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问“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试问“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近日,几则新闻让“在家上学”话题回归公众视野。武汉7对父母放弃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归隐”乡下自办“桃花源”式教育;而“北大老爸”则试水家庭学校,力求培养孩子成为“健康、快乐、全面、杰出的人才”。“在家上学”短期内固然能给孩子更人性化的教育。但长远来看,“在家上学”能否给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适当的教育,效果能否符合家长的期望?


    袁鸿林算是国内“在家上学”的先行者了。他曾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读书,在高校教了一段时间书以后下海经商。在其所著《14岁都能上大学》一书中,记录了女儿袁小逸“在家上学”的情况。袁小逸曾经去幼儿园上过一年学,在这一年中,袁小逸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不愿去幼儿园,还经常生病。于是袁鸿林便把女儿接回了家,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来进行教育。

当童话大王郑渊洁与儿子郑亚旗“合谋退学”时,这种行为还有些惊世骇俗,但现在,因为不满学校教育而回归家庭的案例遍布我国各地。而国外经验的支持,也让不少家长获得迈出这一步的勇气。据“在家上学联盟”网站的创办者徐雪金统计,目前该网站已经有了五千多个会员,为了方便网友交流,网站还专门辟出一块领地,聚集了广东、北京、上海、成都、浙江、南昌和深圳等各地网友。其中真正实践 “在家上学”的会员有1000多人,在他看来大多数会员是抱着观望态度来加入的,并不是真的想对自己的孩子采取这种教育方式。

当今学校教育的弊端凸显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目标的偏狭、教育内容的繁难、学业竞争的激烈,迫使学生每天想着学习、考试、分数、名次,常常对周围的一切不是无暇他顾就是熟视无睹。这样日积月累,必然会令他们对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无动于衷,进而造成感觉的麻木与钝化。在不少学校,学生依然被看成可以被塑造、被训练、被加工的对象,处于相对的被动地位,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合作、互动等良好的关系仍未确立。这就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容易导致“千人一面”的不良结果。因此,几乎所有下定决心让自己的孩子脱离正规学校教育的家长,在阐述原因时都首先提到自己已经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失去信心。

可事实上,长久以来,不少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即便学校教育已经达到了相当令人满意的水准,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不是能够互相取代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能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当学校教育不尽如人意时,家长的当务之急不是寻求可以全面代替学校教育的“在家上学”,而是需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是不是放大了学校教育的偏差,能不能给孩子必要的补充和纠正?然而,家庭教育方面,问题也相当严重。现在我国家庭中绝大多数的年轻一代都是独生子女,都多少会受到长辈(父辈与祖辈)的呵护和宠爱。就目前来看,有几种现象应特别值得注意:第一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第二是独断专行、强迫命令;第三是纵容溺爱、包办代替。

尽管多数家长的初衷和口号都是让孩子自然发展天性,但其教育目标的设定,却又明显表现出期望孩子成为杰出人才的指向性。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表面上看,家长选择“在家上学”,就是出于对当前学校教育的不满,但进一步分析,这些家长,只是所有家长的少数,他们对学校教育不满,有着自己的原因。他们对学校教育的不满,不能代表所有家长都不满;他们选择“在家上学”,也不意味着其他家长也认同他们的选择。这就是说,让子女“在家上学”其实是家庭的个性化选择。还有教育界人士表示,教育中一个尴尬又残酷的现实是,99%的孩子最后都只能成为一个平凡人,但却有99%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当是天才。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让他们拥有一个完整健全的人格,恐怕比成才更加重要。

“桃花源”式的在家上学教育,在现代社会注定不能持久。当孩子年幼时,可以无条件接受父母的安排,而当这些“桃花源”中的孩子进入青春期,还会当“隐士”吗?对家长来说,即使目前能够辅导孩子,随着时间推移,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恐怕会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也必然会超过他们的能力所及,那时该何以为继?从现实角度而言,孩子在家上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孩子在家上学需要耗费家长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大多数上班族家长来说并不现实;其次,虽然一些家长具备了在家教育孩子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却不具备教育孩子的学科知识。其三,在家上学也让孩子失去集体生活环境,离开社会群体,可能不利于孩子适应社会,也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此外,在家上学还存在学籍问题,如果要在国内上大学,势必回归现有体制。

总之,符合在家上学的先决条件就是家长得“有钱、有闲、有高学历”,并不适合中国绝大多数家庭。虽然应试教育沉疴难愈,但并不意味着“在家上学”就能替代学校教育,也不能用过于浪漫主义的眼光把“在家上学”看成“桃花源”。学校进行知识教育本身并没有错,出现偏差的是知识教育的内容和传授方式。家长应该做的,是要从知识结构和传授方式上进行纠正。如果因为反感学校向学生灌输“无用知识”,就让“在家上学”的孩子走上只读经典的极端,恐怕恐怕就会过犹不及,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与家长的期望背道而驰!

作者:闹市一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补上教育的这块短板
“在家上学”,叛离还是回归?
在家教育,中国家长的新选择【经济学人精讲】第427期
家校教育理念一致,更有利于塑造孩子健全人格
柳南中学召开“家校共携手、养成好习惯”主题家长会总结
浅论家校合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