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 答谢民师书

答谢民师书

轼启:近奉违①,亟②辱问讯,具审③起居佳胜,感慰深矣!某受性刚简④,学迂材下⑤,坐废累年⑥,不敢复齿缙绅⑦;自还海北⑧,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⑨,倾盖如故⑩,幸甚过望,不可言也。所示 书教⑪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⑫,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⑬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⑭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⑮了然于心者,盖⑯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⑰矣。扬雄⑱好为艰深之辞,以文⑲浅易之说⑳,若正言㉑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㉒,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㉓见孔子,升堂有余㉔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㉕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欧阳文忠公㉖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所须㉗惠力法雨堂两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㉘难写,未能如教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㉚,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㉛自爱。不宣。

【题解】

本文写于元丰三年(1100),当时苏轼谪居琼州遇赦北还,九月过广州,担任推官的谢民师携诗文登门求教苏轼。二人情意相投,一见如故。苏轼离开广州后,二人仍有书信来往。《答谢民师书》便是其中的一封。文中苏轼除称赞谢民师的诗文,还借此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阐发了自己文学创作的基本观点。

【注释】

①奉违:指与对方告别。奉,敬辞。违,别离。

②亟(qì):屡次。

③具审:完全了解。审,明白。

④受性刚简:秉性刚直。

⑤学迂材下:学问迂阔,才能低下。

⑥坐废累年:指被贬多年。

⑦复齿缙绅:再入士大夫之列。

⑧还海北:指苏轼遇赦,自海南贬所渡海北还。

⑨见临:来访。

⑩倾盖如故:一见如故。

⑪书教:指书启、谕告类应用文章。

⑫质:指文章体式。

⑬文:文采。

⑭行:指传播。

⑮是物:此物。

⑯盖:大概。

⑰不可胜用:用之不竭。

⑱扬雄:西汉辞赋家。

⑲文:遮掩粉饰。

⑳说:内容。

㉑正言:直截了当地说。

㉒《太玄》《法言》均扬雄所著之文。

㉓贾谊:西汉政论家、辞赋家。

㉔升堂有余:指学问造诣已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

㉕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

㉖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

㉗须:同“需”。

㉘局迫:狭窄。

㉙如教:如嘱托办。

㉚峡山寺:即广庆寺,在今广东省清远县。

㉛以时:随时。

【故事】

谢民师,名举廉,新淦(今江西省新干县)人,博学精通诗词文章,远近跟从他学习的达数百人。谢民师在自己家里设讲席,每天上座讲书一段。讲完后,学生们各自来请教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谢民师有问必答,从来不倦怠。每天置办时令水果两盘,讲完了,同学们就吃水果茶食,然后退去。

苏东坡自岭南回来,谢民师把书及旧作放在袖子里来拜见,苏东坡看完后,大加称赞。对谢民师说:“先生的文章,正像上等的黄金,所以看完你的文章要还你十七贯五百黄金。”于是,留下来跟他交谈一整天。谢民师著书极多,他的族人摘录苏东坡的语句为他的书籍起名为《上金集》,只是著书中的一部分。

【赏析】

此文是苏轼的一封书信,既是书信就有书信所具备的一般形式,但就在这“一般”的形式中,我们也能感觉到东坡为文才思合一、巧夺天工的自如。

信分三层,一是信的首段,通过简短的寒暄和对二人初见情谊的回顾,叙写了自己历经遭难,一生坎坷和内心深处的创伤哀叹。“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若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读来令人痛彻心扉,而“数次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又仿佛一丝慰藉流过心间。不单安抚着苏轼,也似乎安抚着我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大才苏轼,走到哪里,仍是苏轼。

信中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借评点谢民师诗文,苏轼总结性地概括了自己文学创作的观点和经验。信中言道:文章应“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观千百年及当今,无论多少流派及文论,就审美的层面而言,此论当属最上乘之整体性文章美学之论。遵奉这一文章美学观点,我们读东坡之诗文,就更能感受到他那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的学识才情。

除此之外,信中还论及了 “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的弊陋,反衬出所谓“心达、口达、手达、辞达”的又一文章境界。信中第三段说谢民师所托写匾之事,报告自己行程,并嘱友人保重以表达深情,书信尺牍之式亲切自然完整。

RECOMM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隐括手法在词写作中的运用
启功书苏轼诗文帖,美不胜收!
(9)[转载]读苏轼的《与谢民师推官书》有感
黄庭坚《上苏子瞻书》
和苏东坡做朋友是怎样一种体验?
【庆缘堂】王新建 | 苏黄十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