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心得

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
将欲夺之,必故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六章

读此章之前我先说一下韩非子。

韩非子,法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韩非的理论源于其师荀子“性恶论”思想和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国家的政治思想。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利害关系,人的心里无不“畏诛而利庆赏”,人君的职责就在于利用“刑” “德”为手段,便民众畏威而归利。

他认为“道”是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源,“道”先天地而存在。有了“道”才有了万物,“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

韩非所遵循的“道”,是君权凌驾于天下不负责任、不尽义务,滥用职权之道。在这种无作为的情况下还要用”权“、”术、“势”威慑住臣民。《韩非子·主道》: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就很好地道出了他“无为而治”的实质。可以窥见中国思想史上道家无为哲学向刑名法术之学的嬗变。

老子的“道”是自然而然顺应天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后世之所以误读老子的思想,正是源于韩非子“法道”的理论。

“是谓微明”。微明者,虽微而明。微明之道,圣人独知。老子哲学中的“微明”就像身处深渊之地的鱼,为了寻找光明而离开深渊,水越浅的地方越感到光明。浅,意指浅薄,那个所谓的光明因浅薄而可见。见到光明后,人人可见,人人喜欢,人人争夺,那么鱼儿遇到危险的可能性随着它的浅薄而逐渐增大。天上的鸟儿可以捕食,渔人会捕捞。由于鱼身处浅薄之地,客观上就形成了鸟儿互相追逐斗狠,人类互相争抢导致冲突。这就是“微明”之理。

强弱,兴废,与夺蕴藏着老子的玄同思想。强弱玄同,兴废玄同,与夺玄同。欲得其利,必受其害;欲得其福,必受其祸。

世人一味喜欢争强好胜,好大喜功,贪得无厌。为了渔利,机关算尽,结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欲望一旦越界,那么等到他的就是一张更大的网,而自己却又成为了网中之鱼,欲得渔利,反受鱼害。所以老子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因为示之必遭其害。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一认知过程是“微明”的过程,柔弱在不知不觉中使刚强越来越强,以至于超过了刚强所能控制的界。盈则满,满则损,强则不断衰减,越来越弱,最后发生了质变。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看透别人的人是智者,能够悟透自己的人才是悟道之人。鬼谷子以研究他人的心态悟道,得到的是谋略,而用玄照妙心来参悟道妙,得到的就是本我明心。而无论以何种心态学习,都将是一个“微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柔弱的,潜移默化的,而不是立竿见影的,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刚强的,强制的。

此中道理不是一眼就明白的,只有修道者才能彻底明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柔和不是懦弱,强硬才是愚蠢,气傲无法读经,悟道需要静心
130. 何谓“微明”?
道经·第三十六章 微明
《老子·三十六章》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老子指微 - 第三十六章
《道德经》36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