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致远的《秋思》和雪莱的《悲歌》

狂野的风,你高声呻吟,
过深的忧忿,难成歌咏;
不驯的风,阴沉的乌云,
在彻夜不歇的敲叩着丧钟;
徒然落泪的悲伤的雨,
枝杈怒伸的赤裸的树木,
凄凉的海,深邃的洞窟
-----哭吧,为了世上的不公!

以上是英国诗人雪莱的诗《悲歌》。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以上这首大家就都熟悉了,它是我国元代杂剧家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


好多年前当我读到雪莱的《悲歌》时,内心一震,觉得很精致,很美,同时马上想到了马致远的《秋思》,虽然二者表达的主题不一致,但在结构上却惊人的相似。作品在上面,大家不妨比较一下,当知我所言不虚。我读雪莱读的是江枫的译本,湖南文艺出版社《雪莱抒情诗全集》,精装本,金黄色的封面,厚厚的一千多页,标价为四十元人民币,当年我却以五折的优惠二十元购得,这样的好书竟躺在书店没人要,我确实是白捡了一个大便宜。雪莱的诗,江枫的优美译笔,堪称绝配。对于西方诗歌的翻译,国内以前有一种说法:“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而江枫追求的是形神俱似,他说:“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而获得成功者,断无一例!”说得多好啊!诗歌作为文学中的文学,最讲究语言的锻打,语言、思想、音韵、节奏、排列等等,无不要求到极致,在翻译上又岂是一个但求神似所能应付过去的!当江枫谈到这首《悲歌》,他认为可能是世界上最精致优美的抒情短章。因为它的结构让我很自然的想到马致远的《秋思》,两者都是罗列一系列意象之后,突然来了一个大转折,点出主题,两首诗如果没有最后一句,那么前面一系列意象铺排将毫无意义,只这最后一句顿时化腐朽为神奇!用行话来说,这叫“诗眼”。把两首诗一对比,我可以大胆说一句,马致远的《秋思》,丝毫也不比雪莱的《悲歌》逊色。


第一次读《秋思》,是在初中语文课本后面的附录(古代文学)上,那时老师要求我们能够背诵每一篇,我读过一遍,便永远的记住了它,也永远记住了它的作者,元代杂剧家马致远!以致后来当我读到雪莱的《悲歌》的时候,我立即便想到了这首小令,因为它们的形式和结构是如此的相似。江枫说《悲歌》有可能是世界上最精美的抒情短章,于是更引发了我不断的拿它们相互作比较,常常我没来由的琢磨这首《秋思》,我觉得它岂止是毫不逊色于《悲歌》,而且在用字的凝炼上甚至远远超过了后者!我不知道庞德等意象派大师是否读过《秋思》,如果他们读过,面对比他们早六百多年的中国诗人的作品,不知他们将会作何感想?

 

《秋思》整篇不过二十八字,罗列意象十种,除了“夕阳西下”一句外,其他均不作任何修饰,文字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内涵却相当的丰富,寥寥三两语已经把秋天的凄凉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很得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谓的:“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我觉得这篇小令决不仅仅是要表达一个身在异乡的人的思乡之情。最后的"断肠人"三字,和前面的意象相互渗透,这短短的二十八个汉字实在太具张力,实在太过浓缩,罗列的意象总给人一种无尽的想象空间,无尽的苍凉、苍桑尽在其中,以至于我们每一个读者都不得不猜测这篇文字的作者究竟有着怎样浮沉辛酸的人生经历?尼采曾说过:“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我相信,马致远此作,绝对是以血书写,文字中的这种自伤身世,怀才不遇的情感已经深深融入他的血液,他的骨髓!


雪莱的《悲歌》罗列的意象比《秋思》少,主要的意象是风、云、雨、树木、海、洞窟,他对每一意象都作了修饰,因此使用的文字要比《秋思》多得多。在意象的干净、深刻、丰富和自然上,它和《秋思》是不能比的。《悲歌》是做出来的,而《秋思》是从心底、从血液中流出来的。


如果把它们比喻成一首乐曲,《秋思》的格调是悲伤、忧郁、低沉、消极、小我的;而《悲歌》的格调却是悲痛、激昂、高吭、积极、大我的。后者那种悲天悯人的怀抱,那种对人世的种种强权、奴役、压迫的抗议,几欲破纸而出!一直以来,“诗言志”都被当作中国诗歌写作的基本原则,它不仅滥用在诗歌歌写作中,而且也被滥用在其他文学体裁中。人们过多的关心“志”的表达,所以“言志”的“言”字被忘记了,怎样说,成了次要的东西。这实际上导致了对于诗歌艺术的毁弃,作品的好坏被归结为作品内容的好坏。只要是思想健康、正确、积极、向上、爱国的作品就都是好作品,而个人的独立意志和自由精神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于是一大批沦为政治宣传工具的溜须拍马歌功颂德的狗屁之作畅通无阻,劲头十足,而许多真正优秀的作品始终还在沉默着。如果回到二三十年之前,把这两篇作品放在一起比较,《秋思》一定会因为格调悲伤低沉消极,一味沉浸于不合时宜的小我当中,而被予以保留。在这里,我决不是要否定雪莱的《悲歌》,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他的那种革命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我决不认为《悲歌》有丝毫的虚伪之处,从我第一次读到它的时候,我就一直认为它是精品中的精品。只是我觉得相对来说,《秋思》的感情来得更真实更自然,在文字的凝炼上,无人可及.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马致远的《秋思》更大限度的实现了王氏有关“境界”的学说,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文学精神!


如果把中国光辉灿烂的古典诗词比喻成一支庞大的千军万马的部队,那么其领衔者毫无疑问是李白的《静夜思》!只有它才真正达到了家谕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如果你随便问一个外国人,知道中国哪一个诗人的作品,他们普遍的会回答是李白的《静夜思》。因此,《静夜思》代表了中国文学,中国古典诗词的形象。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静夜思》当然是一首好诗,但是它是否真能代表中国古典诗词的最高水平?恐怕不见得吧。不要说和其他所有的优秀作品比,就说在李白自己的作品中,它也决不是巅峰之作,比它优秀的可说多了去了,我只说一首,比如《月下独酌》。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情况?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文字上浅近直白明朗,而是又更多的涉及到了“诗言志”的纠结。诗中的这种思乡之情人人都有,中性、中正、柔和、不急、不火、不躁,方向永远正确,在思想价值取向上,人们永远也挑不出毛病来,这就是好诗的标准!其实《静夜思》更多是一首儿童诗,每一个学诗的儿童都是由这首而入门的,我们学习任何一种东西都是由浅入深的,因此它根本还未进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繁华中心。


如果真有一首短章能够称得上最精美的话,我相信是<<秋思>>,精美程度和它差不多的作品或许有,但要超过它的却必定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首好诗作品欣赏:《新年意象》
【中国诗歌报诗评集(诗词类)】赵云翔评子娴若兰作品《秋思》(16)
诗词创作方法探微(中)
他这首诗短短4句,写尽月光之美和惆怅,媲美李白的《静夜思》
冬雪 静夜思雨
柳如是诗论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