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择善而从修身之道——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启示录)

“择善而从”的修身之道

1。勤学自律。曾国藩官场得志,与他的勤学密不可分。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夜以继日他博览群书,重视理学和众多的诗词古文。

使得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曾国藩还以注重品行、为人圆融通达而闻名于世,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生积淀磨炼的结果。曾国藩5岁发蒙,23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

与其他科举优胜者相比,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进京以后,没有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是很快地看出自身的严重不足----缺乏身心修养,到了翰林院以后,他有机会接触到平时不容易看到的书籍。

于是,在师友的引导下,他选择程朱理学作为修身养性的理论依据。他决心与过去告别当时为自己立了五字准则,即“诚、敬、静、谨、恒”。

“诚”,不自欺,亦不欺人,不蝇营于小利,不短视于前

“敬”,恭顺持人,势谋事。居功不自数,得意须让人

“静”,不乱分寸,不事张扬,洞察世相,静观时变

“谨”,祸从口出,谨小慎微,不能凡事张扬,留得回旋余地

“恒”,持之不,意志笃定,图苦不退缩,挥败不止步,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除此之外,他坚持练字,晚上不出门等行为准则,在以后的岁月中,他坚守这些行为准则,在腐败的晚清官场中不入浊流,不陷卑污,他用什么样的办法来监督自己?

除和师友一起互相帮助监督之外,主要是靠写日记,有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平上起来想起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别人得了好处,心里很羡幕。

于是他就批判自己:每天讲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是灵魂深处却那么羡愿金钱,这很卑鄙,下午,他到一个朋友家里去,知道这个朋友得了一笔孝敬,心里又很羡,回来后,他补日记,说上午刚进行了自我批评,下午又犯这个毛病,真可谓下流

翰林院清闲,给了他渎书的好机会。他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发愤苦读先辈大家之作,如诸子百家,二十三史,韩、欧。李、社等人的文集,他还读了很多治理国家的实用之学,如兵书、荒政、水利等方面的书籍,完普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做大事做好了准备

2、求真务实。咸丰帝初登大位的一年多里,曾国藩一连上了五道著名的奏疏,都是针对当时时政,反映社情民意的。他在一道奏疏里讲,官场问题很多,主要的问题是官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行。

朝廷京官最大的毛病是“退缩、琐屑”,所谓“退缩”,就是不担担子,遇到事情注后退:“琐屑”,就是只做一些鸡毛幕皮的事情,不去想大事,外官最大的毛病也是四个字:“敷衍、颟顸”,“敷衍”就是应付上级,自己不去动脑子,应付了事,“颟顸”就是糊涂而马虎你问他,一问三不知,钱粮不知道,问税收不知道,问老百姓的情况不知道

他说,假设“将来一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想”,他写这道奏折的时候,太平军尚未起义,一年以后,果然应了这句话。后来太平军在广西揭竿起义时,从中央到地方,没有能应对的人,太平本势如破竹文武官员哪怕是钦差大臣拿着皇送的尚方宝剑也没有用,真的就是曾国藩讲的“一有艰巨,四家必有乏才之患”。

他甚至做于直接批评咸丰皇帝,指出咸丰有三大缺点:谨于小而失于大:徒尚文饰,不求实效;自以为是,听不得批评意见、要知道,这个奏疏的背景是在皇帝至高无上的时代

批评皇帝,重则杀头,轻则撤职,此外,当时还有一个背景,曾国潘讲自从道光皇帝晚期以来,朝政非常疲沓。“十余年间,九卿无一人言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弊”

九卿指各部官员,司道指地方官员,“相率缄默,一时之风气,有不解其听以然者,”已经成风气大家都不谈。这个时候,只有曾国藩敢于上疏。这五道奏折,无异于政坛上的五颗重型炮弹,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平

3、己达达人,胡林翼,与曾国藩同被时人誉为“中兴名臣”,并称曾胡,咸丰四年正月胡林翼应湖广总督吴文锦的邀请,带了600名贵州兵,到湖北援助吴文镕,结果他到湖南湖北交界地时,吴却自载了,武汉城已经被太平天国打下来

一个翰林出身的文人,带领着600人,进退失据,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军饷也没有着落,也没有人管,曾国藩看出胡林翼的才能,要他留下和湘军一起作战。于是,他给朝延写报告,说把这支军队留在湖南,一切军由湖南来供应

他说“胡林翼之才,胜臣十倍”,曾国藩那个时候有很高的地位,而胡林翼当时仅仅是一个刚提拔的道员,这种话不是那么容易说出来的。自此,胡林翼便加入了湘系,两人精诚合作,成了极好的朋友,管国藩也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左宗棠。湖商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考中举人后,三试礼部不第,遂灰心不再应试,潜心学习兵法,初曾任张亮基幕僚,后张亮基调任山东,左宗棠回老家,曾国藩三次写信邀请其共图大业,都没有得到回应。不久,左宗棠继任湖南巡抚骆秉章之幕

咸丰十年、因樊案,左宗棠差点被杀。在曾国藩等人的举荐下,左宗棠以四品京堂人曾幕襄办军务、成为曾的得力助乎,左宗棠曾一路青云直上,但随后与曾国藩矛盾不断,种种矛盾,但能够从大局出发

如咸丰七年,曾国藩向皇帝伸手要权,遭到拒绝。左宗棠肆口诋毁,虽这抱怨左宗棠,但在第二年复出路过长沙时,依然主动拜访了左宗棠,随后做了了自我检讨,从这些事情上来看,曾国藩是十分珍惜与左南来的友谊的,为人也是船达大度的,这为在己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启示:领导者要胸怀大局,与团队成员精诚团结,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一个能够成大事的领导者,必先懂得合作,有大格局,有大胸怀。

领导干部一定要识大体顾大局,用高尚的人格增进团结,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维护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团结,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团结

真正做到与团队成员心能想到一起,工作能干到一起,话能说到一起。没有水远的朋友,曾经的朋友有一天也有可能成为你的竞争对手,但不管怎样,你要懂珍惜,做到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和“没眼力劲”的人做朋友
胡林翼
被遗忘的胡林翼:时人评价远胜曾国藩、左宗棠
曾国藩的人生“滑铁卢”(终结篇)
曾国藩和胡林翼:混官场,论城府,看手段,讲策略
很进取但就是干不好,这种困局怎么破?曾国藩悟通这个道理,逆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