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奇迹海难史:中国水手独自漂流133天,靠吃鲨鱼和海鸟穿越大西洋

有人惧怕海洋,大抵是会被它的深邃所震慑,如果茫茫大海中,身边的人相继死去,你是唯一的幸存者,试问,还能有几分求生欲望?

有很多人会绝望透顶,心灵受恐惧支配,丧失求生的本能。有些人则是放下戒备、直面恐惧,掀起命运的波澜,与一切艰难险阻抗争到底。

正因如此,曾经的海滩史上发生过一个奇迹——中国水手潘濂独自在海上漂流133天,仅靠吃鲨鱼海鸟,就完成整个大西洋的穿越。

那么,潘濂是如何挣脱命运的枷锁,溯流而上,抢先上演了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呢?

身处黑暗,与死亡之神擦肩而过

1918年3月8日,潘濂在中国出生,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那里是距离大海很近的地方,能看到朵朵浪花迎面扑来,一浪高过一浪。

每每这个时候,潘濂的心充斥着对大海的各种向往。他甚至立志将来一定要出海远航,看看大海的另一边。

可是梦想并不是那么触手可及,成年之后的潘濂,机缘巧合下登上一艘英国客船,以客舱服务员的身份遨游在海洋上。

资本主义的血是冰冷的,工作时,潘濂时常遭受非人待遇,动不动就被组长奚落,还不能反击,白白承受着屈辱。

时间一久,潘濂的航海之梦逐渐支离破碎,想着宁可放弃,都不要继续屈居人下,白受窝囊气,他甚至发誓,时机一成熟,就要远离船只。

日子兜兜转转来到1941年,彼时23岁的潘濂到香港投奔亲戚,并打算留在香港攻读工学学位。

一天,他恰巧听到亲戚正议论关于英国在香港招募海员的相关事宜。毕竟过去几年的时间里,英国有大量商船毁于德军发动的潜艇战。

为弥补成千上万的海员空缺,同时为商船队注入新鲜血液,英国政府不得不大批招募外籍海员重振旗鼓。

潘濂考虑再三,决定参加招募活动,最终,他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华籍船员。然而,华籍船员不受待见,薪水远低于英国同僚,只能负责一些次要工作,另外,他们的晋升机会凤毛麟角,几乎毫无前景可言。

即便如此,潘濂还是选择坚定地遨游在大海上。1942年,他顺利地登上“罗蒙德山”号货船(建于1922年,吨位5396吨),担任二等食堂管理员。

同年11月23日,“罗蒙德山”号在船长的指挥下从埃及的塞得港启航,此行的目的地是美国纽约,中途必须经过南美苏里南海岸的帕拉马里博。

当时船上一共有54人,分别是包括潘濂在内的46名船员和8名炮手。考虑到印度洋和南大西洋鲜有德军袭击事件发生,所以此次的出海行动由“罗蒙德山”号单独完成,没有做好舰船护航准备。

不幸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巨轮行至巴西海岸附近时,与一只U-172远洋潜艇狭路相逢,来者不善,是德国海军派往加勒比海和南大西洋,负责远程破交任务的船只,已有14艘商船成为U-172的囊中之物。

面对缓缓驶来、没有羽翼、老态龙钟的货船,U-172胸有成竹。于是23日下午14时10分,该船瞄准“罗蒙德山”号的侧影,朝着其侧影射出2枚鱼雷,均不偏不倚地正中目标。

陡然间,船体被冲击力极强的爆炸撕裂,来不及做出回应,“罗蒙德山”号迅速沉入海底。说时迟那时快,潘濂眼看局势危急,迅速熟练地穿上救生衣,翻过船舷,趁势跳入水中。

为避免被船下沉时引起的巨大漩涡卷入海底,他入海后急忙游离“蒙德罗山”。当时,共有6名船员及时跳海逃生,潘濂是幸存者之一。

至于跳海的其他5名船员,在同一艘救生筏上奋力寻找求生机会,潘濂不远处瞧见,打算游过去与他们汇合。行动时,潘濂正瞧见附近的德军潜艇猛地出现,德军陆陆续续将5名落水船员押上潜艇。

他们居高临下地看着仅有的5名幸存者,询问清楚相关情况后,又将其赶回救生筏,紧接着,德军迅速发动潜艇,利用漩涡故意把救生筏卷入漩涡中。

海面很快就恢复以往的平静,唯独剩下一叶扁舟及潘濂滞留在无边无际的大洋上。换言之,“罗蒙德山”的全体54名船员,除去潘濂,其余全部遇难,唯一地活下来的人离最近的巴西海岸有400公里之遥,生存希望十分渺茫。

当然,对潘濂来说,他知道虎口余生之后,即将迎来更大的挑战。于是,他一边漂浮在海中,一边平复心情。

突然,他看到不远的地方有一艘2.4米长的木质救生筏,潘濂一个跟斗翻进去,发现里面竟然还有少量救生物资。

有几罐饼干、一个容量40升的水壶、些许巧克力和糖块,还包括几颗闪光弹、2支发烟筒和1只手电筒。

仅是看到眼前为数不多的物资,潘濂已经心满意足,他凭借着脚下的小木筏,打造好一艘诺亚方舟,一场大洋奇幻之旅随即拉开帷幕。

因地制宜,化危机为转机

深邃的大海危机四伏,海上独自漂流时,难免会遇到各种意外,可能是天气干旱缺水,可能是海底猛兽侵袭,还有可能是夜晚气温骤降……那么,潘濂意外获得的食物和淡水不多,根本就支撑不了几天。

所以,为避免淡水紧缺,一到夜间降雨时,潘濂会珍惜每一分每一毫的时间,倾斜顶篷,把积水引入水壶,一滴不剩。

因为他知道,对于生命之水,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存有可供饮用的淡水,等同于一直存在支撑他活下去的希望。

大概是求生的欲望十分强烈,潘濂愈来愈善于就地取材。他用空罐头盒一罐一罐地把含有淡淡咸味的积水,耐心地过滤掉盐分,一遍又一遍舀进水箱,他灌满大水壶,及时盖紧瓶盖,如此以来,淡水紧张的问题得以解决。

海上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潘濂过得有些混沌,孤独、恐惧将他紧紧包围,稍不留神,仿佛要被绝望撕裂。为消磨漫长的漂流时光,他会每天按时结绳记日。

潘濂的水性不够好,避免迷失方向,他会经常在手腕和救生筏上系一根长绳,以此作为凭借,防止打盹或是望风时意外落水。

他很聪明,在孤单一人的日子里,懂得想尽办法取悦自己,为自己创造更多的生存机会。手电筒的电量耗尽时,他会取出弹簧,用巧劲把弹簧、钉子和缆绳编织成钓鱼装备。

钓鱼器材齐全后,潘濂会谨慎地站在救生筏上钓鱼,用手掰弯的钩子很适合捕鱼,往往抛竿后不久,便能帮他抓捕到新鲜大鱼,分量是小鱼的数十倍。

潘濂对捕上来的新鲜大鱼开膛破肚,还没等他张口,一股浓厚的血腥味狂涌不止,呛得他头发晕。

实在是无法茹毛饮血的潘濂,灵机一动,将鱼切成薄薄的细片,系在桩子的长绳上暴晒,用不了多长时间,鲜鱼经晾晒,变成鱼干,美味好贮存。

时不时能够利用储备好的食物饱餐一顿,是潘濂野外求生的保障,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潘濂像往常一样观赏天气,突然,一场大风袭来,恍惚间,潘濂变得一无所有,水和食物消失殆尽。

危急关头,潘濂抓住一只因风落水的海鸟,让他获得了新的食物来源。为保存体力,节省时间,临时发生的意外让潘濂更加体会到食物的重要性,开始频繁地准备食物。

他利用鱼肝、鱼心,制作成诱人的鱼饵,用来搭配装备钓鱼,不料,竟引来一头如饥似渴的大鲨鱼。

生死无畏的潘濂看到鲨鱼向他游来,不但没有收杆躲起来,反而铆足劲要与鲨鱼来场正面交锋。他心里盘算着:“饱餐一顿的机会近在眼前,看我怎么收拾你!”

果然,贪婪的鲨鱼不是潘濂的对手,纵使鲨鱼牙齿锋利,可它一口咬下的是救生筏的木头。

看到愚蠢的鲨鱼上当受骗,潘濂抓住机会,死死拉住鱼绳,费尽全身力气,将鲨鱼拉上救生筏。那天的收获的确不小,够他吃上一段时间的。

潘濂的聪明才智让其不至于在海上饿死,生存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是人作为陆生生物,一直在海上漂流终究不是个办法,不是他没争取过,是有些无可奈何。早在之前,他曾数次与获救机会完美错过。

有一次,一艘不明国籍的货轮缓缓驶过,潘濂看到时格外兴奋,手舞足蹈地朝货轮用英语大声呼救,绝望的是,与他对视过的船员假装没看见一样,直接开船离开。

据潘濂后来回忆,他猜想对方很有可能视他为落难的日本水手,又或者,货轮船员们以为,独自漂浮在海面上的木筏是一个陷阱。

要知道,德军潜艇有时会以落水的救生筏为诱饵,吸引其他船只前来救援,其余人则藏在暗处,趁机偷袭援助者。

没人救助的时间,依然过得极快,潘濂没日没夜地漂浮在海洋上达到四个多月。他的大腿、手臂和手肘全部长满脓包,身上关节处处浮肿,一到昏昏欲睡时,他会狠狠掐一下大腿,告诉自己不能睡,否则再也醒不过来。

潘濂的体力日益透支,没办法,活下来才是硬道理,所以他提前设好圈套,等待降落到木筏的海鸟步入圈套——为数不多的食物来源,这种情况下,他又坚持了好些天。

坚持即胜利,第133天时,潘濂逐渐他发觉,小木筏在一步步接近河流出海口,因为海水明显在变浅!

柳暗花明,品尝人生胜利之果

心怀希望永远是发生奇迹的前兆,潘濂凭经验和直觉,笃定木筏很快便能靠岸,此刻,他的内心百感交集,有种说不出口的激动。

谁又能真正体会到,历经133天的孤苦岁月,迎来重生的那种喜悦?终于,1943年4月6日,潘濂抵达巴西海岸。

那天,一个三口之家的巴西渔民正在海湾捕鱼,在巴西北部市镇萨里那以东的、距巴拉州海岸10英里左右的海域附近发现潘濂的。

其中的男子着急地挥动双手,用英语向潘濂大声呼喊:"Hey, man. Are you American?"(“嘿,先生,你是美国人吗?”)

潘濂立即回应道:"Chinese, I am Chinese!"(“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来不及细问,救人要紧,渔民忙不迭地扶潘濂上岸,送到巴西的贝伦市,进行为期四个月的住院治疗。他的伤势过于严重,初上岸时,已经瘦掉18斤。好在医生的精心治疗,让潘濂的身体迅速恢复。

经过英国领事馆安排,他通过迈阿密和纽约的帮助,得以返回英国。事后,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亲自授予他,大英帝国勋章(BME),并嘱咐英国皇家海军,将其经历编写成野外生存手册加以宣传。

没过多久,潘濂的传奇经历传遍大街小巷,人们说,他是救生筏海上漂流世界纪录。对此,他曾表明,希望没有人能打破这项记录,去受尽前所未有的苦难与折磨。至此,求生的故事告一段落。

二战结束后,潘濂萌生出移民美国的想法,由于排华法盛行,留给中国的移民数额有限,轮到他时,没有剩下一个空位。

经中国领事馆奋力争取,仅让他获得“临时旅游者”签证,潘濂通过申请,夺得到新泽西赖特航空公司做零件检验员相关工作的机会。

好在昔日的荣耀与光辉给他带来一次良机。得知潘濂想要移民美国的想法,美国参议员华伦·马格怒森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他在美国第81届国会的特别法案中,抓取到一个特殊照顾,令他顺利成为美国公民,扎根美国。

五十年代初,潘濂在美国纽约结婚,育有4位子女,因为中美关系紧张,只能与父母在香港小聚。几十年过去,中美关系有所缓和,潘濂难抑思乡之情,偕同一家六口,返回故乡探亲。

1983年,正值潘濂独自漂洋过海、险象环生40周年,他以侍应生领班的身份,在美国轮船公司退休,回到家中与妻子共享天伦之乐。

1990年,72岁的潘濂难抵岁月的侵蚀,在布鲁克林逝世,带着所有的苦难与荣光去到宇宙的尽头。

自潘濂生还得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直到2006年8月9日,一艘注册于马绍尔群岛的中国台湾渔船,在马绍尔群岛和基里巴斯之间的海域,发现有3位墨西哥渔民出现,才使得潘濂的记录有所动摇。

据说,船上有三位渔民(起初有五人,其中两人途中遭难时已故),均是墨西哥人,他们表示,出海时恰巧遇到狂风,航行时渔船燃料耗尽,只能随着水流和风一路漂流至此。

剩下的3位渔民是幸运的,孤苦无依地在大陆彼岸漂流近10个月,到他们获救时,已经远离墨西哥圣布拉斯8000多公里。

潘濂与这些渔民用实际行动再次证明,生命的张力是无穷的,大到超乎人的想象。诚然,生命只有一次,可仅仅是这一次,就能让人挖掘出无限潜能,成就无数不可思议的奇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42年,一艘英国商船在大西洋被德国潜...
1943年,中国小伙的奇幻漂流,举世震惊…
潘濂的海上求生经历
中国的鲁滨逊,靠喝鸟血撑133天,路过货船看到他的脸却直接离开
1942年11月23日,英国“贝洛蒙”号...
奇迹:他独自穿越大西洋,靠吃鲨鱼海鸟撑过133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