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古诗词的宏大格局

浅谈古诗词的宏大格局

        山爷/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是数千年文化的精华。沧海历经辗转,桑田几度变迁,我们的文化枝繁干壮,春华秋实。

中国古诗词饮誉中外,尤以格局宏大,境界高远者为荣耀。“格局”是人内在素质和品质的综合体现,是眼界、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它决定了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它影响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宏大格局”,即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心怀天下,海纳百川,虚心谦下,容人容物,有包容并蓄之心,吞吐天地之志;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干得更好,方能有大气象、大意境、大趣味、大情怀;方能追圣贤、建伟业、立奇功、著雄文、成气候;方能做诚君子、伟丈夫、真隐士、好人物。

自古,有宏大格局的圣贤士绅,高学文人心忧天下,怀念苍生。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临富贵不乱,历寂寞不愁,前赴后继,日出不穷,名士气质,文人风骨。赋惊世骇俗之诗词,发格局宏大之强音,勇居人先,堪为世表,为文坛贡献海量格局宏大,境界高远,惊天地、泣鬼神的宏篇巨制或精工力作。

具有宏大格局的古典诗词,无论从个人角度切入,展露诗人词家的文化造诣、理想追求、胸怀抱负,还是从社会层面入手,反映民族国家的军政生态、文化底蕴、社会风貌,抑或从时空维度起笔,纵贯古今,横跨千里,包罗万象,均给人以豪迈洒脱、气势磅礴,又深沉智慧,蕴涵冷峻之感。

一、直抒豪情逸致,表达家国情怀。

先听,饱尝苦难的屈原义无反顾地喊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坚定表达诗人对人生道路的不懈探索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一展生命的广阔和深远。且看唐诗,诗仙李白,文能挥毫赋诗三千首,武能仗剑去国游天下,他“兴酣落笔撼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他很自信,更有旷世诗才支撑其傲骨,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气风发,再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荡气回肠的浩然之气令人身心震撼。再听,唐诗人罗隐看似颓丧,实则纵酒放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狂士形骸,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当下的珍惜把握,以豁达而自嘲式人生态度展现人生的宏大视角。 再说宋词,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词风多变,虽绮丽动人多婉约,但一曲《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啻豪放。活着当是人中俊杰,死了要做鬼中英雄。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为国捐躯,生死何惧?又如一代词宗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长江的壮阔景象,象征历史的悠久和英雄人物的非凡成就,纵横恣肆,豪放自如。再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传唱千古的名篇,豪壮悲怆,举经用典,时空交错而气脉贯通,古今连缀而紧扣题旨,发思古之幽情,抒报国之宏志,增强了作品超凡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正应了人们对辛弃疾的那一句评语:“英雄出语多本色”。接着听,“提笔风云卷,拂袖天地开”两句,深刻的内涵和壮美的意境,成为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也展示了民族英雄林则徐那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品格以及激昂的气概、豪迈的胸怀。

二、取材可大可小,涵盖天地万物。

诗词长于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隽秀风光。其取材大到山脉、河流、日月、星空,小到花草、树木、昆虫、禽兽。如耳熟能详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眼前壮丽山河和诗人博大胸襟,不期而遇,人与自然,热烈拥抱,亲密交流,互究玄妙。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明月的美丽和冰雪的纯净,映照着诗人情感的浩瀚和胸怀的广阔。宋代张孝祥的《六州歌头·长淮望断》“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辽阔的淮河和关塞,是诗人对边疆的关注和对历史责任的承担。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宏大感受,也表现了他们对人生、历史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诗词的格局大小不由篇幅的长短,它取决于诗人的生活阅历、个人才华、创作风格、观察视野和表达意图。有些诗词却能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意义,同样具有较广阔的格局和特别的境界。如据说是我国最早的古诗《吴越春秋·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短短八个字,从制作工具、到驱赶野兽的全过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又如,先秦时期的《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仅仅23字,自由自得、自给自足,自然中见淳美,朴拙中见太平,文字流畅意境高古。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朴素生活哲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初唐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作于患难之中。诗人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倾诉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人愤情冲天,勃发“龙吟”,情感充沛,一表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宁饮坠露也要保持“韵姿”的报国诚心。

还有骆宾王的《咏鹅》、唐代虞世南的《蝉》、元代赵汸的《咏蟋蟀》以及大量的咏物诗词,都是通过昆虫或家禽及树木花草,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小题材展现大胸怀,微意象体现大境界,滴水可映日月,一枝勃发而知春,托物言志,咏物寓情,来抒发宽广胸襟和宏大志向。

三、索物因以托情,寄寓真挚情感。

文学作品重要功能之一是能够触及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弦,激发读者的共鸣共情。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通过诗词形式来表达更能发挥感人的力量。唐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以巫山之云、沧海之水作比,运用秾丽的想象,赞美了诗人与韦丛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铭心的思念。词句精警,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创造了超现实的时空境界,既突显挚爱之弥深,又寄托追慕之遥思,其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名句,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超越了夫妻情爱的狭义范畴,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与美学意义 。唐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首感人至深的母爱颂歌。用“慈母手中线”来象征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激和孝思,展现了亲情的宏大和深沉。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年传诵,妇孺皆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之问,开篇奇崛。青天老友,把酒相问,抒发了对弟弟子由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性格豪放,气概不凡,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四、以旧闻喻新事,讽谏社会现实

优秀的诗词是时代的镜子,反映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变迁,记录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承担社会责任与担当。如唐李贺《马诗·其二十三》“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汉武帝一心追求长生不老,耗费大量钱财,结果所“得”为何?不过一缕紫烟而已!诗人对炼丹求仙的荒诞无情鞭挞和辛辣嘲讽,入木三分,深得“一字褒贬”之妙,集中讽刺了当时最高统治者,所用非人。颖锋内敛,含蕴丰富,且用“嬉笑”口吻说出,让人读罢大呼爽快。

唐温庭筠从旧闻切入,随即回到现实,眼前是“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烔烔。”(《鸡鸣埭曲》)过去的宫殿荒芜了,只有燕子在梁上做窠,阶石长满了蒿草,而为了怕人民造反,尽收天下兵器所铸成的十二金人,被抛置在废墟里,满身白霜,空自烔烔发出寒光,似乎仍然很神气,正是绝妙的讽刺。一位以人民、国家、民族为忧的诗人,在别人的酖乐中,当别人在高压之下而粉饰升平的时候,他深感灭亡的忧戚,敢冒忌讳而去揭历史的疮疤,正如他自己所言“永为干世之心,厥有后时之叹。”因为他心存坚定的政治信念,未丧失火样瑰丽的忘我的战斗精神。

唐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以南朝陈叔宝沉溺于声色,作《玉树后庭花》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之典故,担忧国事的同时,又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晚唐王公贵族的醉生梦死、享乐误国!忧国忧民,堪称诗中典范。

讽喻意义最著名者,莫过于诗圣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咏怀五百字 》)百姓饥寒交迫,有的已经冻死、饿死,而那位“尧舜君”和他的“廊庙具”却正在华清宫花天酒地,毫不吝惜地挥霍着人民的血汗。直击社会现状,发人深省!全诗在“比稷契”的思想火花和“忧黎元”的感情热流里同自己对于民间疾苦的体验联结起来,化为形形色色的画面,浮现于脑海,倾注于笔端,形成这两句流传千古的不朽文字。

五、借情物以寓理,揭示哲理思考。

古代那些脍炙人口的含道映物、迁想妙得的哲理诗词,将思想感情、思辨哲理“迁移”入对象之中,与对象融合的产物,就是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它们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炉,使以文学形象、意境见长、格局宏大的古代诗词融入了哲学、理趣的内涵,动人以情、服人以理、启人以智。情理并茂的佳作,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得到人生哲理的启发。由于诗人词家高超的思想艺术修养,诗趣和哲理表现得含蓄、自然。因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喜爱,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多方面。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具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开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又如清代赵翼《论诗五首·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本诗本为诗论,后两句上升到社会、人生的哲理性层度分析,带有更为普遍的社会意义,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人们普遍用来赞美人才代代出,后浪推前浪,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

再如苏轼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词人一反古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发出令人振奋的宣言性议论!东坡居士为人旷达,胸襟坦荡,善于因缘自适。全词在即景抒情中思维反转,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失意后仍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振作,催人奋进,堪为士人表率。

又如杜甫《前出塞·其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语言简明晓畅,朗朗上口,已经成为百姓谚语。它蕴含着充满智慧的思考,说明做事要抓住要害,方能事半功倍的哲理。

最后如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深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它告诉小儿子子聿及人们: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古诗词的格局宏大,具有多重作用。作为中国文化长卷的精采篇章,它不仅承载着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还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它通过以宏大的视角、广众的题材、深刻的哲理、个性化的人格魅力展示、丰富的意象和修辞,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引领他们在阅读、欣赏、阐释中跟随作者去欢笑、去流泪、去愤怒、去悲哀、去亢奋、去思索、去构建自己的意境和世界;通过陶冶濡化、潜移默化以达到教育众生的目的,以情感人、净化心灵、塑造人格;通过其铿锵的韵律、典雅的语言、高远的意境令人沉醉其中,让人身心洋溢着诗词气息,温柔敦厚,儒雅从容,才华横溢,激情填膺,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时,都会用一种饱含诗美的眼光来审视社会,洞察事物;它具有抒情功能,它是心声的表达,触及人的情感因素,摇曳着以情动人的风采。岁月变迁,人事代谢,但亘古不变的是人的复杂情感,在诗词的美好流动中得到了最审美的表达;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知,格局宏大的优秀古典诗词的当代功能也一定会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和运用,成为国人精神生活的必需品。

总之,无论是从叙述描写的时空维度,还是从表达情感与揭示思想内涵层面,诗词的格局是宽广的!它容纳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体验,展示出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广阔的写作视野,带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和审美享受,唤起读者对世界的感知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无法用文字描述的无可估量的特殊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有意境12首禅意诗词,道尽人生哲理,读懂人生百态[
浅谈如何注重古诗词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诗词名句分类赏析
诗情.诗境.诗味.诗理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
诗四首鉴赏,带你走进古诗的意境,收藏好了这都是考试常考题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