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诞生经过,创排仅两个月,周总理全程参与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1964年10月2日首演于北京人民大会堂,1965年摄制成电影,受到全国亿万观众的一致好评,这部宏大壮丽的史诗成为无数国人的集体记忆。《东方红》通过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描绘了一幅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同时也是一部经得起时空考验的经典艺术作品。是二十世纪华人音乐舞蹈经典之作。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场台前幕后有一万人参与的大型演出,从筹备到公演,只有短短的两个月时间。1964年,为了庆祝建国15周年,文化部等单位准备演出一台中西结合、古典与现代结合,三千人规模的音乐剧。方案报到国务院,周总理对于这份阳春白雪不接地气的节目很不满,他批示:我们有许多同志只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内兜圈子,批公事,而不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到群众中去解决问题。7月20日下午,周总理组织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指出在国庆15周年之际,要创作一部大歌舞,来反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表现革命的精神和新的气象。

经过集思广益,这次演出定名为大型歌舞《东方红》,7月30日周总理连夜对中宣部提交的请示报告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审议修改。8月1日,周总理在《东方红》专题演出报告上郑重签下了“同意”,还慎重地批示:全力争取搞好,并在国庆上演,若届时还搞不好,或编排时有大缺点来不及改正,就推迟上演。周总理亲自指定了领导小组成员,组成了13人的《东方红》大歌舞指挥部。短短60天,要拿出一台数千人参演的歌舞史诗,时间之短任务之艰巨,在中国文艺史上是空前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1961年8月1日首演了一台《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后好评如潮。1964年5月23日,在第五届“上海之春”音乐节上,演出了一台三千多人参演的大型歌舞《在毛主席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两台节目,都成了《东方红》借鉴参考的蓝本。作为国庆15周年献礼的《东方红》,在政治和艺术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必须汇集新中国所有顶尖的文艺力量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完成。

《东方红》指挥部集中全国最优秀的创作力量,设置各专业小组各司其职。全国最优秀的歌舞创作、编导、演出、舞美力量云集北京。诗歌朗诵贯穿了整台节目,原总政歌舞团合唱演员林中华被选中担任朗诵者。当时国家处于困难时期,担任重要角色的林中华都不能定做服装,而是从体委后勤仓库中选的运动员出国时穿的衣服,写了借据,演出后要还回去。

8月12日,所有编创演队伍全部到位,排演工作全面展开。北京各个歌舞团的排练厅、宾馆大厅,甚至学校操场都被征用,成了排练场地。在主创人员聚集的西苑旅社,常常是彻夜灯火通明。每场排练后,什么地方不合适,通知到编导组、作曲组,作曲家们就要连夜重写,经常要写到天亮,保证第二天一早把手抄的总谱交上去。所有参加《东方红》的主创人员,都自觉遵循三项原则:修改不过夜、百改不厌、精益求精,要用最高的水平做到最好。

演出所在的人民大会堂,不适合大型文艺演出,为保证演出效果,必须对大会堂进行改造,拆掉前面的座椅做一个容纳200人的乐池,两边做1000人的合唱台。可是这个想法遭到北京市长彭真反对,周总理出面斡旋才获得许可,为此专门培训了一批人,每人负责一个座椅,要十分钟左右把座椅撤掉,演出后十几分钟还要恢复原状。

舞台背景需要不停变换,采用幻灯照射来表现。大会堂的巨大背景需要好几个画面结合起来凑成一个完整画面。可是八台幻灯机同步投射出来的背景画面产生严重的失真变形。只好画出变形的形象,投射到天幕上呈现出正形的形象,这些都需要一幅幅手工绘制。所有《东方红》的参与者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付出汗水和努力,只为了有更好的演出效果。

8月24日,在煤矿文工团排练厅里进行了《东方红》的首次联排。但是三个多小时的联排后,所有人都大失所望,现场上千人都垂头丧气,心情跌入谷底,都认为《东方红》会以中途下马作为了结。指挥部负责人陈亚丁认为,没有背景、没有服装、没有色彩,根本表现不出来节目的艺术性。他针对具体的节目和细节,提出大刀阔斧的修改方案。哭哭啼啼的《十送红军》等节目与整个风格不符要删掉。

节目组拿出新的大纲,但是很多节目需要重新创作。开篇的序曲要为整个歌舞史诗定下基调,最终定下了《葵花舞》作为开篇序曲。通过近百名舞蹈演员优美抒情的舞姿,演绎新中国蒸蒸日上的磅礴气势。周总理对舞蹈《苦难的年代》的音乐配器提出意见,应该民族味道再浓一些。负责人赶往民乐团找到老艺人,听到一首《江河水》的曲子效果很好,于是连夜写出新的曲谱,把中华民族的苦难和悲愤表现的淋漓尽致。

为了表现秋收起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境,通过幻灯让天幕上的火龙活灵活现地动起来,和台上演员的表演融为一体。编创人员要用专场来表现“南昌起义”,但是周总理坚决不同意,因为南昌起义是他领导的,他不想宣传自己的功绩。审看彩排时,周总理对用朗诵词来表现遵义会议提出意见,他要求一定要用专场歌舞来表现遵义会议。为此周总理还亲自给主创上了一堂党课,他给三千多人讲了整整三个多小时。连夜排练的编导们抬头看到满天星斗,灵感乍现思路顿开,决定以黑夜中指引道路的北斗星来表现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

《雪山草地》是已有的舞蹈作品,经过讨论,用演员举着红旗连续打翻身来表现“红旗漫卷西风”的意境和含义。在向走过草地的将军们征求意见时,他们提出背景颜色过于单调,后来在荒凉的草地背景里加上几朵花丰富了内涵。为了尊重真实的历史,周总理请示了毛主席,要求编导组将红军的三个方面军都表现出来。不能因为犯错误的领导者而否定红四方面军的功绩。在歌舞中分别用节目表现了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个方面军的旗帜同时出现,在“陕北会师”场景中,三支红军队伍的演员人数也完全相同。

毛主席描写井冈山和长征的诗词豪情万丈激情澎湃,为了选出最好的谱曲,指挥部让所有作曲家同时为毛主席诗词无记名谱曲,由审查小组公开选拔,最终吕远的作曲被选中。早在1945年出演歌剧《白毛女》就已成名的王昆接到演唱《农友歌》的任务后,发现传统演唱方法难以表现这首歌曲的神韵,王昆专门学习了湖南方言,用于表现这首湖南民歌的内在魅力。

歌曲《情深谊长》此前一直采用美声唱法,周总理提议由当时才22岁的邓玉华用民族唱法演唱。才旦卓玛正在上海准备做扁桃体手术,接到《东方红》的演出通知后,放弃手术赶到北京,试唱时现场停电,在没有麦克风的情况下,才旦卓玛靠着浑然天成的嗓音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成为演唱《毛主席的光辉》的不二人选。李光曦演唱《松花江上》时,周总理提出词里唱“爹娘”太局限于个人情感了,应该扩展到全民族,于是改为“同胞”。

《东方红》中有19段诗词朗诵,林中华承担的份量过半,他下苦功熟记所有词,彩排时没有错过一次。但周总理指出朗诵中的情感还不够,在总理要求下,林中华去访问了老红军、老工人,阅读革命题材的文学作品,精益求精力臻完美,最终得到了总理的认可。《东方红》整场演出动用3700多名专业和业余演员,各种服装四千多套,有的演员整场要换五六次服装。台前幕后涉及近万人。指挥部调来军队的干部参加排练,对演出进行军事化管理。

正式演出临近,主创人员通宵达旦地排练,很多都睡在舞台上。彩排时周总理突然提出,为了更好地表现民族大团结,在藏族歌舞之前要加上一个蒙古族的歌曲。可当时所有歌词作者都已经完成任务离开了,指挥部想到了刚从内蒙古采风回来的胡松华,要求他一天内创作出一首蒙古族独唱歌曲,胡松华连夜写出了《赞歌》。

1964年10月2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来华参加国庆庆祝活动的外国朋友以及首都观众一万多人齐聚人民大会堂观看《东方红》。演出前,周总理又对朗诵词作了调整,因为现场有很多日本友好人士,所以把词中的“日本鬼子”改成了“敌人”。大幕拉开,气势磅礴的演出让观众心潮澎湃,情感的浪潮伴随着歌声和旋律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时,上万名中外观众全体起立,全场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连演14场,观众对这台歌舞史诗报以巨大的热情。10月6日,毛主席和驻京部队8000名官兵一起观看了演出,10月16日,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东方红》主创人员,这一天也是中国成功研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日子。这天晚上周总理召集相关负责人到西花厅,提议将《东方红》拍成电影。毛主席指示,“电影《东方红》的拍摄先拍第一部,内容到新中国为止,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节目可编成第二部,在国庆20周年上映。”因此影片《东方红》对1964年舞台版本进行了删减。

电影片头浑然天成的“东方红”三个大字,是由舞台美术设计孟宪成题写的。1965年10月1日,舞台艺术片—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如期公映,随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看《东方红》、学《东方红》、唱《东方红》的热潮。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诞生于十年浩劫前夜,为建国初期的中国艺术史画上了一个圆满而又闪亮的句号。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诞生经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甜美的回忆(下
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
红色经典---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周恩来为何被称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总导演?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歌舞史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