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瞭望 · 视界/摄影》支柱 · 历史大事件的记录者

象战士一样冲锋到新闻现场

摄影家支柱

支柱

【艺术家介绍】支柱,1950年出生在朝鲜新义州,1953年随父母回到国内,1969年入伍到第66野战军,1985年部队合编为天津警备区。支柱经过八一电影制片厂和总政举办的全军彩色摄影培训队学习后,一直为随军摄影记者,报道部队与驻地新闻。20多年间,他共有一万余幅作品(含组照、专题专辑、画册、展览)发表在新华社(通稿发往国内外)、党中央刊物原《红旗》杂志封面、《人民日报》《人民画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日报》《中国画报》《中国建设》《北京周报》和香港《文汇报》《大公报》、澳门《澳门日报》等多种报刊。

1976年8月4日,华国锋(前排中)陈永贵(前排左)到唐山,支柱(前排右)冲在最前拍摄被记者李耀东拍到。

支柱参加过对越反击战、唐山抗震救灾、建国40周年阅兵仪式、引滦入津工程、华北军事大演习等重大、突发事件……5次荣立三等功、8次通令嘉奖,获得“东方杯”全国摄影比赛一等奖及200多个奖项。因为业绩突出,被树为北京军区新闻报道的先进典型。是中国摄影协会会员,天津社会科学联合会成员,天津文联大会代表,天津摄协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解放军画报》特约记者,北京军区《战友报》特约记者,《中国民兵》杂志特约记者,《华北民兵》杂志特约记者。

· 支柱 唐山大地震摄影作品选 ·

支柱因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经验丰富,服务周到,得到组织和领导的高度信任,多次为党、国家和军队最高领导、中央军委首长拍摄,为大型重要会议、国际会议和重大活动提供摄影保障,受到了一致好评和赞誉。

支柱拍摄胡锦涛同志接见驻津部队师以上干部

支柱(前背对者)拍摄江泽民同志视察

支柱(中排右1)拍摄间隙聆听领导指示

支柱拍摄杨尚昆同志(前右2)在引滦入津工地

支柱拍摄下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杨尚昆同志(左1)握风镐

支柱拍摄的杨尚昆同志(左)

支柱拍摄的杨尚昆同志(前排中)、李瑞环同志(前左)

支柱拍摄的宋平同志

支柱和刘华清同志(右)

支柱拍摄的万里同志(前右)视察引滦入津工作

支柱拍摄的杨得志同志(右)

支柱拍摄的余秋里同志

支柱和张爱萍同志(右)

支柱和秦基伟同志(左)

支柱和迟浩田同志(右)

支柱拍摄的范长龙同志(前排中)

支柱(左2)获全国“东方杯”摄影大赛一等奖,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右)亲自为其颁奖

支柱(右)和杨白冰同志

支柱拍摄的胡启立同志(左)、郝建秀同志(右)

支柱和王光英同志(右)

支柱拍摄的田纪云同志

支柱拍摄的钱正英同志(右1)

支柱和邓先群同志(右)

支柱和王光美同志(右)

支柱(左)和校友刘新壮(中)等同志

支柱和唐山劳动日报记者李耀东同志(左)

支柱的“引滦入津”的摄影报道,由中国国际书店用英、德、法、俄、日、希腊、犹太、拉丁、葡萄牙、西班牙、世界语等10余种外文版对外宣传。

支柱的16幅作品被《中国大百科全书》和《当代中国》辞典选用,有38幅作品在美国费城、日本神户、荷兰、西德、比利时等国际摄影展展出。分别在《中国日报》和《中国青年报》举办的全国摄影比赛中获得最佳奖,被载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

· 对话摄影家支柱 ·

瞭望中国新媒体 :你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摄影家,是较早奔赴唐山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人员,请说说当时的情况。

支柱:毛主席1966年7月畅游长江,在1976年的那个时候,为了纪念毛主席横渡长江十周年,我们整个66军组织了武装泅渡活动,武装泅渡地点是在秦皇岛。7月27号,我们在秦皇岛那边儿的活动结束,军事比赛结束,然后我就赶回了天津,回到回到军部。

当时,我们董副军长没有回天津,住在了197师招待所,就在那儿被地震砸死了。他是在唐山地震中死的职务最高的一个,因为他省军级干部。

我们回到天津以后,就接到唐山地震的消息,我马上带着摄影器材就返回唐山了。

瞭望中国新媒体:当时进入地震灾区后主要做了些什么?

支柱:我就带上相机跟着部队往唐山返,拍摄部队抗震救灾的情况。那时候交通已经中断,部队开进非常不方便,好多路和桥都已经被震毁、震断了。我们想方设法费了好大劲,才赶到了唐山,部队马上投入到清理倒塌房屋救人的工作,我就跟随部队拍摄部队抗震救灾的镜头,还有我们的宣传队上街去贴宣传的标语。

瞭望中国新媒体:1976年8月4日,以华国锋为首的中央慰问团乘飞机赶赴唐山,你一直跟随拍摄吗?

支柱:是的。8月4日,华国锋总理、陈永贵副总理带领中央慰问团乘飞机到达唐山机场。我一直随着我们军长、政委在机场等候,等飞机降落后,华国锋急忙接见了部队领导和唐山地区的各部门负责人,询问灾区的救援工作进展情况,问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是否处理好了,目前还缺什么物资等?

那个时候的唐山已经是一遍废墟,断壁残垣,到处是散落的物品,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的味道。华国锋看着这些,眼角流出了泪水,他指示部队,即使再累,也不能停止搜救工作。

8月5日,华国锋到唐山开滦矿场视察灾情。8月6日,华国锋不顾余震危险来到了唐山钢铁公司视察,慰问群众。

我就一直跟着华国锋为首的中央慰问团,后来又赶到天津。当时天津也是受灾区。

瞭望中国新媒体:我们看到唐山大地震时期,你和华国锋等领导在一起的一张照片,请给我们讲讲当时是怎么拍的?

支柱:唐山地震震毁得很严重,惨不忍睹,好多残墙断壁上还挂着人,有的赤裸身体,那个景象很惨。那个时候又是夏天,到处是尸体腐烂的恶臭味。那个时候确实条件非常非常艰苦。

我的一个徒弟小张,他是197师的摄影报道员,那天晚上他洗照片,那个时候黑白照都是自己冲洗。那天他一直弄到很晚,所以在地震的时候,虽然他住在一楼,但是地震的时候他都没来得及逃出来。因为睡的太深沉了,没逃出来被砸在了里面。

和华国锋这张照片,这是唐山劳动日报社的摄影记者李耀东为我拍摄的。

之前,他从废墟里爬出来就投入摄影工作中,他缺少设备,我就把我的闪光灯等机器设备提供给他用,他一直念念不忘当时我的帮助。当年在唐山机场我们一起去采访,我穿的是便衣没着军装,李耀东穿着废墟里爬出来时的破衣烂衫,中央警卫局审问我俩是干嘛的?最后证明身份后才进入现场拍摄。 (大帅 采访报道)

工作中的支柱

屈照林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76年,华国锋紧急召见张宗逊,华国锋:中央要交给你一个重任
1976年珍贵老照片:华主席与唐山人民心连心
周贤民:​青葱岁月留军营 (下)
毛主席的格局究竟有多大?死前留下2条密令,短短16字稳住全国
【我的卧🐯湾】马誉炜|四十周年忆唐山(12)珍藏的记忆
唐山地震波及北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