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近感冒那么多,怎么用中医经络避免感冒呢?

感冒这种疾病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医学定义感冒为外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以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临床特征。常见的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这些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力降低的情况,最容易成为感冒的诱因。

《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说明身体免疫力不高就容易被邪气所侵犯,于是就会生病。要想预防感冒,首先还得“扶正”。

在预防和保健方面,常见的有针刺,灸法以及推拿按摩等,其显著疗效,在许多文献中均有记载。实际上利用经络避免感冒,就是采用各种疗法刺激人体穴位,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调整机体自身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下面具体分析我们常用的腧穴和经脉到底有哪些呢?

腧穴频数及比例见表1。大椎使用频数最高,为27次,占总腧穴数的14.84%。其次为足三里13次、7.14%,合谷13次、7.14%及风门9次、4.95%。详细如表1所示。

腧穴经脉分布。感冒常用腧穴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均有分布,任脉、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心经、足厥阴肝经无任何腧穴用于感冒。其中足太阳膀胱经选用腧穴13个,腧穴种数最多;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使用频数最高,为39次。其余经脉使用频次较多的详细如表2所示。【1】

那我们普通人平时可以用哪些简单方便的预防方法呢?

艾灸大椎、足三里、合谷的方法:在流感或者其他易感冒期间,每天晨起施以温和灸于足三里穴15~20分钟,每日1次,每次灸治一侧穴位,交替施灸。【2】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为诸阳之会,统领一身阳气,可祛阳经邪热。感冒选取大椎穴,多取其疏散外邪解热之功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有强壮作用;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可疏风退热、利肺,且具有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作用。

按摩头面和风府风池:能够起镇防保健作用,根据中医理论,头与面为诸阳之首,任脉循于面,心之华在面,足少阳之别散于面,手少阴之正出于面。风府为督脉阳维之会,风池为少阳阳维之会。《热论》说:“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席赋说:“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所以《保生决要》强调“擦两手极热,然后按摩风府”百余次,来预防感冒。

古人还认为伤风感冒多由肩背而入,主张“背宜常暖”。《景岳全书》说:“风邪伤人,必在肩后颈根大抒风门肺俞之间”。所以古人便提倡在肩背脾骨等处扭转——运转膏育,能散一身诸症,有主治百病,无所不疗的功效。【3】

参考文献:

【1】戢杨.针灸治疗感冒选穴规律现代文献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1):66-68.

【2】张海华.独穴疗法(四)[J].双足与保健,2003,(04):30-32.

【3】李玉珍.针刺预防感冒的体会[J].福建中医药,1961,(01):10.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经络图:手少阴心经
经络腧穴》第一节:手太阴肺经——快速学会手太阴肺经的循行】
经络学说-中医经络学-中医经络学说-中医经络理论
十二经脉_经络腧穴_【中医宝典】
不丑学中医-经络篇 十二经络之井穴
第四章 经脉也分阴阳——会使用经络的人会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