是央视直播,如今龙泉青瓷可谓是瓷粉遍地,我作为资深青瓷爱好者,又是非青瓷产区的外乡人,既是当局者,又是旁观者,在感到欣慰的同时又会为这个行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已经出现的隐患而担忧,所以写下一点个人的想法,抛砖引玉,还请各位老师瓷友指正。

  众所周知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质量最高的青瓷名窑。始于三国两晋,在北宋中晚期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初具规模,南宋晚期,青瓷烧制技艺达到了历史高峰,龙泉青瓷烧制进入鼎盛时期,也达到了中国青瓷的顶峰。元代,在规模,烧造工艺和装饰等方面 ,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明代,为了满足永乐皇帝明初外交的政策需要,在龙泉设置了官窑窑场,所以明初的龙泉窑青瓷又达到了一个高峰,但到了明中晚期因为各种原因龙泉青瓷逐渐走向衰落,清以后龙泉青瓷遂淹没于大窑山群山之中不为世人所识。自1957年龙泉青瓷恢复生产以来,又经过六十年时间的恢复发展,龙泉青瓷逐步进入它的发展繁荣期。

  所以对于这么一个曾经有着世界顶尖品质,衰落而重新起步发展的事物,我们该如何去传承它、发展它?传承与发展,这是所有从事龙泉青瓷生产的人们的共同目标与责任。对于龙泉青瓷来说,毫无疑问现阶段传承重于发展。毕竟南宋龙泉青瓷是青瓷之顶峰,后面历代的龙泉青瓷都无法望其项背,如今从龙泉青瓷恢复生产已经走过一个甲子,虽然烧制技艺比过去提高的很多,但釉色的处理,器型的把握,尤其是器物所表现出的气质韵味等方面还未达到南宋的高度。所有仅凭南宋龙泉青瓷的艺术成就值得后人传承,但传承的根基是什么呢?

  龙泉青瓷经历了国营瓷厂时期的四十余年的积累,以及瓷厂改制之后的市场近二十年的自由发展时期,那么多年下来,如今龙泉青瓷呈现表面上空前的繁荣。但由于龙泉青瓷受市场追捧,从业者激增,如今在龙泉做瓷的人比十年前多了很多倍,而近些年景德镇技术工人、德化白泥、高温色料、各种陶瓷装饰技艺等的大量涌入,使得传统龙泉瓷在形式有了很大变化,看似百花齐放,但作为一个对青瓷了解不深的人,看到各个线上线下的店铺所经营的青瓷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世人已经搞不清何谓地道龙泉青瓷。因此在当下,把握好龙泉青瓷最纯正的那种温润如玉的釉色和高贵典雅的气质,做好龙泉青瓷的传承,还龙泉青瓷之本来之面目,正本清源,比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告诉世人什么是真正的龙泉青瓷,继而重新赢得龙泉青瓷昔日辉煌与荣耀,而这也是传承的根基所在,没有这个那传承页只是口号而已。我们醉青宫现在做的就是“青瓷布道者”的角色,让更多的人了解国之瑰宝青瓷的古往今来,提高大家的对青瓷的历史,文化,工艺等相关知识的积累以及青瓷艺术审美的提高,而这也是我们创办微信公众号的初心与责任。

  有了这个传承的根基,再谈传承和创新。

  首先要做好龙泉青瓷的传承,我觉得这几个方面是绕不过去的:一是必须深入了解古代龙泉青瓷,如果对古代龙泉青瓷都视而不见,遑论传承!也没资格吃老祖宗赏的饭,要牢牢把握其精髓也就是龙泉青瓷的灵魂:这不仅仅是指龙泉青瓷温润如玉的釉色,更是其典雅高贵的气质。二是在器形以及线条的处理上一定要吃透。要做到这两点还是得绕回来从顶峰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着手,因为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其瓷器风格是精致有余而大气不足。这既是优点又是不足,龙泉青瓷的气质是内敛含蓄的,既能像小家碧玉般柔美秀丽,又可像君子那样大气厚重,能同时具备两种气质的青瓷更是少之又少,当龙泉青瓷的精髓吃透之后我们还可以横向去比较,其实说简单点只要与这两种气质相符的各类古代艺术品我们都可以借鉴,如黄河彩陶、商周青铜器、汉代原始瓷罐和漆器,上古或春秋时的古玉等等,这些艺术品是具有古朴大气的气质,而小家碧玉的气质,我们也可以找类似的器物来借鉴,比如素有“成化无大器”的明代成化年间的艺术品,或者清三代尤其是雍正时期的颜色釉瓷的那种小巧精致的器物,把这些器物的神韵抓住一定要把器型线条吃透,以及这些器型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甚至是当时皇帝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喜好,都深入了解了,自然做出的器型就极具古韵,当然也应该考虑到作者一些自身的性格因素,比如性格细腻的人再怎样都做不好也不喜欢做威武霸气的作品,北方人做出的器物和南方人自然也不一样,男人做的器物和女人做的又不一样。但不管怎样使自己的青瓷作品具有古韵,在作品中能找到古代器物的影子,我想这应该是传承的前提,可这里必须要强调一点,传承不等同模仿,如一味模仿,即使做到和南宋一样的高度,也在南宋之下。因为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发展规律是不同的:科技的发展是线性上升的,后人总在前人的基础上前进,比如汽车、电脑等等,一代代不断改进,老的技术自然也就废弃。而文化艺术是点状的,类似于山峰,如商周青铜器、唐诗、宋词,它自成一个顶峰,后人无法超越它。正是基于这样的特性,所以不能一味模仿,就算你模仿的与南宋青瓷不相伯仲,也是在它之下,因为,艺术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天下没有第二个齐白石,没有第二个毕加索。

  再说创新,创新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而不是毫无章法,换句话说也就是在龙泉青瓷通性---温润如玉之釉色,典雅之器形--的基础上彰显自己的个性。所谓的新,一定是相对于旧而言。要做到严格意义上的创新,必须优于所参照的事物,如果达不到这一点,那创新就失去了意义。一件文艺作品的价值逃不出两个层面:一是它的思想性,一是它的技术性,其创新之价值也只在这两个方面呈现。客观的说,创新的能力是目前龙泉青瓷的短腿。绝大多数所谓的创新,仅仅停留在外衣的层面。一创新就已经离开龙泉青瓷的核心价值了,如此创新,其目的很明显是为了迎合市场,虽无可厚非,但从艺术层面来说很少有创新的价值。更有甚者,一创新就扔掉了龙泉青瓷的通性,成为一些不同元素的胡乱堆积,既没有思想层面的深入也没有技术层面的突破,不过像是一个人穿了奇装异服,说穿了还是以哗众取宠的面目示人而已,所以只有不断实践钻研,包括制作和烧窑技术的钻研。提高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有具备这些技艺才能为创新打下一个良好的技术基础。

  当然光具备这些技术就来创新还是会走入死循环,真正的创新是需要具备一定核心条件的,它来源于制作者深厚的学养,对美和自然的感悟,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明事理能力。尤其是学养,一是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包括古代龙泉青瓷发展史的了解,古代龙泉青瓷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于历史、地理、文学、哲学、经济等各种知识的积累,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才会有很强的思考能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当同时具备了这个核心条件和高超的技艺,那这种人做出的青瓷作品会达到怎样的高度,也只有天知道了,总之关于传承与创新,我总结了一句话:

  传承是有创新的传承,创新是有传承的创新

  抛砖引玉,希望各位青瓷的制作者们能从这句话中领悟出一些意思用于自己的青瓷创作这就足够了。

  所以,龙泉青瓷的未来,必须期待那些有志于龙泉青瓷的复兴,能抵挡住物质世界的诱惑,耐得住寂寞,趷趷以求厚其学、株守一隅精其技者。至于龙泉青瓷界老一辈的学者,艺术家,青瓷艺人、前辈们(例如在龙泉青瓷“复活”记一文中提到的陈万里,周仁,周轻鼎,邓白,李怀德)等等太多的老一辈有名无名的先驱者铺路人们,他们能在那个物质匮乏、在龙泉青瓷不为世人所知的时代,默默地为龙泉青瓷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龙泉青瓷才有今天的局面,他们功不可没,也必将得到了世人的尊重,没有他们前人栽树,我们后人怎能在老祖宗留下来的这颗青瓷大树之下乘凉,这些先驱者铺路人以及他们所做的贡献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也会永远铭记他们,回想这些先驱者不为名不为利的为龙泉青瓷的恢复,奉献付出了全部,作为当下大批青瓷艺术的从业人员,以及如我们这般青瓷历史文化传播的“布道者”,还有什么是想不通放不下的呢,想想他们自然也会保持初心去做好当下的事情,而我也衷心希望龙泉青瓷的行业发展能够良心循环,无愧于“世界非遗”的金子招牌。

  前段时间还跟朋友交流什么“中陶大”造假被全部取消称号的新闻,很多刚刚喜欢上青瓷的朋友不明所以前来问我,虽然最后披露这是一条假新闻是谣言,造谣者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凡事皆有两面,扪心自问这件事也是为这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如今整个社会都在追逐“大师”,“大师”成为一种产业,这是时代之产物、制度之产物、亦是人性之产物。古人有言“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大师的头衔,用的好,对青瓷发展有好处,但如果唯大师马首是瞻,大师所有的作品无论精品普品都趋之若鹜的追捧,亦会对龙泉青瓷的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误导龙泉青瓷之正确走向。正如我一直认为,衡量一件青瓷艺术品的价值,绝不能仅仅通过价格来说明,也不能以作者的名气大小来比较,价格不等于价值,试问那些南宋的顶级龙泉青瓷比如遂宁宋瓷博物馆的那件荷叶盖罐,或者是顶级的风耳瓶,它们的作者是谁早已经无从知晓,但无论历经何朝何代,都不会掩盖其光芒,观者无论懂还是不懂,无不会被其具有的那种气场所深深震撼,所以判断一件当代青瓷艺术品是否为上乘之作,不是作者说了算,不是评比的评委说了算,也不是藏家爱好者说了算,更不是对青瓷完全不懂的人说了算,而是时间说了算,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才是经典的作品。

  随着社会信息、交通等条件的日益发展,龙泉青瓷知名度日益扩大,世人对龙泉青瓷的了解也日益深入。龙泉青瓷亦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现其古朴、宁静之美,所蕴含的典雅、端庄之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龙泉青瓷最重要的事情是:能多出一些为龙泉青瓷发展默默劳作的人,能多出一些可以代表龙泉青瓷核心价值的作品,让世人了解真正的龙泉青瓷。

  如此,龙泉之幸、青瓷之幸!!!

  这篇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也是我唯一一篇没有配图的文章,如果整个艺术陶瓷行业内外的朋友们看到这篇文章后觉得心跳加快可以帮忙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如果没有心跳加快,那也只能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了,毕竟如今在龙泉青瓷一片欣欣向荣,载歌载舞的热闹之下,再谈恢复和发展就需要理性真实的声音,更需要太多太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如果看后觉得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也可以与我联系,我洗耳恭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瓷展赏:宋龙泉青釉菊瓣纹口杯(8)
龙泉青瓷 | 南宋官窑特征一一“薄胎厚釉”
真正的龙泉窑到底是什么样的?
元代龙泉青瓷特征浅析
元代龙泉青瓷的市场价格及鉴定方法
中华陶瓷文化系列——元代龙泉青瓷特征浅析(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