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济学的哲学式和常识性探索
url:http://theory.gmw.cn/2017-12/17/content_27119030.htm,id:27119030

作者:李大霄

潘启雯的《欲望的边界:无处不在的经济学原理》通过总结或提炼前人“财智逻辑”的独特方式,分别从“财智探秘”“财智边界”“传记江湖”“企业密码”“互联网时代”五个维度做出了启发式的探索。作为“80后”新生代青年学者和媒体人,作者既有宏大的哲学视角,又不乏生活常识所凝练的敏锐直觉—此尤为难能可贵。哲学式的深刻和常识性的探索,让本书有着通俗却又不失深度的阅读体验。作者试图用经济学简单而直白的内在逻辑,温文尔雅地讲述经济学背后隐藏的别样思维方式。作者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其实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经济学。

本书语言生动、通俗易懂,从生活现象入手,以理性智慧之笔,分析了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背后的深刻的经济学原理。比如《文明史就是不断挣脱“囚徒困境”的历程》一文,让人再次重温“囚徒困境”的丰富内涵: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1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8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10年。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然而,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不坦白的话判1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8年,不坦白的话判10年,坦白还是比不坦白好。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8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1年,显然这个结果更好。但这个办不到,因为它不能满足人类的理性要求。“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

又如《企业戒除“不良利润”毒瘾如此之难》中对“不良利润”的探讨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人们什么时候仅仅因为服务一流而光顾某公司?再想想看:消费者因恶劣的服务而彻底否定一家公司的概率有多高?大概是100%。当下,一些航空业、电话公司、银行等都“沉湎于‘不良利润’”之中。例如,“丢失顾客行李的航空公司”“技术人员迟迟不提供服务的有线电视公司”“客服电话总是占线的移动通信公司”“忽视顾客‘加急’要求的干洗店”等等,这些公司都会被顾客所抛弃。反之,关注“良性利润”的企业则可获益于正面的口碑传播。如果说“不良利润”是以客户利益为代价而获得的话,那么“良性利润”则是取自客户积极主动的合作。

本书中类似“囚徒困境”“不良利润”等话题的哲学式和常识性探索不胜枚举,作者由具体一个个案例或事件入手,通过经济学工具对其深入分析,再将其升华或通俗化,希望“将经济理论作为普遍常识加以推广”。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在媒体界从业多年,能将新闻记者的敏锐与经济学人的深刻较好地结合起来,使得文章既具有可读性,又富有趣味性。(李大霄)

来源: 法制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出学生减负的“囚徒困境”
陷入“囚徒困境”,何去何从?
纳什均衡和社会福利
《比干的世界》第15章 忠孝之殇 第5节 囚徒困境
“下有对策”难以禁绝之谜
博弈论经典案例“囚徒困境”及其实证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