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西医之辨

 2017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是中医界的大幸事、大利好。1982年,把“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写入国家《宪法》;2003年出台了行政管理法规《中医药条例》;这一次从法律层面正式为其“正名”,这将掀开中医药发展新的一页,但依然任重而道远。

 

        中西医之争,可追溯于1875年日本的“废止汉医”。日本文部省医务局官员赴欧美考察医事后订立条例,要求一切从医者必须通过“西洋七科”考试合格后,才能授予开业证书;原中医执业者可以免试,但不得授徒或开学校,但这等于让汉医无嗣自灭。那时我国留学东洋者居多,受其思潮影响颇深,包括鲁迅在内的不少名流学者纷纷主张效仿东洋废止中医。之后百余年间,“废除中医”、“废医存药”的声音仍此起彼伏,尤其是本世纪初一些人以“科学”为名,企图给中医扣一顶“伪科学”帽子,而后置其于死地。

 

笔者以为,中西医之辨,首先要澄清两个错误的认知:一是西医很科学,二是中医能治病。

 

(一)

 

临床医学,无论西医还是中医,基本上都属于经验医学范畴。依托各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在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其本身还是依靠医生的从医经验,例如对于同一张CT片子,经验不同的医生会有不同的结论。又如西医剖腹产,按照解剖原理横切利于肌肉再生,但是经验累积发现还是直切好,尽管他们未必知道横切会把经络切断、当然愈后不佳的道理。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医学是不属于科学范畴的。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个叫做“循证医学”的新概念流行起来,并把矛头直指经验医学,预言经验医学时代行将结束。他们认为真正的科学医学要讲究“证据”,只有经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和统计学检验分析合格通过的,才是“科学”。这种“先贴标签再救人”的做法,漠视临床长期积累的经验,有违医者“治病救人”的初衷,难道是真正的临床医学?

 

        1993年到1996年,FDA批准上市的药物中有1.6%因安全问题被下架,19972000年,FDA批准的药物有5.3%被召回。这些药物难道不都是通过双盲试验的吗?台湾王唯工教授用仪器测得,一些西药服用后,细胞因缺氧而导致麻木、甚至死亡,才产生了症状减缓或消失的假象,看来所谓“科学”的双盲试验也很不靠谱!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一大堆,医生却无法确诊。结果是搭上很多时间、花了不少钱,但依然带着一身不适离开,何故?这是医学统计造成的缘故。首先,检验指标是针对大多数人群统计分析的结果,由于个体差异,你可能已经病了,但还没达到西医给出的病的指标值,于是你“被”没病了;其次,人体达到病的指标是个渐进的过程,显然在这进程中你已经出现了问题,因未达标故不能称之为“病”;再者,一些检查指标与病的关联度并不高,为了显示科学的进步,已急不可待地应用于临床,即使查出某项指标很高,也只能说你“大概、可能、也许”得了某个病,事实上是无法确诊的;最后,一些检查本身也并不科学,如验血,说你血红蛋白偏低,这只代表所抽的这罐血里含量偏少,因为人身体里血液总量是与你的饮食、睡眠、情绪等因素相关而不断变化的,就像在两个容积相同的量杯里放入等量的糖,然后一个杯子加满水,另一个加一半,我们从中各抽20cc,显然满杯的糖浓度偏低,但我们不能说这两个杯子的糖含量是不一样的。

 

西医的科学性,是建立在还原论基础上的,而这恰恰是西医最不科学的地方。所谓还原论,未来学家托夫勒说得很形象:在当代西方文明中得到最高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零,即把问题分解成尽可能小的部分。说它不科学,是因为这种方法适用于线性问题的研究,如机械,但不适用于非线性的高复杂度问题,如生物体。2000年《自然·医学》杂志发表题为“正在转向中的生物医学研究”编辑部文章,文中说到:“还原论生物学研究除了最简单的问题以外,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正是这一方向性的错误,使西方临床医学的未来越走越看不到希望。

 

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如,IL-2是一种免疫细胞活化后产生的细胞因子,纯化的IL-2在体外可以刺激T淋巴细胞生长,但实验结果在体内却具有促进T细胞凋亡的完全背离功能,这就说明系统的任何一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后,它就不再处于原先的状态,其功能与在系统中的实际功能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是还原论的局限。又如,器官移植会产生机体排异,为了减缓这一现象,医生给患者大量服用抗排异药,实际上是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免疫功能,这种把人体作为机器,舍本求末的方法将导致医生只专注于局部病症的解决,而不顾整体性的问题,甚至有人被治死但“手术很成功”之说——这是还原论的异化。再如,现代医学研究从器官到组织、而后细胞、再到分子、直至基因,完全忽视人类作为进化而来的地球上的最高级动物这一事实,人吃的药要小白鼠点头,人生的病要追溯到生命的起源——这是还原论的偏执!

 

西医,离所谓的“科学”越近,将离真正的人类越远。

 

(二)

 

中医药本身并不治病,她始终强调:一是天人相应,人要顺应大自然的变化才能不生病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二是人体有自我修复能力,把不顺畅、不平衡的因素解除,病就会自愈。就连扁鹊这么厉害的神医,也不认为自己有多大本事。《史记·扁鹊传》中所记载:一次扁鹊路过虢国,听人说太子早晨突然死了,现尚未收殓。扁鹊请求为太子诊断,而后为其扎针,太子渐渐地苏醒。消息传开,皆说扁鹊能起死回生。扁鹊却道:“余非能生死人,因其自当生,余使之起耳”。意思是说,是他自己存有生机,我只是扶了一把而已。

 

关于中医理论。主要是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臓象学说。医者易也,不仅说明中医理论来源于《易经》,还主张中医临床当随机应变,知常达变,灵活变通。《易经》把宇宙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高度概括,“一阴一阳谓之道”,此乃宇宙之大道,而大道至简,中医也必须“法于阴阳”。欧洲哲学权威捷恩指出:“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西方对经络也做过大量研究,也有证明其存在的科研成果发表,只是非主流而已。那种说现代科学无法证明经络的存在,纯粹是胡说。神农氏尝百草,尔后指出各药之性味、归经等,而我们每天吃了很多食物,谁能说出红枣、桂圆、绿豆分别入哪条经吗?这必是天真、得道之人之所为。故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然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缪也”。可见,古人是通过内视返观、内证实验建立起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这样一套中医理论体系的。

 

台湾王唯工教授用中医“三部九候”的方法制作了一台“脉诊仪”,不仅证实了《黄帝内经》所说的十二条经络客观存在,而且还证实了各味中药的归经问题。他发现心臓泵出的血液,是通过共振机制进入十二条经络的,食饮某味药、或针刺某条经,会影响这条经的供血量,血液进入多了谓之补、少了谓之泄。他还一一验证了中医所说的臓腑五行关系,发现所谓相生就是两者供血同步升降,所谓相克就是两者存在零和关系,《内经》上所说的相生相克关系基本上都被其“脉诊仪”所证实,唯有《内经》上没有提到的“火克金”,他也未能测到。王唯工为之写了一本书叫《气的乐章》,在台湾和大陆均有出版。

 

关于中药效用。经过内视返观、内证实验建立起的中医理论、中药配伍的系统性、有效性,是不应有什么疑异的。但笔者还是想针对反中医药者的一些观点进行必要的批判,以正视听。他们大致有几种观点:一是,认为草药是全球古人类都有的东西,所以中医药很原始、很落后。实际上使用单味草药,各国家各民族都有,但唯有中医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配伍来调和药性的。按照“君臣佐使”进行配伍,君药主攻,臣药相辅,佐药纠偏,使药引导,各司其职,既能攻其主证、又可防其偏性,实乃中国人的大智慧。二是,中药把许多稀奇古怪、甚至污秽之物入药,完全凭空臆造。我们不排除有故弄玄虚或随意比类制出的伪药,但大部分常用药或者《神农本草经》里的药都是可信的,因为这是经过长期临床或内证实验检验过的。三是,认为中药未经双盲试验就有安慰剂之嫌。西医认为有40%的病是可以自愈的。既然如此,为什么非要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来对付本可以自愈的问题呢?因为西医不辨虚实,甚至搞不清病愈的方向,而中医有八纲辨证,能弄清病程发展趋势。四是,有提出“废医存药”,认为中药是有效的,但中医理论不行。事实上,许多带有胡、番字的中药都来自西方,正是因为中医理论,才使无论来自何处的药物都能为我所用并且有效。中药离开中医不行,但中医离开中药照样可以,因为中医本来就是通过“导、引、按、蹻、砭、针、灸、药”、甚至祝由的手段“杂合以治”而形成的临床医学,中药只是其中一种治疗方法,且上古之人“杂合以治”,用药是最后一步。

 

2002年底SARS疫情在32个国家和地区蔓延,至20037月,全球病例总数8422例,其中中国内陆5327例,香港1755例。全球SARS平均病死率11%,台湾27%,香港和新加坡均为17%,而中国内陆因中医药的介入,SARS病死率仅为7%!其中,广州是中医介入最早最深的,其病死率全国最低,不到4%。特别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治疗50余名SARS病人,无一例死亡,医护人员也无一例感染,其每例治疗费用最高仅5000元人民币,不到西医主治的1/10,且尚未发现明显的后遗症。道理很简单,中医无需搞清楚是什么病毒在作祟,只需知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让气血、经络疏通顺达就能解决SARS及其类似的问题

 

关于简便验廉。中医药讲究整体平衡、辨证施治,其在临床实践中的“简、便、验、廉”特色,令全世界林林种种的各类医学难以望其项背。何故?中医的“导、引、按、蹻、砭、针、灸、药”,基本上是通过调形、调身、调心、调神等,以调节气血的疏通畅达,并依靠人体本有的自愈能力来达到治病的效果,故谓之“简”。中医“治病求本、诊病求末”,“有诸内必形诸于外”,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就能知道病之所在,故谓之“便”。几千年来中医药保障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到今,也正是有了中医药,才使中华民族避免了像欧洲鼠疫肆虐长达3个世纪的大灾难,故谓之“验”。正是因为上述的诸多原因,才让中医“廉”,也正是中医的“廉”,才使得中医在当下“一切向钱看”的“拜金”社会中日趋式微!

 

中医有时表现得太“神”,让许多人觉得神得离谱。其实道理并不复杂,因为“造物主”创造这个世界万物必是循着相似的原则和逻辑进行的,这原则和逻辑就是“道”。现在基因研究也发现,人和动物的基因基本是相同的,其差异在于脱氧核苷酸顺序不同,也就是长链的内部顺序不同。其相似性,就是“道”;其不同处,就是“易”

 

孙思邈《千金要方》中说“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例如,“五运六气”就是运用日、月及各大行星对人类的影响而总结的规律,今年是丁酉年,为“木不及”之年,农作物会欠收,肝病及呼吸道疾病容易流行,这不,现在H7N9流感又开始猖獗。又如,用“取象比类”方法来寻找和验证药物,像白术、苍术这两味中药,取自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其功效是祛湿,其中,白术来自根部,可去下焦之湿,苍术来自树梢,可燥上焦之湿,百试不爽。再如,中医采用“远端取穴”,我们常对右脚上的问题,在左手上取穴针灸,效果神奇,想想我们走路是否是迈右脚伸左臂,原来它们是受同一套系统指挥的。还有,我们用“子午流注”可以帮助诊断,如肝经行经时间是丑时(凌晨13点),肺经是寅时(35点),经常性晚上丑时会醒来的人,肝上有问题,而且在人身上从右到左,1点左右醒的人是右边肝上长东西,2点在中间,3点在左边,甚至比仪器检查还准,中医发现后半年病人才在CT上查出。等等,不一一列举。

 

《本草纲目》上说到“白术”时讲有一种怪病叫“髓溢病”,其“牙长不休”(渐至张口进食亦感困难),用白术煎汤漱口兼内服,有效。广西的刘力红医生大学期间读到这里觉得非常可笑,但后来遇到一位脚踝骨质增生很严重的病人,他试着用白术煮水后让其泡脚,结果治愈。所以,遇到不理解的东西,正确的态度是“存疑待考”。

 

中医,离所谓的“科学”越远,则离我们的人类越近。

 

 结语)

 

同样是肉,鸡肉是热性的,猪肉是凉性的,其性味之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会不一样的。但西方人只会从其脂肪、蛋白质等方面理解它们的差异,这是物的层面、量的层面。而中国人则会从更深、更高的层面去体悟其不同。这或许是中西医的根本差别:慧根上的差异!

 

何谓科学?科学即“人类的理性”。而人类理性有几个层面,包括价值理性,结构理性,工具理性。如,中国人吃“鱼翅”、西方人吃“鹅肝”,当你知道它们是如何而来的,现代的“价值理性”就会拒绝食用。营养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过量食用,这是“结构理性”所致。以数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代科学技术,充其量也就是一种“工具理性”,而且它并非是唯一的“工具理性”。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工具至上”会把人类带入灭顶的深渊。正如恩格斯在100年前就说过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在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结果,但是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次结构又取消了。

 

西医不正是如此吗?

 

世界医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的自然哲学,以解决高难度复杂问题。中医现代化的方向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发展诊断装备,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与中药的关系
不悟空,哪来究竟? ――
顺从自然的如何认识中医中药+见闻浅思杂录十八:脾阴虚浅谈+冬季上火,不同人群用不同中药
中医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经验学。
本草求真:用中医理论指导用西药--西药中药化 !
感恩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