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高”皆与“痰”有关,化痰你需要知道这几点!

“如果说20世纪是活血化瘀的世纪;21世纪,将会是痰证的世纪!”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

1

百病皆由痰作祟

现代社会,饮食丰富,人们运动变少、代谢下降,水液津微积聚成了痰湿,所以疾病以痰证居多。中医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痰生百病”的说法。临床中,眩晕、心慌、颈椎病、面瘫、咳喘、腰椎病、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梅核气、甲状腺肿、肚子胀等皆与痰有关。

中医说的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的区别。所谓有形之痰,指的是我们咳嗽出来的痰。而无形之痰,指的是那种体内黏稠的病理性的液体 ,可停留在身体的各个部位。

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无形之痰:

痰在心脑,出现眩晕、心悸、胸闷、心慌;

痰在血,血液粘稠,血脂高,血糖高,容易长斑块,冠心病;

痰在肺,出现咳嗽、咳喘、咳痰;

痰在咽喉,嗓子里有异物感,咳不出来,吞不下去,出现梅核气;

痰在四肢,阻滞四肢的气机和经络,出现肢体麻木;

痰在脾胃,表现消化系统问题,有胃胀、腹胀、撑;

痰在颈,出现淋巴结节、甲状腺疾病;

痰在经络,可能会出现带状疱疹的表现,还可能出现面瘫、中风等疾病,颈椎病,腰椎病;

痰在脉管,出现下肢静脉曲张;

2

是否痰湿,看这些症状!

体内有痰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舌苔厚腻。

判断标准

1.舌象:舌体胖大,苔滑腻,厚,舌苔颜色发白或者黄色,舌边常有齿痕。

2.体形面色:体形肥胖,尤其是腹部肥满而松软,四肢容易出现浮肿,面部皮肤油脂较多,面色淡黄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睡觉时鼾声如雷。

3.口中与肢体的感觉: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粘腻,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经常感觉头昏昏沉沉,关节疼痛、肌肤麻木,易出现耳鸣。

4.感觉及睡眠:身体酸乏无力,慵懒,容易困倦。胸闷,痰多,容易出现肠胃不适,喜欢吃肥甘厚味。

5.大小便: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容易粘马桶,小便浑浊。

6.脉象:脉濡而滑。

7.体检指标: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偏高。

3

几招远离痰湿症!




少吃冷饮

痰由湿而来,没有湿就没有痰。天气渐热,人们贪食烧烤冷饮,加之空调长吹,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痰湿。




蒸点山药

健脾胃能有助于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避免痰瘀的产生,尤其是脾胃虚弱、有五更泄泻的人,平时可以多吃点蒸山药。




常拍祛湿穴

丰隆原意是指古代神话中的雷神,可以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所以说,多拍此处,健脾祛湿的作用非常不错。

方法:它在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一般每天2次,每次3分钟。




卧位拉筋

经络不通后就会形成淤堵,比如痰湿,包块,赘肉等,拉筋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打通所有经络,尤其膀胱经、心经、心包经、肝经、肾经、脾经、胆经。经络通则祛痰湿,排毒,增强免疫力等。




 艾   灸 

人体的阳气,和天空中的太阳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自身阳气足,即使有湿气出现,也能把它蒸发掉。如果我们体内的阳气不足,湿气就像雾一样弥漫,无法运化掉,无法被排泄出去。这时一定要温补脏腑的阳气才有用,而且是脾肾的阳气。艾灸就是很好祛痰湿的方法。

针对以下这些穴位,进行艾灸,排遣湿气,效果非常好。

穴位:神阙、关元、中脘、水分、阴陵泉、丰隆穴。




心情舒畅

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使气、血、津液运行畅通,有利于痰湿的排出。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才最健康。

大家注意,体内有痰湿的人不要轻易进补,如果进补,就跟火上浇油差不多,会越补越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高、结节、眩晕、心慌...” 皆与 “痰” 有关
胃寒、升降受阻,百病由生
认识“李氏奇效汤”
百病皆由痰作祟!简单四味药,通经络、健脾胃,体内痰湿一扫而光!
百病皆由痰,化痰先除寒,张仲景4味药,温阳散寒,健脾化湿
中医治法精讲——祛痰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