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生忠告:喝一滴酒都有害,没有适量饮酒这一说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亲朋好友聚会总免不了小酌几杯。“适当饮酒有益健康”这句话成为了不少人的喝酒借口,不过就在近期医学界的而权威杂志《柳叶刀》在文章中提出“适当饮酒有益身体健康的说法并不存在”并且列出了一系列的证据。

少量饮酒真的对身体有害吗?在18年8月份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针对超过19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饮酒数据调查,主要集中在1990年至2016年之间694个人的饮酒习惯和饮酒量的记录,以及592个关于酒精摄入风险的研究,着重研究了酒精摄入量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结论

经过科研人员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最安全的酒精摄入量是零,一滴酒不喝才是最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平时喝的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的安全剂量为零,因为乙醇代谢的产物会严重的损伤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从而影响人体造血的功能。由此可见喝酒总是会危害健康,并不存在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

二、具体的原因还得从酒品酿造说起

1、酵母菌

酒类离不开发酵,简单的可以概括为酵母菌消耗糖类从而产出乙醇即是酒精。当然,在自然界中一些过于成熟的水果也会含有少量的乙醇,人类祖先在很久以前就发现了这一特殊的现象,将稻米、山楂等混合酿造,这便是中国酒的雏形。

对于酵母菌来说乙醇是有毒物质,酵母菌在会将乙醇排除细胞以外,但是如果超出了耐受度酵母菌就会死亡,这就产生了不同类别的酒品。

酵母菌开创了将水果中葡萄糖与果糖分解为乙醇的无氧代谢模式,这也就是果酒的原理,果酒中散发着清新芬芳的气味,容易让人产生果酒有益身体的假象,实际上不同酒类主要成分相同,那便是乙醇。

2、乙醇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在人喝酒后体内血液酒精含量剧增,乙醇会在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下变差乙醛,在此之后乙醛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变差乙酸,乙酸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这就是酒进入人体的一个过程。

但是如果人体缺乏乙醛脱氢酶便会造成乙醛无法被人体分解,过多的乙醛会造成人体感到不适,同时乙醛还会造成血管扩张,面红耳赤等现象,所以说有些酒量不好的人饮酒后很容易出现脸红“上头”的情况。

三、酒精与人体

1、酒与癌

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乙醛会严重地损坏人体DNA,细胞的损伤会累积增加细胞降解的概率,长期的饮酒会对细胞多次反复的造成伤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早在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酒精列为了一级致癌物,经过统计全球在一年的时间内就会有三百万人因为饮酒过量而死亡,其中多数是男性。在后一年的研究中还发现饮酒会增加女性雌性激素的分泌,长期过多的雌性激素分泌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

饮酒时应当更加关注脸红的人,他们体内对酒精的分解酶不足,对于脂肪肝和各类心脑血管病的抵抗力较低,喝过酒后体内留存的乙醛含量过高,对肝脏的压力损害很大。

2、心肌梗塞

在饮酒后人体内酒精含量过高,分解后的乙醛会对血管造成严重伤害。当血管受损后,答案量的脂质沉积在破损的血管表面,然后经过免疫系统形成动脉结块,从而堵塞血管造成脑梗塞,心肌梗死等知名的风险。

3、代谢综合征

当饮酒成为每日的习惯后则会显著提高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同时会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上升。如果想要预防,杜绝饮酒是很好的方式。

对于一般人来讲,如果每周的酒精摄入量过高,超过了350克则会相应的减少寿命2到5年。

四、谣言何出?

有些研究指出可以适当的饮酒,并且有益健康,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酒精对人体的伤害是无法制定安全剂量的。这样的谣言来源于1991年的美国电视节目。节目指出法国人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并没有多健康,但他们的心脑血管发病率却不高。节目中给的解释是:法国人爱喝葡萄酒,所以葡萄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为了了解这样的现象,各国的医学界人士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长期的跟踪调查涉及人数超过百万,时间长达二十年。

最终发现不喝酒的人总是比喝酒的人身体更加的健康,无论是葡萄酒、啤酒等。由此可见无论多少的酒精进入人体总是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可见国外断章取义的一个电视节目却成为了健康指南,甚至是成为了不少人的喝酒借口,为了酒瘾上来时能够一饮为快。

五、另一种声音

1、少量饮酒确实可以降低冠心病、心衰、中风的风险。

在2016年发表在《营养学》的杂志上一篇激进的前瞻性文章中,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研究结果——少量饮酒可以降低冠心病、心衰、中风的风险。

研究人员对超过了七千个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与不饮酒人员相比,有饮酒习惯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要低百分之十七到百分之三十一,其中每天饮酒36克降低风险最为显著,幅度最小的则是135克。由此看出并非喝酒越多风险越低,反而是喝得越多越容易得冠心病,饮酒量与心衰的关系呈现出了一个先降后升高的趋势。

2、理性看待

从以上的研究不难看出结果,饮酒并不能行之有效的预防心脏病,虽然客观上有一定的预防冠心病、心衰和中风的效果,但同时饮酒也会增加房颤风险,由此可见酒对心血管并不是保护,很有可能是收效甚微。

另一方面,饮酒的有益作用也仅仅体现在一小部分的心血管疾病中,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会被酒精伤害更深。肝脏疾病、肿瘤,无论多少酒精对是对其造成彻底的损害,切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饮酒对人有一定的成瘾性。

有部分人长期酗酒,无法挣脱酒瘾也就无法控制酒的有益范围。特别是常年饮酒的中老年人。同时,中国已经有了完整闭合的酒文化,大小事件,大聚小聚总免不了多喝几杯,恰巧在这潜移默化间已经饮酒超标了。

总之,虽然有证据表明少量饮酒可以降低部分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但是从人体整体出发还是要禁止饮酒,同时也不应该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去饮酒。

六、酒的成瘾性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对大脑产生强烈刺激性,使得大脑逐渐麻木,从而影响到人体各部分的感知和神经系统,同时酒精会缓解人体的一些疼痛感。

酒精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的麻痹神经系统,造成一种晕眩感,飘忽不定的体验使得一些人迷恋,从而饮酒容易让人成瘾。

另一方面很多人在饮酒后会进行情绪宣泄,这其实就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七、这些人最好一滴酒也别沾

虽然酒类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了,似乎生活已经无法离开酒,但就对人的伤害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这四类人群影响尤为严重。

1、痛风患者

痛风本身属于一种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的疾病,对于长期饮酒的人群危害很大。虽然酒类中含有的嘌呤不是很高,但是痛风患者饮酒后体内会产生大量的尿酸,严重的影响身体的排毒功能

急性痛风患者饮酒更是危险,酒精的快速摄入会直接导致痛风发作,甚至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以及危机生命安全,因此痛风患者一定不可饮酒。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本身就需要对饮食格外注意,尤其是糖类的摄入。酒精进入人体刺激肠胃系统,又因为饮酒常常伴有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下酒,所以糖尿病患者饮酒需要格外注意。

3、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人上了年纪肝脏功能下降,分解酒精的能力也随着力不从心了,因此对人体产生了更大的负荷。

另一方面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的服用降压药来控制病情,而药物与酒精则容易产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药效,对于控制血压非常不利。

如果一定要饮酒也需要注意不可再早上喝酒,有很大机率诱发并发症,从而造成危险。

4、喝酒容易脸红的人

上文曾介绍过喝酒脸红是因为体内对于分解酒精的酶不足,这类人大量饮酒后,酒精停留在体内对身体负担过大,严重的影响身体机能,甚至有可能造成脂肪肝、肝癌以及肝硬化,对糖尿病和高血压也会一定的诱发作用。

更严重的是长期饮酒对心血管不断地损害八、如何正确对待饮酒,身体修复后再次破坏增加了癌症地风险。

1、生理与心理

首先,饮酒对人体造成伤害是一定的,对人体生理上没有直接的益处,也就是说无论适量与否都是无异于损害身体健康的。但是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在一些场合饮酒,而且饮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愉悦人的心理,除去酒精对身体的损害,在一些情况下还是可以带来正向的作用的。

2、适量的标准

对于适量饮酒的标准,每周摄入酒精不超过100克,相当于每周喝酒不超过5瓶啤酒、一大瓶红酒、半斤白酒。女性饮酒伤害会更大,杂醇含量高、EC含量高的自酿酒、勾兑酒、陈酒等伤害更大。

3、特别注意

对于孕妇儿童则应该坚决抵制饮酒,因为酒精会对孕妇儿童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胎儿畸形、智力发育低下都与酒精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的身体发育不完全,分解酒精的能力不足。

4、饮酒后

在饮酒后建议少喝一些浓茶、咖啡等,这些饮品含有一些较刺激的物质,比如茶碱、咖啡因等。饮酒后还是应当多休息,避免神经过度兴奋。

维生素有助于肝脏的排毒,在平时还是需要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结语

中国的酒文化已经流传了几千年,饮酒已经不单单是作为一种饮料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内涵,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身体能承担多少酒,切不可为了面子贪杯,也不可为了气氛劝人喝酒。

总之,生活方式是自己的选择,我们每人都需要一个健康愉快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喝酒脸红被认为能喝? 是酒精中毒的表现(图)
北大新研究:中国人喝酒或更容易致癌!忠告:4种人最好滴酒不沾
爱喝酒的人更容易尿酸高,酗酒的坏处不仅是患痛风那么简单
酒后面色告诉你肝损伤程度
酒后面色显示肝损伤程度
吃这些药再喝酒,可能被“秒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