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精神和老克勒主义
上海精神和老克勒主义

 

朱大可/文

上海媒体最近一直在大肆谈论“上海精神”。上海开埠虽然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有点精神的,大约也就一百来年的光景,而这个精神能够放点光彩的,大约也就数十年世间。“老克勒”精神发扬光大起来,成了“上海精神”的核心。这个语词,源于洋泾浜英语“老 color”,用以形容有光彩、腔调和气派的租界男人。

老克勒是这样一种人,即使在最贫困的时候,也要留意自己的打扮,保持整洁油亮的发型、熨得笔挺的条纹西服和腿管很细的裤子、领子洁白的衬衫、纤毫不染的锃亮的尖头皮鞋,一把永不离手的阳伞(它的柄部拥有一个弯头,可以替代西式手杖的功能),说一点洋泾浜的英语(考究的老克勒还讲究发音是典雅的牛津腔还是下三滥的美国水手腔,并为此分出不同等级的圈子),姿态优雅,举止造作,如此等等。49年后,老克勒用劣质的咖啡茶代替南美咖啡,从无产阶级化的平庸中创造着生活的无尽情趣。老克勒就是殖民地上海的中产阶级幽灵。

 

老克勒的对打扮的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对生活情趣的执著追求,是一种非常古怪的信念,它既非国家信仰,也不是宗教情操,甚至不是对金钱的渴望。它只是一种对西方(主要是英国近代绅士的)品位、格调、情趣和体面生活方式的极度膜拜而已。他们是自己的生活教义的信徒,被幽禁在日常美学的牢笼里,并且为之奉献出了全部生命。

这是殖民化城市所能塑造的最奇特的形象。在物资严重匮乏的红色年代,老克勒甚至能够从困境中创造出情趣的奇迹。即使在文革期间,他们也顽强地保持体面和尊严。北京红卫兵是率先对老克勒发难的群体。他们在上海街头看见了这些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怪物,勃然大怒起来,决计要从工人阶级的上海消灭掉这些资产阶级异己份子。老克勒们受到了罕见的羞辱,他们的装束被剥夺,头发被剃成阴阳式,接受了群众的暴力批斗。但在经历了短暂的苦难之后,老克勒又死灰复燃,重新焕发出反革命的青春。

 

唯一能够打败老克勒的是岁月。当年的老克勒如今已经死去或者严重地老去。著名的老克勒代表徐元章,在捍卫他的宝庆路3号花园老宅未遂之后,已经溘然谢世,而由他倡导的周末舞会,也早就偃旗息鼓。新生的小资和中产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却尚未掌握老克勒的信念。他们看起来似乎只在老克勒的外围打转,为殖民地的历史陈迹而激动不已。

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耐人寻味的语义转换——一种极度的英国绅士精神崇拜,正在变成对上海殖民地时代的不倦缅怀。那是上海唯一的文化黄金时代,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它所提供的避难所式的自由空间,把现代文学、电影、戏剧、出版、新闻和教育都推向高潮,塑造了二十世纪第二个文化奇迹,二战爆发以后,这种奇迹再也没有重现。对于大多数“老克勒”推崇者而言,这种缅怀,与其说是在哀悼一个濒死的群体,不如说是一场针对现实的委婉抗议。(原载《东方早报》,微信发表时有所改动)

本文配图皆为陈逸飞画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文溯源·沪上记忆 | 上海滩的“老克勒”侬晓得伐
小小克勒有话说
笃悠悠!上海“老克勒”的24小时是这样过的!
上海81岁老克勒的太太和女儿都在美国,为什么他不去
让文化沙龙催生和滋养人文精神
度过闲暇的方式最能了解一个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