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以化成天下”——天文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古人对于天象的探索,其根本目的乃在于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时间服务。因此对于衣业社会而言,天文历法知识具有首要的意义,谁能把时间颁告给人民,谁便可以获得统治的资格。

在这样的文明背景下,天文学事实上对中国古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着深刻影响。准确地说,天文学不仅是古人赖以建立时空体系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传统政治观、宗教观、祭祀观、礼仪制度、哲学观与科学观的渊薮,这些观念在构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涵的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宇宙观,体现了古人对于天、地、人相互关系的深刻思考。

这些事实意味着,如果我们探求中国文化,就不能不首先研究作为这一文化背景的天学背景及宇宙观。或者换句话说,假如我们不了解古代的天文学以及相应的宇宙观,我们就无法从根本上把握文明诞生和发展的脉络。显然,天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明之源的事实相当清楚。

中国古代天文与人文的关系问題始终是中国文化的根本问题,先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论述精审而深刻。

《易・贲・彖》云: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创制的典章制度,即源自先民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早期文献对这一认识阐释得相当清楚。

《易・乾・文言》云: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孔颖达《正义》:'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人类修养文德而彰明,社会得有典章制度的建设而彰明,而文德与制度的形成皆有赖于一个根本的工作,这就是观象授时。'见龙在田'呈现的是苍龙星象的起始宿角宿昏见于东方地平之上的天象这是新的农业周期开始的标志。基于这种观象授时的工作,一切典章制度才可能最终形成,这便是《易传》所强调天文作为文明之因,而文明乃为天文之果的根本思想。

《易・大有・彖》云: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象》也云: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火'即大火星,乃苍龙星象中心的授时主星心宿二,古人观火授时而'大有是谓'顺天休命'。人文源自天文,于此表述得同样明确。时空体系的建立以及时空关系的思考都必须基于相应的天文观测才可能完成。中国固有的时空关系表现为空间决定时间,这使辨方正位成为一切用事制度的基础、从而导致了诸如域邑、陵寝等建筑形式的方正布局。

空间方位的精确辨正显然得益于表的发明,这种天文仪器的出现乃是天文观测精确化的必然结果。在中国传统的五方观念中,'中'的位置不仅是立表的位置,而且在早期文明社会,立表的活动由于被统治者所垄断,以致逐渐形成了居中而治的传绕政治观。《论语・尧日》:'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即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由立表测影而产生的'中'的观念事实上包括了三方面内涵。

其一,因立表测定空间方位所获得的'中'具有'中央'的内涵,这是居中而治的传统政治观的基础,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及都邑制度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

其二,立表测影的工作必须以校正表的垂直为前提,由此获得的'中'则具有'中正'的内涵,从而直接影响着'中庸'哲学观的形成。

其三,表所居的位置在中央,其又以中正的状态呈现,这个位置显然是最为和谐且不偏不倚的,由此又引申出'中和'的内涵,这对传统宇宙观的形成具有着深刻的影响。

由于观象授时的工作为统治者所垄断,这使天文学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即具有了强烈的政治倾向。很明显,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的远古社会,如果有人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实践掌握了在多数人看来神秘莫测的天象规律,并通过敬授人时维系着氏族的生存,那么这种知识本身也就具有了权力的意义。事实上,当观象授时作为王权政治的基础存在的时候,人王的权力源于天授的认知便自然产生了。

基于这样的认知,至上神上帝开始被创造,帝廷组织得以建构,帝与人王的直接血缘关系得到确认,以祖配天的观念由此形成,进而对天地、天象、祖先、社稷的祭祀及相应的典章制度,以及有关阴阳、刑德的哲学思考相伴而出现,因此,天文学不仅导致了君权神授、天命观念的形成,而且直接关系到原始宗教观、古代祭祀制度及礼仪制度的建立。而就古典哲学而言,如果说儒家哲学的天命、中庸等核心思想乃是对传统宇宙观的继承的话,那么道家的思辨哲学简直就是借助天文学的研究完成的。

天文学既是原始文明的来源,当然也是原始科学的来源,古代科学观的内涵不仅包括科学知识与研究方法,而且更有支撑这一体系的科学思想。前者的建立必须通过天文学与数学的进步才能实现,而科学思想则与相应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成为传统宇宙观中颇具特色的部分。

中国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天文学发端最早的古老文明,这意味着文明的起源与天文学的起源实际处于同一时期,而天文学所构筑的文明基石以典章制度与形上观念为特征,这是人类摆脱野蛮和蒙昧状态而真正具有社会意义最重要的标志。显然,天文学并不能仅仅被纳入科学的范畴,它既创造了文明,也是人们探素原始文明的途径。事实上在早期文明社会,文化与科学是难以割裂的,人们对待科学的态度也就决定了他们对待文明的态度,这是我们在研究中国天文学史的同时需要特别加以关注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时:观象授时与文明的诞生
冯时: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 -冯时
《象天法地》:考古天文学中的中华文明
考古天文 究辨天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