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乃“无”生?

有乃“无”生?

  常言道,不能无中生有;而茫茫宇宙,却是无中所生;信乎?

  一、道可道 非常道

  宇宙万物,由何而来,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是说,一方面:无,是天地之始;另一方面:有,是万物之母。这是一枚钱币之两面,不可分割。两者是一回事,只是观察角度不同而已。

  他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说,既然“无”,这样重要,就要常常观察“无”的奥妙;既然“有”这样重要,就要常常观察“有”的边界。这是老子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思考。即是观察“无”“有”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关系。

  他的结论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思是说,“无”和“有”,本来是一个东西,只是名字不一样而已。它们都非常玄妙,而且“玄之又玄”,简直不可思议。但两者,却是研究其它一切事物的入门。意思是必须研究清楚。

  老子说此话,还是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对“无”中生“有”,“有”“无”一体,有了深刻认识。他的这种认识,不断由科学证实。

  二、人之观 最可笑

  有人说,人类认识宇宙,仅仅了解不足4%;其它96%,是暗物质和暗能量,人类还一无所知。即是说,茫茫宇宙,并非空空荡荡,仅仅有几个星球;而这空空荡荡的部分,都充满着“暗物质”“暗能量”;人类所以认为,这是真空,只是没有认识而已。

  人类将能够看见的,称之为“有”,即4%部分;将无法看到的,称之为“无”,即96%部分。这就是“有”“无”共生,“有”“无”一体。

  人类为什么看不到“暗物质”“暗能量”?这是由人类感官所决定的。其它生物也一样,一些远古昆虫进化到现在,成为地下穴居的昆虫分支,视觉器官退化,触觉器官触角,则发达起来。感官的功能,是经过长期进化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人类感官,是在环境差别刺激下,产生和强化的。感觉不到那些“暗物质”“暗能量”,如同水中微生物,感觉不到水的存在一样。人类感官,就是这样被局限的。只能看到“有”,不能看到“无”。

  三、有何来 本无生

  现代民间学者,对宇宙的“有”“无”,有了更加深刻的研究。认为物质具有流体态和刚体态两种形态。通常所说空间,充满流体态物质,流体态物质是空间本体,绝对虚空的空间,是不存在的。流体态物质没有质量,是一种超流体,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无”。

  流体态物质由流体态能量子构成,自诱导运动作用,流体态物质产生涡运动,最终导致流体态能量子转化为,一个孤立的刚体式涡环。这个状如手镯的刚体式涡环,是刚体态物质的最基本单元,是“宇宙之砖”。这就是“无”中生“有”,由看不见的流体态物质,转化为看得见的刚体态物质。

  由“宇宙之砖”,逐级形成光子、电子、质子等,进而形成原子、分子,形成各种物体、天体,直至形成整个宇宙。

  引力场、电场、磁场等各种场,都是源于“宇宙之砖”的场。空间和场的本体,都是流体态物质,即看不见的物质。空间是对流体态物质几何属性的描述,场是对流体态物质动力学属性的描述。

  整个宇宙由流体态物质和刚体态物质组成,刚体态物质是流体态物质的特殊形态,它悬浮于流体态物质中,并不断运动和演化。如果将宇宙比作北冰洋,那么流体态物质就是北冰洋中无边无际的海水,刚体态物质就是漂浮在北冰洋中大小不一的冰块和冰山。

  “有”何来,由“无”生。“无”中生“有”,只不过是人类感觉而已。

  四、天演论 还回报

  那么,“有”能否成为“无”呢?当然可以,并且一直在运作。一方面,流体态物质,不断转化成刚体态物质;另一方面,通过黑洞大爆炸,刚体态物质又转化回流体态物质。

  整个宇宙运转过程,就是流体态物质与刚体态物质,不断相互转化,以及刚体态物质本身不断演化的过程。整个宇宙是稳态的,永恒的。

  “无”中生“有”,“有”“无”转化,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人类自古以来,就在关注和研究。将来还会有更大成果,用于造福人类。

  2015-1-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索与发现
自然法则
人类认识世界的三个阶段,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说起
打开宇宙维度的密码
人类认知原理
[转载]人类认知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