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就性报道如何抓住听众的耳朵
 成就性报道,其选题原则和标准必须是思想性突出、新闻性强、反映社会和时代的亮点,能激起听众的兴奋度和关注度。同时,它还必定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对现实生活有强烈的指导作用,有较强的贴近性和可读性的新闻报道。做成就性报道,最重要的就是要将相对比较严肃的政经和社会新闻,通过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报道形式的改进,努力增强其可听性和亲和力,使报道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更加具有说服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突破窠臼,抓住听众的耳朵呢?笔者认为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抓住典型,大题小做

  成就性报道、特别是重大成就报道,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点多面广,内容庞杂。因此,报道在选取角度和切入点时一定要注意从“小”字上做文章,站得高、看得远的同时,也要想得深、想得新;在具体策划中又能够针对受众心理,缩短报道和受众之间的距离,通过细微点上的变化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如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中播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西部大开发”之《广西篇:通一条路、富一方人》一稿中,报道开头写道:

  整整十个年头,潘寿楼才终于有机会圆了自己骑摩托车回家的心愿。1996年春节前,他用外出打工三年多攒的钱买了辆摩托车,喜滋滋盘算着骑回家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弄友村。然而,一别三年的家乡,依旧是山望山、坡连坡,走路都比骑车快。不得已,潘寿楼花了300元,请来8位汉子,硬是把车抬回了家。一时间,“摩托车骑人”成了东巴凤老区广为流传的笑谈。巴马县县委书记徐贵:“巴马原来从县城到各个乡镇里面去的路是太差啦,大概四十来公里,走上三个多小时。山高路陡,路又窄,(让人)腿都发软”。和潘寿楼一样饱受交通闭塞之苦的还有广西东兰、巴马、凤山三个县70多万群众。

  作者用“摩托车骑人”这样一件来自农民生活的鲜活小事开头,凸显出广西老区人民生活的艰辛,让听众感到真实、亲切、可信,而且一下子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增强了节目的可听性。道路的变化使老区人民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终于能够彻底改变贫穷的生活面貌,这无疑是自治区政府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一个重要体现,有效地达到了报道的宣传效果。

  除此之外,广播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是通过声音作为传播符号的,因此听众在收听广播时,都希望听到生动的、易懂的、亲切的事例和语言,而所有空洞的、枯燥的内容都难以入耳。如果我们在成就性报道中能够通过个人故事、体验为切入点来报道重大成就,以点到面,点面结合,比起仅仅是抽象的数据、干巴巴的事件,无疑更能在听众心中产生亲切感。“人”是任何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故事,特别是普通人的感人故事,往往是听众朋友最感兴趣的。一个鲜活的、普通人的故事和经历,给听众留下的深刻印象往往会胜过几十篇讲大道理的“理论文章”。

  从生活中寻找真实的故事

  主流媒体承担着对人民群众施以春雨润物般影响的使命。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解决“距离感”的问题,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看似“遥远”的报道主题拉到受众的生活中来,贴近他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寻找到把重大主题化为广大受众最关心的事件的有效载体。如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的反映医疗改革的《社区医疗体系体民心》、反映城乡一体化新模式的《成都农民的市民生活》、反映探索资源短缺解决途径的《西部铜城的资源突围》等稿件,通过一户人家、一个社区、一家工厂、一座城市、一个生活层面的变化,来唱响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使容易生硬的主题变得又亲又软。如在《社区医疗体系体民心》一文中,笔者是这样描述医疗环境改善的:

  录音 记者:您好,您觉得在这里治疗和去大医院有什么不同?

  大娘:社区医院特别有人情味。别看医院小,可是他们的医德特别好,大夫的服务态度也特别的好。你看我这么重的病啊,接了电话马上就来。让你心里总觉得热热乎乎的。

  报道通过对一个来就医大娘的采访,生动地展示了天津一个普通社区在实行医疗改革以后,通过医疗设备、医疗环境和服务态度的改善而给群众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表现出了群众对于这种改变充分的肯定和欢迎。报道音响纯朴自然,具有画面感,富于感染力,听众如临其境,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成就性报道的贴近性,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增强听众的参与程度。群众是成就的创造者,也是最直接的见证人。请群众或是当事人讲述成就,是最有说服力的。用群众所见、所闻、所感来反映成就,应该让听众参与其中,从而起到感动人、激励人的目的。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系列主题报道”播出过程中,就在听众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真正了解“成就”是怎么来的

  除了“记录”,新闻工作者还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如何深化“成就性报道”,那就不是就“成就”报“成就”的问题了,而是要深入挖掘成就背后带有那些规律性因素。

  实践证明,重大成就性报道中,群众最不买账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政绩工程”,生硬地图解政治概念。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调查”和“研究”反映“成就”的那些关键数字背后,动力是什么?源头在哪里?比如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的《海南:风雨见彩虹》一稿中,作者做了如下处理:

  新洋浦“日新月异”,而洋浦十三年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南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引进外资成片承包,系统开发,综合补偿”的“洋浦模式”轰动全国,洋浦成为当时最被看好的投资热土。一时间,大举南下、蜂涌而来的热钱,将海南一块块烈日烘烤下的地皮,迅速炒热,几近沸点。然而急剧膨胀的肥皂泡破灭往往更迅速。东南亚金融危机雪上加霜,外商纷纷撤资,热闹的开发区,变得门可罗雀。大起大落之后,留下了一处处“烂尾楼”、半截子工程。

  报道之后,作者还配发了题为《重新定位建设新洋浦》的中央台短评,指出:随着政策的普惠化,经济开发区不能再走依赖外在因素、盲目发展的路子,只有经过创造性地开发,潜在的资源优势才能转变为经济动力。洋浦痛定思痛、汲取教训,立足自身实际,坚持生态与发展并重,打造“绿色产业链”,带动了海南西部工业走廊的崛起。报道视角独特、展示了曾经备受关注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洋浦在发展过程中的一波三折,以此说明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切勿急功近利、搞一窝蜂项目,而是应该依据自身的条件,找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新路。

  要严肃,更要活泼

  板着脸孔,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是以往成就性报道不太受听众欢迎的主要原因。创新出活力,要做到生动活泼,关键在于形式上的创新,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把凝重的报道题材与轻松的报道形式融为一体,使人有新鲜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听众“过耳不忘”、引人入胜。主要归纳为:

  视角。如《新闻和报纸摘要》曾获中国新闻奖的评论《三问中部》一稿,报道以设问贯穿全篇。“一问:中部的优劣何在?二问:中部崛起的结点在哪里?三问:中部崛起的发动机在哪儿?”由浅入深,牢牢地把握住矛盾的中心,层层推进,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标题。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醒目而新奇的标题能够起到立刻吸引听众的作用,让听众有兴趣关注报道的具体内容。如具有创新意义的标题《泉水与煤炭的“和谐变奏”》等,为报道增添了光彩。

  音响。对于以声音为传播符号的广播来说,音响的运用无疑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如何能丰富音响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好地表情达意,记者们为此可谓是煞费苦心。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送祝福!十一世班禅:祝愿大家新年善愿成就
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选出“听众喜爱的15首歌曲”
共和国辞典:“十五首歌曲”
中国第一份“流行音乐排行榜”,评选的15首歌曲红极一时,传唱不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广播收音员
.家庭医疗大宝典——成就你成为家庭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