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悦读】孔子的担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的担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作者:许平

史料记载,孔子从55-68岁,十多年时间,带领众弟子先后游历了卫、曹、宋、郑、陈、蔡、楚、杞等国。他奔波了十多年,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传播他的“周制、周礼”。

孔子一生中,唯一稍感得志的时期是在他的祖国—鲁国。连他的儿子的名字鲤,都是因鲁国国王待他好,而起的。

据说,孔子的长子出生时,鲁昭王特地送来了一条鲤鱼,孔子一看觉得鲤鱼是个不错的东西,所以干脆就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做孔鲤了。

孔子最早在季孙氏手下做委吏,就是管理仓库的,后来通过不断的自学礼仪,有了一定的名气。

有一次,齐王和齐相晏婴来鲁国,询问礼方面的事情,因鲁国大夫早就不学周礼了,孔子就有了作用,对答如流。

后来齐国和鲁国会盟,孔子为礼官,并做主持。会盟前,孔子讲“有文事必有武备,有武备必有文事”,于是,会盟时暗中带了兵车,他不怕齐国的强迫,不费一兵一卒要回了三个被齐国占领的城池,于是名声大振。

后来季孙氏和叔孙氏的家臣叛乱,孔子被任命为大司寇,官拜上大夫,可以说是宰相了。上任后,他开始毁三都,表面上是为了帮助三桓平叛,真实目的是为了帮助鲁王夺回国政,后来被三桓看穿,基本就出局了。

郁郁不得志的孔子,于公元前497年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长天巍巍,大野荡荡,古道漫漫,征尘仆仆,孔子及弟子们在周游列国的途中艰难跋涉,为实现政治理想而不懈求索,这一游走,便是十四载春秋。

据传,为了宣泄心中郁闷,孔子在离开鲁国时,即兴吟唱了一首歌 ,歌名叫《出走歌》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竭,可以死败。盖忧哉悠哉,维以卒岁。”

《出走歌》表达了何种意愿?后人有不同解读。

其实,这是孔子对鲁君的“走谏”,想告诫鲁君赶快远离女乐、亲临朝政、挽救鲁国。这是他的爱国之歌。

春秋时期,周王朝已是礼崩乐坏,诸侯国已不受周天子节制、各自为政,成了国中之国。孔夫子所倡导的恢复周制、周礼的“仁、德”政治显然已不合时宜。

难道孔子真的不知道这个情况吗?恐怕未必。作为绝顶聪明之人,孔子心里肯定是一清二楚。但他就是那么执着,并且将这份执着看成一种信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论语.宪问》记载了一个故事:

孔子的弟子子路在鲁国都城看门人那里投宿,看门人问他的来历,他回答自己是孔子的弟子。

那个看门人便说:“哦,那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啊!”能说这样的话,这个看门人多半也是个隐士,不然的话,也不会一提到孔子,便用这句话来说他。

可见,在明眼人看来,孔子当时的所作所为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的。

关于此,孔子曾做过一次解释。有一天,孔子一行周游到楚国负函一带,被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他看到两个人在水田里劳动,就派子路去问路。这两个人一个叫长沮,一个叫桀溺,都是楚国的隐士。

当得知这一行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时,两个隐士不但没有帮忙指路,反而教训了子路一顿:

“现在都是一些乱臣贼子,昏君乱象在治理天下,世道一片黑暗,谁能够听你们的说教,谁又能够跟着你们一块去改变这个状况?

就你们这些人,怎么可能改变天下?

你的老师为什么不告诉你这个道理?你又为什么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你与其跟着你老师这样躲避昏君,做避人之士,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之士。”

子路回来后,对孔子复述了隐士的话。孔子听了以后说:

人怎么可以和鸟兽同居呢?

我不和天下人同群,又和谁同群呢?

如果天下安定,人民幸福,当然不需要我们来改变什么了,这时做隐士或许还可以。但如今天下混乱,民生艰难,正需要我们努力去改变呀!”

这里孔子便道出了自己“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原委,也说出了自己不做隐士的原因。

孔子他不是不愿意做隐士,而是考虑到自己的责任,社会需要自己做出努力时,即使明知不可为也要争取一下,这正显示了孔子的伟大之处。

正因孔子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对自己理想孜孜以求的信念,后人对隐士只是欣赏,而对孔子则是景仰!

【作者简介】许平,江苏靖江人。曾从军20年。爱读书、爱思考、爱生活。曾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分钟了解孔子一生的经历
孔子:《春秋》是我建立的模范王国
克己复礼:孔子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年谱
中华经典 | 《论语》第九讲:承担社会责任
《论语》谭(五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