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达摩祖师舌战群僧,六宗之辩见佛真义——上

引言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教的偈语传遍中华大地,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记。

年少时,看着电视中达摩面壁的故事,心中总不禁为之神往。

图1-1. 少林寺达摩洞

不知道有多少少年曾为此追梦,挖洞、面壁?

其实,如果面壁不行,学学鸵鸟,在沙子里钻个洞比在山上容易。

图1-2. 敦煌沙丘

达摩祖师由何而来

《中国历代禅师资料汇编》第一篇——菩提达摩大师传的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菩提达摩者,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

这句话介绍了达摩大师的俗世身份,他曾是一位王子,在印度的种姓为刹帝利,是仅次于婆罗门的高种姓。

在古代印度,婆罗门专管宗教祭祀,而刹帝利专管世俗王朝的管理及军事。

图2-1. 印度种姓制度——首陀罗(不可接触者)

达摩大师,佛经中的全名是菩提达摩,一般会在名字后缀尊者二字以示尊重。他本名菩提多罗,是禅宗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的弟子,后来更是成为了禅宗第二十八祖。

说起他拜入般若多罗尊者门下,还有以下这样一段历史。

图2-2. 佛像——禅

Long long time ago(很久以前),般若多罗尊者来到南天竺国施行教化。

南天竺国国王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于是尊敬地将他迎入了宫廷。好吃好喝好招待,还赐予了“无价珠宝”!

图2-3. 般若多罗尊者

当时,香至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月净多罗,二儿子叫功德多罗,最小的三儿子,就是菩提多罗本罗了。

般若多罗尊者看这三个王子都还不错,就打算以香至王所赐的宝珠试探一下他们的学识与佛法。

图2-4. 佛像——冥想

于是,他拿出宝珠来,问三位王子:“此珠圆明有能及否?”

意思就是,有什么东西能比这颗珠子还圆还明亮的吗?

图2-5. 宝珠

大王子、二王子率先出场,急忙摇头道:“此珠七宝之尊,固无踰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

(注:七宝即佛教所说的七种珍宝,不同佛经中有不同的七种物品。)

两位王子不仅连忙给了否定答案,还顺带拍了般若多罗尊者一个马屁。

图2-6. 佛教蜜蜡琥珀手链

三王子菩提多罗不同于两位哥哥的生性愚钝。

他生性聪慧,侃侃而谈道:“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

图2-7. 杭州宝珠山

意思就是,这颗珠子不是什么上等宝物,在宝物中,法宝应是最上等;这颗珠子的光芒也一般般,世间光芒中,智慧的光芒才是最上等的;这颗珠子也并没有多澄澈,世间的澄澈明亮中,心境澄澈才是最上等的。

图2-8. 达摩像

此后,菩提多罗还洋洋洒洒地发表了一通自己的观点。

总之就是一句话,这珠子的圆明都是人评价的,终归它要依托于人的智慧分辨,才有一个宝物的名声。

图2-9. 佛教十方圆明匾

并且,他的想法很具有格式塔心理学的特点。他认为“法宝然则,施有其道,其宝即现。众生有道,心宝亦然。”

意即世间万物都有它本身的规律,只要找到方法,就能解开迷惑、得证大宝。这和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完形思想是很相似的。

图2-10. 佛像——坐佛

对于这种思想,大家可以以英语中的完形填空题去理解。世界就像一道完形填空题,所有的空处都是事先给好的,只要选对正确选项,就能得分。

般若多罗尊者听到三王子这番高见,不禁为他的辩才和智慧而大感惊讶。

图2-11. 佛陀——智光

爱才之心一起,般若多罗尊者又问道:“于诸物中,何物无相?”

三王子连忙回答道:“于诸物中不起无相。”

图2-12. 禅意——玉瓶

般若多罗尊者一听,觉得有道理,世间万物中根本就没有无相这种说法,有相、无相皆是虚妄。

于是又问道:“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

三王子镇定答道:“于诸物中,人我最高。”

图2-13. 佛像——斗战胜佛

人的本心最高,这与心明为上互相佐证。般若多罗尊者更觉得他想法不俗,于是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

三王子更加淡然地回答道:“于诸物中法性最大。”

图2-14. 一花一蕊皆佛性

法性即佛性。粗浅地理解,可以认为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三王子菩提多罗在香至王自小的耳濡目染下,此时已经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了。

般若多罗尊者心底里为之惊讶,同时已经暗自默许其弟子身份。

图2-15. 禅意——白花

一段时间后,香至王驾崩。

大王子、二王子在灵前悲号,三王子却独自在灵柩前静坐。大王子、二王子觉得奇怪,就前来询问般若多罗祖师。

般若多罗尊者连忙告诉他们三王子这是在入定,且七日后就将苏醒,让他们不要惊扰。

图2-16. 僧侣入定

七日后,三王子入定起身,对两位兄长说道:“吾欲观父何往,他无所见,但见一日明照天地。”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个人极其粗浅的理解是,菩提多罗尊者通过父亲的死亡明悟了智光,求得了心明,即此前他所说的世间至宝。

图2-17. 锦花持履达摩立像

香至王出殡后,菩提多罗王子就辞别两位兄长,随般若多罗尊者出家,菩提多罗王子的原话是:“吾素欲以法利物,然未得其师久。有所待,今遇尊者,出家必矣,愿悲智见容。”

般若多罗尊者受其拜师礼,为其剃度,为之取法号达摩,通大之义。

此后,菩提多罗即改名菩提达摩。

图2-18. 达摩双手合十像

达摩祖师驯化六宗

般若多罗尊者顺世(即逝世)后,达摩祖师遂开始驯化六宗。

六宗本是达摩祖师的同学——佛大胜多门下弟子演化而来,分别为有相宗、无相宗、定慧宗、戒行宗、无得宗、寂静宗等六宗。

这六宗每一宗都有相当数量的信徒,各持己见,相持不下,达摩祖师遂下定决心,要将这六宗斩除,重新统一佛教。

图3-1. 巴西佛兹杜伊瓜库佛像

①与有相宗辩论

达摩祖师用神力瞬移至有相宗宗门所在,问众僧道:“一切诸法,何名实相。”

即问什么是实相。

图3-2. 大慈恩寺——寺门

有相宗僧众中的长者萨婆罗回答道:“于诸相中不互诸相,是名实相 。”

达摩祖师于是又质问道:“一切诸相而不互者,若名实相,当何定耶。”

即质疑,既然实相是不与诸相纠缠的,那怎么确定呢?

图3-3. 日本北法相宗总院——清水寺

萨婆罗又回答道:“于诸相中实无有定,若定诸相,何名为实。”

达摩祖师于是反问道:“诸相不定,便名实相,汝今不定,当何得之。”

即质疑,如果不确定诸相,你怎么知道实相就是实相?空口无凭。

图3-4. 西安大慈恩寺玄奘雕像

萨婆罗狡辩道:“我言不定,不说诸相,当说诸相,其义亦然。”

达摩祖师抓住机会,驳斥道:“汝言不定当为实相,定不定故,即非实相。”

即驳斥,你刚才说实相不定,现在又说提到的诸相就是定了,你定了不定的事物,岂不是自相矛盾?

图3-5. 西安大慈恩寺匾额

萨婆罗又狡辩道:“定既不定,即非实相,知我非故,不定不变。”

达摩祖师笑道:“汝今不变,何名实相,已变已往,其义亦然。”

即驳斥,你现在听了我的话,又说定了不定的才是非实相,改口说先前的不定是指实相不定不变,可是过往已经改变了,难道实相在过去就不存在?

图3-6. 大慈恩寺门后的佛塔——大雁塔

萨婆罗仍旧狡辩:“不变当在,在不在故,故变实相,定以其义。”(不变仍然是不变,但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所以实相是改变的,它的内涵是固定的。)

达摩祖师仍旧淡然反驳:“实相不变,变即非实,于有无中,何名实相。”

即驳斥,你现在又说实相是改变的,但是其定义是不变的,那实相就是不变的,变了就不是实相,难道在有无中间另有一块地带存在着实相?

图3-7. 大慈恩寺一角

一番话之后,萨婆罗深感达摩祖师才思敏捷,辩论间伏笔颇多。为扳回一城,他慌忙以手指天说道:“此是世间有相,亦能空,故当我此身,得似否?”

其意为天空是有相的事物,它也是空的,我能不能与它相似呢?

图3-8. 大雁塔一角

达摩祖师哈哈一笑,已知他自乱阵脚,于是一针见血地说道:“若解实相,即见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

意为如果实相弄清楚了,非实相自然就一清二楚,怎么会互相纠缠呢?(你又哪会像现在这样自相矛盾?)

图3-9. 大雁塔雕饰

以我粗浅的理解,达摩祖师这是在讽刺萨婆罗,说天空有相且空,明摆着就是隐喻天空既是实相也非实相,其本质上就是狡辩!

见萨婆罗哑口无言,达摩祖师又补充道:“当于色中不失色体,于非相中不碍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实相。”

意即无论如何,实相都不会因为非相的存在而变得模糊,你一眼看去就知它和非相区别甚大,这才叫实相!

图3-10. 大慈恩寺雕塑

此话一出,萨婆罗再也无法反驳了。如果他再狡辩,那怎么能证明有相宗的相是实相呢?说不定是他看错了呢?

重要注释,此文仅为个人见解,如有错误或不实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 徐自强. 中国历代禅师传记资料汇编[M].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199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祝允明题《达摩祖师图》
全图易筋经是由达摩祖师所创,梁士贤辑
明代戴进《达摩祖师图卷》
戴进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图
正法久住
明代  戴进《达摩六代祖师图卷》高清长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