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所知道的曹禺与郑秀

原载于《世纪》2019年第1、2期,作者杨乡。

“六十年的朋友不容易呀!”躺在北京协和医院病床上的曹禺深情地注视着我的父亲杨村彬和母亲王元美。曹禺因肾功能问题住院多年,父亲和母亲每次去北京总要去医院探望他,他常常说这句话。我母亲与曹禺认识六十年了,和郑秀认识更是六十多年了,他们都是我父母的好朋友,郑秀是曹禺的原配夫人,他们有两个女儿,解放初他俩就离婚了,他们之间又是怎样的一段姻缘呢?

女中高材生郑秀

1927年我母亲在北平灯市口的贝满女中读初中就认识了郑秀,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她们被分配住在学校二楼的同一间宿舍,同屋还有个女生,郑秀是三个人里年龄最大的,她很严肃,像是这间宿舍的室长,她分派大家轮流值日,收拾房间,可她要求很高,总嫌别人做得不好。当初我母亲与郑秀关系并不融洽。郑秀在班上是有名的书虫,用功至极;而我母亲爱玩,各种球类都喜欢,课间休息都要去练投篮,还喜爱文娱活动,跳舞、演戏等等,两个人的兴趣完全背道而驰。她们两人又是怎么会发展成为好朋友的呢?读高中时郑秀已经不与我母亲住同一间寝室了,一次在大考前,郑秀忽然问我母亲:“你功课都温习好了吗?”我母亲说:“有的还没看过一遍呢。”郑秀就约她当晚一同去开夜车。母亲很犹豫,但也有些好奇,想不出熄灯后她能到什么地方去开夜车?郑秀像大姐姐似的很自信,带着命令的口吻说:“晚自习后,你跟着我一块去!”那晚母亲跟着去了,原来在学校后院的几间小琴房里,外面黑黢黢的,里面已经有人在温习功课了,她们用布挡着窗户,包着灯泡,坐在里面看书很安静,母亲开始感到郑秀自信得很可爱,对她的印象有所改变。中学毕业我母亲被保送燕京大学,而郑秀考取了清华大学,当时清华大学刚开始招女生,全校女生很少,贝满有三位考上清华,除郑秀外还有石淑宜、贺恩慈。

曹禺当导演

1932年我母亲17岁就进入燕京大学主修国文,仍喜欢搞戏,创办了话剧研究社,与刁光覃、夏淳一起演出了田汉的《南归》;系主任郑振铎老师邀请了北昆的韩世昌、白云生等老艺人来校演昆曲,母亲又创办昆弋研究社。话剧研究社筹备演出多幕剧《晚宴》,有同学到清华大学找导演,就把曹禺请过来了。曹禺矮矮的小个子,圆圆的脸,戴副眼镜,眼睛特别大而且明亮,穿件蓝布大褂,大襟上别一支钢笔,围一条羊毛围巾,是典型的北平学生模样,他的外貌很不起眼。一见面曹禺就问打算用多少时间排《晚宴》?当得知排一个月,他就很果断地说:“不行!这么个多幕大戏,一个月排不出来的。”我母亲当时只是爱好,其实不懂话剧艺术,感到他也太严肃了。曹禺说一个月顶多排一个独幕剧,他就推荐了《伉俪》,是他从英文独幕剧《Whose money》翻译的,他说这是个喜剧,很有趣,保证三分钟有一个笑料。母亲他们就只得同意换戏,但是不明白曹禺怎么有這么大的派头?第二天,曹禺带了另一位同学来,介绍说:“这位是孙浩然同学,专门搞舞美设计的,他把舞美设计草图带来了。”曹禺解释说,舞台上只搭房间的一角,一个三角形,一边有门,一边有窗子,一只保险箱,一把椅子,这样很简单的三角形也显得热闹一些。戏里只有三个角色:一位怕老婆的老爷、一位太太、还有个小偷。让我母亲演太太,母亲很不愿意演这个角色,因为当时女学生都怕演结了婚的女人。曹禺规定每天都要排戏,他天天骑自行车到燕京,准时而认真,这是母亲生平第一次这样认真地排戏。排戏时曹禺喜欢示范表演,他在南开大学读书时就演戏,而且总演女角,因当时女生都不肯演戏。他演过《玩偶之家》的女主角娜拉,又弹琴又跳舞,轰动一时。曹禺排戏时很认真,我母亲总觉得好笑,曹禺就说:“你别笑,台上演员笑了,台下观众就不笑了。”母亲平时就是个爱笑的人,就问:“如果要想笑怎么办?”曹禺说:“你就咬嘴唇,实在忍不住,只好背过脸去。你不要老想你是王元美,要想你有个不争气的丈夫,爱赌博,输了来偷自己家的钱……”可那时母亲根本不理解演戏是神圣的,更没想到戏剧会成为她终身事业。那次演出获得成功,赢得满堂喝彩和笑声。母亲与曹禺从此成为朋友,曹禺还送给母亲一本新写作的剧本《雷雨》,母亲一直没有翻阅,还是我舅舅王元化发现了很快读完,认为写得太好了。这个剧本最初在国内没引起注意,后来日本发现了,首先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国内才开始注意,成为全国上演的名剧。

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时,曹禺曾去参加留学美国学戏剧的考试,当时只有两个学生应考,另一个就是张骏祥。那时曹禺已经是有名气的人了,可是他这次没有考取,张骏祥考取了,令人惊讶。据说张骏祥英文好,又喜爱舞美设计,对舞美设计的专业名词都知道,如:翼幕、角灯等。那时耶鲁大学是招一名舞美设计学生,而曹禺却是擅长戏剧文学,所以没有录取。在清华大学曹禺与郑秀已经开始谈恋爱了,郑秀常常带着曹禺到我母亲家玩,曹禺是湖北同乡,对我外婆煨的藕汤很欣赏,合胃口,母亲每次回校总要给郑秀带点菜去。郑秀肤色较差,眼睛很大,只可惜鼻子过于高了,大了,清华的男同学们给她起了个绰号叫“象娘娘”。不知道曹禺怎么会爱上郑秀的?可反过来看,郑秀是个很自负的人,又好排场,她一向喜欢外表漂亮的、身材高大的、西装革履的时髦青年,怎么会爱上一个身材矮小,穿件蓝布大褂有点寒酸,无钱无势的曹禺呢?对于他们的相爱,同学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在江安婚姻亮红灯

抗战爆发,我母亲逃难到四川,与我父亲结婚后一起到江安,在由余上沅担任校长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书,在这里又遇见曹禺和郑秀,他们已经结婚,曹禺是剧专的教务长,郑秀成了教务长夫人了。

两年后我母亲又到北京过春节,去探望曹禺,曹禺一见到我母亲就悄悄地说他对不起郑秀,我母亲说,肺心病没办法的事,劝他不要多想了,养病要紧。曹禺很沉重地反复说:“不,我总有点内疚!”“对不起她!”他们两位脾气大不相同,当初为什么相爱结合呢?他怎么会爱上郑秀的?那时郑秀在他心目中是什么形象?我们都不知实情。曹禺又伤感地说,他结过三次婚,有四个女儿——他没有说下去,不知他是什么意思。黛黛定居美国了,昭昭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据说与他有过过节,昭昭曾将曹禺的《日出》改编成电影文学本,上海电影制片厂要拍《日出》,她就把剧本交给曹禺,后来用了万方的改编本,昭昭认为那就是自己改编的本子,因此很不高兴。我母亲听到此事心里也不好过,都是根据曹禺原作改编,同一个故事总会有雷同之处。郑秀对这件事很生气,认为曹禺对邓译生养的女儿比对自己的好,婚姻的不幸影响了下一代。那时李玉茹患肺癌到上海开刀去了,曹禺很寂寞,他心情当然不好。我母亲就安慰他说:“玉茹一直在这医院搭个床陪你,真不容易,她对你真好。”所幸李玉茹手术后身体恢复很快,较前胖多了,不久她又回到曹禺身边,与他相依为命。

父母和曹禺的深厚情谊

1991年,在我父亲逝世两周年之际,中国戏剧出版社拟出版他的导演经验和理论专著,并请曹禺为该书写序并题写书名,曹禺欣然接受,按时交稿。父亲的学生和朋友酝酿召开一个纪念会,由中国剧协、上海剧协和上海人艺、上昆、上影等单位发起筹办“杨村彬戏剧艺术研讨会”,我母亲想请曹禺题词,去医院探望他,刚走进病房,还未开口,曹禺就从病床上爬起来,母亲立刻劝他躺着休息,曹禺穿好衣服笑着说:“村彬的研讨会就要召开了,我想写点。”就让李玉茹拿出笔砚,铺好宣纸,李玉茹说:“家宝昨夜就想好词句了!”母亲不知说什么好,想曹禺以久病之身对老朋友如此尽心,真是情感深厚啊。曹禺站立着拿起毛笔,母亲劝他坐下写,李玉茹说:“他喜欢悬腕写,他早就想好要写大幅字。”只见曹禺把纸张摆好,计划了数字,就挥笔写下:

高风亮节煌煌业绩为革命戏剧奉献终生是我们的学习典范 敬奉

杨村彬戏剧艺术研讨会

曹禺一九九一年八月

八十一岁,北京


他手没有抖颤,一气呵成,写完后就坐在躺椅上对我母亲说:“在江安多好啊!我们一起聊天、野餐、到江边玩,可惜没有探讨更多文艺戏剧问题。村彬写了那么多戏,导演了那么多戏,他做了那么多工作。”曹禺又深情真诚地看着我母亲说:“村彬真是圣人,从没有人在他背后说他的坏话,我从来没听见过,这真不容易!”这时医院开饭了,送来一些干巴巴的炒菜米飯,母亲止不住说:“就这菜?怎么没有汤水?”曹禺说:“不要紧,我女儿从国外请人带东西给我,很好吃的。”李玉茹从冰箱里取出个小纸包,曹禺很小心地打开纸包,再打开里面的锡纸,拿出一段红肠。李玉茹说:“家宝很爱吃,舍不得一下吃完,每次只切一小段吃。”母亲说:“病人还是要喝点好汤水,我女儿家方便,我可以烧点家乡藕汤给你送来。”曹禺马上笑着用湖北家乡口音说:“湖北藕汤太好喝了,我总忘不了在清华读书时到你家吃饭,你妈妈煨的藕汤太好喝了!”他说的时候好像余味犹存。后来母亲多次烧了藕汤让我们送到医院给曹禺喝,可惜北京难得买到炖汤的粉藕。我每次去医院看望曹禺伯伯,他总是硬撑起身子要送我到电梯口,我再三谢绝也无法阻挡。我是晚辈啊,他如此礼貌周全,弄得我很过意不去。

在交谈中母亲感到曹禺收入有限,他长期卧床没有稿费收入,仅靠工资,李玉茹也很久不演出了,他们要开支北京上海两个家,很难想象像曹禺这样一个有贡献的大作家的生活状况会是这样的。当时有台商要在大陆投资建厂,要我母亲帮助请大陆名人为他们写招牌,母亲就想到曹禺,几经洽商他们选定曹禺。母亲向曹禺介绍了情况,曹禺一口答应没提酬劳,就题写了招牌。台商立刻汇去润笔费,曹禺让司机帮助取款,没想到钱被偷了,虽然报了警,但一直未能破案。得知此情况母亲也很无奈,正巧这时有人邀请我母亲共同创办艺术学校,因年事已高,母亲再三推脱,对方不断说服;他们又得知我母亲与曹禺是老朋友,要求母亲请曹禺题写校名。母亲想这可以补偿曹禺上次失款的损失,就让我和爱人去医院探视时悄悄询问李玉茹,没想到曹禺一听说是与我母亲有关的学校立即抱病题写了。母亲担心曹禺他们无人去银行取润笔费,就让学校把钱汇给我,由我们取钱送到医院曹禺手中。曹禺收到钱还与我母亲通了电话,母亲才放下心来。后来曹禺病情有好转,春节回家过了年,还出席中央戏剧学院校庆活动,母亲在电视里看到他坐轮椅参加大会真为他高兴!

1996年12月13日曹禺去世了,李玉茹不让我告诉母亲,当时母亲正在美国探亲,没想到竟在报纸上看到曹禺逝世消息。老朋友的逝去,母亲十分哀伤,在异国他乡,一幕幕往事浮现眼前,她只能记下点点滴滴寄托哀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往事】人去才知情深
继母去世,女儿想撮合父母复婚,母亲同意,父亲:你们有新妈妈了
曹禺在上海
曹禺一生结婚三次,都是自由恋爱,不肯和发妻破镜重圆娶了女演员
她和著名作家有十年婚外恋,之后结婚相伴了24年!吞服安眠药死去
苦追发妻多年终抱得美人归,成婚后他另寻新欢,妻子终身未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