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若深杯配孟公壶

清道光年间周凯撰《厦门志·卷十五·风俗记》载:闽南人品茶习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壶必曰孟公壶,杯必曰若深杯”。

清厦门人王步蟾曾作《工夫茶诗一首: 工夫茶转费工夫,啜茗真疑嗜好殊。犹自沾沾夸器具,若深杯配孟公壶。

据查百度:王步蟾(1853-1904号桂庭,字金波,清末同安县厦门人。幼聪颖,猜谜无不中,人惊为神童。应县府试,咸名列前茅。光绪二年(1876)优元,五年(1879)举人。精研经史。辞闽清县教谕归厦门,掌教禾山、紫阳书院,诱掖后进,不遗余力。性刚直,日人欲租虎头山为租界,士绅抗议,他尤为坚决。著有《小兰雪堂诗抄》。

多年前,笔者电脑内存有一幅王步蟾工夫茶诗的图片,系从书中拍摄的。诗后有注释、助读等内容,信息量十分丰富。借助图片转文字功能,将有关内容分享如下:

注释:1.工夫茶,亦称“条红茶”“全发酵茶”,源于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正山小种。先有星村小种红茶,继而产生工夫红茶。其制作工艺繁复,很费工夫,操作很有学问,品饮方式与茶具选择都十分考究。主产于福建、安徽、江西、云南、湖南、四川、贵州、浙江、江苏、广东、台湾各省,系中国传统名茶,在世界茶叶场上占有重要地位。2.--用嘴唇慢饮。3.若深杯又名若琛深瓯,为品饮工夫茶的高级茶具。若浑,江西人,善制瓷,荼杯仅半个乒乓球大,小巧玲珑,胎薄如纸,莹洁如玉。孟公壶,一种宜兴紫砂茶壶,又叫孟臣罐。为一位叫惠孟臣制瓷(陶)大师制造,仅柿子般大,造型典雅美观。

助读:诗人首先赞叹工夫茶制作的精细工艺与其嗜好,追求之超凡脱俗,接着便为己拥有与之相匹配的精美茶具---若深杯与孟公壶而十分得意。如果说一套上好的荼具称得上艺术品,那么上好的茶叶,特别是经过精细加工的“工夫茶”,就更是艺术品了。这样,品茶也就自然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了。

以上的注释一,显然非诗作者的本意,“啜茗真疑嗜好殊”的老茶客不可能犯此低级错误。关于工夫茶是乌龙茶还是红茶,是指茶叶品种还是泡茶之法?注释者分不清楚,误将乌龙茶当作红茶。笔者看到外国人的茶文章,也有将功夫茶所泡之茶认为红茶,因为汤色是红的。

我们研究认为,武夷红茶正山小种,为全发酵茶;武夷岩茶,为半发酵茶,属青茶(乌龙茶)。古代文献里最早出现的工夫茶,并非品茶方法,而是茶叶品种。根据历史资料,清人陆廷灿于1717年(乾隆五十六年)授知崇安县令,退休后编《续茶经》,于1734年刊行。书中云:“武夷茶……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可知,工夫茶原是武夷岩茶的名茶,人们直接把用小壶小杯泡饮武夷佳茗工夫茶的方法称为工夫茶,也是自然的逻辑。

清朝中后期,文人们对小壶小杯泡饮武夷茶的方式,往往功夫茶、工夫茶混用。清施鸿保在《闽杂记》中写道:“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民国之后,武夷岩茶中就没有冠以“工夫”的字眼了,“工夫”则全指红茶。虽然岩茶中没有了工夫茶,但泡饮称呼仍然混用,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后人在注释王步蟾工夫茶诗时,才会想当然地将工夫茶所泡之茶当作红茶,此诗注即为一个例证。为避免茶的品种名与泡饮方式相混淆,所以我们觉得,小壶小杯的泡饮方式,还是称作功夫茶为好。这是最重要理由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功夫茶和工夫茶,多少人弄混了!
“工夫茶”与“功夫茶”详辨
功夫茶与工夫茶的区别
大师说 | “功夫”与“工夫”, “丛”与“枞”
茶树原产地的考证
此功夫非彼工夫,一项是技术一样是茶叶,你分得清楚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