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歌诀14:落叶松枯梢病菌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歌诀14:落叶松枯梢病菌

1 概述(详见2017-12-23推文)

2 各论

2*1美国白蛾(详见2017-12-30推文)

2*2杨干象(详见2018-1-6推文)

2*3红火蚁(详见2018-1-13推文)

2*4枣实蝇(详见2018-1-20推文)

2*5薇甘菊(略)

2*6松材线虫(详见2018-1-27推文)

2*7苹果蠹蛾(详见2018-2-3推文)

2*8红脂大小蠹(略)

2*9 松疱锈病菌(详见2018-2-10推文)

2*10锈色棕榈象(详见2018-3-3推文)

2*11双钩异翅长蠹(详见2018-3-10推文)

2*12青杨脊虎天牛(详见2018-3-24推文)

2*13扶桑绵粉蚧(详见2018-3-31推文)

2*14落叶松枯梢病菌Botryosphaerialaricina (Sawada) Shang

落叶松枯梢病菌,罪魁祸首是真菌;危害幼苗和大树,落叶松类人工林;615年的幼树,该菌尤其爱光临;寄主罹病枝梢死,针叶脱落树长停;不能成材或死亡,北方松林多留心。该病只惹当年梢,一般先从主梢侵;后由冠上向下延,茎部茎轴绿褪尽;淡褐颜色变褐色,凋萎变细较分明;枝梢顶部弯如钩,逐渐脱叶弯部茎;仅留几簇枯死叶,紫灰色叶在梢顶;病时新梢已木化,病枝枯梢直立型;病叶全部脱落掉,患病苗木常无顶;翌年新梢再枯死,侧生小枝代梢挺;年复一年梢成丛,树冠变成扫帚形;树高停长小老树,整株死亡是常情。顶部枯萎叶丛背,密生黑点是病症。东北地区枯梢病,七八月份最流行;六月下旬初发生,九月下旬传染停。越冬菌藏表皮下,传播是从伤口进;无性类型反复发,一年一次有性型。迎风地带发病重,我国霜冻主诱因;多雨高温流行重,染病轻重看树龄;一两年内新栽树,不易发病或很轻。自然传播靠风雨,有效距离比较近;远途离传播靠调运,植株残体带菌行。该病适生有范围,35-45°N要搞清;苗木生长之季节,廿天一次查病情;疑似病苗立拔除,集中销毁不留根;苗木晚期控肥水,促进木化增抗性;苗木出圃再复查,健康苗木来造林;加强管理树健壮,发现病树及时清;油剂烟剂来防治,五氯酚钠多菌灵。

(全文结束)

落叶松枯梢病菌在我国主要危害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海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黄花落叶松、朝鲜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等植物。

落叶松枯梢病是落叶松人工林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真菌病害,不仅危害落叶松幼苗、幼树,而且能危害30年生大树,尤其对6 ~ 15年生幼树危害最重。该病自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北方落叶松林严重发生以来,已扩散至8省(自治区)的100多个县(市)。寄主罹病后,枝梢枯死,针叶脱落,连年发病和危害严重时,枯枝成丛,生长停止,不能成材,甚至死亡。2004年被列入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

该病只发生在当年新梢。一般先从主梢开始,然后由树冠上部的枯梢逐渐向下扩展蔓延。茎部或茎轴逐渐褪绿,由淡褐色变为褐色,凋萎变细。枝梢顶部弯曲下垂呈钩状,自弯曲部位逐渐脱叶,后期仅限梢顶部残留枯死叶簇,经久不落,呈紫灰色。发病较迟的新梢已木质化,病枝不弯曲下垂而呈直立型枯梢,病叶全部脱落。因此,病部以上枝梢枯死,使苗木成为无顶苗。病梢上常有固着不落的树脂块。在幼树上,翌年新梢也同样发病枯死,由侧芽生小枝代替原主梢,这样年年发病,枯梢成丛,树冠呈扫帚状丛枝,高生长停止,形成小老树,甚至整株死亡。

顶部枯萎的叶丛,在发病15 ~ 20 d后,叶背面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和少量未成熟的子囊座。顶部叶丛可保留到翌年春季。8月末到翌年6月,在罹病新梢上,特别是弯曲处的枝条及凹陷处可见散生或丛生的小黑点,大部分为子囊座,少数为分生孢子器。

子囊座壳状,瓶形或梨形,黑褐色,大小为190.0 ~ 310.0 μm × 230.0 ~ 80.0 μm,单生、群生或丛生于病枝表皮下,成熟后顶端外露。子囊腔中排生子囊,棒形,双壁,有假侧丝。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呈两行排列;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至宽纺锤形。

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大小为127.0 ~ 250.0 μm × 110.0 ~ 230μm,群生于顶梢残叶背面和病梢表皮下。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大小为19.0 ~ 35.0μm × 6.5 ~ 12.0 μm,性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单生或丛生于病枝表皮下,性孢子梗细长,性孢子短杆状或椭圆形,无色。

在东北地区,病害一般在6月下旬或7月初发生,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流行盛期,9月中、下旬为流行终止期。病菌以菌丝、未成熟子囊座或残存的分生孢子器在罹病枝梢及顶梢残留叶的表皮下过冬。翌年6月子囊座成熟,6 ~ 8月成熟的子囊座及分生孢子器在降雨后吸水释放出孢子。孢子借风、雨水飞溅和冲淋传播。病菌从伤口侵入寄主,潜育期10 ~ 15 d,繁殖期20 ~ 25 d。无性型一年内可多次重复发生,有性型一年内仅发生一次。

在我国发病的主要诱因是霜冻,生长在迎风地带和公路两侧的林分发病重。多雨高温(旬平均气温20 ~ 25 ℃)天气病害易流行。落叶松苗木造林后1 ~ 2 年一般不发病,或发病很轻,3 ~ 4 年后才开始发病。林分密度在3500株/hm2以上时,病情有明显加重的现象,而在2500 ~ 3000株/hm2左右时,病情明显偏低。

病原菌的自然传播主要靠雨水飞溅和风传,有效传播距离一般不超过300 m,该病原菌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靠调运带病植株。苗木、接穗、枝桠是直接带菌者,带有小枝梢的原木和小径木也能带菌。

该病害发展最适温度是旬平均气温20 ~ 25℃之间,低于18℃或高于27℃均不利病害的发育。5 ~ 6月温差≥12℃、日最大风力≥4 m/s ,以及6 ~ 7月降雨量联合作用是该病的发生的必要条件。适生区主要位于35° ~ 45°N,年降水量在450 ~ 1000 mm,≥10℃的积温在2000 ~ 3500℃之间的温带湿润、半湿润的丘陵及低山地区(海拔低于500 m)。

加强疫区苗圃管理,在苗木生长季节中,要实行定期检查病苗制度,及时消毁病苗及可疑苗木。苗木(含接穗、插条)调运时,经检查带病率在5%以上的,必须就地全部销毁,5%以下的(含5%)须限时重新选苗打捆,经复查合格后方可调运。原木及间接带菌材料,须限时逐根清除附带的枝梢并集中销毁,经复查合格后方可调运。在苗木生长季节,每15 ~ 20 d检查一次,发现病苗(含疑似病苗)应立即拔除、集中销毁;苗木封顶前1个月(或高生长停止前半个月)停止追氮肥,8月后严格控制灌水,防止苗木晚期徒长,降低抗病力;苗木出圃前和造林过程中应进行复查。营造混交林,造林地应避开迎风面或易受风害的地方,栽植阔叶树种作为保护带。对10年生以下的落叶松人工林发病林分,要搞好除草松土,清除病腐木,剪除病梢等措施,控制侵染源。对10 ~ 20年生的落叶松人工林发病林分,可根据发病程度,首先要以间伐的方式,清除病腐木和被压木等,降低林分病情;对落叶松生长极度衰退、病情严重而无望成材的林分要及时伐除,改换适宜树种,对发生面积较大的重病区和重病林分(感病指数30以上)要在做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应用森保1号+灭病威1 000倍的混合药剂(1∶2)进行常量喷雾防治,也可应用10%百菌清油剂进行超低量喷雾防治,防治2次最为理想,在郁闭度高林龄较大的林分可采取多菌灵、百菌清、五氯酚钠烟剂防治,用量15 kg/hm2分两次进行,防治效果可达到60% ~ 80%。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在实施化学防治前,应首先清除病损木、被压木,剪除病梢,这样效果会更好。采用10%多菌灵、50%灭病威等药剂(40:15 000)喷药处理也可有效防止该病害的发生。

文献来源落叶松枯梢病菌 中国森防信息网2015-05-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树的腐烂病及其防治方法
红松流脂溃疡病防治
森林病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农药基础知识学习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