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万孤独柳宗元,读懂已入不惑年。

来源:指尖易生活(zhijianyishenghuo)

少时印象最深的两首诗,一首是骆宾王7岁时写的《咏鹅》,另一首就是柳宗元的《江雪》了。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每句诗的首字连起来是“千万孤独”四个字,再联想一下诗人的处境:

彻骨寒冷的冬日,白雪漫漫,千山无人,万径无鸟,只有老头子孤寂一人坐在一叶扁舟上,独自垂钓。

很努力地把自己代入此般情境,便觉诗人是真的很孤独吧。

但也不过如此了,如果我们没有认真了解过诗人的一生,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就永远流于表面。

或者说,我们所有人,都不该如此肤浅地解读这首千古名诗。

1

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祖籍河东郡,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属儒宗大家。

“河东柳氏”世代为官,到了唐代,已经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非常有名的高门望族。

在那个极其重视门第观念的唐朝,这是柳宗元的优势,也是他的重担。

他可以凭借家族荣耀,为自己带来名气,但也势必要背负起一族的兴盛,谓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凭借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母亲的教养,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

他读书十分刻苦,且自幼聪颖,立志要出仕做官,光宗耀祖。

公元793年,柳宗元21岁,进士及第,名声大振。

与他一起科考的,还有诗豪刘禹锡,二人自此相识,成为唐朝诗人里最热门的知己好友。

798年,柳宗元26岁,又通过了博学鸿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801年,柳宗元29岁,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

803年十月,柳宗元31岁,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成为了京官。

他前半生的人生不算波折,少年成名后,仕途连连攀高,人到中年,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似乎人生还有着无数种辉煌的可能。

2

柳宗元幼时曾遭遇建中之乱,亲历过藩镇割据的战火。

入仕后,与官场人物交游广泛,对唐朝社会腐败、黑暗的一面,有着深刻的了解,于是十分渴望能够变革新政。

他身处晚唐,却一心想要恢复大唐盛世时的风光,或许这是所有爱国忧民的晚唐诗人的梦想吧。

柳宗元是这样,刘禹锡也是这样。

这一时期,二人先后被调回了长安,同年进士及第,又志趣相投、年龄相仿,于是很快成为了极好的朋友和同僚。

接着,他们又认识了早有改革弊政之志的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等人,组成“革新集团”。

公元805年,柳宗元33岁,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

“二王刘柳”集团被重用,他们迅速开始变革,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可危害了很多当权者的利益,被反扑,只坚持了几个月,就宣告失败了。

接着,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即唐宪宗。

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逝,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33岁,是柳宗元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33岁之前,他春风得意,仕途顺畅,朋友在旁,有过一个恩爱的妻子,一段美满的婚姻,还有母亲的陪伴,他是整个望族大家的荣耀。

33岁后,他革新失败,被谪贬永州,参与革新的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全部被贬,他带着老母亲和一个体弱多病的女儿独自到了永州,他成为了家族的耻辱。

3

柳宗元在永州整整呆了十年,从33岁到43岁,而他47岁就病逝了……

也就是说他中年最重要的十年,都是在永州度过的。

被贬那一日,已入不惑之年的柳宗元想必也是迷茫的,人生漫漫,他该何去何从,这一贬谪等待他的是什么。

他还能回长安吗?

他还能改革弊政为老百姓做事吗?

他还能,振兴家族门楣吗?

他不知道。

离开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想必起初,他也是想要回去的吧。

他写了很多信给远在长安的曾经的同僚,希望他们能够帮他一把。

但是这世道,原本就是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很难,官场竞争历来尔虞我诈,阴谋阳谋层出不穷,你死我活,都是常规操作。

同为官场人,没有落井下石,已是恩惠,如何能够指望别人助力一个对自己无用处、还可能惹帝王不高兴的谪贬之人?

他的信件,纷纷没了回音。

有时候,这才是中年人的处境,身边全部都是要依靠你的人,而没有一人是你可依靠的。

你陷入困境,家人也跟着遭殃,你不想低头,不想认输,不想承认自己错了,可生活的重担沉甸甸地压在你肩上,你怎么背负?

更可悲的是,永州穷山恶水,气候险恶,年老的母亲扛不住此般变迁,很快就离世了……

而他体弱多病的女儿也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身体更加衰弱,也离世了……

亲人离世,加上永州火灾不断,柳宗元刚来没多久,房子就被烧毁了,他从窗户逃出,才活了一条命……

那一日,才三十几岁的他,无意中照镜子才发现,头发已经花白。

人到中年,丧父丧母丧妻丧女。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特别是在名门望族,繁衍后代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责任。

唐代极其重视门第观念,官员和平民有着深刻的代沟,一般不通婚。

可柳宗元的尴尬在于,他有官位,却是被谪贬的,没有哪家高门之女愿意嫁给他;

他娶平女,却没法给人家名分,毕竟“河东柳氏”是真正的名门望族,不可与平民通婚。

他初始大抵也是不愿意凑合的,何况他还有一个“白月光”亡妻。

柳宗元24岁时,听从家族安排,娶了门当户对的杨氏为妻。

杨氏温柔美好,知书达理,柳母也十分喜欢他,连称自己多了个女儿。

夫妻二人感情十分要好,柳宗元十分疼惜自己的妻子。

只是婚后不过两年,杨氏就病逝了。

《亡妻宏农杨氏志》节选

唐·柳宗元

坤德柔顺,妇道肃雍。惟若人兮,婉娩淑姿。锵翔令容,委穷尘兮。佳城郁郁,闭白日兮。之死同穴,归此室兮。

这是他为杨氏写的悼亡文章,文中详细记录了杨氏的生平籍贯、原生家庭的情况,以及她的柔顺贤良、可爱美好,最后表达了自己老去之后“之死同穴,归此室兮”的意愿。

杨氏是他的“沧海”,是他的“巫山”,她过世后,他盛年丧妻,再不曾续娶。

只是到了40岁以后,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会被逼着改变,为了繁衍后代,或者为了不再孤单,他终于还是跟平民女子同居了。

现实世界就是这样,感情里的“白月光”只适合用来缅怀,生活中的“白米饭”才能够填充饥饿,让你活下去。

人到中年,感情一途,只求稳妥,只求陪伴,爱与不爱,原本也没那么重要了。

有人问你粥可温,已是足够幸运。

何必还要求人家与你立黄昏呢?

你以为中年人再婚容易吗?

有时候,他们需要付出的勇气与承担,比少年人选择离婚还要大。

5

得罪某位同僚,甚至是最有权势的大臣,被谪贬,总还是有指望能够翻身的,毕竟大臣之上还有帝王。

可得罪帝王,就真的是,除非帝王本人改变心意,否则当真毫无挽回的办法。

柳宗元站错队,支持错了人,等唐宪宗继位成为帝王后,自然非常厌恶他。

封建社会,帝王家逢喜事,会大赦天下,没错,就是犯了再严重的罪,赶上“大赦”,也能毫发无损的回家。

柳宗元在这一点上倒是真的运气不错,赶上了好几回。

可每次宪宗都会在大赦天下的圣旨后,加上一句:

柳宗元等人除外。

是的,宪宗先后三次大赦天下,三次都拒绝赦免他们几人。

于是那一日,恰逢冬日,大雪弥漫,冷风刺骨,柳宗元独自一人独坐一叶扁舟上,开始垂钓。

四周寂寂无人,连小鸟都拒绝在这么冷的天气出窝。

千山环绕,万径皆陌路。

他不过才三四十岁,早已头发斑白,自称“老翁”。

人到中年,仕途被彻底封死,父母妻女全部亡故,他一无所成,一无所有。

这个时候,你再去读一读那首《江雪》,是否才能明白他的悲哀与痛恨、孤寂与无措?

冬日垂钓,你猜他能钓到什么?

我料想连鱼儿都不肯出来,在江底沉沉地睡觉呢。

他能钓到的,不过是一片无望的将来罢了。

6

此后,他彻底死了回长安的心思,安安分分地呆在了永州。

他的好朋友刘禹锡一直与他通信,众所周知,诗豪先生生性阔达,为人乐观,他虽然也一直被谪贬,但心胸倒是一直非常开阔。

有了他的开导,柳宗元也逐渐转变了郁闷的心情,开始接受彼时处境,并积极投入现实生活中。

不是想要为民做事吗?

地方官也是可以为老百姓分忧的,他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

日常,他也约三五好友去永州周边游玩,写出了《永州八记》这样的千古名篇。

《永州八记》节选

唐·柳宗元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他更是写了很多针砭时事的文章,比如《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永州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如果咬了人,立刻会被毒死。

很多人都在捕蛇的过程中被毒死,既然它毒性如此强烈,为何还有人拼命捕蛇呢?

原来是为了抵税。

原来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

原来苛政不仅猛于虎,还毒于蛇!

真的,有这种针砭时政的文章为百姓请命宣传,永州有柳宗元,了不起!

7

幸运的是,事情还是有了转机。

公元815年,43岁的柳宗元、及好友刘禹锡等人接到朝廷诏书,让他们回长安。

这是柳宗元梦寐以求的事情,想必当时他的心情也是极度欢喜的。

只是刚回到长安一个月,那个倔强又天真的刘禹锡就写了一篇观花诗,又得罪了权贵,连累了柳宗元,兄弟几人还没站稳脚跟,就再次被谪贬出长安。

《玄都观桃花》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无辜被连累,若是常人,估计都是要郁闷无比的,说不定就此翻脸,朋友也没得做了。

然而柳宗元没有,他跟刘禹锡惺惺相惜多年,太了解朋友的性格,他不仅没有怪罪刘禹锡,反而为朋友的处境担忧。

柳宗元被贬柳州,而刘禹锡则被贬到更为偏远、荒凉的播州。

彼时柳宗元已经丧母多年,而刘禹锡的老母尚在世。

播州荒凉,刘禹锡的母亲如果跟着同去,必然受不住那里的天气。

柳宗元立刻上书,请求跟刘禹锡调换贬谪之地。

当然未得到应允,但好在有其他人帮忙周旋,刘禹锡被贬之地从播州改到较为不那么偏远的连州。

那一日,两人再次携手离开长安,一路同行,只是人生漫漫,没有谁能陪谁一辈子,终究还是到了衡阳,二人必须要分别了。

重别梦得

唐·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

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

晚岁当为邻舍翁。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他还盼望着有一日能够解甲归田,到时候再与好友做邻居,一起安详度过晚年生涯。

只是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无比残酷,此次一别便是二人最后一次见面了。

柳宗元到了柳州后,开办学堂,教化民众,解放奴婢,发展经济,造福了一方百姓。

四年后,多年的抑郁,以及多年疾病困扰着的他,已感自己大限已到。

他给刘禹锡写了信,把自己一生的文稿和还未成年的儿子一起托付给了刘禹锡。

那一日,刘禹锡正护送老母亲的灵柩路过衡阳,突然又接到好友病逝的消息。

他先丧母后失友,伤心欲绝,一个中年男人,当场坐在地上,大声痛哭起来。

接着,刘禹锡立刻在衡阳停下来,选择为柳宗元料理后事。

刘禹锡先写了《重至衡阳伤柳仪曹》一诗凭吊好友,后又两次写《祭柳员外文》,祭奠柳宗元, 足见二人的深厚情谊。

《祭柳员外文》节选

唐·刘禹锡

呜呼子厚!卿真死矣!终我此生,无相见矣。何人不达?使君终否。何人不老?使君夭死。皇天后土,胡宁忍此!知悲无益,奈恨无已。子之不闻,余心不理。含酸执笔,辄复中止。誓使周六,同于己子。魂兮来思,知我深旨。鸣呼哀哉!尚飨。

当然,刘禹锡有将柳宗元的儿子抚养成人,将他所有文稿编撰成集,没有辜负好友所托。

8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一生,当然是孤寂的、波折的,但是那又怎样?

他的困境,和多数中年人的困境一样,他活的很辛苦,很孤独,但他看看周边,白茫茫一片的孤寂,有些话无人可说,有些话说了惹人笑话。

于是他只好要紧牙关,披荆斩棘,为自己和身边人打造一个港湾。他成为了当地老百姓拥护的父母官,更成为了享誉千古的一代文人。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柳宗元最经典的一首诗,道出当代人的心声!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柳宗元的诗很孤独,除了《江雪》之外,这首《独觉》也很感人!
孤独不过柳宗元,幸有朋友长相伴
中国文学史常识大全:斗酒诗百篇——李白等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讲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