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传统礼仪及用语
中华传统礼仪及用语
  鞠躬礼
【中华礼仪用语——几近失传】  
 
初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分享是一种美德,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口头称谓语
 
    古代称谓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身体为“玉体”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时,也一律采用谦虚的说法。例如:
    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
    称自己的孩子为“贱息、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事情为“贱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把自己的官叫“待罪”。
    向别人询问叫“拜问”。
    回答别人称“上报”等等。
    古汉语中还有一类很突出的词,叫“谦敬副词”。例如“蒙、窃、幸、猥、辱、敬、惠、谨”等等。
    这些谦敬副词,和上面所谈的尊称、谦称以及委婉语、讳饰语等等,都是我国古代的礼貌语言,体现了我国古代语言美的优良传统。
 
    交友称谓
    人总是要交朋友的。自古以来,对交什么性质的朋友,都有明确的称谓。
    忘年交:打破年龄、辈份的差异而结为好朋友。
    忘形交:不拘形迹的缺欠或丑陋,结成不分你我的朋友。
    君子交:指道义之交,即在道义上相互支持的朋友。
    莫逆交:指彼此心意相通,无所违逆。
    刎颈交:指友谊深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
    贫贱交:穷困潦倒时结交的朋友。
    布衣交:彼此没有作官而结交。
    患难之交:同经磨练而成为朋友。
    至交:友谊最深的朋友。
    世交:称世谊、世好,泛指两家世代交情。
    故交:故旧、旧交、故人,泛指有旧的交情。
    一面之交:仅仅相识,但不甚了解。
    市道交:古时以做买卖的手段结交的朋友,因其重利而忘义,后称小人之交。
 
    对人尊称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令子、令郎君、令嗣):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婿(令坦、令倩):尊称对方的女婿。
    令媳:尊称对方的儿媳。
    令正(令阃、贤阁,尊夫人):尊称对方的妻子。
    乔梓:称人父子。
    昆玉(昆仲):称人兄弟。
    令侄:称人侄儿。
    贤契:称自己的学生。
    高足:称别人的学生。
 
    自己谦称
    家父(家严、家君):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家姐:称自己的兄姐。
    舍北、舍妹:称自己的弟妹。
    舍侄:称自己的侄儿。
    内人(内子、内助、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外子:称自己的丈夫。
    犬子(豚子、犬儿、小子):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称自己的女儿。
    敝友:称自己的朋友。
 
    常用敬词
    请:有求于对方。
    请问:请求对方解答问题。
    赐教:请人给予指教。
    高见(高论):称对方的看法,见解。
    贵姓(尊姓)大名:询问对方姓中。
    贵庚(芳龄):询问对方年龄。
    高寿(高龄)用于问老年人的年龄。
    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称对方的住处。
    拜望:探望。
    拜访:访问。
    拜托:托人办事。
    拜辞:告别。
    敬请:恭敬地请求。
    恭候:恭敬地等候。
    光临:客人到来。
    光顾(惠顾):商店欢迎顾客前来。
    晚安:晚上道别。
    奉陪:陪伴。(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的用“奉字”)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告:告诉。
    奉劝:劝告。
    奉养:侍奉和赡养(尊亲)。
    恭喜:祝贺对方已经取得成功。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赠人时用此辞,表示请对方指教。
    斧正(指正):请人对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加以修改、指教。
 
    常用客气语
    恕:请求别人谅解,不要计较。
    有劳:用于拜托或答谢对方帮助做事。
    相扰:打扰。
    难为:感谢对方的帮助。
    久仰:敬仰思慕已久。
    久违:很久未见。
    劳驾:用于请对方做某事。
    劳神:耗费精神。
    借光:请人给予方便。
    包涵:请人宽容或原谅。
    指教:敬请指教。
    多谢:很感谢。
    失敬:责备自己礼貌不周。
    失礼:自己感到礼貌不周。
    失陪: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别人。
    留步:请等一等或不必再送行。 
 
 
     二、传统称谓种种
    我国古代很多文明称呼,至今还被运用。如:
    将父母称为高堂、椿萱、双亲;
    称呼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
    称别人兄妹为令兄、令妹;称别人儿女为令郎令媛;
    自称父母兄妹为家父、家严、家慈、家兄、舍妹;
    称别人庭院为府上,尊府;
    自称为寒舍、舍下、草堂。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为岳父、泰山。
    兄弟为昆仲、棠棣、手足。
    夫妻为伉丽、配偶、伴侣。
    妇女为巾帼;男子为须眉。
    老师为先生、夫子、恩师;
    学生为门生、受业。学堂为寒窗;
    同学又为同窗。
    父母死后称呼上加“先”字,父死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兄、亡妹。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夫死称妻为寡、孀;妻死称夫为鳏。
 
    年龄的代称
    古人对于不同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如: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者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髻: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髻”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把“束发”代称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成童:古时称男子年达十五为“成童”。《礼心?内侧》:“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又,《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注:“成童,八岁以上。”可见,成童到底是几岁,也有不同的说法。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破瓜:旧时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称16岁为“破瓜”,在诗文中多用于女子。又因八乘八为六十四,也称64岁为“破瓜”。吕岩《赠张泊诗》:“攻成当在破瓜年。”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而立:《论语?为政》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语,后来就以“而立”代称30岁,《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成笃,年仅而立”;
    不惑:代称40岁,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知命:为50岁的代称,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徒官而一进阶。”
    耳顺:为60岁的代称,庾信《伯母李氏墓南铭》:“夫人年逾耳顺,视听不衰。”
    古人又称50岁为“艾”,60岁为“耆”,《礼记?曲礼》:“五十曰艾,……六十为耆……”也可以泛指老年,《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古稀: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就拿“古稀”为70岁的代称。
    耋:《诗?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如劳,赐一级,无下拜。”杜预注:“八十曰耋。”
    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桓宽《盐铁论?孝养》亦称“八十曰耄。”
    期颐:《礼心?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在也;颐,养也。”孔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后来就拿“期颐”代表百岁。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另有“丁年”之说,泛指成丁之年,即壮年,温庭筠《苏武庙》诗:“回首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可是成丁之年各个朝代规定不同,如惰朝以20岁为成丁,唐玄宗天宝年间以23岁为成丁。
 
    陛下、殿下、阁下、足下
    “陛下”、“殿下”、“阁下”、“足下”都是古人称谓上的敬辞。
    “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反映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辞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汉朝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敬称。唐朝以后只有皇太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
    “阁下”是旧时对别人的尊敬。常用于书信之中。原意是由于亲朋同辈间互相见面不便呼其名,常常先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为“阁下”的,后来逐渐演变为至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
    “足下”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如《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足下。’”
    以上这些敬辞,现在对外交往时(书信、宴会致词)还常常使用。
    先生、小姐、女士
    “先生”:始见于春秋《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曰:“先生指父兄而言也。”到了战国,“先生”泛指有德行有学问的长辈。历史上第一次用“先生”称呼老师,始见于《曲礼》。唐、宋以来,多称道士、医生、占卦者、卖草药的、测字的为先生。清朝以来,“先生”的称呼在人们的脑海里已开始淡薄,至辛亥革命之后,“先生”的称呼才又广为流传。
    “小姐”:最实是宋代王宫中对地位低下的宫婢、姬、艺人等的称谓。到了元代,“小姐”逐渐上升为大家贵族未婚女子的称谓,如《西厢记》中:“只生得个小姐,字莺莺。” 至明、清两代,“小姐”一词终于发展成为贵族大家未婚女子的尊称,并逐渐传到了民间。
    “女士”:始见于《诗经?大雅?既醉》:“厘尔女士。”这儿的“女士”指有德行的女子,和后来说的“千金”一样,用以对妇女和未婚女子的敬称。
    妻子的种种称呼
    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内子:从前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
    室人:多数是对别人妻子的称呼。
    拙荆、山荆:源出“荆钗布裙”,本是指东汉梁鸿妻子孟光相素的服饰,后人用作妻之谦词。
    荆妻、刑室:表示自谦,贫寒之意。
    发室:原配妻子。
    继室、续弦:因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故将妻殁再取称为“续弦”。
    妾、姬、小妻、小星、如妻、如夫人、侧室、偏房、室、副妻等均为小老婆。
 
    三、书信常用词语
 
     (一)启始
    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伫望白云之信。
 
    (三)饮佩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四)问病
    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五)时令问候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
    秋风萧萧,至祈摄卫。
    日来寒威愈烈火,伏维福躬无恙。
    寒风苦雨,恳请厚自珍爱。
    近闻贵地大风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朔风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六)祝贺
    顷闻嘉讯,再祝鸿猷大展,万里鹏程。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与希望之心。
    喜闻……,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万事如意。
    谨具刀笔书谒,恭贺嘉事吉礼。
 
    1、贺新婚
    忽鸣燕贺,且祝新禧。
    欣闻足下花烛筵开,奉呈薄礼,聊卺之仪。
    附呈微物,聊佐喜仪,忽弃是幸。
    喜闻你们有缘终成眷属,至为欣慰。
    欣闻你们喜结良缘,无限欣慰。
    近闻足下燕尔新婚,特此祝贺。
    顷悉你不日西厢叙情,蓝田得玉,天成佳偶,谨祝秦晋和欢,白头偕老。
    顷闻吉音,欣逢嘉礼,遥祝如鱼得水,并蒂花开,嘉贺嘉祝。
 
     2、祝寿
    ×日为先生××大寿,遥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恭祝延年寿千秋。
    谨颂受寿家多,长命百岁。
    喜贺福寿双全,恭贺全家安好,寿星永照。
 
      3、贺生儿女
    闻育祥麟,谨此恭贺。
    闻尊夫妇喜添千金,热忱致贺。(贺生女)
    弄璋之喜,可庆可贺。(贺生子)
    弄瓦之庆,遥以致贺。(贺生女)
 
     (七)致谢
    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之意。
    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
    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
    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鸣谢。
    承蒙谆谆忠告,铭感五衷。
    承蒙见教,获益甚多,特上寸笺,以申谢忱。
    承蒙惠赠各物,衷心感谢,不胜荣幸。
    承蒙存问,且赠佳品,感恩不尽。
    如此厚赠,实深惶悚,但来从远道,却之不恭,因即拜领。
 
     (八)致歉
    惠书敬悉,甚感盛情,迟复为歉。
    奉读惠书,久未作复,罪甚罪甚。
    惠书已悉,近因琐务,未即奉答为歉。
    数奉台函,未暇修复,抱歉良深。
    所询之事,目前尚难奉复,敬请宽裕为怀。
    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
    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见有睽异之处,幸在知己,尚希见宽降恕。
     (九)拜托
    冒味唐突干请,惟望幸许。
    拜托之处,乞费神**,不胜感荷。
    谨布区区,尚希鉴明,费神相助。
    所恳之事,若蒙慨允,将不胜感激之至。
    特沥寸函布达,祈忽他言推诿。
    为书请之,便中还请一询为荷。
    乞赐……,以志厚谊。
    鉴于此情,望您能大解善囊,尽力相助。
    人生友谊,唯君多谊,切望惠泽大诿,鼎力为之。
    岁月悠悠,与君多谊,还望滋润再三,泽被延绵。
 
     (十)致哀
    惊闻××作古,家失栋材,悲痛万分。
    尊×猝去,深致哀悼,尚望节哀顺变。
    前闻令×逝去,为之惨然,人死不能复生,尚望节哀。
    闻悉××仙逝,不胜伤悼,足下遭此不幸,伤感必甚,恳请宽辟哀情,善自珍爱。
    死者已矣,生者恳请多多保重。
    希高年珍摄,勉抑哀思。谨函驰陈,藉申慰问。
    惊承讣告,悲悼不已,凡在相好,无不同深惋惜。
     (十一)赠物
    奉呈薄资,尚望笑纳为幸。
    区区小物两包,聊供途中之需,即乞晒纳。
    所奉礼品虽微不足道,但物轻情意重,望勿嫌弃。
    千里鹅毛,聊表寸心。
    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纳。
    寄奉百元,聊佐薪水,为数甚微,将意而已。
    (十二)请教
    风雨同舟,愿闻明教。
    倘蒙见教,没齿不忘,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倘承不吝赐教家,幸甚幸甚。
    甚盼时赐物,匡我不逮。
    得暇望时赐教言为祷。
    一切恳请详示,万望莫以鄙陋而不堪教也。
    苦有所得,祈随时赐示为盼。
    倘有所闻,尚祈见告,俾资改进,不胜为盼。
 
     (十三)商讨
    愚直之言,尚祈嘉纳。
    蒙雅爱,沥胆直谏。
    叨称至好,故敢缄阻,草沥数行,请鉴纳。
    相见以诚,请恕不谦。
    微开之言,幸无见阔,不胜大愿。
    叨在契末,斗胆直陈,伏维朗照,不尽缕衷。
    吾敬先生,尤爱真理,故秉笔直陈,希原谅之为祷。
    缘承下询,草复寸笺,种种尚须斟酌之处,尊意如何?
    此等事本不累述,惟既屡承下问,慨然如感,遂略布鄙怀,万乞曲矛谅察为幸。
 
     (十四)结束
    匆此先复,余容后禀。
    铁此布臆,余容续陈。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
    日来事冗,恕不多叙。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驰函寓意,伫望示复。
    匆此草就,不成文进,原宥是幸。
    忙中即书,言不由衷,不足之处,恕见谅。
 
    礼貌用语
 
    初次见面曰:久仰;
    好久不见曰:久违;
    请人原谅曰:包涵;
    请人收礼曰:笑纳;
    向人询问曰:动问;
    表示谢意曰:多谢;
    别人欲行曰:慢走;
    请受邀请曰:赏光;
 
    领受情谊曰:承情;
    分手告别曰:回见;
    晚上道别曰:晚安;
    未能亲迎曰:失迎;
  
    礼貌不周曰:失敬;
    要求回信曰:赐复;
    请人指教曰:赐教;
    征求意见曰:不吝;
  
    拜托答谢曰:有劳;
    请人任职曰:屈就;
    受人指教曰:叼教;
    请主人别送行:止步;
   
    自己作品给别人看:教正、斧正;
    请求接受赠品曰:赏脸;
    动问长辈年岁曰:高寿、贵庚;
    有话对人说:打扰;
    读者给编辑部:敬颂编安;
    晚辈给长辈:顺颂安康;
   
    长辈对晚辈:顺致安好;
    平级机关间:特此函达;
 
   “x x”之交
 
    杵臼之交:交友不分贵贱;(《聊斋》)
    布衣之交:普通百姓间的交往;(《廉蔺列传》)
    莫逆之交:彼此情投意合;(《北史》)
    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廉蔺列传》)     
    再世之交:与人父子两代都结成朋友;
    忘年之交: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
    竹马之交:幼年男女之间的交往;
    君子之交:看似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   
    车笠之交: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
    忘形之交:彼此以心相许不分形迹;
    金石之交:交谊深厚、如金石般坚固;
    金兰之交:友情契合,如同兄弟;
    平昔之交:往日结交的朋友;
    肺腑之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诗文之交:以诗文往来结交的朋友;
    石交:交谊坚固;
    款交:以真情相待。
 
    “x x”之年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尚在襁褓,初知发笑,(婴幼儿);(2~3岁)
    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牙,长出新牙,(七八岁间); 
    髫年:女孩七岁
    龆年:男孩八岁
    垂髫:童子未冠,头发下垂谓之龆;
    总角:角,小髻。总,束发上分,人之童年;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礼记》“人生十年月幼学”;
    豆蔻:“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女子十三四岁;
    舞勺之年:13~15
    舞象之年:15~20
    金钗之年:12岁(女孩)
    及笄:《礼记》“女子十又五而笄”(结发为笄,表成年);
    束发:男孩成童,束发为髻;
    破瓜(碧玉年华):瓜拆开为“二八”,二八相加或相乘,谓女子十六或六十四岁;
    桃李年华:20岁(女) 
    花信年华:24岁(女)
    弱冠:《礼记》“二十曰弱冠”。男子二十结发加冠,体且未壮。 
    而立:《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成立:“成立之年,便增妻孥之累”,人之成年;
    不惑:《论语》“四十而不惑”(明辨不疑)。
    强仕:《礼记》四十曰强仕; 
    知非:《淮南子》“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人之五十;
    天命:《论语》“五十而知天命;”
    及艾:《礼记》“五十曰艾”(发白如艾);
    杖行:《礼记》“五十杖于家” 
    耆艾:《礼记》“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人之五六十岁;
    花甲:人之六十;
    耳顺:《礼记》“六十而耳顺”(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
    垂老:《垂老别》,人之将老;
    桑榆:《后汉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天黄昏,喻人之将老); 
    耆老:《国语》“六十曰耆,七十曰老,”人之六七十岁;
    古稀: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 
    迟暮:杜甫“迟暮少寝食,”人之将老;
    皓首:《后汉书》“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眉寿:《诗经》“此为春酒,以介眉寿”(秀眉,寿者相称,人之长寿。
    风烛:风中之烛、随时可灭,人之残年。
    耄耋:“七耄八耋”,人之七八十岁; 
    鲐(tái)背:“九十鲐背”。 
    白寿:“白”为“百”缺一,人之九十九。
    寿民:“清代称百岁老人为寿民”。 
    期颐:《礼记》百年曰期颐。


中华礼仪故事(一)
孔融让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贡献,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我们要像孔融那样,尊敬师长、尊敬同学,他的品德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的。他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谐,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这样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中华礼仪故事(二)
王祥孝母
 
从前有一个名叫王祥的人,他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可是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于是父亲娶了一位后母,但后母却不太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的面前说他的不是。于是慢慢地,父亲疏远王祥,不再爱他。有一次后母病了,说好想吃活鲤鱼。可那是寒冬呀,河水结了冰,怎么可能捉到活鲤鱼呢?可怜的小王祥光着脚丫,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酷寒的霜雪出了门。他来到那结冰的河面上,脱下衣服卧在冰面表层。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过了许久,冰融化了。真的跳出两条大鲤鱼。吃了鲤鱼后,后母的病很快就好了,她改变了对王祥的看法。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后母这样对待王祥,而他却“以德报怨”。故事中王祥的善良让我们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关爱……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像王祥一样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爱在我们的身边不断传递。
 
中华礼仪故事(三)
刘庄尊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往今来,尊师重道的故事比比皆是,汉明帝做了皇帝后仍对自己的老师以礼相待。
当你徜徉在阅读和书写的快乐中,可曾想过:是谁,指点着书本教会你读第一个拼音,把着你的小手在纸上写下第一道稚拙的笔画;当你愉快地唱起动听的乐曲,当你尽情挥舞起五彩的画笔,又是谁,引领着你一步步走进艺术的殿堂……是老师,她把自己的爱无私地给了你们。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让尊师重道的氛围在我们的身边永远传递下去。
中华礼仪故事(四)
司马光砸缸
 
从前,有个叫司马光的孩子,很聪明。有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他们玩儿得很高兴。院子里有一个大水缸,里面装满了水。突然,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去了。孩子们都吓坏了,有的大喊大叫,有的还哭了出来。只有司马光很镇静,他想了想就跑了出去,过来一会儿,抱着一块石头跑进来,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被砸了一个大口子,里面的水都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那个孩子得救了。这就是著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遇事千万不要慌张,一定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这样才能想出好办法.同学们,让我们向司马光那样,学会做一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遇事不必惊慌,开动脑筋想办法一定会解决,有道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聪明的你一定也会和身边的伙伴们像司马光那样做一个沉着冷静的人!
中华礼仪故事(五)
团结友爱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同学们我们想一想,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碰到一点点困难的时候,碰到一点点挫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都能克服,都能坚持不懈得向着目标奋进!希望同学们,将来都能有所作为,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和毅力,为我们的家乡、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华礼仪故事(六)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身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材的。五天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很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拿出一本书,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成功了。”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张良拜师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深深感到:老师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在老人的教育下,张良学会了做人和做事,这也造就了他后来的丰功伟绩。同学们,让我们谨听老师的教诲,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中华礼仪故事(七)
将相和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中华礼仪故事(八)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中华礼仪故事(九)
孝敬父母
 
 
孔子常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所谓孝,就是能养活自己的父母,家中的老人,但仅仅是养活就是孝道了吗?你看你家的小狗小猫,这些动物都能够得到我们的饲养,如果只是让父母吃饱饭,衣食无忧,而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跟饲养猫狗有什么区别呢?中国人常常将“孝”和“敬”连用,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关键是我们心中对父母要有那份深深的敬意,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尊重与关怀。这才能称为“孝”。
我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在家里,爸爸妈妈呵护着我们,为了我们成长操碎了心,付出艰辛的劳动。父母用爱托起了我们的生命之舟,父母用爱滋润了我们稚嫩的心田,父母用爱抚慰了我们孤寂的心灵,父母用爱温暖着我们整整的一生。因此,我们应该孝敬父母,这不仅仅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中华礼仪故事(十)
黄香温席
黄香小的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父母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尽量让父亲少操心。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的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黑不能好好地睡觉。小黄香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变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他长大之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的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读了黄香温席的故事,我们也应该想一想:我们自己为爸爸妈妈做过哪些事情?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天天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没有一点怨言,在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给与解答,在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哄我们开心,在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我们继续前进……我们成长的每一个足迹,都洒满了爸爸妈妈辛勤的汗水,洒满了爸爸妈妈深情的爱。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从小事做起,用行动来孝敬父母吧!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称呼常识
称谓大全
书法爱好者必须懂的中国传统礼仪(上)
经典 | 古人称呼很讲究!看看中国古代称谓礼仪大全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