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计人生”与“人生五味”
           “五计人生”与“人生五味”

人生应如何度过?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也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需要认真思考和正确对待的问题。闲着翻出手边有部《容斋随笔》,是南宋大学士洪迈所著。南宋大学士洪迈在《容斋随笔》一书中,记载并解析了其朋友中书舍人朱仲友的“人生五计”:生计、身计、家计、老计、死计。

朱仲友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五个阶段,人们对每个阶段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大致的谋划。其中写了一个人自幼至老的一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人们对每一阶段都应该有个清醒的自我设计,称之为“人生五计”,写的生动朴实,很有哲理。自己已到 “老计”之颠,对照“人生五计”,回顾自己流失的岁月,试与自己人生对照的方式说说“人生五计”。

一曰“生计”:“十岁为儿童,父母膝下,视寒暖燥湿之节,调乳哺衣食之宜,以须成立:其名曰生计。生计的时间段为一个人在身体和学业上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在父母膝下,寒暖燥湿和乳哺衣食都需要大人把持,在父母怀中撒娇,在父母膝下玩耍,在父母身边跟随,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需父母悉心照料,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和神奇的梦想,盼着早些长大成人。其实,从小立志完全在于个人,志如鸿鹄的孩子和目无大志的孩子,前景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即使自己小,也要善于设计自己,让自己在志向方面就比其他孩子早走一步。.身计:“二十为丈夫,骨强志健,问津名利之场,秣马厉兵,以取我胜,如骥子伏枥,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计。”青年时期发育成熟、筋骨强健,要胸怀远大志向,刻苦攻读、努力进取,为实现人生价值。

这就比他人先进了一步,自己设计了自己的“生计”。在这方面,我的体会就是在青年时期要有远大的报复和志向,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韧劲,要有敢于吃苦的精神。在“生计”中,没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机会,有的,只是勤奋和努力。如今的大部分孩子,其“生计”完全操纵的父母手中,没有自己是爱好,没有自己的个性,卡着“成势”的模型来培养,结果培养出来的是高智商的呆子。所以我想,“生计”是人生之基础,把这个基础打好了,其他“四计”会轻易顺势而就。

二曰“身计”:“二十为丈夫,骨强志健,问津名利之场,秣马厉兵,以取我胜,如骥子伏枥,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计”。青年之时,血气方刚,有创业的大志,有闯世的豪情,此时的我,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拔山扛鼎的魄力,没有不敢想的事,没有不敢做的事。然而,就在自己二十岁左右的黄金时候,文革爆发了,一切美好的憧憬都变成为灰烬,名利之场成了屠杀人类灵魂的屠场,骥子伏枥成了永远不能实现的梦想。然而,什么都可以放弃,信念不能放弃,时间不能放弃。在城市就业最艰难的时候,我混迹于劳动者的最底层,扛过大包,做过学徒,一步一滴汗水,一步一个脚印,从每月争二十一元的学徒工走到了工厂厂长的位置。“身计”,就是“立身之计”,在艰苦的奋斗中,能在社会中立下身,立牢身,是人生起步的根本。很赞赏蒲松龄落第后写的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足吞吴”。对联说的是古事,但对处于“立身之计”阶段的青年们,是不是可以在励志方面有些借鉴?

三曰“家计”:“三十至四十,日夜注思,择利而行,位欲高,财欲厚,门欲大,子息欲盛:其名曰家计”。应当承认,这些话是相当世俗的,在字面上与主流的世界观是格格不入的。但如果我们面对现实,就可以说这里说的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位欲高,财欲厚,门欲大,子息欲盛”,是每个人的追求,只要不是贪婪不法之徒、狗苟蝇营之辈,用不正当手段去攫取财富和高位。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在法律和道德允许范围之内的事都是可以存在和推行的。我的“家计”阶段,有两个重大事件:一是在二十七岁时结婚成家生子,二是在三十八岁时应聘当上国家公务员。结婚生子,是“家计”的必然,而由企业转到政府工作,则是提高了生活的一个质量层次。到政府工作,我非但没有想到“位欲高,财欲厚,门欲大”,反而处处谨小慎微,学着前辈那样留下“两袖清风”。因此,在我去年从政府实职退下来时,还是“位不高。财不厚,门不大”,但心中坦然,心中快乐。在这个“家计”时期,我非常信奉林则徐的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联形象地说明了人应有气量、寡私欲的道理,教给我们做人的起码常识——有容人之肚量,才有博大的胸怀,无私欲之思量,才能事事昂首挺胸!

四曰“老计”:“五十之年,心怠力疲,俯仰世间,智术用尽,西山之日渐逼,过隙之驹不留,当随缘任运,息念休心,善刀而藏,如蚕作茧:其名曰老计”。读完这段“老计”,心中很受感动。现在我亦五十有几,的确是已经“西山之日渐逼,过隙之驹不留”。“老计”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渐渐步入老境之时,应当淡泊追名逐利之念,抛却患得患失之心,懂得收敛,珍惜清名,不作贪求,善保余年。旁观者清,从岗位上退下后,才知道有些以前自己经历过甚至做过的事竟是那么的愚蠢,才知道没有责任和压力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现在,过去的一切经历都成了过眼烟云,在我的视线和记忆中逐渐模糊和消失了。我已经结束了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精心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小家,最近又送走了我们将永远爱着的八十老母。现在留给自己的,应该就是欣慰、坦然和愉快,应该就是要时时珍惜的时间

五曰“死计”:“六十以往,甲子一周,夕阳衔山,倏而就木;内观一心,要使丝毫无慊:其名曰死计”。六十时就谈“死计”,似乎有些早,“死计”在现在也许是我母亲那样岁数人的计略。然而,“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真正进入老年的人就应该考虑“死计”了。母亲近日的突然离去给了我很大的打击,但她的“倏而就木”留给我许多有关死的思考。母亲是非常珍惜生命的,她始终向往着生。就在临走的时候,还在装修自己的房子,她要再舒服地享受几年,尽管她很明白自己已经八十多岁,已经百病缠身。母亲从没有想到过死,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喊的是“小韩”(小保姆),想叫小韩给她回家取内裤。谁知“小韩”竟是她人生的最后一句话。母亲走了,但我觉得母亲后期生活的质量是相当高的,每想到此,我们就觉得欣慰。母亲生活能够自理,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很丰富,甚至还在临去医院的中午写了当天的日记。所以我想,一个人生命是长度自己不能确定,但生活的质量是可以确定的。如果叫我自己设计自己的“死计”的话,我就要像母亲那样快活、认真地生活,不考虑生命的长度,而是把每一天都过好,过的有意义。

人生五计其实就是人由生到死的“五部曲”。真正含义就是:人,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今天,一定要想想自己的昨天,更重要的是想一想自己的未来;要看清楚自己来到世界上走这一遭的全过程,不要汲汲于功名,不要熙熙于利益,要乐天知命,要勤于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

过去有一个传说:阎罗王要一个人到世间来投胎,只给他三十岁的寿命。这个人嫌三十岁太少,就跟牛要了十五年,于是可以活到四十五岁;可是他还是不满足,又向狗要了十五年,一下子增加到六十岁了,他仍然觉得不够,又再跟猴子要了十五年,总共是七十五岁。

 在这七十五年的岁月里,三十岁之前是人的岁月,所以可以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三十岁到四十五岁之间,每天为家人儿女辛苦忙碌,真是像牛马一样的生活。四十五至六十岁时,儿女到外乡去工作,独留父母守在家里,倚门盼望儿女的归来,经常吃儿女剩余的饭菜,过着如狗一样的生活。六十岁到七十五岁的猴子的生活,人近七十,像风中残烛,随时会油尽灯枯,这时就像山中的猴子,害怕猎人随时会带著“无常”的弓箭射中他。因此,人生真是五味杂陈。因此,我以为“人生五味”应该是:

1.童年的时候是美味:童年的时候,有父母呵护宠爱,要吃有吃、要穿有穿,是美味的人生。

2.青年的时候是甘味:青年的时候,交朋友、谈恋爱,前途充满着无限的理想、希望,是甘味的人生。

 3.中年的时候是苦味:到了中年,每天为儿女、为家人作牛马,在外奔波辛劳,这时是苦味的人生。

4.老年的时候是涩味:到了老年,儿女像鸟儿一样振翅高飞,自己健康也一日不如一日了。眼睛看也看不清楚,耳朵听也听不清楚,口中吃也吃不甘味,所以老年的岁月都是涩味。

5.修行的时候是禅味:一个人假如从青少年起就懂得学道、学禅,那么经过青年、中年、老年,都会有禅味。就算眼睛闭起来,不看不听,心中的世界还是一样甘美无比。

人,是否都能品尝全自己人生的美味、甘味、苦味、涩味、禅味来,个中滋味只有自知了!(重新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五味
第九讲   中药的性能:四气(二)
【中药:五味】
中药五味研究
中国黄酒与人体五脏及中医五行的奇曲异工之妙
《本草精荟》:中药的四气与五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