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0年代路边吉他队,五哥德林声音酷似杰克逊,走穴演出风靡全国

198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推出一部表现上海年轻人时尚生活的电影——《路边吉他队》。片中几名年轻人在马路边、公园里唱欧美及港台歌曲受到路人关注,后来他们不满足于翻唱,开始自己写歌。这部电影风靡一时,其中主题歌《也许》《哦童年》也传遍全国。

最初的“路边吉他队”,出现于从70年代末,家住河西区西南楼的李德林,被天津的吉他青年们誉为“路边吉他队总队长”。如今李德林仍活跃在大众视线内,前不久他与天津另外四位当年路边吉他队的老朋友——马常宝、大憨、二憨、陈三哥一起翻唱刘文正的老歌,视频在网上赢得超高点击量。

(李德林和路边吉他队)

李德林在尖山中学上学时,第一次接触到吉他,本来学二胡的他迷上了这个声音。初中毕业后,他分配到一家医院做后勤,业余时间玩吉他,几乎全靠自学。当时天津可以收到短波的澳洲广播电台,李德林在收音机里听到刘家昌、陈彼得、凤飞飞,边听边记词记谱,虽然没学过乐理,但是他天生乐感很好,一听就能记下来。

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大多数天津人住进临建棚,李德林和家门口的年轻人晚上开始在路边玩吉他。后来房子修好了搬回去,在路边玩吉他的习惯保留了下来。那是路边吉他队的初始阶段。那时候大家都管吉他叫六弦琴。

音乐永远是引领潮流的指标。那时候陆续有人从广州带回三洋牌录音机,也带回来好多流行歌曲的磁带,大多数是翻录的,包括高凌风、邓丽君、刘文正等等。没过多久,松下的那种“饭盒式”录音机卖到天津,天津渤海无线电厂也出了录音机。马路上提着录音机,穿着喇叭裤,带着蛤蟆镜的时髦青年慢慢多了起来。

李德林用录音机给自己录了两盘“专辑”。索尼的空白录音带,正反两面一共60分钟,因为前奏和间奏都短,每首歌时间也就两分钟,两盘“专辑”得有五六十首。后来这两盘磁带被人借走、翻录,流传出去,他在很多地方都听到有人用录音机放他弹唱的歌。

(李德林和路边吉他队)

叶京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讲到北京顽主“茬琴”,天津不叫“茬琴”,叫“会琴”。一方背着吉他去找另一方“会琴”,主场的一方熬一锅绿豆汤,拿着马扎坐路灯底下开唱,周围围着很多看热闹的。两拨人你一首我一首地唱,哪边没歌,就输了。那时候人与人之间也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就是玩,赢了就特别高兴。

当时天津市比较有名的,包括西南楼的李德林(五哥)、杜五、老五、民子;王串场的瘸大璐;老城里的马常宝、大憨、二憨等。哪拨人“会琴栽了”,就回去“码人儿”,给自己“拔创”。有人因为“会琴”打架,李德林却因“会琴”交了很多朋友。慢慢地大家都知道李德林了,一般人不敢再跟他“会琴”,因为赢不了。“路边吉他队总队长”这个外号就这么叫响了。

有一年夏天晚上,李德林等人在围堤道95路无轨电车车站旁边唱歌,过路的人停下来看,围得水泄不通。派出所民警来了,站后面听,当他唱到刘文正的《黄色的玫瑰》时,民警过来拦住不让唱,把吉他没收了。

最早进入内陆的香港电影叫《生死搏斗》,演员和导演都没什么名气,不过电影里的年轻人都留着长头发,穿着喇叭裤,尖领衬衣,这种感觉太帅了,内陆的年轻人纷纷模仿,李德林等人当然不甘落后。他们是第一代文艺青年,也是坏小子。一大帮人骑着26燕把“飞鸽”,坐在后衣架的人弹着六弦琴,大马路上一起合唱《外婆的澎湖湾》。路过的人都看他们,不过那时还没有“回头率”这个词。

(李德林和路边吉他队)

李德林记得,80年代,有一次他穿着喇叭裤遛滨江道,治安巡逻的人把他弄到了延安影院。进去以后,一屋子都是穿着喇叭裤的年轻人。巡逻的拿一个酒瓶子伸到裤脚里,另一只手拿着剪子,一下子就把裤腿豁开了。

水上公园是他们的一个“据点”。一到礼拜日就去,也许是跟哪拨人“会琴”,或者就是大家一起玩儿。他们在眺远亭上合唱《姑娘山》:“四处瞭望蓝色的海洋……”周围都是听歌的人,还有老外过来跟他们握手,有女孩儿给他们递纸条约会。

80年代初,走穴演出风靡一时。天津原有的官方演出团体——包括歌舞剧院、儿童艺术剧院、杂技团、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又纷纷成立了轻音乐团,在全市选拔歌手。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举办大家唱比赛,交两毛钱报名费,谁都可以参加。李德林也去报名,当时他已小有名气,进去之后大家都认识他。唱完了,老师给他叫出来,直接带他去找馆长。

群众艺术馆把李德林留下,排练了一两天就开始演出。第一天演出他排在前面,到第二天就压轴了。接下来,李德林开始在全市各个剧场演出,剧场门口的海报和报纸上的广告,都写着他的名字。

(走穴时代的李德林)

1985年,天津市举办业余歌手大赛,李德林拿了第一名,知道他的人更多了。那一年流行张明敏,李德林在台上唱《我的中国心》,一首歌中间有六七次掌声,全场观众高喊“李德林”。遛滨江道时也有人喊他的名字。音像公司的编辑找到他,为他录专辑,专辑出来后,他又跟孙国庆等人一起录了拼盘。

那些磁带到底卖了多少,到现在李德林都不知道。只是后来在四平、威海、温州等地演出时,总有买他磁带的歌迷找他签名、合影。他跟营口歌舞团合作全国巡演,“卖朱晓琳的票,看李德林的戏”。每场他上台唱七首歌,最后一首是《梅兰梅兰我爱你》,唱到结尾,一边唱一边跳着太空步倒退到幕后。特别火爆。有专业人士说李德林的声音和感觉都很像迈克尔·杰克逊,但那时候李德林根本不知道杰克逊是谁。

“走穴”演出前前后后持续了五六年,有时一天演一场,有时一天演三场。李德林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咱们现在是万元户了。”那时候万元户非常有钱了,一套偏单几千块钱。到了90年代,全国兴起歌厅酒吧,走穴演出淡出市场,李德林这些从路边吉他队走出来的歌手,又完成了一次身份转变,成为歌厅歌手。

后来李德林自己开了“德林酒吧”,一直干到2014年。在酒吧里他总唱以前路边吉他队的歌,唱不腻的是“怕分离”和“爱的路”。虽然年龄大了,但他的声音没怎么变,反而更有底蕴,多了岁月的沉淀,像一杯浓酒。(文:何玉新)

(李德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往事】80年代路边吉他队总队长李德林:我们是第一代文艺青年
网上录音机
80年代的士高10,这DISCO让你想起喇叭裤么,扛录音机跳霹雳舞DJ
【每天老照片】-2万-385- 80年代的生活照老照片,那个时候喇叭裤、汽水、录音机是潮人标配
修改版三《电吉它》太坡
《吉他琴缘》(3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