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字记述易经古史—2700年前第一部解读易经的书8
易经实修
读经运动风靡全球,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关注


老徐是读懂《管子》才读懂易经的。《管子》不但是人类现存第一部书,也是第一部用文字解读易经的书。


这是老徐第一个研究发现的。


老徐讲《易经》注重专业和学术,有些人读起来有些艰涩,但要想读懂易经,就要耐心地去读。想读几句警句就读懂《易经》是不可能的,没有捷径可走。


这就是没几个有读懂《易经》的原因。


《管子·轻重戊》:“虑戏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

       

“六峜”在中国古籍中仅见于《管子》。对“六峜”一词的解释,近、现

代研究《管子》的学者均释为“六法”或“八卦”。芮执俭先生在2005年第3期《管子学刊》发表《伏羲“六峜”考》一文,对此作了详细考证,认为“六峜”实际上是中国远古时代“人文始祖”伏羲在“立周天历度”中所创造的对八卦的一种运用方式。

       

一、“六峜”到“六法”的由来,_芮执俭先生考证如下:

       

关于伏羲与易的关系,中国易学史上最传统又最具权威性的说法是《周易·系

辞下》中的伏羲作八卦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但是《管子》却不说伏羲作八卦,而说“伏羲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并非《管子》要标新立异说伏羲“造六峜”,“六峜”这个词,在中国古籍中只此一见,对于六峜究竟是什么,迄今为止,研究《管子》的学者们都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历史上许多研究《管子》的学者对“六峜”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清代学者就有如下多种释义:俞正燮《癸巳类稿·书〈管子〉后》:“宓戏作造六峜迎阴阳,下有九九之数,则峜,计字也。”(又据《汉语大词典》第3卷:按《正字通·山部》:“峜,王若谷曰:六峜其犹《周髀》算法乎?诸家峜义未详,字书皆不载。《委宛编》以六计解之,峜当读如计,以峜有跻音也”);何如璋说:“按八卦始于宓戏。六峜者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也,故云‘以迎阴阳’。造者作为推测之器以验之。《庄子·消遥游》‘承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即此义也。宓戏法日月而作《易》,观天象以造历,演九九以作数,天道明焉,人文启焉”;张佩纶说:“明十行无注本此‘六峜’作‘大陆’,‘大陆’乃八卦二字之误”;⑤洪颐煊说:“‘峜’当作‘佱’。‘佱’,古文‘法’字”;庄述祖说:“‘峜’当作‘佱’。古‘法’字,亦通‘政’。《大戴礼·盛德篇》有‘六政’,疑即‘六佱’”,认为六法即《易通卦验》上所说的乾、离、艮、兑、坎、坤。

       

郭沫若《管子集校》谓“伏羲作造六佱以迎阴阳”,改“峜”为“佱”。郭沫若认为:“‘六峜’古本作‘大陆’。刘本、朱本、赵用贤本以下均作‘六峜’。‘峜’当是‘坴’字之讹,故书应以‘陆’为之。‘大坴’者即乾坤六法之谓,犹易称‘大易’,道称‘大一’也。各本‘大’均误为‘六’。”则“六峜”为“大陆”,“大陆”即乾坤“六法”。郭沫若引闻一多案:《说文》“灋”古文作“佱”,今文作“法”。“峜”疑为“佱”之误。六法者,《易通卦验》上篇说宓戏作《易》而文王演之,孔子赞之,下文列叙“法曰乾”、“法曰离”、“法曰艮”、“法曰兑”、“法曰坎”、“法曰坤”。后文郑《注》云“著六法,则以乾为始,坤为终”,又云“故此六法以乾坤为始终”,是八卦古有六法之称(六爻之义盖本如此)。此曰“宓戏作造六法”,下文曰“周人之王循六法”,谓宓戏始作卦而文王演之耳。

       

此论既出,后世一些学者将《管子·轻重戊》中的“六峜”改为“六法”,多以八卦解说六法。以至近代《管子·轻重篇》的研究专家马非百不得不感叹:“此二字(指‘六峜’)各家解者甚多,然皆猜测之词,不可尽信。仍以阙疑为是。”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对《管子》注译较完整的本子赵守正《管子注译》,文中据郭沫若《管子集校》改“六峜”为“六法”。谢浩范、朱迎平《管子全译》,原文不改“峜”字,但释义仍沿用郭沫若“六峜”为“六法”的说法。同时一些研究《管子》的论文亦多沿用此说。

       

二、“六峜”即“六法”的商榷,芮执俭有不同观点。

       

“六峜”究竟是“六法”?还是“六计”?“六气”?“大陆”?“八卦”?对“六峜”是否还有新的解释?伏羲造的六峜与伏羲作的八卦是什么关系?


芮执俭认为,上述诸种释义虽与“六峜”原义有不同程度的连带关系,但均未阐明“六峜”的本义。

       

关于“峜”就是“佱”、“佱”就是古“法”字的解释,不具备充足的理由,单从文字学角度讲也难以自圆其说:“法”字在《易经·系辞传》中出现过5次,并且所言包羲氏“俯则观法于地”之语即出于《系辞传》。再说,《管子》一书中使用“法”字的频率高达近500次,书中以“法”字命题的章节即达八处之多,如《七法第六》、《法禁第十四》、《法法第十六》、《兵法第十七》、《任法第四十五》、《明法第四十六》、《版法解第六十六》、《明法解第六十七》等等。如果说“峜”就是“法”,为什么《易·系辞传》不以“峜”为“法”?尤其成书时间晚于《易·系辞传》的《管子》仅在《轻重戊》中只此一处不用“法”字,而别出心裁地使用了一个“峜”字,或者说将“峜”误为古“佱”字呢?何况据专家考证《轻重篇》是战国时代的作品,⑿怎么能使用古“佱”而不用新“法”呢?

       

另外,将“六峜”解释为“六计”、“六气”、“大陆”、“八卦”,似乎均欠合理。

       

首先,“造六计”与“迎阴阳”不得解;其二,“六气”也有其相对固定的释义,通用说法一般指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即阴、阳、风、雨、晦、明,有《国语·周语下》韦昭注、《庄子·在宥》成玄英疏、《左传·昭公元年》杜预注等为证。又好、恶、喜、怒、哀、乐也称为“六气”,有《管子·戒》尹知章注、《文选·陆机〈文赋〉》李善注为证。但是,“六峜”怎么成为“六气”?“六气”又如何能够“造”出来?难以解释清楚;其三,如果说“六峜’就是“八卦”,同样需要证明:古人为什么把“六”当作“八”?“峜”当作“卦”?“六”为什么是“八”?“六”怎么样才能等于“八”?显然,仅以“六”为“大”之误、“峜”为“坴”之误,而认为“六峜”即“大坴”、“大坴”即“八卦”,只是一种判断,没有确佐的实证。

       

三、芮执俭认为,“六峜”是伏羲“立周天历度”中所创造的对八卦的一种运用方式。

       

那么,“六峜”究竟是什么?伏羲时代的易是什么样子?伏羲造的六峜与伏羲作的八卦是什么关系?

       

对此,黎翔凤在其所著《管子校注》一书中做了较为详实的考证。黎翔凤指出:“按《通卦验》:‘宓戏生,掸出表,……’卷下列二十四气晷影之长,与《周髀算经》一致。‘六法’之义,与《周髀》合观乃明。《周髀》云:‘冬至从坎,阳在子,日出巽而入坤。夏至从离,阴在午,日出艮入乾。’古代用土圭测日,立八尺之表,每日午测其影之长短,以定二十四气。其在天象,则观其斗柄之旋转。春分秋分,太阳出震入兑,秋分以后偏北,出艮入乾。春分以后偏南,出巽入坤。八卦之位,震兑不移,余六位有变动,观测其变动之位,是为六法。今之《通卦验》‘巽’误为‘兑’,若于更正,则一丝不乱。”

 

 

 

           

                

                     

                

          

 



黎翔凤在肯定闻一多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指出了其考证中的一些问题:譬如闻一多“以‘六法’为八卦之称,不能自圆其说”;另外,“以乾坤为始终,乃明其阴阳之气,非次序始乾而终坤也。”


综合上述,从黎翔凤对“六峜”的考证中,我们首先可以排除“六法”即“八卦”的不确切说法。但是黎翔凤对《周髀》中立杆测影的解释仍然沿用了郭沫若、闻一多“六法”之说。那么“六峜”是不是“六法”?仍然有待进一步考证。

    

考古说明,八卦的根底为天文历法,而并非占卜预测。陆思贤先生考证伏羲氏既起源于立杆测影、天文观测活动。伏羲氏处于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7000多年。《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了少嗥氏部落以玄鸟氏、伯赵氏等主管“分”(二分)、“至”(二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的传说。相传少嗥氏是太嗥氏的后代,太嗥氏就是伏羲氏,这说明远在我国上古时期就有了八节气,以八卦定“八节”之事也可以从《尸子》一书中得到印证:“伏牺始画八卦,列八节而化天下”地下发掘同样表明,在前1万年到前5000年之间,华夏大地已进入农业社会。这个时代已有四时八节的发明,即有了春夏秋冬四季划分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八个节气。这样说来,在远古的伏羲时代,应当是先有八卦,后有“八节”,伏羲氏是用八卦定“八节”,而以八卦中有变动的六卦为“六峜”。“‘峜’含‘去’义”,也就是变化的意思。可见在远古的伏羲时代只出现了与八卦对应的八个节气,还没有产生黎翔凤先生所谓“二十四节气”。据有关考古材料考定,二十四节气大致萌芽于夏商,形成于战国,并于秦汉之时趋向完善并定型

     

芮执俭认为:按《易通卦验》:“宓戏生,……撢度出表”,⒆是说伏羲探索出了立杆测影的办法,结合《周髀算经》开篇周公问商高“包牺立周天历度”之记录,再来理解《管子》“伏羲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为我们考证伏羲造“六峜”提供了明确的关联思维的线索。《周髀》云:“髀者表也”。显然“迎阴阳”就是用圭表测日影之长短,以定八节气。

       

如果《易通卦验》所述确切,我们认为关于圭表的起源问题,不仅限于有学者推测的殷代,或者春秋时代,而是早在伏羲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由此不难看出,《管子》一书中的“六峜”有其独特的含意,“六峜”既非“八卦”,亦非“六法”。“六峜”与“八卦”、“六法’虽有关联,也有区别。确切来讲,“六峜”应当是人文始祖伏羲“立周天历度”中所创造的对八卦的一种运用方式。

       

另外,郭志成在其《走近伏羲》一书中用立体易思想重新解释伏羲造六峜,认为《管子》记载的“伏羲作造六峜”中的“六峜”,就是古代立体易模型的实物,伏羲时代造六峜应该是远古圣人以此观阴阳而定八方,可备一说。郭志成同时指出,现代研究《管子》的学者将“六峜”解为“六法”,进而解释为“六峜”就是“八卦”,仅据《系辞传》伏羲“作八卦”说是难以证明的。


李守力先生在以文物考古对《管子》“六峜”作了更为精彩猜到的解释。

       

《管子》“六峜”是什么?

       

李守力认为《周易诠释》解决了这个难题:六十四重卦在伏羲时期已经完成。朱震《汉上易·丛说》:“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则已取重离之象。何则?离,丽也。离为目,巽为绳。以巽变离,结绳而为网罟之象也。网罟,目也。离为雉,巽为鱼,以佃以渔之象也。”根据文献和考古,八卦、六十四卦一直以筮数卦形式存在,卦名则存在演变,非一蹴而就。《管子·轻重戊》云:“虙戏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周人之王,循六峜,合阴阳,而天下化之。”峜,筮数卦之象形,六峜,筮数有六位,六爻卦,六十四别卦也。

       

李守力认为,“峜”,筮数卦之象形。


 


       

李守力说:商周时期卦,卜筮最初是数字,所以最初占卜出来的卦是数字组合。峜,是数字重叠之形,筮数卦之象形。“六峜”是筮法所得六爻的第一形态,然后按偶数为阴,奇数为阳,转化为阴阳爻。比如,峜字基本是十六一六八一,即上震下震,震卦。

       

天地之数就是筮法数,后人把这些数字按当时五行太阳立法、九宫十二辰太阴历法刻画在玉版上,就是河图洛书。河图、洛书与《易》的关系另外还暗藏于《说卦传》第一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里“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暗藏河图,因为揲蓍、筹算都用十个自然数,即河图数。

       

“参天两地而倚数”则暗藏洛书:一阳生于正北而左旋(顺时针),二阴生于西南而右旋(逆时针)。阳数则参天,参者三也。正北为一,顺时针,一三得三为正东,三三得九为正南,三九得二十七,取个数七为正西,七三得二十一,取个数一,又归于正北。阴数则两地,两者二也。西南为二,逆时针,二二得四为东南,四二得八为东北,八二得十六,取个数六为西北,六二得十二,取个数二,又归于西南。

       

李守力说,这么多考古发现,可以帮助破译《管子》“六峜”之谜。

       

虽然人们的观点不一,说法不一,但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管子》“六峜”独有地触及了《易经》的一个重要概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第一书60:《管子》论易是部天书
【学易笔谈】之二十      六峜与洛书
特大号外!天水陶氏“伏羲八卦石阵”调研报告出炉!!!
简单谈谈《易经》以及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老子本易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9)】——八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