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叔本华的人生智慧箴言,圈粉无数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连莎士比亚都瞧不起,却独服哲学家叔本华。在致朋友的一封信中,他称赞叔本华的思想学说“反映了整整一个世界”。托尔斯泰还买回一张叔本华的肖像,把它挂在自己的房间里,他认为:叔本华的哲学已把我们带至哲学所能把我们带至的极端。

也许你觉得这只是一代大文豪的偏好,但实际上,深受叔本华影响的人远不止托翁,随便罗列就有这些各自领域巨擘的名字:

俄国文豪屠格涅夫、契诃夫,德国文豪托马斯·曼,法国作家左拉、莫泊桑,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小说家英国文豪哈代、毛姆,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阿根廷名作家博尔赫斯,大音乐家瓦格纳,作曲家马勒,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尼采、维特根斯坦,精神分析学说宗师弗洛伊德以及中国著名学者王国维,等等。所有这些人都从叔本华受益,甚至其成就还与叔本华思想智慧密切关联。

叔本华的思想成就主要体现在其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不过由于专业限制和哲学通常的深奥难懂,它很难深入大众。倒是其随笔《人生智慧箴言》“用散文诗般的语言阐释幸福生活的艺术,睿智冷俏,禅意隽永,问世160多年来,影响了无数思考人生幸福与苦难的人”。

下面的内容由舒生综合整理自《人生智慧箴言》,你可以把它当成叔本华思想学说入门的一把钥匙,也可以由此直接聆听到哲人智慧的佳音,从而获得幸福生活的真谛。

1、健康是幸福的首要条件

财富对喜悦贡献最小,健康对喜悦贡献最大:放眼底层大众,劳工阶层,尤其是农夫,我们能看到喜悦满足的面孔;富贵之人,却往往愁容满面。我们首先要努力保持高度的全面健康,健康之花盛开,结出喜悦果实。 人生的头号愚蠢,就是牺牲健康,以求其他:求财富、谋腾达、图博学、逐名声,更遑论纵色欲,求片刻之欢。健康第一,我们应该把一切都放在它后面。

2、幸福在于培养卓越丰富的个性

聪明才智之士,即使与世隔绝,仍能凭自己的思维与幻想怡悦心神;蠢笨愚钝之人,就算走马灯一样社交、看戏、游玩、娱乐,也逃脱不了锥心刺骨的无聊。善良、节制、性格温柔之士,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怡然自得;恶毒、贪婪、性格妒嫉之人,哪怕富甲天下,依然抱怨不休。

3、人尽其才是幸福人生的基础

一人天生神力,强壮非凡,然而,迫于环境,他要么必须坐着工作,干些细小琐碎的手工活,出色的体力无用武之地;要么不得不读书,从事脑力劳动,而这种工作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能力,非其所长;在这两种情况下,此人会毕生感到不幸。一人脑力盖世,然而因为从事毋需开动脑筋的平凡营生,脑力既得不到培养,也得不到施展,甚至被迫从事力不能及的体力劳动,那就愈发不幸。

4、修身是幸福之路

对完全来自外界的不幸,我们较能从容忍受,对自作自受的不幸,我们很难淡然处之。原因是,命运本身会变,自己的品相永恒。所以,与其专心谋求外在佳品与外在名誉,不如更多地用心保持与改善主体之佳品。

5、必要的孤独是幸福的要素

人生在世,要么孤独,要么庸俗,除此之外,选择不多。

对他人,对外界,切勿期许太多。他人能给予我们的十分有限,归根结蒂,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所以关键是那孤独者究竟是谁。真正伟大的心灵沉思时,如同鹰在高空翱翔,孤独无伴。

6、人生幸福的关键是内心拥有什么。

人生智慧是一门艺术,是尽量幸福愉快地生活的艺术。 人之所是对幸福的贡献远远大于人之所有,也远远大于人的形象。一个人幸福与否,永远取决于他是什么,亦即他自身之内有什么;原因是,他的个性时时处处伴随他,点染他的一切体验。无论何时何地,不管何事何情,他享受的首先是他自己;身体享受是如此,精神享受更是如此。——如果个性的品相欠佳,种种享受就如名贵佳酿落入刚刚尝过胆汁的口中。

7、内心的贫乏导致外在的贫困。

诸多世家子弟,衔金含玉而生,顷刻把偌大家产挥霍一空,其速度难以置信,其过程不可救药,究其根源,正是那源自内心空虚、精神贫困的无聊。这些少年人,来到世间,外富而内贫,他们想从身外获得一切,企图用外在的富有取代内心的丰富,当然徒劳无功。最终,内心的贫乏导致外在的贫困。

8、精神生活可以抵御无聊

精神生活不仅可以抵御无聊,也能预防无聊的不良后果。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它作防御武器,抗拒损友,从而避免因为单纯在世界中寻求幸福而陷入的危险、不幸、损失与挥霍。例如,我的哲学从未给我赢得什么,但它助我躲避了许多损失。

9、手头的财富不是追逐世俗快乐的许可证

我们应当把手头的财富视为一道壁垒,它保护我们,帮我们抵御多种可能发生的苦厄与不幸,我们不应认为它许可我们追逐世俗快乐,更不能认为它要求我们追逐世俗快乐。——有的人,原本不名分文,然而凭借某种才能发了大财,他们几乎总是会耽于一种幻想,以为他们的才能是永久本金,收益是利息。因而,他们不把一部分所得节约下来,以便增加永久本金,而是挣多少花多少。然而,这样的人后来往往陷于困顿。

……财富如海水,越喝越渴(名声亦然)。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想索求某些财物,他就根本不觉得缺少它们,没有它们,他照样十分满足。相反,另一人比他富有百倍,只要一件财物求而不得,就会感到不幸。所以,富人家产万贯,并不令穷人觉得不安;另一方面,如果谋财失败,已经拥有的众多财产并不让富人感到安慰。

10、虚荣恰如贪婪,都是一味追求手段,却忘了目的

我们抚摸猫,猫就发出满足的咕噜声,无一例外;同样,听到赞扬,尤其是搔到自命不凡之痒处的赞扬,人人欢喜满面,哪怕赞美之词显然是谎言。

我们的幸福,最主要的基础是安宁与满足。显而易见,要促进幸福,最有效的方法也许莫过于限制追求名誉的动力,把它调节到合理的程度,也就是降到大约等于目前的五十分之一,从而拔掉这根时刻折磨我们的肉中刺。

11、 人生智慧的要点

人生智慧的要点是摆正关注现在与关注未来的关系,不顾此失彼。很多人过分关注现在,活得轻浮草率;另一些人过分关注未来,活得忧心忡忡。只有极少数人把握得恰到好处。

12、嫉妒既是丑行,又是不幸

嫉妒是人的天性;尽管如此,它既是丑行,又是不幸。因此,我们应当把嫉妒视为幸福之敌,要像对付恶魔一样努力掐死它。所以,我们应该多想想生活不如我们的人,有些人过得比我们好,但那只是表面现象。当真厄运临头,想想比我们苦难更深的人,会让我们感到莫大的慰藉,尽管这慰藉与嫉妒出自同一个源头;其次,与处境相同的难兄难弟在一起,也会让我们得到安慰。

13、假如它不属于我,将会如何?

看见不属于自己的,我们很容易产生一个想法:“假如它属于我,将会怎样?”这念头让我们自感匮乏。与其这样想,不如常问:“假如它不属于我,将会如何?”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努力时不时这样看待我们之所有,设想假如我们失去它们将会如何;我们甚至应该这样看待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财产、健康、朋友、情人、妻子、儿女、马与狗。原因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失去了一个东西,才真正知道它的价值。

14、可取之物如沧海,每人仅能得一粟

为我们的愿望设个上限,给我们的欲求配上鞍鞯,把我们的愤怒驯服招安,时刻牢记,可取之物如沧海,每人仅能得一粟,然而人人必定遭受众多苦厄。一言以蔽之,自制与自持是准则,如果不遵守它,我们必然感到自己悲惨可怜,不论拥有多少财富,掌握多大权力,都无济于事。

15、人生在世,一要谨慎小心,二要宽宏大度

前者帮你免遭伤害,后者助你避免纷争。与人相处,不要无条件地排斥任何个性,只要它是出自本质,哪怕它极恶劣,极可怜,极可笑。应该这样看,人的个性无法改变,出于一个永恒的形而上原则,只能如此;遇到糟糕的个性,应该这样想:“这样的怪鸟也非有不可。”如果不这样想,那就有失公正,就是挑战别人展开生死决斗。

16、慎对自我中心的人

大多数人主观透顶,归根结蒂,他们心里只有自我,对其他一切都毫无兴趣。所以,无论别人说什么,他们都会立刻想到自己。别人的言谈,只要偶尔跟他们沾一点边,他们就会全神贯注,再也没有余力理解谈话的客观对象。同样,只要妨碍他们的利益,有损他们的虚荣,那么任何理由对他们来说都完全不成立。他们很容易分心,很容易感到受伤、受辱、受冒犯,所以,若想跟他们客观讨论点什么事情,得小心翼翼,言语中千万不要以任何方式冒犯他们那娇贵脆弱的自我。

但是,面对这样的人,无论怎样谨慎小心都不够,因为他们只在意自我,其他一概不放在心上。他们对别人言谈中的真知灼见、绝妙好辞、格言警句充耳不闻,然而,无论别人说了什么话,哪怕只是隐隐约约、七弯八拐地伤害了他们那可怜的虚荣,或者冒犯了他们那至尊至贵的自我,他们都会声声入耳、字字入心。这些人之脆弱,跟小狗一样,你要是不小心轻轻踩了它的爪子,那你就听它嚎叫吧。这些人也像遍体鳞伤、长满脓疮的病号,你必须慎之又慎,千万不要碰他。

17、为真正的处世智慧开掘一个永不干涸的源泉

要时刻牢记时间的效果,念念不忘万物变动不居,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应该立即鲜明地想到它的反面;幸福快乐,想到灾祸不幸;友情温暖,念及反目成仇;晴空万里,想到乌云压顶;爱意绵绵,念及仇恨入骨;信任与坦诚之时,想到背叛与懊悔之日;反之亦然。这样做,就为真正的处世智慧开掘了一个永不干涸的源泉;凡事三思而后行,就不易上当受骗。

18、悲苦与喜乐是性格

十个计划,九个成功,悲苦的人不因为九个成功而欢欣,却因为一桩失败而气恼。相反,十个计划,九个落空,喜乐的人却因为一个成功而欣慰喜悦。——不过,要找到一个没有任何补偿的苦厄并非易事,这里也是如此。总而言之,悲苦的人,亦即性格阴暗焦虑的人,固然遭受许多幻想出来的不幸与痛苦,但也因此比那些喜悦无忧的人少遭受实际的不幸与痛苦。凡事只看到黑暗的人,时刻畏惧最坏的可能,未雨绸缪,早作防范,因而不会像凡事总看到璀璨光明的人那样常常误算。

19、痛苦与无聊是人生幸福的两个敌人

人生的幸福有两个敌人,一是痛苦,二是无聊。此外,可以这样说,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成功地远离了一个敌人,就在同样程度上接近了另一个,反之亦然。所以,人生其实就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摆动,只是摆动的幅度有大有小。窘迫贫困制造痛苦,平安富足产生无聊。

20、有件事对我们的幸福贡献巨大,那就是正确估计下面两个东西的价值:其一,我们自身之内是什么,我们对于自身来说是什么;其二,我们在他人眼中是什么。

其实,每个人都是首先活在自己的皮囊里,不是活在他人的看法中。

21、名誉是外在的良知,良知是内在的名誉。

22、一个人年轻是把全部精力投入作品,年老后看到这些作品并不与他一起老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安慰。

23、柏拉图:人间万事,没有什么值得殚精竭力。亚里士多德:幸福属于自得其乐者

24、明智的人追求的不是享受,而是无痛苦

若要评估一人有多幸福,不要问什么让他快乐,应该问什么令他悲伤。

25、为了完全慎明思辨的生活,汲取亲身经验包含的一切教训,我们需要时常回顾,反复总结我们的经历、作为、体验,以及从中获得的感受,对比我们当时的判断与目前的判断,把我们的志向及努力,与结果以及由结果得到的满足加以比较。

26、实施计划前,要反复思考,缜密分析,然而,即使已经透彻考虑了全部情况,我们仍要承认,人类知识总有不足,所以总有可能发生无法研究或预见的情形,令全部算盘失误。

27、如果灾难已经发生,不可能改变,那么我们绝对不要设想事情原本可能是其他什么样,更不要设想用什么方法可能避免这个事件;原因是,这样想会让痛苦加剧到不可忍受的地步,成为自我折磨。

28、人与人之间精神与气质的相异或相同,在谈话中会轻易迅速地显露出来,简直令人惊异;这一点,在每个细枝末节都显而易见。

29、任何人都看不懂超越自己的东西

30、如果谬误在社群大众中流行,在报刊书籍里出现,被信以为真,至少不受驳斥,不要绝望,不要以为事态将永远如此。

31、品格高尚、才华出众之士,往往显得格外缺乏知人之明与处世智慧,年轻时尤其如此,因而很容易上当受骗,或以其他方式遭遇误导。

32、少年时,高尚的人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本质的、决定性的关系与由此关系产生的结合应该是理念的,也就是说,是基于心态相似,思路相近,情趣相投,心力相当,如此等等。然而,他后来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实际的,也就是说,支撑它的是某种物质利益。

33、有人以为,展现聪明才智,可以在社会上讨人喜欢。何其幼稚!事实刚好相反,这样做,在大多数人那里只会惹憎招厌。

34、行动不可效法他人;原因是,处境、环境与氛围永远不会相同,人的性格各自不同,行动是色调相应有别,所以,两个人做同一件事,那件事其实并不相同。

35、若想令人相信自己的判断,表达必须冷静,不带激情。

36、如果我们疑心一人撒谎,应该装作深信不疑;这样他会胆子变大,放肆撒谎,从而败露。

37、无论人生形态如何,要素永远一样;因而,不管是在茅舍,还是在王宫,在寺院,在军营,人生历程本质上大体相同。

38、众人通常称为命运的,其实大多是他们自己的拙劣作为。世事练达臻于化境之士,从不三心二意,也绝无匆促草率。

39、童年时,我们凭借纯真的眼光获得对事物的生动形象的理解,然而,教育却奴隶把概念加在我们头上。可是,概念并不能提供真正本质的东西;真正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全部知识的根基与实在内容,来自对世界生动形象的把握。这种生动形象的把握,只能靠我们自己获得,任何方法都不可能带给我们。

40、前半生,特点是无休止地渴望幸福;后半生,特点是提心吊胆地躲避灾祸。

41、年轻人在人世间手足无措,犹豫不决,拙手笨脚,错误百出,昭示他品格高贵。

42、我们一生的前四十年提供文本,后三十年提供对文本的注释,注释帮我们正确理解文本的真正含义与逻辑关系,明了其结论,欣赏其精髓。

哲学疗法:中国人的智慧仓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幸福的人不晚睡,智慧的人不纠结
作家榜经典:人生的智慧· 如何幸福度过一生
让眼睛旅行,让心灵沉静
李连江 | 我为什么要译《人生智慧箴言》?
要么痛苦,要么无聊?——叔本华给你的人生箴言。
叔本华谈智慧与幸福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