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海钩沉】试论辽朝外戚
试论辽朝外戚
刘喜民

内容提要:辽朝外戚主要有二国舅帐五房三族,辽朝皇后均出自二国舅帐五房;外戚享有世选皇后、北府宰相等特权,与皇族共执国政,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戚与辽朝兴亡密切相关。 
辽朝外戚是辽廷政坛重要的政治势力,左右着辽廷政坛走向,关系着辽朝兴亡,是研究辽代历史的关键性问题,为史学界所重视,研究者颇众。但由于史料记载比较混乱及疏漏较多,因此对辽朝外戚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未有清晰而系统的认识。笔者认为,对于辽代历史的研究,应当以《辽史》为正本,其他资料为辅。因为《辽史》毕竟是官修史书,有档案为据,其他资料可补《辽史》之疏漏,但用其去证明《辽史》之错误,则应取慎重态度。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以《辽史》为主要依据,结合有关史籍及研究资料,对辽朝外戚加以探讨,错谬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辽朝外戚
关于辽朝外戚,《辽史·外戚表》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契丹外戚,其先曰二审密氏:曰拔里,曰乙室已。至辽太祖,娶述律氏。述律,本回鹘糯思之后。大同元年,太宗自汴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曰萧翰,以从中国俗,由是拔里、乙室已、述律三族皆为萧姓。拔里二房,曰大父、少父;乙室已亦二房,曰大翁、小翁;世宗以舅氏塔列葛为国舅别部。三族世预北宰相选,自太祖神册二年命阿骨只始也。圣宗合拔里、乙室已二国舅帐为一,与别部为二。此辽外戚之始末也。”【1
《辽史·营卫志下》载:“辽内四部族:遥辇九帐族。横帐三父房族。国舅拔里、乙室已族。国舅别部。”【2
《辽史·百官志一》载:“大国舅司。掌国舅乙室已、拔里二帐之事。”主要职官有:“乙室已国舅大翁帐常衮。一作敞稳。乙室已国舅小翁帐常衮。拔里国舅大父帐常衮。拔里国舅少父帐常衮。”“国舅别部敞史”。【3
上述史料将辽朝外戚说的非常清楚,即辽朝外戚主要由拔里氏国舅帐二房即大父房、少父房、乙室已氏国舅帐二房即大翁帐、小翁帐、国舅别帐组成,简称二国舅帐五房。
 
二、辽朝外戚发展及二国舅帐五房形成
辽朝外戚与中原王朝不同,有固定的家族,即二国舅帐五房。二国舅帐五房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是契丹政坛新老后族斗争的结果。
1.辽太祖朝二国舅帐
《辽史·营卫志中》载:“涅里相阻午可汗,分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并前八部为二十部。三耶律:一曰大贺,二曰遥辇,三曰世里,即皇族也。二审密:一曰乙室已,二曰拔里,即国舅也。”【4】由此可知,拔里、乙室已两部在契丹大贺氏和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便已存在,大贺氏联盟时称二审密,遥辇氏联盟时称拔里氏、乙室已氏,两族世与大贺氏、遥辇氏、世里氏(即辽太祖家族,契丹建国后称耶律氏)通婚,是契丹族历史上的传统后族即“国舅族”。辽太祖担任可汗(907年)后,拔里氏、乙室已自然又成为世里氏汗国后族。不过,辽太祖担任契丹可汗后,册封妻子述律平为汗后,从而使契丹汗国又多了一个后族,即述律家族。
《辽史·后妃传》载:“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讳平,小字月理朵。其先回鹘人糯思,生魏宁舍利,魏宁生慎思梅里,慎思生婆姑梅里,婆姑娶匀德恝王女,生后于契丹右大部。”【5】也就是说,辽太祖妻子述律平父族为回鹘人,母亲为辽太祖姑母耶律氏。这样一来,辽太祖担任可汗后,契丹汗国便出现了三个后族:契丹拔里氏、乙室已氏、回鹘述律氏。
《辽史·太祖本纪》载:辽太祖即位可汗后“尊母萧氏为皇太后,立皇后萧氏。”【6】皇后萧氏即述律平。也就是说,辽太祖担任可汗时,他的母亲萧氏尚健在,被尊为皇太后,由此契丹汗国“国舅族”中的两个核心家族分别是:辽太祖母亲萧氏家族(娘舅),妻子述律平家族(妻舅)。
《辽史·后妃传》载:“德祖宣简皇后萧氏,小字岩母斤。遥辇氏宰相剔剌之女。男、女六人,太祖长子也。”【7】也就是说,辽太祖母亲萧岩母斤是契丹遥辇氏汗国北府宰相剔剌之女,生辽太祖兄弟妹6个孩子(51女)。由此可知,萧岩母斤家族为拔里氏或乙室已氏,出于契丹传统后族。辽太祖担任契丹可汗后,萧岩母斤家族由辽太祖娘舅族,自然而然地转为国舅族。
契丹族实行一夫多妻婚制,辽太祖自然也不例外。《辽史》虽然只记载辽太祖与妻子述律平生31女,与宫人萧氏生1子,【8】但这并不排除辽太祖有多个妻妾。辽太祖长妻子述律平7岁,按照契丹人早婚习俗,述律平在14岁、15岁左右出嫁时,辽太祖已经21岁、22岁左右,早已娶妻妾。辽太祖家族即世里氏世与拔里氏、乙室已氏通婚,辽太祖早娶妻妾肯定是拔里氏、乙室氏两个家族的女人,或是娘舅族即母亲萧岩母斤家族女人。他在担任可汗后册封述律平为汗后的行为,自然要引起以其母亲萧岩母斤为代表的拔里氏或乙室已氏两传统后族的不满,并由此引发了后权之争。辽太祖母亲及妹妹参与“诸弟叛乱”,便与后权有密切关联。
从《辽史》记载来看,自辽太祖担任可汗时起,后权之争便已经开始。检《辽史》,辽太祖朝共有6位北府宰相,分别是萧辖剌(907年在位)、萧痕笃(辽太祖即位可汗后担任北府宰相,约907年、908年间)、萧实鲁(9107月被萧敌鲁取代)、萧敌鲁(9107月至91812月)、萧阿古只(91812月至92210月)、萧霞的(92210月接替萧阿古只为北府宰相)。【9】按照契丹职官世选制度,北府宰相一般都是由汗后家族人担任,辽太祖在担任可汗后的短短4年内(907910年)便有4人(即萧阿古只之前)担任北府宰相,这是很不正常的,显然与后权之争有密切的关系。
以上4人中,萧辖剌曾在辽太祖举行柴册仪即位可汗时,率百官给辽太祖及其妻子述律平“上尊号曰天皇帝,后曰地皇后”,【10】说明萧辖剌是遥辇氏汗国北府宰相,为拔里氏或乙室已氏人,即契丹传统后族人;萧痕笃“迭剌部人,其先相遥辇氏,早隶太祖帐下,数从征讨,既践阼,除北府宰相”,【11】说明其家族亦是契丹传统后族,或为拔里氏或为乙室已氏;萧实鲁族属不详,但萧敌鲁(述律平兄长)是述律家族担任北府宰相第一人,【12】萧实鲁担任北府宰相在萧敌鲁之前,由此可以肯定其不是述律家族人,他能够担任北府宰相,说明其家族亦是契丹传统后族;萧敌鲁是述律平同母异父兄长,于辽太祖四年(910年)七月接替萧实鲁为北府宰相,第二年(911年)五月便发生了“诸弟叛乱”,且萧实鲁亦参与其中。【13
“诸弟叛乱”从表面上看是汗权之争,但与后权却有着密切关联。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一是辽太祖担任可汗后的前三任北府宰相即萧辖剌、萧痕笃、萧实鲁均为契丹传统后族即拔里氏或乙室已氏人,述律平兄长萧敌鲁担任北府宰相不足一年便发生了“诸弟叛乱”,说明两者有着因果关系,即述律平家族担任北府宰相是“诸弟叛乱”的直接导火索。拘句话来说,述律平被册为汗后及其兄弟担任北府宰相,抢占了契丹传统后族即拔里氏、乙室已氏后族特权,从而引发了“诸弟叛乱”。二是辽太祖在处理诸弟叛乱案件时,没有处死诸弟,反而处死了二弟剌葛、四弟寅底石的媳妇。【14】拔里氏、乙室已氏世与辽太祖家族通婚,诸弟媳妇中肯定有这两部族女人,诸弟媳妇被处死,显然与“诸弟叛乱”有关系。换句话来说,诸弟叛乱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出自拔里氏、乙室已氏传统后族媳妇们的鼓动。三是辽太祖母亲和妹妹参与“诸弟叛乱”。【15
辽太祖妹妹史籍不载,但《辽史·太祖本纪》记载辽太祖在处理“诸弟叛乱”案件时曾说:“北宰相(萧)实鲁妻余卢睹姑于国至亲,一旦负朕,从于叛逆,未置之法而病死,此天诛也。”【16】一般研究认为,这里的余卢睹姑即辽太祖妹妹,【17】丈夫为北宰相萧实鲁。据《耶律羽之墓志》,耶律羽之夫人重衮是宰相实六之女、辽太祖甥女,即辽太祖妹妹的女儿。由此可知,墓志中的“宰相实六”即《辽史》本纪中的“北宰相实鲁”,也就是辽太祖朝的第三任北府宰相萧实鲁,余卢睹姑即辽太祖之妹。
契丹族盛行“姑舅结亲”、“舅甥婚”,“北宰相实鲁”即萧实鲁有可能是辽太祖母亲萧岩母斤娘家兄弟或侄辈,其北府宰相一职被述律平兄长萧敌鲁所取代,萧岩母斤及女儿余卢睹姑(萧实鲁妻子)自然是不满意,从而联合诸弟叛乱,想推翻辽太祖的汗位,拥立二弟剌葛为可汗,以夺回原本属于拔里氏和乙室已氏的后族之位。
诸弟三次叛乱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以述律平家族为核心的新后族在与以萧岩母斤家族为代表的传统后族的斗争中取得优势,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后族地位。
辽太祖培植和重用妻子述律平家族而打压母亲萧岩母斤家族,有其客观因素。一方面辽太祖祖母有可能是述律家族人;一方面辽太祖家支在迭剌部诸耶律氏家支中处于弱势。
辽太祖祖母萧氏,小字月里朵;述律平父亲名述律月椀;述律平小字月理朵,3人名字中都有“月”字,极有可能出自同一家族,【18】即辽太祖祖母萧氏亦是述律家族人。萧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她在丈夫(辽太祖祖父)被杀害后,带领4个尚未成年的孩子躲藏到突吕不部,【19】才保住了这个家族的血脉,在迭剌部耶律氏家族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萧氏还一手将辽太祖抚养成人,辽太祖从小受祖母影响,且娶了述律平为妻,与述律家族关系最为密切。据《辽史·后妃传》:“太祖称帝,尊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嫔曰皇后”,【20】“尊”字前没有“追”字,说明辽太祖祖母在其担任可汗或开国称帝时仍然健在,也仍然对辽太祖有着政治影响,所以辽太祖给予述律家族更高的政治待遇,并作为自己可以依赖的政治力量。
辽太祖祖辈兄弟4人,老大无后;老二帖剌曾9任迭剌部夷离堇,在辽太祖祖辈家支中势力最为强大;老三即辽太祖祖父匀德实,其被同族政敌杀害时,辽太祖父辈4兄弟尚未成年,从而造成这一家支处于弱势,辽太祖出生时,迭剌部内争夺领导权斗争仍在继续,辽太祖祖母怕孙子阿保机被政敌所害,将其脸涂黑并藏于别帐中才将其抚养成人。辽太祖父辈兄弟4人中,老大早卒,老二严木曾三任迭剌部夷离堇,老三释鲁官拜于越位居百官之上,【21】老四即辽太祖父亲撒剌的英年早逝。因此辽太祖家支在父辈家支中又处于弱势,辽太祖能够攫取汗权进而开国称帝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除自身能力超群之外,还得到了多方政治势力的支持。
首先是妻子述律平家族,从史籍记载来看,述律平及诸兄弟均是契丹建国初期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在辽太祖攫取汗权及开国称帝过程中居功至伟;其次是辽太祖舅族即母亲萧岩母斤家族,辽太祖外公曾担任遥辇氏汗国北府宰相,其家族具有一定的政治势力,在辽太祖攫取汗权过程中肯定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耶律氏皇族,史籍明确记载,辽太祖主要是依靠势力强大的迭剌部才从遥辇氏手中夺取汗权的;【22】四是汉族政治势力,辽太祖仿效中原开国称帝,就是受到了汉族知识分子的影响。【23
辽太祖开国称帝后,为了表彰帮助他攫取汗权和开国称帝的功臣们,嘉奖了21位佐命功臣,其中《辽史·列传》辑录9人,分别是耶律曷鲁(辽太祖二伯祖帖剌之孙)、耶律苏(辽太祖同父异母弟)、耶律斜涅赤(辽太祖一爷之重孙)、萧敌鲁(述律平同母异父兄长)、萧阿古只(述律平胞弟)、耶律老古(述律平姐姐之子、耶律斜涅赤之侄)、韩知古、韩延徽、康默记。【24
以上9人中,耶律氏皇族3人,述律平家族3人,汉族3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辽太祖所用之人的一些特点。首先述律家族及汉族知识分子,是辽太祖所依靠的重要政治力量,因此入列佐命功臣的人居多;二是耶律氏皇族在辽太祖攫取汗权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辽太祖攫取汗权后,耶律氏诸显贵们也都有当可汗的资格,从而成为辽太祖的政治对手,如“诸弟叛乱”的首犯耶律辖底是辽太祖二伯祖帖剌之子,滑哥是辽太祖三伯父于越释鲁之子等,【25】因此辽太祖对耶律氏皇族人既要用也要防,只能择其忠于自己的人用之;三是辽太祖母亲萧岩母斤家族,在辽太祖攫取汗权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其开国称帝过程中的作用不大,因此没有人进入佐命功臣之列。
据史籍记载,述律家族除萧敌鲁、萧阿古只、耶律老古3人入列佐命功臣外,述律平还有兄长述律鲁速(官至奚王府都监、东路兵马都统军)、欲稳(俘虏韩知古之人)、弟萧室鲁(娶辽太祖与述律平女儿质古为妻,有女儿萧温嫁给辽太宗为皇后)都曾随辽太祖南征北战,且战功显赫。【26】由于述律平及众兄弟在辽太祖攫取汗权及开国称帝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辽太祖攫取和巩固汗权及开国称帝和维护皇权的重要政治势力,因此述律家族得以在契丹建国初期迅速崛起,成为辽朝政坛新生的政治势力。
辽太祖开国称帝(916年)后,册封述律平为皇后,任命其两兄弟萧敌鲁和萧阿古只先后担任北府宰相,并授予两兄弟家支世选北府宰相的特权,由此述律家族后族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但萧岩母斤家族仍然是辽廷政坛一支不可忽视的后族政治势力,辽太祖对母亲家族自然也要高看一眼。
辽太祖建国后,为了保证皇权在自己子孙中传承,对契丹传统部族组织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国内部落整顿重组为20部,重点对皇族和舅族进行了梳理,以强干弱枝。其中“分迭剌部为二院”,将皇族划分为横帐、三父房、二院3个层次。【27】横帐,即辽太祖子孙,属于皇权继承范围;三父房,即辽太祖二伯父、三伯父、诸弟七家支,属于近支皇族(一帐三父房皇族亦统称四帐皇族);二院,即辽太祖高祖家支以下、祖父家支以外的皇族,属于远支皇族。不难看出,通过这样的划分,辽太祖将皇族划分为三六九等,从而确立了皇权世袭制度,即皇权要在辽太祖子孙中传承。与此同时,将新(以皇后述律平家族为核心)老(传统后族)后族“二国舅升帐分”,【28】史称拔里氏、乙室已氏二国舅帐,享有与皇族横帐同等的特权。
帐族,是辽代社会中的一种特殊部族组织,享有高于其他部落、部族的特权。辽太祖将自己子孙列为横帐,就是要表明自己子孙是皇权的继承者,地位要高于其他皇族(三父房、二院)。二国舅帐亦如此,地位要高于其他部族。
辽太祖将新老后族升为二国舅帐族,实现了以下政治目的:一是以国舅帐族制衡横帐皇族,以保证皇权在自己子孙中传承(因皇帝子孙是国舅帐族的外甥);二是将妻子述律平家族并入拔里氏、乙室已氏传统后族之中,后族地位合法化;三是以妻子述律平家族取代拔里氏和乙室已氏等传统“国舅族”。
《辽史》对辽太祖划分皇族和国舅帐族给予很高的评价,即所谓的辽太祖“有英雄之智者三:任国舅以耦皇族,崇乙室以抗奚王,列二院以制遥辇是已”。【29】这里的“任国舅”,主要就是指将妻子述律平家族升为国舅帐族。
2.辽太宗朝二国舅帐
辽太祖与述律平生有3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子耶律李胡。长子耶律倍在契丹建国时被确立为皇太子,成为辽朝开国太子、皇位法定继承人。但是,辽太祖病逝(926年)后,述律平权摄国政一年,废掉太子耶律倍,拥立次子耶律德光继承皇位,是为辽太宗。
述律平废长立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便与后权有关系。
开国太子耶律倍有多少个妻子史籍没有明确记载,但至少有4人,即东丹国人皇王妃萧氏、辽世宗母亲萧氏、大氏、高美人。人皇王妃萧氏无有子嗣,但她在耶律倍浮海避居中原后唐后主政东丹国事,说明此人出于后族显贵家族,或为述律家族或为辽太祖母亲萧岩母斤家族,而出于述律平家族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耶律倍是开国太子,是皇位的法定继承人,耶律倍继承皇位,人皇王妃萧氏就是皇后,述律平自然是不会让皇后之位旁落。
辽世宗母亲萧氏家族族属不详,但萧氏是谋杀辽太祖三伯父于越释鲁凶手之一萧台哂族孙女,其家支因叔祖萧台哂之故被没入瓦里,【30】由此可知,萧氏不是述律家族人。或许正因为此故,萧氏虽然为耶律倍生下长子辽世宗,但并没有被册为东丹国人皇王妃。不过,萧氏以奴隶身份嫁给开国太子耶律倍为妻,说明这个家族亦非等闲之辈,或为拔里氏或为乙室已氏的1个分支,亦是传统后族中的显贵家族。
由于东丹国人皇王妃萧氏没有子嗣,耶律倍一旦继承皇位,皇后之位必然被生下嫡长子的辽世宗母亲萧氏占有,这显然是述律平所不能接受的。而次子耶律德光(辽太宗)已经娶述律平弟萧室鲁女儿萧温为妻,如果能够继承皇位,萧温自然就是皇后,后权自然就掌握在述律家族手中。不过,废长而立次,既关系皇权,亦关系后权,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终述律平杀掉100余名大臣,并砍掉了自己的右手,才将次子耶律德光扶上了皇位。【31
辽天显二年(927年),辽太宗即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应天皇太后,立妃萧氏为皇后。”【32】这里的太皇太后即辽太祖母亲萧岩母斤,应天皇太后即述律平,皇后即述律平弟萧室鲁之女萧温。也就是说,辽太宗即位皇帝后,述律家族后族地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巩固,辽太祖母亲萧岩母斤虽然健在,但其家族势力与述律家族相比已经处于下风。
辽太宗天显八年(933年)十一月,辽太祖母亲萧岩母斤病逝;辽天显十年(935年),辽太宗下诏“皇太后父族及母前夫之族二帐并为国舅,以萧缅思为尚父领之”。【33】这条史料是研究辽朝外戚的重要资料。反映了以下信息:一是述律平父族即述律家族及母(辽太祖姑母)前夫(萧敌鲁父)之族,分属于辽太祖朝的拔里氏和乙室已氏二国舅帐;二是辽太祖母亲萧岩母斤病逝后,辽太宗对辽太祖朝的二国舅帐进行整合和梳理,将母亲父族即述律家族及母亲前夫即萧敌鲁(述律平同母异父兄长)父族确立为国舅帐。
通过这次整顿和梳理,二国舅帐由以述律平家族和萧岩母斤家族为核心,变成了以述律平父族和母前夫之族为核心的新的二国舅帐。也就是说,随着辽太祖母亲萧岩母斤病逝,其家族虽然仍然为国舅帐族,但却变成了与其他拔里氏、乙室已氏一样的传统后族。进一步来说,通过这样的整合梳理,述律平两父家族取得了对辽朝后权垄断性优势,从而取代传统的拔里氏、乙室已氏后族,完全占据了辽朝国舅帐族地位。
辽太宗虽然下诏将“皇太后父族及母前夫之族二帐并为国舅”,即将与母亲述律平有血缘关系、分属于拔里氏和乙室已氏二国舅帐的两舅族合并成一个国舅帐,但这两个国舅帐族(即述律平两父族)并没有真正地合并在一起,而是仍然分称拔里氏(述律平父族)和乙室已氏(述律平母前夫之族)二国舅帐。这显然与二国舅帐族源于不同的祖先有关系,即述律平父族源于回鹘血统,述律平母前夫之族源于契丹原始的乙室已部族。由于祖源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二国舅帐族出现分化,最终于辽景宗、辽圣宗两朝发展成为政治对手。
3.辽世宗朝国舅别部
如果说辽太祖朝20年是述律家族发展壮大时期,那么辽太宗朝20年述律家族势力已经在辽廷一支独大。述律家族不仅牢固地掌控着后权,而且还左右着皇权。就连辽太宗都感叹道:“太后族大如古柏枝,不可移也”。【34】说辽太宗朝是辽太宗当皇帝,述律平当家一点也不为过。但是,述律平废长而次的行为,也为辽廷埋下了皇室内乱的祸根。
按照皇权世袭制原则,辽太祖病逝后,应当由太子耶律倍继承皇位,这就预示着辽朝皇权要在耶律倍家支中传承。述律平废长立次,改变了皇权传承秩序,将皇权转移到次子辽太宗家支,从而使辽朝皇权传承复杂化,那就是辽太祖与述律平所生三个儿子家支都可以继承皇权,由此三家支对皇权都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着夺取皇权。
辽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病逝于中原镇州(今河北正定)城外。时在辽上京的述律平准备让三子李胡继承皇位,而在中原军中的耶律倍长子耶律阮却捷足先登,利用诸部酋长反对李胡当皇帝的情绪,在辽太宗柩前即位,夺取了皇权。随后祖孙两人兵戎相见,最终耶律阮胜出,将祖母述律平及三叔李胡囚于祖州最终坐稳了皇位,是为辽世宗。
辽世宗将祖母述律平囚于祖州后,继续打压和削弱述律家族即二国舅帐势力,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在北、南宰相府之上设置北枢密院,以此来削弱北、南宰相之权,主要是削弱由二国舅帐族(即述律平两父族)控制的北府宰相之权;二是将母亲萧氏家族升为国舅帐族,以此来抗衡和掣肘二国舅帐族;三是册封汉人甄氏为皇后,削夺二国舅帐的后权。但是,辽世宗的这些举措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遭到二国舅帐的强烈反击。国舅萧翰(述律平同母异父兄长萧敌鲁之子)联合辽太宗之子天德及辽太祖四弟寅底石两子刘哥、盆都结成反皇集团,几次谋反想推翻辽世宗皇位。辽世宗虽然平息了萧翰等人的叛乱事件,但最终还是在二国舅帐的压力下,废掉汉人皇后甄氏,册封二国舅帐妻子萧撒葛只(述律平胞弟萧阿古只之女)为皇后,【35】述律家族最终又夺回了后宫之权。
辽世宗母亲萧氏家族所在国舅帐,史称国舅别帐(部),由此辽世宗朝出现三国舅帐:以述律平两父族为核心的拔里氏、乙室已氏二国舅帐和以辽世宗母亲萧氏家族为核心的国舅别帐。
4.辽圣宗朝二国舅帐五房
辽天禄五年(951年),辽世宗被辽太祖五弟安端之子察割杀害,辽太宗嫡长子耶律璟率军平定叛乱即位皇帝,是为辽穆宗。由于辽穆宗没有子嗣,辽世宗之子耶律贤和辽太宗次子、辽穆宗胞弟耶律罨撒葛两人最接近皇位,由此辽廷以这两人为核心形成两个政治集团,其中萧思温成为皇权传承的关键人物。
萧思温娶辽太宗长女吕不古为妻,是辽穆宗的姐夫或妹夫,在辽穆宗朝累官南京留守、侍中,以密戚参与国政。萧思温长女嫁给辽太宗次子、辽穆宗胞弟耶律罨撒葛为妃,由此可知他是女婿耶律罨撒葛集团里的骨干成员。辽穆宗朝后期,耶律罨撒葛因谋反罪被罚配到西北边境守边。不久,辽穆宗在黑山行宫被杀害,耶律罨撒葛远在西北边境鞭长莫及,耶律贤则在高勋、女里等人的帮助下,率军控制了辽穆宗行宫局势。但耶律贤要想当上皇帝,还需要得到朝中权臣的拥立,萧思温则成为关键人物。
萧思温能力不是很大,但却很会为官之道。他在担任南京留守期间,发生了后周世宗柴荣发兵北伐欲收复燕云十六州战争。当时,领兵将领建议主动出兵应击周军,以争取战场上的主动权。但萧思温害怕承担战争失败的责任,凡事都请示辽穆宗,并请求辽穆宗亲自到南京退敌,从而使辽失去了三关地(959年)。但是,由于萧思温凡事都请示辽穆宗,因此不仅没有受到责任追究,反而调回朝中担任侍中,成为朝中要员,辅佐辽穆宗共理朝政。
辽穆宗被杀害时,萧思温亦在现场,他是辽太宗女婿、辽穆宗朝权臣、耶律罨撒葛集团骨干成员,在皇权继承问题上有话语权。因此,耶律贤要想继承皇位,必需要争取到萧思温的支持。而萧思温早已看清了形势,耶律贤以兵控制了局势,对皇权势在必得,如果再坚持拥立远在边关的女婿耶律罨撒葛为皇帝已不现实,于是就与耶律贤作了一笔“政治交易”,他拥立耶律贤为皇帝,耶律贤当上皇帝后娶其小女儿萧燕燕为皇后。交易达成后,耶律贤在辽穆宗柩前即位皇帝,是为辽景宗,萧燕燕以政治交易品入主后宫(969年)。
萧思温父亲忽没里是开国宰相萧敌鲁(述律平同母异父兄长)族弟,属于述律平母前夫之族即乙室已氏国舅帐,虽与萧敌鲁有血缘关系(同祖),但与述律平并没有血缘关系。换句话来说,萧燕燕虽然出自以述律家族为核心的二国舅帐族(萧思温家支因萧敌鲁关系成为乙室已国舅帐成员),但她与述律平没有血缘关系,而是出自述律平母前夫之族中另一家支,因此她入主后宫立即引起了述律家族的不满。
辽景宗即位时已经22岁,早已娶妻妾,在众多妻妾中肯定有述律家族女人,而他撇开述律家族妻子而册封萧燕燕为皇后,述律家族自然是要反对的。同时,辽景宗在册封萧燕燕为皇后的同时,还晋升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封魏王,位居百官之首,由此引起辽景宗原政治集团成员高勋、女里等人的不满,联络国舅萧海里、萧海只等三兄弟将萧思温杀死(970年)。
史籍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杀害萧思温的凶手萧海只等兄弟族属,但三兄弟在辽景宗朝称国舅,显然是辽景宗舅族人。辽景宗母亲即辽世宗皇后萧撒葛只,是述律平胞弟萧阿古只之女,由此可知,萧海只三兄弟为述律家族人,即拔里氏国舅帐人。
萧燕燕是契丹族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萧太后,父亲萧思温被杀害并没有影响她的政治前途,反而为她提供了发挥政治才干的舞台。她辅佐丈夫辽景宗治理国家13年,又摄政带领儿子治理国家27年,执掌辽朝政权整整40年,把契丹辽王朝从辽穆宗朝颓政拉到中兴轨道进而推向鼎盛,政绩足以彪柄千史。与此同时,萧思温家族也发展成为辽廷一支新生的后族政治势力,成为国舅帐族中强势家族之一。
辽开泰三年(1014年),辽圣宗下诏“合拔里、乙室二国舅为一帐,以乙室夷离毕萧敌烈为详稳以总之,”“与别部为二”。【36】也就是说,辽圣宗将辽太宗朝的拔里、乙室已二国舅帐合为一帐,与辽世宗朝的国舅别帐组成新的二国舅帐。在这次整合二国舅帐过程中,拔里氏国舅帐分为大父房、少父房,乙室已氏国舅帐分为大翁帐、小翁帐。
关于拔里氏国舅帐分为大父、少父两房及乙室已国舅帐分为大翁、小翁两帐的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但在辽圣宗开泰三年(1014年)“合拔里、乙室二国舅为一帐”之前,《辽史·本纪》中没有大父房、少父房、大翁帐、小翁帐称谓,辽兴宗重熙五年(1036年),“枢密使萧延宁请改国舅乙室小功帐敞史为将军”,【37】这是二国舅帐四房称谓第一次在本纪中出现。人物传中明确记载为大父、少父、大翁、小翁帐的人物,最早也是出现在辽圣宗朝后期。【38】由此将二国舅帐划分为大父、少父、大翁、小翁四房帐时间界定在辽圣宗朝后期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具体时间当是辽圣宗开泰三年“合拔里、乙室二国舅为一帐”整合二国舅帐族时。
辽圣宗通过整合拔里、乙室已二国舅帐为一帐四房,将母亲萧燕燕家族升为国舅帐族是聪明之举。萧思温家族本来就是二国舅帐成员,没有必要再单独升为国舅帐族与二国舅帐和国舅别帐并列,而拔里氏、乙室已氏二国舅帐以述律平两父族为核心,两帐合为一帐合情合理,述律家族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在二国舅帐内再列房帐,将母亲家族列入其中,则充分照顾了诸国舅帐的心理,诸国舅帐自然也很平衡。
总上所述,辽圣宗朝对国舅帐族进行重新整合梳理,最终使辽朝外戚形成二国舅帐五房(帐),即拔里氏国舅帐大父、少父二房、乙室已氏国舅帐大翁、小翁二房、国舅别帐。终辽一世,除辽世宗第一位皇后甄氏为汉人外,其他皇后、贵妃均出自二国舅帐五房。
 
三、二国舅帐五房族系
关于辽朝外戚族系是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辽史·外戚表》记载混乱和疏漏,因此对辽朝外戚族系的研究分歧较大,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述律平同母异父兄长萧敌鲁为乙室已国舅帐;萧燕燕家族为拔里氏国舅帐,其中萧燕燕父亲萧思温家支为少父房;述律平家族与二国舅帐并列为国舅帐族;国舅别部为奚族。【39
二是述律平母前夫之族为乙室已氏国舅帐,其中萧敌鲁为大翁帐,小翁帐待考;萧燕燕家族为拔里氏大父房,萧阿古只家支为少父房。【40
三是述律平家族为拔里氏国舅帐,其中述律平弟萧室鲁家支为大父房、萧阿古只家支为少父房;述律平母前夫之族为乙室已氏国舅帐,其中萧燕燕家族为大翁帐,萧敌鲁家支为小翁帐。【41】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比较符合史籍记载,只是在大翁、小翁帐族系上还需要商榷。
《辽史·外戚表》记载萧燕燕父族为大父房,辽太宗皇后萧温(述律平弟萧室鲁之女)父族为少父房,其他皇后父族没有标明族系。【42】从外戚表的注释来看,这分外戚表显然是从纪、传摘录和参考其他资料而成,但比较混乱且遗漏较多,由此给后人研究辽朝外戚族系带来了诸多误解和困难。
既然《辽史·外戚表》是由纪、传摘录而成,那么我们研究辽朝外戚族系也要从纪、传入手。虽然《辽史》纪、传对辽朝外戚没有系统记载,但仔细研读还是能从中梳理出外戚的族系脉络。
如上文所述,辽朝外戚包括二国舅帐五房,二国舅帐五房形成有四个关键时间点,即辽太祖朝二国舅帐、辽太宗朝二国舅帐、辽世宗朝国舅别帐、辽圣宗朝二国舅帐五房。对于二国舅帐五房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二国舅帐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述律平两父族即新后族及与大贺氏、遥辇氏、世里氏世代通婚的拔里氏、乙室已氏即传统后族(二审密氏),产生皇后或皇太后的家族为二国舅帐核心家族,享有高于其他二国舅帐成员的特权。二是二国舅帐核心家族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辽太祖朝二国舅帐以述律平家族和辽太祖母亲萧岩母斤家族为核心家族;辽太宗朝二国舅帐以述律平两父族为核心家族;辽世宗朝三国舅帐以述律平两父族及辽世宗舅族为核心家族;辽圣宗朝二国舅帐(包括国舅别帐)以述律平两父族及辽世宗舅族(国舅别帐)为核心家族,并最终形成辽朝外戚五房。三是五房作为二国舅帐核心家族,是产生皇后、皇太后之族,即二国舅帐五房是辽圣宗以前5位皇帝的皇后或皇太后之族。
基于这样的认识,现据《辽史》立传的13位皇后、3位嫔妃及本纪中涉及的辽太宗、辽圣宗各1后共18位后、妃族系情况,将二国舅帐五房族系具体梳理如下:
1.拔里氏、乙室已氏国舅帐四房族系
辽天显十年(935年)四月,辽太宗下诏“皇太后父族及母前夫之族二帐并为国舅,以萧缅思为尚父领之”。这是我们确定拔里氏、乙室已氏国舅帐族系的重要依据。据此史料,述律平父族及母前夫之族分属拔里氏、乙室已氏国舅帐。《辽史·萧柳传》载萧柳为淳钦皇后(述律平)弟萧阿古只五世孙,幼养于伯父萧排押家中;《辽史·萧排押传》载萧排押为国舅少父房之后。【43】由此可知,述律平父族属拔里氏国舅帐族,母前夫之族属乙室已氏国舅帐族。
拔里氏国舅帐族在辽太宗、辽世宗两朝各产生过1位皇后,即述律平弟萧室鲁(一说为述律平兄)女儿萧温为辽太宗靖安皇后,述律平弟萧阿古只女儿萧撒葛只为辽世宗怀节皇后。萧室鲁女儿萧温为皇后的时间要早于萧阿古只女儿萧撒葛只为皇后的时间,故萧室鲁为拔里氏国舅帐大父房族之祖,萧阿古只为拔里氏国舅帐少父房族之祖。
乙室已氏国舅帐族在辽太宗、辽景宗朝各产生过1位皇后,即述律平同母异父兄长萧敌鲁(述律平母前夫之子)女儿萧氏为辽太宗第二位皇后,萧敌鲁族弟忽没里之子萧思温之女萧燕燕为辽景宗皇后。
辽太宗第二位皇后《辽史》无传,但据《辽史·太宗本纪》,辽天显十年(935年)正月“皇后崩于行在”,【44】此病逝的皇后即辽太宗第一位皇后萧温。本纪同时记载辽太宗于辽天显八年(933年)七月“行纳后礼”,【45】此时皇后萧温尚健在,辽太宗不可能“行纳后礼”,显然是史籍记载有误,即把辽太宗纳第二位皇后的时间记在第一位皇后萧温在世时。不过,“行纳后礼”时间虽记载有误,但辽太宗纳第二位皇后当是事实。据《契丹国志·太宗萧皇后传》,辽太宗皇后萧氏为萧翰之姐,病逝于辽太宗之后,与辽太宗合葬于怀陵。【46】据《新五代史》,“(萧)翰有妹,亦嫁于德光(辽太宗),故国人以翰为国舅”。据《辽史·国语解》,“有谓述律皇后兄子名萧翰者,为宣武军节度使,其妹复为皇后。”【47】由此可证,萧翰确有姐或妹嫁于辽太宗为皇后。萧翰为萧敌鲁之子,由此辽太宗第二位皇后为萧敌鲁之女,属于乙室已国舅帐族。
萧思温父亲忽没里(即萧燕燕祖父)是萧敌鲁族弟,其家支因是萧敌鲁父族(述律平母前夫之族)之故而列入乙室已国舅帐,萧敌鲁女儿为辽太宗皇后的时间(约735年)要早于萧燕燕为辽景宗皇后的时间(969年),故萧敌鲁为乙室已国舅帐大翁帐族之祖,萧思温为乙室已国舅帐小翁帐族之祖。
辽世宗第一位皇后甄氏为汉人,后降为妃;第二位皇后萧撒葛只为拔里氏国舅帐少父房族(详见上文)。
辽穆宗皇后萧氏族系不详,但萧氏在辽穆宗在藩邸时纳为妃,辽穆宗生于辽天显六年(931年),辽会同二年(939年)封为寿安王,按15岁时纳妃,约于辽会同八年(945年)纳萧氏为妃。辽穆宗是辽太宗嫡长子,是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萧氏自然是辽穆宗皇后的第一人选。当时述律平当政,她显然是不会让其他后族女人占据孙子辽穆宗皇后之位的。同时,辽穆宗即位皇帝时,述律平尚健在(述律平病逝于953年,辽穆宗于951年即位),对辽穆宗的皇后人选应有所干预。因此,辽穆宗皇后萧氏应为拔里氏国舅帐,至于是大父房还是少父房则不能确定。
辽圣宗第一位皇后萧氏《辽史》无传,族系不详,于辽统和四年(986年)即辽圣宗15岁时被纳为皇后,辽统和十九年(1001年)“以罪降为贵妃”,【48】被乙室已国舅帐的齐天皇后所取代,在皇后之位16年。承天太后萧燕燕没有兄弟,娘家势力薄弱,辽景宗病逝时(982年),其33女都尚未成年,萧燕燕虽然在大臣韩德让、耶律斜轸的辅佐下,拥立长子辽圣宗继承皇位,自己摄政,但当时辽廷处于“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的危局中。为了巩固皇权,萧燕燕一方面依靠和重用室昉、韩德让等汉臣,一方面采取联姻措施笼络其他国舅帐人,先后将两个尚未成年的女儿嫁给国舅少父房萧排押、萧恒德两兄弟。【49】从萧燕燕笼络拔里氏国舅少父房、萧排押在辽圣宗朝称国舅【50】及萧氏被乙室已氏国舅帐的齐天皇后所取代、齐天皇后被拔里氏国舅帐少父房钦哀皇后萧耨斤所杀来分析,辽圣宗第一位皇后萧氏属于拔里氏国舅帐少父房,为萧排押妹或女。
辽圣宗第二位皇后即齐天皇后萧菩萨哥,是韩德让外甥女、萧燕燕弟弟隗因之女,属于乙室已国舅帐小翁帐族。
辽圣宗钦哀皇后萧耨斤(辽圣宗朝为元妃,辽圣宗病逝后,萧耨斤自称皇太后摄政,死后追谥为钦哀皇后)是萧阿古只五世孙,属于拔里氏国舅帐少父房族。
辽兴宗第一位皇后萧氏是萧思温过继子萧继远(萧思温之侄,亦称萧继先)之孙女,属于乙室已国舅帐小翁帐族。
辽兴宗第二位皇后萧挞里是萧孝穆(钦哀皇后萧耨斤兄长)之女,萧孝穆是萧阿古只五世孙,故萧挞里属于拔里氏国舅帐少父房族。
辽道宗第一位皇后萧观音是萧阿古只五世孙萧孝惠之女,属于拔里氏国舅帐少父房族。
辽道宗第二位皇后萧坦思(后降为惠妃、庶人)是萧孝穆子萧阿剌之孙女,【51】属于拔里氏国舅帐少父房族。
辽天祚帝皇后萧夺里懒是萧思温过继子萧继远五世孙,属于乙室已国舅帐小翁帐族。
辽天祚帝德妃萧师姑是萧常哥之女,萧常哥是萧敌鲁之八世孙,属于乙室已国舅帐大翁帐族。【52
辽天祚帝文妃萧瑟瑟属于拔里氏国舅帐大父房族。
辽天祚帝元妃萧贵哥是皇后萧夺里懒妹妹,属于乙室已国舅帐小翁帐族。【53
综上所述,以上15位皇后、3位嫔妃中,出自拔里氏国舅帐皇后10人、妃1人,分别是辽太祖皇后述律平、辽太宗两位皇后萧温、萧氏、辽世宗皇后萧撒葛只、辽穆宗皇后萧氏、辽圣宗第一位皇后萧氏及钦哀皇后萧耨斤、辽兴宗第二位皇后萧挞里、辽道宗两位皇后萧观音、萧坦思、辽天祚帝文妃萧瑟瑟。其中述律平不列房系,辽穆宗皇后萧氏房系不确,大父房皇后1人(辽太宗第一位皇后),妃1人(辽天祚帝文妃萧瑟瑟),少父房皇后7人。出自乙室已氏国舅帐皇后4人,妃2人,分别是辽景宗皇后萧燕燕、辽圣宗皇后萧菩萨哥、辽兴宗第一位皇后萧氏、辽天祚帝皇后萧夺里懒、辽天祚帝德妃萧师姑、元妃萧贵哥,其中大翁帐皇后1人(辽太宗第二位皇后)、妃1人(辽天祚帝德妃萧师姑)、小翁帐皇后3人,妃1人。出自汉人皇后1人,即辽世宗第一位皇后甄氏。
如果从父系血缘关系上来梳理,拔里氏国舅帐二房即大父房和少父房是述律平父族,乙室已氏国舅帐二房即大翁帐和小翁帐是萧燕燕父族(萧敌鲁与萧思温同祖)。进一步来梳理,拔里氏国舅帐二房(述律平父族)是有回鹘血统的契丹人,乙室已氏国舅帐二房(萧燕燕父族)是契丹本族人。
2.国舅别部族系
国舅别部与拔里氏、乙室已氏国舅帐不同,只出过辽世宗母亲萧氏1位皇太后,因此史籍关于国舅别部情况及人物记载较少。辽天禄元年(947年),辽世宗“以太后族剌只撒古鲁为国舅帐,立详稳以总焉”;【54】辽开泰三年(1014年),辽圣宗“合拔里、乙室已二国舅帐为一,与别部为二”,这是史籍关于国舅别部的记载。有关国舅别部人物,除剌只撒古鲁(辽世宗本纪中一见,家族情况不详)外,传及外戚表中还记载萧塔剌葛和萧塔列葛两人属于国舅别部。现据两人本传资料,将国舅别部族系做一简略探讨。
《辽史·萧塔剌葛传》:“萧塔剌葛,字陶哂,六院部人。素刚直。太祖时,坐叔祖台哂谋杀于越释鲁,没入弘义宫。世宗即位,以舅氏故,出其籍,补国舅别部敞史。天禄末,塔剌葛为北府宰相,及察割作乱,塔剌葛醉詈曰:'吾悔不杀此逆贼!’寻被察割所害。”【55】由此可知,萧塔剌葛是辽世宗舅舅,辽世宗朝末担任北府宰相,与辽世宗一起被辽太祖五弟安端子察割杀害(947年)。
上述史料中提到的于越释鲁即辽太祖三伯父,关于释鲁被杀案件《辽史》本纪不载,只零散地见于志、传。【56】据《辽史·百官志一》:“遥辇痕德堇可汗以蒲古只等三族害于越室(释)鲁,家属没入瓦里”。【57】由此可知,萧塔剌葛传中“台哂谋杀于越释鲁”既是指“蒲古只等三族害于越室(释)鲁”案件。关于蒲古只等三族的族系,史籍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从《辽史》人物传中寻找到一些信息。据传,谋害于越释鲁的凶手主要有三人:滑哥、萧台哂、罨古只。【58】大致经过是:于越释鲁之子滑哥与庶母萧氏(释鲁小妾)通奸,怕事情败露,与萧台哂合谋杀害了于越释鲁;罨古只是辽太祖二伯祖帖剌长子,因自己的夷离堇(迭剌部首领)之位被同父异母弟辖底伙同于越释鲁抢去,从而参与了谋害于越释鲁案件。案发后,滑哥将罪责全部推到萧台哂身上获免,“蒲古只等三族”被没入瓦里(官府名,管理宗室、外戚、大臣犯罪者家属的机构)。
史籍中的“蒲古只三族”显然是“罨古只三族”之误。蒲古只即辽太祖二伯祖贴剌,又名匣马葛、曷鲁匣麦,为罨古只之父。【59】在这次案件中,蒲古只(罨古只之父)家族并没入全部被没入瓦里,只有凶手罨古只(蒲古只长子)家支被没入瓦里。
从于越释鲁被害案件来看,滑哥、罨古只谋害于越释鲁均有原因,只有萧台哂参与谋害于越释鲁原因不详。从史籍的记载来看,滑哥是谋害父亲的主谋,案发后把罪责都推到萧台哂身上得以脱身,说明萧台哂是被滑哥所利用。滑哥害父的主因是怕自己与庶母萧氏的奸情暴露,萧台哂帮助滑哥的原因显然与于越释鲁小妾萧氏(滑哥庶母)有关。换句话来说,萧台哂与于越释鲁小妾萧氏为同一家族,为了帮助萧氏“消灾”,所以才与滑哥合谋杀害了于越释鲁。案发后,罨古只、萧台哂、萧氏(于越释鲁小妾、滑哥庶母)三族被没入瓦里。也就是说,萧台哂即辽世宗母亲萧氏家族世与辽太祖家族通婚。
《辽史·外戚表》国舅别部列有只鲁及八世孙萧塔列葛两人,后者《辽史》有传:“萧塔列葛,字雄隐,五院部人。八世祖只鲁,遥辇氏时尝为虞人。唐安禄山来攻,只鲁战于黑山之阳,败之。以功为北府宰相,世预其选。塔列葛仕开泰间,累迁西南面招讨使(据《辽史·本纪》,应为西北路招讨使)。重熙十一年(1042年),使西夏,论伐宋事,约元昊出别道以会。重熙十二年,改右夷离毕、同知南京留守,转左夷离毕,俄授东京留守,以世选为北府宰相,卒。”【60
从萧塔剌葛和萧塔列葛本传来看,前者为六院部人,后者为五院部人。六院部和五院部的前身即迭剌部,辽太祖天赞元年(922年)分为五院部和六院部,由此可知两人均为迭剌部人。也就是说,国舅别部出自迭剌部萧氏。
从萧塔列葛本传可知,迭剌部萧氏祖先可追溯到八世祖只鲁,此人“遥辇氏时尝为虞人。唐安禄山来攻,只鲁战于黑山之阳,败之。以功为北府宰相,世预其选。”
关于这次战役,《辽史·表》中也有记载,大致过程是:唐天宝十年(751年),安禄山为了邀边功,发兵攻打契丹,时值辽太祖四世祖耨里思为迭剌部夷离堇,率领契丹兵马在潢水(今西拉沐沦河)南将安禄山击败。【61】萧塔列葛八世祖只鲁时为虞人,也参加了这次战役,因功被提拔为北府宰相,其家族同时获得世选北府宰相的特权。
虞人,在古代是管理山林草木鹰鸟之官,萧塔列葛八世祖只鲁以虞人身份跟随辽太祖四世祖耨里思出征,说明他是耨里思家族所在迭剌部虞人,也就是为耨里思家族管理山林草木之人,其家族为迭剌部成员。只鲁因在与安禄山战役中战功卓著,被提拔为北府宰相,其家族因之跻身于契丹社会显贵阶层,世与耶律氏通婚。契丹建国后,这个家族仍然保持着强势地位。辽太祖将迭剌部分为五院部和六院部,只鲁家族亦一分为二,分别分在了五院部和六院部皇族中。其中,辽世宗的舅舅萧塔剌葛家支分在六院部,萧塔列葛家支分在五院部。
《辽史》人物传辑录迭剌部萧氏7人,除萧塔剌葛、萧塔列葛2人外,其他5人分别是:萧痕笃,字兀里轸,迭剌部人(时迭剌部还未分为五院部和六院部),辽太祖朝曾担任北府宰相,其先相遥辇氏;萧迂鲁,字胡突堇,五院部人,辽道宗朝任南京统军都监、东北路统军都监,其父历官节度使;萧铎卢斡,字撒板,萧迂鲁之弟,辽道宗朝任北院知圣旨事;萧素飒,字特免,五院部人,辽道宗朝任北院林牙、南院副部署,子谋鲁斡累官至南京统军使;萧兀纳,一名挞不也,字特免,六院部人,辽道宗朝任北府宰相、南院枢密使,辽天祚帝朝历任辽兴军节度使、临海军节度使、东北路统军使,是辽道宗及天祚帝两朝重要政治人物。【62
除以上几人外,据萧海瓈曾孙、萧图玉孙萧兴言墓志(2000年出土于辽上京遗址北30里辽代嵩山),上文萧塔列葛有可能是萧图玉之子、萧兴言之父萧恭。
据萧兴言墓志,其父“讳恭,北宰相兼侍中、燕京都统军。”萧兴言出生于辽重熙元年(1032年),病逝于辽大安三年(1087年),其父萧恭担任“北宰相兼侍中、燕京都统军”的时间必在这一时期。检《辽史》本纪及传,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担任北府宰相者计15人,其中14人是拔里氏国舅少父房萧孝穆、萧孝友等兄弟及家族人,另外1人就是上文中的萧塔列葛。
据《辽史·兴宗本纪》,萧塔列葛于辽兴宗重熙十九年(1050年)十二月任北府宰相,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十二月由北府宰相转任南京统军使。【63】与萧兴言父萧恭“北宰相兼侍中、燕京统军使”职务相同,任职时间相符。由此可证,萧兴言父萧恭(汉名),又名萧塔列葛、萧双古(《萧图玉传》)。也就是说,萧海瓈、萧图玉父子亦是国舅别部人,出自迭剌部萧氏。
《辽史》中还有两处提到萧双古,其一《辽史·表》有辽圣宗第六女钿匿下嫁给萧双古为妻;【64】其二《辽史·逆臣传》有“萧迭里得,字胡睹堇,国舅少父房之后。父双古,尚钿匿公主,仕至国舅详稳”。【65】据此,有研究者认为萧海瓈、萧图玉父子为国舅少父房。但据萧兴言墓志,萧图玉子、萧兴言父萧双古(萧恭)与尚辽圣宗第六女钿匿之萧双古家庭成员及任职等信息无一相符,实为两人无疑。
萧海瓈、萧图玉父子《辽史》均有传:“萧海瓈,字寅的哂,其先遥辇氏时为本部夷离堇;父塔列,天显间为本部令稳(萧海瓈)天禄间,娶明王安端女蔼因翁主。应历初,察割乱,蔼因连坐,继娶嘲瑰翁主(辽太宗之次女)。上以近戚,嘉其勤笃,命预北府宰相选。顷之,总知军国事。年五十卒”。“萧图玉,字兀衍,北府宰相海瓈之子。迁乌古部节度使诏尚金乡公主(辽圣宗十三女赛哥),拜驸马都尉。”【66
从以上几人传记资料可知,迭剌部萧氏不论在遥辇氏汗国时期还是契丹建国后,均是辽代社会显贵家族,虽然这个家族没有出过皇后,但却是辽廷政坛重要的政治势力。
从史籍有关“后族唯乙室、拔里氏,而世任其国事”【67】的记载来看,迭剌部萧氏源于拔里氏或乙室已氏,在遥辇氏汗国初期整顿重组部落时成为迭剌部成员,与拔里氏、乙室已氏同为契丹传统后族显贵家族。
综上所述,国舅别部出自迭剌部萧氏,迭剌部萧氏源于传统的拔里氏或乙室已氏,自遥辇氏汗国初期成为迭剌部成员,世与迭剌部耶律氏通婚,为契丹社会显贵家族。契丹建国后,由于辽世宗母亲萧氏之故,迭剌部萧氏被列为国舅别部,其中辽世宗舅族(剌只撒古鲁家支)为国舅帐族,与拔里氏、乙室已氏国舅帐族并列二国舅帐五房。
简而言之,辽朝外戚由二国舅帐五房组成,出自三大家族:述律平父族(拔里氏国舅帐二房)、萧燕燕父族(乙室已氏国舅帐二房)、辽世宗舅族(国舅别帐)。
 
四、外戚与萧姓
契丹全族只有耶律、萧氏两姓,由此引起世人兴趣,成为学界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对于这一问题,还是应该从《辽史》、《契丹国志》等史籍中来寻找答案。
《契丹国志·族姓原始》载:“契丹部族,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婚嫁不拘地理。至阿保机变家为国之后,始以王族号为'横帐’,仍以所居之地名曰世里著姓。世里者,上京东二百里地名也。今有世里没里,以汉语译之,谓之耶律氏。复赐后族姓萧氏。番法,王族惟与后族通婚,更不限以尊卑;其王族、后族二部落之家,若不奉北主之命,皆不得与诸部族之人通婚;或诸部族彼此相婚嫁,不拘此限。汉人等亦同此。故北番惟耶律、萧氏二姓也。”【68
《辽史·后妃传》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69】《辽史·外戚表》载:“大同元年,太宗自汴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曰萧翰,以从中国俗,由是拔里、乙室已、述律三族皆为萧姓”。
上述史料反映了如下信息:一是契丹人姓氏与所居地名有关系;二是契丹族于辽太祖建国后开始以所居地名著姓;三是耶律氏是汉译、萧氏是赐姓;四是契丹全族只有耶律、萧氏两姓与婚俗有关系。
关于耶律、萧氏两姓之由来,《辽史·国语解》还有如下记载:“耶律氏、萧氏:本纪首书太祖姓耶律氏、继书皇后萧氏,则有国之初,已分二姓矣。有谓始兴之地曰世里,译者以世里为耶律,故国族皆以耶律为姓。有谓述律皇后兄子名萧翰者,为宣武军节度使,其妹复为皇后,故后族皆以萧为姓。其说与纪不合,故陈大任不取。又有言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剌、石抹,则亦无可考矣。”【70】这条史料是元修《辽史》时对耶律、萧氏两姓之由来的解释。
陈大任是金修《辽史》主编,金修《辽史》以耶律俨《辽朝实录》(亦称《皇朝实录》)为底本,元修《辽史》即今本《辽史》以耶律俨《辽朝实录》和陈大任《辽史》为底本。耶律俨本为汉人姓李,耶律为辽帝赐姓,《辽史》有传,辽道宗朝累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监修国史,辽天祚帝朝授命“纂太祖诸帝实录”,计70卷,史称《辽朝实录》。【71】由此可知,关于耶律、萧氏两姓之由来应当是出自耶律俨《辽朝实录》。
据《辽史·本纪》,终辽一世,辽朝共修史5次,分别是辽太宗朝编纂《始祖奇首可汗事迹》、辽圣宗朝汉臣室昉等编纂《实录》20卷、辽兴宗朝萧韩家奴、耶律庶成编纂《实录》20卷、辽道宗朝编纂《七帝实录》及辽天祚帝朝耶律俨《辽朝实录》70卷。【72】很明显,耶律俨的《辽朝实录》是在前几次《实录》基础上编纂而成。也就是说,契丹族以地名著名、耶律氏为汉译、萧氏为赐姓是出自辽朝官修史书,是真实可信的。金修《辽史》时虽然“陈大任不取”,【73】但元修《辽史》时却采纳了这一说法。
关于萧姓之由来,上述史料中出现两种说法,一是“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一是“大同元年,太宗自汴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曰萧翰,以从中国俗,由是拔里、乙室已、述律三族皆为萧姓”。那么,萧姓到底是始于辽太祖朝还是始于辽太宗朝呢?笔者认为,萧姓源于辽太祖而正式赐姓则始于辽太宗,二者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萧相国”显然是指西汉丞相萧何,但萧何并非汉高祖刘邦后族,因此辽太祖“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的说法不合常理。辽太祖以“耶律兼称刘氏”,但辽廷九帝及其子孙并没有“刘氏”姓名,因此“故耶律兼称刘姓”的说法也不能成立。因此,对于上述史料的正确理解应当是:辽太祖称帝建国后,自比汉高祖刘邦之功,而把帮助自己建国的北府宰相萧敌鲁(述律平同母异父兄长,时无萧姓)比作萧何,以表彰其(包括其家族)帮助自己开国称帝的卓越功绩。进一步来说,辽太祖并没有赐予拔里、乙室已氏后族为萧姓,而是把北宰相萧敌鲁(时无萧姓)比作刘邦丞相萧何,以嘉其功。
辽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从汴京北返时,任命外戚小汉“为宣武军节度使”,主政汴京政事,为了“从中国俗”故“赐姓名曰萧翰”。
关于辽太宗赐萧翰姓名,《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也有相应的记载:“翰,契丹之大族,其号阿钵,翰之妹亦嫁德光,而阿钵本无姓氏,契丹呼翰为国舅,及将以为节度使,李崧为制姓名曰萧翰,于是始姓萧。”由此可知,萧翰(即上文中的“外戚小汉”),契丹名叫阿钵,因妹为辽太宗皇后,故被契丹人称为国舅,担任汴州(宣武军)节度使时被辽太宗赐汉姓名萧翰。
辽太宗为什么赐阿钵即“外戚小汉”“姓名曰萧翰”而不是别的姓名?原因就是阿钵之父萧敌鲁被辽太祖比作萧何。换句话来说,因阿钵之父萧敌鲁被辽太祖比作萧何,故辽太宗赐其汉姓名曰萧翰。
萧翰被辽太宗赐汉姓萧,其家族(述律平家族亦即辽太宗朝二国舅帐族)自然随汉姓萧,拔里氏、乙室已氏传统后族亦随之为萧姓。而传统后族为萧姓与契丹婚俗及耶律氏有直接关系。
契丹实行异姓为婚,同姓不通婚习俗,每个部族都有固定的通婚对象,从而形成了两大通婚集团,其一以大贺氏、遥辇氏、世里氏显贵为核心,其二以拔里氏和乙室已氏显贵为核心,这两大通婚集团世代通婚。
契丹建国前没有文字,因此契丹人没有姓氏,以所居地名呼之。契丹建国及契丹文字创制完成(920年)后,辽太祖下诏各部族以所居地名著姓。辽太祖家族世居“世里”地,因此以“世里”著姓。“世里”汉译为“耶律”,故辽太祖家族以“耶律”著名。
毋庸置疑,“耶律”代表了契丹皇族贵姓,原来的汗族大贺氏、遥辇氏在契丹建国后也都被尊为皇族,自然附姓“耶律”。故《辽史》有“三耶律:一曰大贺,二曰遥辇,三曰世里,即皇族也。”
萧翰家族即述律平家族是辽太宗朝二国舅帐核心成员,其汉姓“萧”显然是与耶律氏皇族通婚的后族贵姓,拔里氏、乙室已氏等传统后族亦世与耶律氏通婚,自然也都以“萧”为汉姓,由此契丹族就形成了“耶律”和“萧”相互通婚的两大汉姓。
综上所述,由于辽太祖自比汉高祖刘邦,以北府宰相萧敌鲁比附萧何,所以辽太宗赐萧敌鲁之子阿钵为汉姓名萧翰,由此以述律平家族为核心的二国舅帐族(外戚)开始以萧为汉姓,拔里氏、乙室已氏等传统后族因世与耶律氏皇族通婚,亦随之以萧为汉姓,由此契丹族在辽朝形成了相互通婚的两大汉姓:耶律和萧。
 
五、外戚与皇族共执国政
从《辽史》记载来看,辽朝有三大政治集团,即耶律氏皇族、萧氏外戚、汉族。在统治形式上,外戚与皇族两大政治集团共执国政,汉族是耶律氏皇族与萧氏外戚两大政治集团权力制衡的平衡器。外戚与皇族共执国政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皇后摄政、参政,外戚担任重要职官。
1.皇后摄政、参政
毋庸置疑,皇帝是皇族政治集团的代言人,皇后是外戚政治集团的代言人,皇后摄政、参政是外戚与皇族共执国政的主要表现形式。《辽史》立传的13位皇后中,有3位摄政皇太后。她们活跃在辽朝政坛,与辽帝王共同治理国家,既为契丹国家建立、发展及鼎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影响着契丹国家兴亡。
辽太祖皇后述律平,契丹族著名女军事家、政治家。她自辽太祖担任可汗登上辽朝政坛(907年)至被孙子辽世宗囚于祖州(927年),在辽朝政坛活跃整整40年。其中,佐丈夫辽太祖治国19年,摄政1年,佐儿子辽太宗治国20年。期间,“太祖行兵御敌,后尝预其谋”,【74】她先帮助辽太祖夺取汗权,被尊为地皇后,又助辽太祖平定诸弟叛乱、计杀诸部酋长进而开国称帝,被尊为应天大明地皇后;辽太祖病逝后,述律平权摄国政,诛杀100余名“桀黠者”并砍掉自己的右手,稳定住形势,最终将儿子辽太宗扶上皇位;辽太宗朝,辽太宗为皇帝,皇太后述律平是实际当家人;辽太宗病逝后,辽廷发生皇权继承危机,述律平最终放弃权争,同意孙子辽世宗为皇帝,避免了国家内乱的发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述律平及其家族帮助辽太祖夺取汗权进而开国称帝,并实现了皇权在辽太祖子孙中传承。从这一点来说,辽朝是辽太祖家族和述律平家族共同建立的,由此奠定了辽朝外戚与皇族共执国政、共同治理国家的政治基础。
辽景宗皇后萧燕燕,契丹族著名女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萧太后。她辅佐丈夫辽景宗治理国家13年(969982年),摄政27年(9821009年),执掌辽朝政权整整40年。期间,她在辽景宗朝“言亦称'朕’暨'予’”,【75】是辽朝的实际掌门人,把辽朝从穆宗朝的颓政拉到中兴轨道;她在摄政期间,被尊为承天皇太后,对外征阻卜、讨女真、盟党项,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结束南北数十年战争,稳定了周边,对内实行社会改革,完成契丹社会封建化进程,最终将辽朝推上鼎盛。
辽圣宗元妃、辽兴宗母亲皇太后萧耨斤,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妃子身份摄政的女人。辽圣宗病逝后,她依仗诸兄弟的力量杀死齐天皇后强行摄政4年(10311034年),被尊为法天皇太后,后被儿子辽兴宗囚禁于庆陵5年,放出来后仍然干预朝政,最终激化了皇权与后权的矛盾,导致辽道宗朝宫廷内乱的发生,从而使辽朝逐渐走向衰亡。
通过以上3位摄政皇太后事迹不难看出,3人自述律平登上契丹政坛(907年)至萧耨斤病逝(1057年),历8150年,期间参与朝政或摄政整整105年(述律平40年、萧燕燕40年、萧耨斤25年)。在这个过程中,3后参与了契丹建国、国家治理,左右着皇权传承、皇位更迭、政坛走向,与辽帝同为国家领导人、决策者。
除以上3位摄政皇太后外,辽太宗皇后萧温“虽军旅、田猎必与”;【76】辽圣宗齐天皇后萧菩萨哥“承天上仙,齐天预政,权势日盛,置宫闱司,补官属,出教令”;【77】辽道宗母亲皇太后萧挞里(辽兴宗皇后)在平定耶律重元父子叛乱时“亲督卫士,破逆党”【78】等等。
总之,从史籍记载来看,辽朝皇帝与皇后都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决策者,皇帝是国家实际领导人,皇后通过参政或摄政与皇帝共同治理国家。
2.外戚担任北府宰相
北府宰相是辽朝重要职官,契丹建国前,北府宰相是契丹政坛二号人物,为百官之长。辽世宗朝设置北、南枢密院之后,虽然北府宰相隶属北枢密院为辽廷党中央第二层次职官,但仍为辽廷重要职官,“掌佐理军国之大政”,【79】与皇帝、皇后、北、南院枢密使、南府宰相组成辽廷党中央最高决策层。
北府宰相除参与国家决策外,还与南府宰相分管诸部事务。辽太祖朝18部中有11部隶属北府管辖;辽圣宗34部中有23部隶属北府管辖。【80
辽朝实行蕃汉分治国策,契丹族是,契丹诸部是辽朝根基,对诸部管理关系着辽朝兴亡,因此北府宰相之职显得尤为重要。
从史籍记载来看,辽朝建立前,北府宰相多由萧氏,即与大贺氏、遥辇氏、世里氏通婚的家族人来担任,某些显贵家族还有世选北府宰相的特权。辽朝建立后,吸收和借鉴中原官制,对传统部族组织进行了重大改革,但北、南宰相制度却被保留下来,并且二国舅帐五房“三族世预北府宰相之选”,这显然与辽朝外戚势力强大,与皇族共执国政一起治理国家的政治体制有关系。
据有关研究资料统计,辽朝担任北府宰相者约47人,其中萧氏38人。《辽史·列传》辑录北府宰相26人,其中萧姓22人(另4人为汉人),全部为二国舅帐五房三族(拔里氏、乙室已、国舅别部)人,并且大多数都与皇后有直系血缘关系。如辽太祖朝北府宰相萧敌鲁、萧阿古只是皇后述律平兄弟;辽世宗朝北府宰相萧塔剌葛是辽世宗娘舅;辽圣宗朝北府宰相萧继远是皇太后萧燕燕兄弟、萧排押是萧燕燕长婿、萧孝穆是辽圣宗元妃萧耨斤兄长;辽兴宗朝北府宰相萧孝忠、萧孝惠、萧孝先、萧孝友等均是皇后萧挞里叔叔;辽道宗朝北府宰相萧阿剌、萧术哲等是皇后萧观音叔伯兄弟、萧余里也是皇后萧坦思叔叔等等。【81
辽朝北府宰相从二国舅帐五房世选,其实质就是满足外戚与皇族两大政治集团共执国政的需要。
3.外戚掌握重要军事力量
辽朝以武立国,军队是辽朝立国并维持统治的重要因素,因此辽朝军队多掌握在皇族与外戚手中。
辽朝军队主要有宫卫骑军、部族军、五京乡丁、属国军和边境戍兵等。其中部族军是辽朝的主体军事力量。据《辽史·兵卫志》,“众部族分隶南北府,守卫四边,各有司存”,隶北府凡“三十二部”,隶南府凡“十五部”。【82】如上文所述,外戚有世选北府宰相的特权,因此辽朝部族军主要掌握在外戚手中。
辽朝在对外征战时,“皇帝亲点将校。又选勋戚大臣,充行营兵马都统、副都统、都监各一人”,【83】其中外戚多担任对外战争主要军事将领。例如辽太祖朝北府宰相萧敌鲁、萧阿古只(皇后述律平两兄弟)均为辽初重要军事将领;辽朝与北宋“澶渊之盟”战争中,外戚萧挞凛(皇太后萧燕燕族弟)、萧排押(萧阿古只四世孙、萧燕燕长婿)先后为辽军主帅;辽圣宗朝对阻卜战争中,外戚萧挞凛、齐王妃(萧燕燕姐姐)、萧孝穆(辽圣宗元妃萧耨斤兄长)均为辽军主帅;辽兴宗朝对西夏战争中,外戚萧孝惠、萧孝友(辽圣宗元妃、辽兴宗母亲萧耨斤弟弟)等均为辽军主帅等等。
辽朝外戚掌握重要军事力量及担任主要军事将领,为外戚与皇族两大政治集团共执国政提供了保证,从而满足外戚与皇族两大政治集团共执国政的政治需求。
4.外戚担任其他重要职官
辽朝外戚除担任北府宰相、军事首领之外,还担任其他重要职官。如北院枢密使是辽廷百官之长,为辽廷二号人物。据有关研究资料统计,辽朝北院枢密使计27人,其中耶律氏12人、萧氏13人。【84】又如上京留守为“京师之主”,“擎天擉地,佐圣忠良,外为耳目之臣,内作股肱之力”,【85】多由辽皇族显贵及辽帝亲信担任。《辽史·列传》辑录上京留守19人,其中耶律氏7人、萧氏7人。上述两职人物虽然有漏记,但仅从史籍记载来看,萧氏外戚任这两职者亦占有一定的比例。
综合而言,辽朝外戚世选北府宰相、掌握重要军事力量及担任重要职官,既是外戚与皇族两大政治集团共执国政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辽朝的一大政治特色。
 
六、外戚与皇族政治婚姻
契丹族实行异姓为婚习俗,每个部族都有相对固定的通婚对象,由此造成契丹族盛行“姑舅联姻”、“舅甥婚”,外戚与皇族之间的婚姻更是如此。
辽太祖与述律平之女质古嫁给舅舅萧室鲁(述律平兄弟)为妻(舅甥婚),萧室鲁之女萧温嫁给辽太宗(述律平之子)为皇后(姑舅联姻);述律平弟萧阿古只之女萧撒葛只嫁给辽世宗(述律平之孙)为皇后(姑舅联姻);辽景宗与萧燕燕长女观音女嫁给舅舅萧继远(萧燕燕兄弟)为妻(舅甥婚),萧燕燕弟弟萧隗因之女萧菩萨哥嫁给辽圣宗为齐天皇后(姑舅联姻);法天皇太后萧耨斤兄长萧孝穆之女萧挞里嫁给辽兴宗(萧耨斤长子)为皇后(姑舅联姻),辽圣宗与法天皇太后萧耨斤之女岩母斤嫁给舅舅萧孝惠(萧耨斤弟弟)为妻(舅甥婚),萧孝惠之女萧观音嫁给辽道宗(辽兴宗之子、萧耨斤之孙)为皇后等等。【86
从以上婚姻中不难看出,通过这种婚姻,辽帝变成了国舅帐外甥,国舅帐女人为辽帝皇后。很显然,这是实足的政治婚姻,通过这种政治婚姻将外戚与皇族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互为唇齿,从而实现如下政治目的:外戚支持和维护皇权(因皇帝是外戚的外甥),两大政治集团共执国政,一起治理国家。
 
七、外戚特权
辽朝外戚几乎享有与皇族横帐一样的特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世选皇后
上文已经述及,辽朝建立前,拔里氏、乙室已氏两传统后族世与大贺氏、遥辇氏、世里氏(辽太祖家族)通婚,其时的拔里氏和乙室已氏并非一个家族,而是多个家族。辽朝建立后,拔里氏、乙室已氏虽然仍为二国舅帐成员,仍与耶律氏皇族通婚,但皇后却要从二国舅帐五房中世选,由此世选皇后也就成为外戚特权,《辽史》立传的913位皇后,除辽世宗皇后甄氏为汉人外,均出自拔里氏和乙室已氏国舅帐四房(国舅别部没有出过皇后)。
2.世选北府宰相
辽朝建立之初,辽太祖便给予述律平两兄弟萧敌鲁、萧阿古只两家支世选北府宰相的特权,此后辽朝二国舅帐五房“三族世预北宰相之选”。也就是说,辽朝以法律形式规定二国舅帐五房三族世选北府宰相,由此世选北府宰相也就成为外戚特权。虽然说,终辽一世,担任北府宰相者并非全部为外戚三族,但外戚却占绝对多数。
3.拜驸马都尉
《辽史·表》记载辽朝8帝计30女(辽天祚帝3女被金兵俘虏,婚姻情况不详),其中24人嫁给萧氏后族,明确嫁给二国舅帐五房18人(另6人族系不详),由此可见外戚享有娶皇帝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的特权。
4.建立头下军州
头下军州是诸王、公主、外戚、大臣以征伐所得俘虏和奴隶建立的私城,其中“横帐诸王、国舅、公主许创立州城,自余不得建城郭。朝廷赐州县额”,【87】其余则为军、县或堡。也就是说,外戚享有与皇族横帐诸王、公主一样的建立头下军州的特权。
据有关研究资料统计,辽朝42处头下军州中,横帐诸王14处、国舅5处、公主5处、汉臣2处、遥辇氏1处,其余15处头下主不详。【88】《辽史·地理志》载头下军州16处,其中横帐诸王5处、国舅4处、公主4处、遥辇氏1处、不详2处。【89】从以上数字来看,外戚头下军州数量仅次于横帐诸王。
头下军州作为横帐诸王、公主、外戚的私有州县,既是诸显贵享有特权的象征,同时也是诸显贵参与辽廷权力角逐获取政治地位的经济、军事基础。
 
八、外戚与辽朝兴亡
辽朝特有的外戚与皇族两大政治集团共执国政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外戚与辽朝兴亡密切相关。
1.外戚与辽朝兴盛
首先,外戚参与了契丹建国。上文已经述及,辽太祖家支在迭剌部耶律氏诸家支中处于弱势,他能够攫取汗权进而开国称帝,除依靠强大的迭剌部势力之外,更主要地是得到了迭剌部以外力量的帮助,这其中妻子述律平家族是其依靠的主要力量。完全可以说,是述律平家族帮助辽太祖成就了帝业,并由此奠定了辽朝外戚与皇族共执国政的政治基础。
其次,外戚是支持和维护皇权的重要力量。辽朝外戚与皇族两大政治集团共执国政的政治体制,是以耶律氏皇族掌皇权,萧氏外戚掌后权为基础的,外戚不仅不会取耶律氏而代之执掌皇权,而且是支持和维护皇权的重要力量。
辽太祖朝“诸弟叛乱”及“诸部逼宫”使辽太祖的汗权面临危机,是述律平及两兄弟萧敌鲁、萧阿古只率军平叛,抢回旗鼓和神帐,擒住叛乱主犯剌葛、辖底,最终平定了叛乱,保住了辽太祖的汗权,随后又是述律平向辽太祖献出“盐池诛酋”之计,使辽太祖复统八部进而开国称帝;辽太祖病逝后,辽朝皇权继承发生危机,又是述律平权摄国政,诛杀百官,砍掉右手,稳定住局势,使儿子辽太宗继承了皇位,实现辽朝皇权在辽太祖子孙中传承。辽太宗病逝后,辽朝皇权继承再次发生危机,又是述律平让出一步,同意孙子辽世宗的皇帝地位,宁愿被囚于祖州,没有再与辽世宗争夺皇权,从而化解了辽朝皇权危机。辽穆宗被杀后,辽朝皇权继承再次发生危机,是萧思温舍弃女婿罨撒葛拥立辽景宗继承皇位,从而稳定住了辽朝局势。辽景宗病逝后,辽廷“母寡子弱”,“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盈布朝政”,【90】是皇后萧燕燕将儿子辽圣宗扶上皇位,自己摄政,稳定住了政局,使辽朝真正实现了皇权父子相传。
辽朝三位摄政太后述律平、萧燕燕、萧耨斤都是强权人物,但她们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废掉儿子自己登基当皇帝,即便如萧耨斤被儿子辽兴宗抢回皇权囚于庆陵5年放出来后,也没有依靠诸兄弟们的权势再与儿子辽兴宗争权摄政。
可以这样说,辽朝皇权能够在辽太祖子孙中一脉传承,外戚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外戚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上文所述,辽朝皇后参政、摄政,在国家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除了皇后之外,外戚(皇后家族)在国家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辽史·列传》辑录人物277人(不包括皇后、宗室),其中萧氏79人,仅次于耶律氏,萧氏人物中二国舅帐五房56人,与汉人入传人数相当。说明外戚在辽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或有建树或政绩显著。
辽朝实行北、南面官双轨制,大体上由皇帝、皇后、北南院枢密使、北南府宰相组成辽廷党中央最高决策层。《辽史·列传》辑录北院枢密使25人,其中外戚11人;南院枢密使25人,其中外戚7人;北府宰相26人,其中外戚22人。以上人物虽有漏记,但从中也不难发现,外戚在辽朝党中央最高决策层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辽朝对地方管理也实行双轨制,即契丹等游牧民族实行部族制,汉、渤海等农耕民族实行州县制。契丹等游牧部族分别隶属于由二国舅帐五房世选宰相的北宰相府及由耶律氏皇族世选宰相的南宰相府管理,北宰相府管辖的部落数要远远地多于南宰相府,北宰相的地位也要高于南宰相。辽朝地方州县分由五京总之,最高行政长官为五京留守。《辽史·列传》辑录上京留守19人,其中耶律氏7人、萧氏外戚7人。据《辽史·列传》,拔里氏国舅帐少父房人萧孝穆(辽兴宗娘舅、岳丈)曾担任南京留守(2任)、东京留守,其弟萧孝先曾担任上京留守(2任)、东京留守,其弟萧孝友曾担任东京留守(3任)、上京留守,乙室已氏大翁帐人萧敌烈(开国宰相萧敌鲁四世孙)曾担任上京留守、中京留守,拔里氏国舅帐少父房人萧乙薛曾担任上京留守(辽朝最后一任上京留守)、西京留守。【91
也就是说,外戚不仅管理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而且还参与管理汉、渤海等农耕民族事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外戚与辽朝衰亡
外戚与皇族两大政治集团共执国政,必然要涉及权力平衡问题,一旦权力失衡,外戚与皇族两大政治集团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权争。同时,辽朝外戚与皇族不一样,皇族虽然有四帐,但皇权只在辽太祖子孙中传承,外戚有二国舅帐五房,每个皇帝同时只能有一个皇后,因此二国舅帐五房之间也有后权之争。也就是说,外戚与皇族、外戚与外戚之间因政治利益关系存在着权争。这种权争一旦激化,便发展为辽朝统治集团内讧,从而削弱辽朝统治集团统治力,成为辽朝灭亡的主要内因。
首先,外戚与皇族两大政治集团权争,削弱了辽朝统治力。外戚与皇族两大政治集团共执国政,其实质是两权制衡,相互掣肘,任何一方权力过大都会造成权力失衡,从而引发权争。
在二国舅帐五房中,拔里氏国舅帐即述律平家族,因参与了辽朝建国并由此奠定了外戚与皇族两大政治集团共执国政的政治基础,所以这一家族即拔里氏国舅帐始终是辽朝重要的外戚政治势力,辽朝外戚与皇族两大政治集团权争主要也是在拔里氏国舅帐与皇权之间展开。终辽一世,述律家族与皇权有过两次较大的权争,均对辽朝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述律家族势力在辽太祖、辽太宗两朝40年间迅速发展,至辽太宗朝已经超过了皇族横帐势力,开始左右皇权传承,从而打破了外戚与皇族两大政治集团间的权力平衡,最终发展为述律平与辽世宗祖孙直接交锋。
述律平与辽世宗祖孙两人权争,是辽朝外戚与皇权之间第一次直接交锋。从表面上看,祖孙两人权争结果是述律平失败辽世宗胜利,但实际上这场权争并没有胜利者。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在外戚与皇族共执国政的政治体制下,外戚是皇权的支持和维护力量,失去外戚势力的支持,皇权亦没有保障。
辽世宗将祖母述律平囚于祖州、平定萧翰谋反后,在拔里氏国舅帐的压力下,废掉汉人皇后甄氏,册封述律平娘家侄女萧撒葛只(萧阿古只之女)为皇后,辽朝重新回到述律家族(拔里氏国舅帐)与皇族共执国政的政治格局,但辽世宗并没有把述律家族作为皇权的支持和维护力量,而是刻意重用自己舅族(国舅别部),以此来抗衡述律家族势力,从而失去了拔里氏国舅帐的支持,最终发生皇室内乱,辽世宗被辽太祖五弟安端之子察割杀害。
这次皇室内乱对辽朝政治格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在这次内乱中,辽世宗及其母亲萧氏(国舅别帐)、北府宰相萧塔剌葛(国舅别帐)、皇后萧撒葛只(拔里氏国舅帐)均被杀害。【92】也就是说,辽世宗朝执政的三大家族即帝族(辽世宗家支)及两国舅帐(拔里氏国舅帐、国舅别帐)均遭受了重大打击,从而造成辽廷政治势力重新洗牌。其结果是:皇权转移到辽太宗家支手中,新的外戚政治势力萧思温家族崛起,为更加激烈的权争埋下了隐患。
述律家族与皇权的第二次交锋发生在辽道宗朝。辽穆宗、辽景宗、辽圣宗三朝80年间(9511031年),是辽朝由中兴走向鼎盛时期,期间辽朝新生外戚势力的代表人物即乙室已国舅帐的萧燕燕是这一时期的主角。她辅佐丈夫辽景宗治国13年、摄政带领儿子辽圣宗治国27年,凭着卓越的政治才华及超强的政治统治力将辽朝从辽穆宗朝的颓政拉到中兴轨道进而推上鼎盛。但是,萧燕燕没有兄弟,只有姐妹3人,娘家势力薄弱,为了维护儿子辽圣宗皇权及加强自己的统治,她在重用汉族政治势力的同时,对拔里氏国舅帐采取了笼络之策。这样一来,拔里氏国舅帐势力不仅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且在辽圣宗朝末重新崛起。
辽圣宗病逝(1031年)后,拔里氏国舅帐少父房的萧耨斤(辽圣宗元妃、述律平胞弟萧阿古只五世孙)强行摄政,其5兄弟把持辽廷要枢之位。辽兴宗虽然最终夺回了皇权(1034年),但萧氏5兄弟(萧耨斤5兄弟)把持朝政局面并没有改变。
检《辽史·兴宗本纪》,辽兴宗一朝,担任北院枢密使者6人,全部为拔里氏国舅帐人,其中萧耨斤5兄弟全部担任过此职;担任南院枢密使者6人,其中拔里氏国舅帐5人(萧氏兄弟3人);担任北府宰相者8人,其中拔里氏国舅帐7人(萧氏兄弟及子孙6人);担任南府宰相者6人,其中萧氏兄弟1人。以上4职是辽廷党中央最高决策层,即便任职人员有漏记,从中也不难发现,以萧氏5兄弟为主的拔里氏国舅帐少父房把持着辽廷要枢之位,5兄弟甚至是轮流坐庄,“南北面番汉公事率其弟兄掌握之,凡所呈奏,弟兄聚议,各个弄权,朝臣朋党,每事必知”。【93】也就是说,辽兴宗一朝,外戚势力凌驾于皇权之上,几乎架空了皇权,由此打破了外戚与皇权间的权力平衡,进而激化了外戚与皇权之间的矛盾,并最终在辽道宗朝发展为宫廷内乱。
辽兴宗在世时,为了改变萧氏兄弟把持朝政局面进行了一定的努力,但并没有取得效果。辽道宗即位(1055年)后,拔里氏国舅帐仍然把持着辽廷要枢之位,如太皇太后萧耨斤(辽兴宗母亲)、皇太后萧挞里(辽兴宗皇后、辽道宗母亲、萧耨斤侄女)、皇后萧观音(萧耨斤弟萧孝惠女儿)、北府宰相、北院枢密使萧阿剌(皇太后萧挞里兄弟)、北府宰相萧孝友(萧耨斤弟)均为拔里氏国舅帐少父房人,北院枢密使、南院枢密使萧革为拔里氏国舅帐大父房人等。也就是说,辽道宗即位后,仍然面临着拔里氏国舅帐把持朝政的局面。不仅如此,他还要防备着自己的皇位被二叔耶律重元抢去。
耶律重元是萧耨斤次子、辽兴宗二弟,辽兴宗即位初期,因与摄政母亲萧耨斤不和,萧耨斤与几兄弟商议想用耶律重元取代辽兴宗,后因耶律重元将这一消息告诉给兄长辽兴宗,辽兴宗先下手为强,将母亲囚于庆陵才抢回了皇权。但萧耨斤被放出来后,虽然不再摄政抢夺皇权,却仍然想让次子耶律重元继承皇位。辽兴宗病逝时,萧耨斤也重病在身,几兄弟或病逝或年老,所以耶律重元依靠母亲及舅舅们夺取皇位的愿望没有实现,但他仍然是辽道宗皇位的最大威胁。
辽道宗心理自然也清楚这些,因此也在想办法改变拔里氏国舅帐把持朝政的局面。萧耨斤病逝(1057年)后,辽道宗开始打压拔里氏国舅帐势力,相继免去萧孝友(萧耨斤弟)北府宰相之职(1059年左右),杀死拔里氏国舅帐代表人物萧阿剌(1061年),免去大父房萧革北院枢密使之职(1062年)。【94】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使萧孝友及萧革等人倒向耶律重元一边,鼓动耶律重元父子起兵叛乱想推翻辽道宗的皇位(1063年)。
虽然辽道宗事先得到消息,最终平定了耶律重元叛乱,将萧孝友、萧革等诛杀。但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拔里氏国舅帐把持朝政的局面,反而进一步加深了拔里氏国舅帐与皇权的矛盾,最终酿成了皇后萧观音及太子耶律浚被杀惨案。
据《辽史》及有关研究资料,皇后萧观音及太子耶律浚被杀事件的经过是:太子耶律浚总领朝政(10756月),对耶律乙辛的不法行为多有限制,耶律乙辛为了整倒太子,诬告皇后萧观音与宫廷乐师赵惟一通奸,鼓动辽道宗将皇后萧观音赐死(107511月),又制造太子耶律浚谋反冤案,鼓动辽道宗将太子贬为庶人囚于上京(10776月),耶律乙辛随后派人将太子耶律浚及太子妃杀死于上京(107711月)。【95】但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辽道宗不仅精通儒学、佛道教理论,而且是诗词高手,怎么可能因为一首诗词便赐死皇后萧观音呢?冤案主谋耶律乙辛,擅权达16年(辽道宗清宁九年即1063年任南院枢密使至辽道宗大康五年即1079年降为知南院大王)之久,期间当了皇帝辽道宗大半拉家,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大奸大雄,如果没有辽道宗授意,他怎么会干杀死皇后和太子这种掉脑袋灭族的事情?据《辽史·辽道宗本纪》,皇后萧观音被赐死(107511月)及太子耶律浚被杀(107711月)后,耶律乙辛也随之被辽道宗所抛弃,先由北院枢密使降为知南院大王(10793月),接着被贬出朝堂任知兴中府事(1080年正月)、逮捕入狱(1081年)、处死(108310月)。也就是说,耶律乙辛是辽道宗用来打击以皇后萧观音为代表的拔里氏国舅帐势力的工具,一旦目的达到,便失去了利用价值。进一步来说,皇后萧观音及太子耶律浚被杀并非“冤案”这么简单,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辽兴宗朝拔里氏国舅帐把持朝政、架空皇权、外戚势力凌驾于皇权之上,造成皇权与后权严重失衡,从而激化了皇权与外戚的矛盾,这种矛盾在辽道宗朝爆发,最终酿成了皇后萧观音及太子耶律浚被杀的惨案。
皇后萧观音及太子耶律浚被杀事件对辽朝政局及命运影响巨大。一方面,太子耶律浚是辽道宗独子,其被杀害造成了辽朝皇权传承危机;一方面,在这次事件中,一批正直大臣或被杀害或被贬黜,造成辽朝优秀人才匮乏,削弱了辽朝的统治力;一方面,辽道宗在处死耶律乙辛后,并没有给皇后太子冤案平反,耶律乙辛党羽仍然充斥朝廷,有的还担任要职,造成辽廷奸佞当道,腐败滋生,政风日下。
总而言之,皇后萧观音及太子耶律浚被杀事件,是辽朝外戚与皇权权争的必然结果,是辽朝统治集团最为严重的一次内乱,以此为拐点,辽朝开始逐步走向衰落。
其次,外戚与外戚之间权争,加速了辽朝衰亡。由于每个皇帝同时只有一个皇后,一个家族一旦有皇后产生,就意味着这个家族可以与皇权共执国政,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国舅帐五房之间、甚至是一房各家支之间都存在着权争。
辽世宗朝之前,述律家族(拔里氏国舅帐)一支独大,辽朝外戚之间权争并不十分明显。述律平与孙子辽世宗争夺皇权失败,述律家族势力受到沉重打击,至辽景宗朝萧燕燕家族崛起,辽朝外戚权争主要在述律家族即拔里氏国舅帐与萧燕燕家族即乙室已国舅帐之间展开。
辽圣宗第一位皇后萧氏族属不详,但萧氏在皇后之位16年,被乙室已国舅帐的齐天皇后萧菩萨哥(萧燕燕兄弟之女)所取代,【96】这显然是外戚权争的结果。由于萧燕燕卓越的政治才华及超强的政治统治力,这次皇后易位并没有在辽廷引起多大动荡。但这并不等于拔里氏国舅帐放弃了对后权的诉求。萧燕燕及韩德让相继病逝后,拔里氏国舅帐与乙室已国舅帐之间权争逐渐显现出来,并不断升级,最终酿成了齐天皇后萧菩萨哥被元妃萧耨斤所杀的惨案。
齐天皇后被杀事件,是拔里氏国舅帐与乙室已氏国舅帐围绕后权之争的一次直接交锋,对辽廷政局有着极其重大地影响。一方面,以萧燕燕家族为核心的乙室已国舅帐在这次交锋中遭到毁灭性打击,拔里氏国舅帐在辽兴宗朝一支独大,把持朝政,凌驾于皇权之上。辽兴宗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刻意培植支持皇权的政治力量,以抗衡拔里氏国舅帐势力,由此辽朝各股政治势力都有所发展,在辽道宗朝出现党争乱局。一方面,拔里氏国舅帐没有了乙室已国舅帐这一竞争对手,内部出现分化,大父、少父房之间、甚至是一房各家支之间,为图各自利益,与其他政治派系结成利益集团,自相争斗,从而使辽廷政治派系多样化,权争也更加复杂化。辽道宗朝发生的耶律重元父子叛乱及皇后萧观音、太子耶律浚被杀事件均有拔里氏国舅帐人员参与。
耶律重元父子叛乱事件,大父房萧革、少父房萧孝友、萧胡睹父子、萧迭里得均是主谋,叛乱失败后,萧胡睹自杀,萧革、萧孝友及萧胡睹5子、萧迭里得均被诛。这次事件从表面上看是皇权之争,但皇权与后权是捆绑在一起的,如果辽道宗的皇位被推翻,那皇后萧观音(少父房)、皇太后萧挞里(少父房)的后位自然也就不保。从这一点来说,耶律重元父子叛乱也是拔里氏国舅帐的一次内乱。
皇后萧观音及太子耶律浚被杀事件,少父房萧余里也(萧孝穆之孙、萧阿剌次子)、萧讹都斡(萧孝穆侄子)、萧霞抹(萧阿剌之孙)既是耶律乙辛党羽,同时又是主要参与者。皇后萧观音被赐死(107511月)后,少父房萧坦思(萧阿剌孙女、萧霞抹之妹)被册为皇后(10766月)。从这一点来说,这次事件是少父房萧孝穆(皇后萧坦思曾祖)与萧孝惠(皇后萧观音父亲)两兄弟家支间的后权之争。
从以上两事件不难看出,拔里氏国舅帐二房及各家支之间在辽道宗朝出现严重分化,各自结成政治派系,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争斗。这种外戚间的争斗,无疑加剧了辽朝各政治派系间的矛盾,严重地削弱了统治集团的统治力,从而加速了辽朝衰亡。
皇后萧观音及太子耶律浚被杀事件,使拔里氏国舅帐遭到毁灭性打击,由此乙室已国舅帐得到崛起机会。
《辽史·后妃传》辑录辽天祚帝4位后妃,其中皇后萧夺里懒属于乙室已国舅帐小翁帐,德妃萧师姑属于乙室已国舅帐大翁帐,文妃萧瑟瑟属于拔里氏国舅帐大父房,元妃萧贵哥(皇后萧夺里懒妹妹)属于乙室已国舅帐小翁帐。因皇后萧夺里懒无有子嗣,德妃萧师姑母子早亡,因此外戚权争主要在文妃(大父房)和元妃(小翁帐)两国舅帐间展开。
文妃生皇子敖鲁斡封晋王,元妃生皇子定封秦王,两国舅帐都想自己的外甥将来能够继承皇位,由此展开权争。元妃兄长萧奉先担任北院枢密使为辽廷百官之长,深得辽天祚帝宠信,他诬陷文妃与妹夫耶律余睹图谋拥立晋王敖鲁斡为皇帝,鼓动辽天祚帝先将文妃赐死(1121年正月),后又将皇子敖鲁斡(1122年正月)赐死。【97
文妃母子先后被杀造成极坏影响,一方面,文妃母子被杀事件发生在女真人起兵反辽之际,文妃母子具有很高的人望,两人被杀使辽朝上至朝官下到百姓对天祚帝都失去了信心,人心涣散;一方面,文妃妹夫耶律余睹因文妃被杀降金,从辽兵统帅变成金灭辽先锋官,在金灭辽战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98
我们不能把一个王朝灭亡的原因归罪于某个人或某件事情,但是萧奉先作为辽朝北院枢密使为百官之长,在女真人起兵反辽、国家危难之际,不思如何领导和组织全国军民保家卫国,而是结党营私,欺上瞒下,鼓动天祚帝杀妻灭子,致使君臣离心离德,兵将心灰意冷,百姓民心涣散,对辽朝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史籍有“亡契丹者,萧奉先、李俨亡之也,非女真也。”【99】从这一点来说,外戚自相残杀对辽朝的破坏力要远远地大于其他政治派系权争。
总而言之,辽朝兴衰与外戚息息相关,故史籍有“辽史耶律、萧氏十居八九,宗室、外戚,势分力敌,相为唇齿,以翰邦家,是或一道。然以是而兴,亦以是而亡,又其法之弊也。”【100
 
注释:
1】【42】《辽史》(中华书局,1996年版,下同),卷671027页。
2】【28】【80】《辽史》卷33,第383384页。
3】《辽史》卷45,第713714715页。
4】《辽史》卷32,第381页。
5】【7】【20】【67】【69】【74】【76】【78】《辽史》卷71,第1199119812001204页。
6】【10】【12】【13】【14】【15】【16】《辽史》卷1,第3471269页。
8】《辽史》卷64,第973页;卷65,第999页。
9】《辽史》卷1,第3页;卷74《萧痕笃传》,第1229页;卷2,第7页;卷73《萧敌鲁传》、《萧阿古只传》,第1223页。
11】《辽史》卷74《萧痕笃传》,第1229页。
17】都兴智:《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及其相关问题再探讨》。
18】【41】王善军:《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8414244页。
19】《辽史》卷73《耶律欲稳传》,第1226页。
21】《辽史》卷64,第962963964页。
22】【47】【70】【73】《辽史》卷116,第1534页。
23】《辽史》卷74《韩延徽传》,第1231页;《契丹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下同)卷16《韩延徽传》,第160页。
24】《辽史》卷73《耶律曷鲁传》,第1222页;《萧敌鲁传》,第1223页;《萧阿古只传》、《耶律斜涅赤传》,第1224页;《老古传》,第1225页;卷74《康默记传》,第1230页;《韩延徽传》,第1232页;《韩知古传》,第1233页;卷64《皇子表》,第972页。
25】《辽史》卷112《耶律辖底传》,第1498页;《耶律滑哥传》,第1503页。
26】《契丹国志》卷15《述律鲁速传》,第156页;《辽史》卷74《韩知古传》,第1233页;《辽史》卷65《公主表》,第999页;《辽史》卷71《太宗靖安皇后萧氏传》,第1200页。
27】【29】《辽史》卷45,第707711页。
30】《辽史》卷45,第702页;卷90《萧塔剌葛传》,第1358页。
31】【46】《契丹国志》卷13《太祖述律皇后传》,第139页;《太宗萧皇后传》,第140页。
32】【33】【44】【45】《辽史》卷3,第283635页。
34】《资治通鉴》卷286
35】【54】《辽史》卷5,第6564页。
36】《辽史》卷15,第175页;卷67,第1027页。
37】《辽史》卷18,第217页。
38】《辽史》卷80《萧朴传》,第1280页;卷86《萧和尚传》,第1326页;卷88《萧排押传》,第1341页。
39】蔡美彪:《辽史外戚表新编》。
40】魏奎阁:《辽史外戚表新补》。
43】《辽史》卷851316页;卷881341页。
48】《辽史》卷14,第156页。
49】【64】《辽史》卷65,第10021005页。
50】《辽史》卷16,第185页。
51】《辽史》卷100《萧酬斡传》,第1429页。
52】《萧义墓志》(齐作声《辽代墓志疏证》沈阳出版社,2010年版,下同),第259页。
53】关于元妃族属,学界分歧比较大,本文以《辽史·后妃传》为准。
55】《辽史》卷90《萧塔剌葛传》,第1358页。
56】《辽史》卷45,第702页;卷73《耶律曷鲁传》,第1219页;卷90《萧塔剌葛传》,第1358页;卷112《耶律滑哥传》,第1503页;卷113《耶律朗传》,第1507页。
57】【79】《辽史》卷45,第702690页。
58】《辽史》卷90《萧塔剌葛传》,第1358页;卷112《耶律滑哥传》,第1503页;卷113《耶律朗传》,1507
59】《辽史》卷66,第1014页;《耶律羽之墓志》(齐作声《辽代墓志疏证》),第1页。
60】《辽史》卷85,第1318页。
61】《辽史》卷63,第955页。
62】《辽史》卷74,第1229页;卷93,第13761377页;卷95,第1392页;卷98,第1413页。
63】《辽史》卷20,第242245页。
65】《辽史》卷114,第1514页。
66】《辽史》卷78,第1266页;卷93,第1378页。
68】《契丹国志》卷23,第221页。
71】《辽史》卷98,第1415页;李锡厚《中国历史·辽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5页。
72】《辽史》卷4,第49页;卷13,第141页;卷79《室昉传》,第1272页;卷103《萧韩家奴传》,第1450页;卷24,第290页;卷27,第320页;卷98《耶律俨传》,第1415页。
75】《辽史》卷8,第95页。
77】《契丹国志》卷8,第76页。
81】《辽史》卷73《萧敌鲁传》,第1222页;卷78《萧继先传》,第1268页;卷81《萧孝忠传》,第1285页;卷87《萧孝穆传》,第1331页;卷88《萧排押传》,第1341页;卷90《萧塔剌葛传》,第1358页;卷91《萧术哲传》,第1363页;卷111《萧余里也传》,第1491页。
82】《辽史》卷35,第410页。
83】《辽史》卷34,第397页。
84】何天明:《辽代政权机构史稿》(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031页。
85】《耶律庶幾墓志》(齐作声《辽代墓志疏证》),第175页。
86】《辽史》卷71《后妃传》;卷65《公主表》。
87】【89】《辽史》卷37,第448449450页。
88】刘浦江:《松漠之间》(中华书局,2008年版),84页。
90】《契丹国志》卷18《耶律隆运传》,第175页。
91】《辽史》卷87《萧孝穆传》,第1331页;卷88《萧敌烈传》,第1339页;卷101《萧乙薛传》,1435页。
92】《辽史》卷71《世宗怀节皇后传》,第1201页;卷90《萧塔剌葛传》,第1358页;卷112《耶律辖底传》,第1498页。
93】《契丹国志》卷13《圣宗萧皇后传》,第143页。
94】《辽史》卷21,第258页;卷22,第261页;卷90《萧阿剌传》,第1355页;卷87《萧孝友传》,第1334页;卷113《萧革传》,第1510页。
95】《辽史》卷23,第277279280页;卷110《耶律乙辛传》,第1483页;刘凤翥:《十香词与宣懿皇后冤案》。
96】《辽史》卷11,第124页;卷14,第156页。
97】【98】《辽史》卷29,第341343页;卷102《耶律余睹传》,第1442页。
99】《辽史》卷102,第1443页;《契丹国志》卷19《萧奉先传》、《耶律余睹传》,第185页。
100】《辽史》卷67,第1027页。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地方志办公室)

转自《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辽德祖耶律撒剌的的皇后
大辽萧太后是“母夜叉”还是“女中豪杰”
契丹族萧氏的由来
辽太祖皇后述律平:草原上彪悍的女强人,辽国特殊的权力模式
【辽文化】再谈辽朝强势后族“五萧”
辽太宗耶律德光的精彩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