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风俗:都江堰河西插柳

河西插柳

文/赵家明(岁月都江堰)

不少人都听说过一句古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中的“插柳”,指的是一种社会活动,在亲友惜别和挽留之时常用,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希望友人留下来;“插柳”也是一种社会风俗,以纪念亡故的亲人,为他们驱邪避恶,希望亲人在遥远的天堂随遇而安,焕发生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个风俗曾经流传于都江堰农村,尤盛马河西岸。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 仅供欣赏 如有涉权 请联系删除

自古以来,插柳活动不分时间,而插柳风俗,一般在清明节期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都江堰金马河西徐渡、沿江和崇州的廖家、太平等沿河乡镇,插柳风俗很特别,不在清明,而在除夕或者除夕前几天。我记事之初,故乡的崇州龙福村和相邻的都江堰清凉村的人们,一般要在除夕或者除夕前几天插柳缅怀先人。

年少时,每到年关,父亲会带着我到院子旁边的沟坎、水井、祖坟边,插一些杨柳。那些年,农事特别多,村子在金马河边,生产队有大量的水田、油沙地,到了腊月都还有干不完的农活。好几年到了除夕那天,父亲才抽空带着哥哥、姐姐和我去插柳。

我们的插柳是象征性的,并不管插下的柳枝能不能成活。柳树为优良树种,很容易生长,插在哪里它就活在哪里,村子里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古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本义,就是这个意思。我家院子沟边柳树成林,一丛麻柳和杨柳就像好多把巨伞,支撑在水边。前些年树木行情走俏,桂花、杨柳等风景树身价飞涨,村子里的杨柳也因此被抢购一空。

有一年,我问父亲,为什么过年要插杨柳?

父亲告诉我,明末张献忠率兵攻打四川,腊月间打到重庆(时属四川)某地时,遇见逃难的百姓。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妇女见到兵丁,慌忙丢下稍小的孩子,带上大点儿的孩子逃跑了。张献忠纳闷了,派兵抓住妇女问她为什么舍小携大?妇女回答说大孩子是别人家委托照看的,小点儿的孩子是亲生的,不能失信于人啊!张献忠听了大为感动,随手折下杨柳枝让她回家插在门前,并当面传令下去:若见到门前插柳的人家,是好人,不得侵犯。妇女将插柳一事告诉了村子里的乡亲,整个村子得以幸免于难,重庆从此诞生了一条“杨柳街”,直至现在。于是,插柳的风俗便从重庆传到附近的成都,传到金马河西岸的都江堰、崇州等地,传到我的故乡。

其实,传说插柳的风俗最先是为人们纪念农事祖师爷神农氏而产生的,以缅怀他教化人类种植五谷、豢养家畜。可能因“柳”和“留”谐音,插柳很早就有“留念”的概念。至少在两千多年前,杨柳就有惜别留念的意思,展现西周社会风貌的诗歌《诗经·小雅·采薇》中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还有一种说法,插柳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亡命天涯的十多年间,介大夫侠胆忠义,舍生忘死,竟然割股炖汤以解公子饥饿,终助重耳获得君位。但介子推却不求功禄,和母亲一起辛苦耕织维生,后不幸被烧死于枯柳树下。人们为纪念介子推的大义,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插柳,以示纪念,并有招魂的意思。

到了唐代,插柳习俗已很普遍。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时,从都城带着柳树来到拉萨,亲自插柳于大昭寺前,这棵柳树至今青丝吐绿。永康军(今都江堰)通判号令军民遍插杨柳数十万枝,至今县城中仍有“杨柳河”胜景,两岸杨柳如盖,垂丝依依。

宋代,风流倜傥的大词人柳永常穿梭于烟花柳巷之间,他很受歌妓们的喜爱。后来,他因生活窘迫生病亡故,歌妓们筹资为他墓葬,插柳以示留念,驱邪避恶。至此,插柳风俗更为兴盛,国宝《清明上河图》中就有游人郊外踏青归来插柳的场景。

至此,人们认为杨柳不仅能表达惜别留念之情,还可以驱邪避恶,往往会在头上插柳枝以防虫驱毒。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国的一些传统风俗已经消逝或者正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现在,“清明插柳”和“除夕插柳”的风俗又增添了健康积极的新含义——祈望春天的绿意,正如新民谚所言:“新火才从竹屋出,绿烟吹作雨纷纷。杨柳最是无情物,也逐春风上鬓云。”

现在,故乡河西农村除夕时已很少有人插柳了,除夕插柳的风俗正在消逝中。人们更多的是在春天栽插桂花、水杉、柑子等及其它树枝来代替,期望春色长留,春满人间。

本文选自2022.3.28《都江堰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话说天府源|岷江正流金马河
谁在成都郊外发现了这座隐秘的小山?一场雨后,山后的小城都浪漫了!
与柳有关的风俗
金马河
清明与柳文化
清明节 有关“柳”的那些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