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数学教学体系看减负的不可取性
本帖最后由 六如楼主 于 2017-2-13 01:42 编辑

从寒假到现在,喊得最热的词是:整顿、减负。之所以提及减负,直观原因是现在的教学负担太重了。铺天盖地的奥数补习班,孩子周末连轴转的上课,对比曾经的求学经历,我不禁想起了吴茧人先生的书名,用来形容当下的教育现状:二十年目睹中国之怪现状。然而,提及减负,出发点是:课业太重。对此,我有我自己的看法,而课业是否过重,理应从当下的课程体系设置上来看。

一、教材内容删改与考试体系的不可调和
从目前的数学体系来看,最值得分析的一定是小升初的衔接、初升高的衔接来判断。一旦上海自编的体系是融合的,那么,便可以认为是合理的。但是,目前的课业过重反映在学生是否外出补课上,为什么要补,一方面是争取教育资源,希冀学得更多;另一方面,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课内的课程是有一定缺陷的。

这也正好涉及到一个读者问我的问题:1.如何学习初中数学2.不学小学奥数是否影响后继课程的学习。也不妨穿插着回答。

从初中的数学体系来看,向上衔接,即向高中过渡其实是有问题的。当下中考数学题也的确容易,原因是删去了几大块,或者说有几块内容相当难,但是放在了九年级拓展中;中考不考,但是高中却不可不用。内容是:韦达定理,二次函数,圆的某些几何性质。所谓的九年级拓展,也就是说,其实这一块是优等生的兴趣点;如果你的学习能力不足,或者说,目标就是中考,那么不学也罢。因此,既然目标就是中考,也就不要再浪费时间了。
无论是沪教版还是北师大版,针对考试,全国的教材经过阉割之后也都不那么好用。比如,二次函数现在只能去考求最基本的点坐标、抛物线解析式,压轴题的第一问也只能考到这个难度,以下两问其实都是在抛物线和坐标系内放上几何题,最终跟二次函数也没什么关联,因为没法有关联,课内学得就那么点东西,也不敢考太多;但真相是考几何题也没什么问题,相似、全等无可厚非。但是问题来了,这个题目的本质可能是要用一个四点共圆的性质即可秒杀,因为四点共圆就会产生很多好的性质:比如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有了这个圆周角的概念,OK,我们容易构建一个相似。但是,课内任务里就没有圆周角这个概念,没学过九年级拓展,这个你根本也想不到,更不提去用。

于是有人反问,那不担心,这不学,那也不会考,人家也不会出。其实,想简单了,反正嘛,三角形的几何性质,我把圆弧擦掉了就没问题了。原本是一个通过圆形构造出来的问题,OK,考纲内不考这个知识点,我为了达到不超纲,我把圆的轨迹擦掉了。那么行啊,你就给我老老实实用边长、角的关系做题就好了。最终,可想而知,没学过,解答的何其复杂,能不能做得出来可想而知。
于是,难免有人要通过学习更好的方法;另一方面,优等生也需要更多的成长空间,也不得不外出拜师学艺。于多数人而言,要抓回要考且可以用但是不讲的东西;于优等生而言,吃不饱需要纵向发展。我为什么说现下体系向上的衔接不完善呢?
因为在高一的课程中,二次函数、韦达定理、根的分布是重要的切入点。所以,呈现了这样的现象:路人甲乙丙丁曾经是中考145 进入牛校的高手,却发现Ta在高一学习过程中明显跟不上,因为老师一会用一下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这个问题原本也不难,只要在初中稍有带入,就不会忘记;但是孩子们完全属于懵懂状态,不知所云。
因为从来就没学过,更没有熟练运用过,只能看着老师在黑板上谈天书;韦达定理联合根的分布出出来的题,本来就是难点,即便是一般的优等生,也不能说驾轻就熟,但知识点的缺失和陌生程度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这个本质,渐渐在“听不懂”的沮丧中消弭了“我曾经数学也很好”的美梦。

印象最深的是,在高一下册课本中证明正弦定理。教材上的方法是用圆周角的性质,但是,我相信,你去抓一堆高一的学生做调查:问一下知不知道什么是圆心角、圆周角,知不知道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圆心角的关系,估计会有不少学生不知道。所以,那种证明方法是相当一部分人看不懂的。
我畅想过这样的画面,高中生一脸茫然看着老师的神奇验算,老师笑眯眯地拿着粉笔对着学生们说:“这个学过了吧?这个你们初中肯定学过了,我就不讲了。”学生好像觉得这话何曾耳熟,忽然记起来,一年前的数学老师说:“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这我就不讲了,以后你们高中老师会讲的。”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知识断层。
不断改版课本内容是应该的。当然是应该的,因为有些知识确实不适合在当下安排,而有些东西确实应该及早铺垫。比如,曾经的某些老版本教材可能会在初中课程讲海伦公式,后来删除了。因为对初中生而言,强行用初中方法证明海伦公式不仅有难度,也超出了当下的能力负荷,他们也无法理解这个公式的本质;待到高中时学过正余弦定理,更能明白其核心价值,这很有意义。对于塞瓦定理、梅涅劳斯定理这样的几何杀器,也淡出了初中教材的视野(少许学校自招、竞赛除外),这些也都是好事。
但是,正确的修剪不意味着把难的东西删掉;并不是这个东西是难点就不该掌握;而是在这个阶段是否有学习的价值。把应该学的东西放在应该学的阶段,产生更好的收益。
所以,在中考之后,不少人拥堵进入机构,去寻找一个叫“初高中衔接”的课程,高中的前辈们也会警告,小心到了高中会跟不上。我想,类比初升高、小升初的体系学习,更多人去选择补课只是为了去躲避这种未来的难堪,疑惑时课程脱节所带来的刺痛。减负不应该等于删改一些该学的,更不等于强迫那些有求知欲的学生不要去学。真的想减少教育负担,不是说我们少学点、不去补习班就是少负担,毕竟欠下的债会还,后来还债依然还会有负担;而对于那些有能力吃的更多的人,要给他们权利和自由去多吃。
我必须要承认,在书本的数学体系设置和构架上,沪教版初中教材自洽性极其好,能够自圆其说,但是最终九年级拓展并没有纳入教学体系,而只是多数人可以选择的兴趣读本。另一方面,应该重视掌握的在中考中难度虽然低,但负担拖到了高中。
最后产生的负担,自然不是机构和家长导引的,毕竟学习是自主选择的事情;另一方面,当多年前笔者还享受着自愿学习奥数、自愿刷题、自由参加初联,高联的乐趣,今日之魔都,无人不补课、处处皆焦虑,又是谁之过?
二、小学奥数体系与初中数学学习之关联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过,奥数的基本功问题,这里也不再赘述了。

与小学奥数学习相比,初中数学学习的能力分块,以我个人的看法,分为这么几块:对于代数而言,除了掌握基本的代数工具和基本的运算能力,还想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从考试内容来看,要掌握的几何能力有:读图能力、作图能力、对一些基本型的把握:60°旋转基本型、90°旋转基本型等等,本质还是基本辅助线的做法,就好像小学奥数里必须掌握的几大模型一样,熟读燕尾定理,则在必要的时候增加辅助线找到燕尾。

读图能力的意思是,给你一个图,以及题目的描述,你能看到最基本的相似、全等,而这个信息一定是蕴含在题目中,但是题目是不可能直接说出来,也可以称之为识图能力;

作图能力更加重要,因为如我上面所说,设计到圆的问题,可能圆是没有的,但这个毕竟属于“超纲”范畴,涉及问题较少;更多的是两种,图没有画全,但是需要你根据图中的信息能补全这个图,压轴题中的最后一问,可能没有图,但是信息描述的极其完善、准确,你可以根据所给的条件作图,这是阅读理解能力,也要求作图能力,因为当作图感观影响人的做题直观感受,所以这个能力一定要练习,与小学奥数不同的是,小学奥数的图形一般事先给出,但对于其中的辅助线构造不会太繁琐,也不需要太多的“剥图能力”。
所谓剥图能力,则是在一堆弄花眼的图中找到你需要的线和图,这个也是筛选能力的重要表现。

当下的问题是,如我第一部分所说,初中教材本身具备自圆其说的能力;另一方面,展现了极其好的框架性,某一块专题可能应当分两部分讲,对应的部分并非一次性倒个干净,这本身是比较好的现象。但当下小学奥数的问题在于,你很难说清楚这个问题该不该在小学讲,假如不该讲,竞赛中会遇到怎么办?假如讲了,可能可以运用小学知识说个差不多,但是本质却是初中或者高中的几何性质怎么办?是不是可能这样,这个东西留给初中老师去解构,是否更好?

我时常想,这个矛盾的产生和根源大概就是奥数适合5%的孩子的理由吧。对于一个曾经靠兴趣而参加竞赛的我来说,也时常跟不少参加过竞赛的同行讨论过,最终以讨论不出结果而告终。作为一个竞赛生和数学老师,我心疼孩子,也心疼呕心沥血教奥数的老师,我想,如果是我,我可能要陷在思维困境而不可自拔。
而我们经历了废除统考、禁奥、解禁的不断变革之后,又产生了“减负”这个概念,观众也在逐渐迷失;因为我们也糊涂了,孩子负担的确重了,可不得已而为之。而真正意义上的“减负”,与扼杀有些家庭自愿鸡血的自由又真的等价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数学圆的考点8.圆周角定理
初中数学圆的考点10.圆周角定理的计算与证明
5分钟讲清楚初中数学圆周角定理
初中数学知识精讲24.1.1圆周角定理
「初中数学」圆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绝对是重点」
初中数学138个解题技巧,圆周角定理#初中数学 #数学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