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不好字没关系,能看懂美丑就行!陈振濂教你欣赏书法之美

面对展览中琳琅满目的书法作品,拍卖场上风格各异的书法拍品,你是否曾迫切希望了解怎么样的才是好作品?

每当这时候,你是不是也无比遗憾没有时间系统学习书法,也因此无法看懂这些作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会写并且写得好的人能看懂书法。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我们熟知的大收藏家乾隆皇帝。他的收藏数量与水平有目共睹,虽然曾出现过个别误判,但他对“三希堂”法帖的收藏,以及对不少藏品独到的鉴赏眼光,着实令人佩服。

王珣《伯远帖》(三希堂法帖)

而这得益于他从小到大在皇家收藏品中的熏陶,如果按照我们之前的想法,乾隆皇帝的字画水平一定要非常不错,他才能有如此鉴赏水平。

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

且不论被业界频频吐槽的乾隆题跋,乾隆皇帝的画作,似乎也完全没有能够进入书画史中的佳作。

乾隆的题跋

可见,并非首先要自己会创作,才能够做一名优秀书画欣赏者。

放眼世界,我们熟悉的古根海姆家族也是一个有趣的例子。

这个家族在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地都开设有博物馆,并将在立陶宛和中国筹备设立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除了与大多数博物馆一样,收藏有大量艺术品外,其建筑本身也是一件颇具艺术价值的建筑艺术品。但古根海姆家族的收藏家,都是画家么?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答案也是否定的,尤其是那位传奇的女收藏家佩吉·古根海姆,她本人不会画画,但在后现代主义支付杜尚的带领下,她学会了“区别什么是超现实主义,什么是立体主义,什么是抽象画”。

在那之后,她签下了波洛克,一手捧红了这位美国艺术家。

波洛克作品前的佩吉·古根海姆和波洛克

在世界大战到来前夕,在所有人忙着逃难时,她以精准的眼光和超人的胆识,定下了“日入一画”的目标,最终以4万美元,买下了包括毕加索、达利在内的20世纪重要艺术家的约50件作品,这个价格在如今,大约只能买到其中一张作品的一个角了。

佩吉·古根海姆与她的藏品

不可否认,佩吉的审美眼光在当时是多么的超前,甚至连卢浮宫也因没有看到其中价值,而以“它们没有保存价值”,错失了这批作品。

佩吉·古根海姆虽然没有乾隆皇帝那样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但在后现代主义之父杜尚这样的名家带领下,她迅速融入了艺术圈,掌握了看懂艺术品的方法,具备了独立欣赏艺术品和判断艺术价值的能力。

杜尚《泉》

如果你还在羡慕她,那么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若你也是想学着看懂书法之美的好学者,你不用会写书法,有一位名师,将带领零基础的你进入书法的世界,带你学会看懂书法,这位名师就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

《书法美育》书影

2020年,陈振濂从在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大学几十年致力于高等书法教育经验和思考出发,写作了《书法美育》。在书中,他从书法史中精选了100种经典法帖,借助这些经典名作,他将帮助你建立书法史脉络,解开大多数人对书法之美的误解:并非端正和工整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各个时代、不同背景之下孕育出的书法作品,有其不同风格的书法之美。就如画得工不工整,不是判断一幅画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方面的例子,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之前提过的波洛克的滴彩画,或是莫奈的《睡莲》,这些作品与达·芬奇的《蒙达丽莎》、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相比,前者更抽象,而后者更写实,但如果一定要说后者为好,前者为不好,或许也不那么恰当。

莫奈《睡莲》 

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书法也一样,不同风格的作品,有不同的判断标准,熟悉了各个风格和个中标准,就不难欣赏琳琅满目的书法作品了。而要了解各类作品,最简单直观的方法,自然是从最经典和公认的好作品入手。

《书法美育》中的这100件经典作品,不是凭某个人的好恶评判出的好作品,而是自作品创作以来,经历朝历代人们不断品鉴后得出的好作品。陈振濂以它们为切入点,解读不同时代背景、不同风格的作品之所以为经典名作,以期让你真正理解书法,懂得欣赏书法。

《书法美育》
陈振濂 著
定价:86.00元,限时8折
特价:68.8元
点击下方小程序立即下单抢购
☟☟☟

交易担保 书法理想生活馆 书法美育|陈振濂 著,限时8折,点这里立即下单>> 小程序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分几期,向想要跟着名师学会看懂书法之美的你展示其中奥妙。

商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因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线条以直冲的横直斜线为主,间有曲弧线,曲直交叉,结构章法疏密相间且进退有序。字形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汉字的结构体系初具规模。

西周《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所造,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内壁有铭文,共计291字,是存世最大的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晚清时期出土于陕西宝鸡,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其铭文庄严凝重,古朴浑厚,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章法规整,布局分左右两段,奠定了西周时期长篇铭文布局的规范。其字线条质朴生拙、苍茫浑厚,有早期金文特有的“肥笔”和“波磔”笔画,有一定的装饰意味,静穆中有生气。整体格局恢宏雄伟而不失敦厚,气势磅礴。

西周《散氏盘》铭文

散氏盘为西周厉王时器物,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盘高20.6 厘米, 口径54.6 厘米,腹深9.8 厘米,底径41.4 厘米,重21.31 千克。内底铸有铭文19 行, 357 字,记述的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其铭文奔放率意、朴拙自然,是西周晚期金文的典型代表。线条拙厚凝练,粗细曲折变化丰富,富有节奏感,可谓“开草篆先河”。字形扁平,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 体势欹侧,朴厚稳健又奇古生动。

西周《虢季子白盘》铭文

虢季子白盘为西周宣王时器物,高39.5厘米,口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重215.3千克,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青铜盘,也是商周时期最大的水器。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季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受周王设宴封赏,虢季子白因铸此青铜器盘以为纪念。晚清时期出土于陕西宝鸡,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盘铭文线条瘦劲流畅,已不见早期金文中的肥饰笔画,字形瘦长俊秀,章法纵横有致,刻意拉开间距,布局疏朗,与西周其他时期的金文有鲜明区别,更显清丽秀逸,是西周晚期金文书法佳品。

西周《毛公鼎》铭文

毛公鼎为西周宣王时器物,高53.8 厘米,腹深27.2 厘米,口径47 厘米,重34.7 千克。由作器人毛公得名。铭文32 行,近500 字,乃现存最长的青铜器铭文, 记录策命重臣毛公辅佐周王之事,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其铭文壮丽沉雄,彰显了一派礼乐祥和的雅正气象。字体平整修长,遒劲舒畅, 静谧凝重。铭文依鼎布势,行列清晰,随器物形状呈弧状排列,为金文中仅见。整体纵横有序,气势磅礴,庄重威严,被称为金文中的庙堂之作。

战国《石鼓文》

《石鼓文》为战国时期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发现于唐初,共十枚,高约100厘米,径约66.7厘米,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十枚共十首,计718字。内容系君王臣公们的征旅渔猎场面。关于石鼓文的凿刻年代,学界普遍考证为先秦,但对于确切时间看法不同,唐兰先生考证为秦献公十一年(前374)。原石现藏故宫博物院。

《石鼓文》文字是由大篆向小篆演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结体以方形和长方形为主,体势整齐,端庄凝重。线条圆润饱满,古茂遒朴。唐张怀瓘《书断》评曰:“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战国《青川木牍》

《青川木牍》,1979 年出土于四川青川郝家坪50 号墓,共2 件,每片木牍长46 厘米,宽2.5 厘米,厚0.4 厘米,两面均有墨书,正面3 行,记录战国晚期秦武王二年(前309)和四年(前307),王命左丞相甘茂更修《田律》等事,被视为目前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现藏四川博物院。

此木牍书法笔法流畅,率意生动,篆法隶势明显,为秦代早期隶书,是大篆快写趋向隶书过渡时期的作品,与钟鼎所铸金文的严整、匀称大相径庭,展现出与金文系统不同的审美意趣。

秦《云梦睡虎地秦简》

《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12月出土于湖北云梦县城西睡虎地秦墓,共1155枚,残片80枚,每片竹简长23.1厘米至27.8厘米,宽0.5厘米至0.8厘米。写于战国晚期至秦始皇时期,内容主要为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等,是十分重要的史料。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此简牍书法字形仍保留篆书痕迹,但笔画已开始朝横向取势。线条浑厚丰润,但隶书的掠笔、波挑等用笔在该简中已经出现。行笔丰富流畅,笔画质朴生动,为从秦篆脱胎而出的早期隶书。

秦 李斯《峄山刻石》

《峄山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者。由李斯撰文并书,内容为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原碑被北魏太武帝登峄山时推倒。今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峄山刻石》为宋淳化四年(993) 重刻,南唐徐铉根据原石拓本临写,郑文宝刻。通高218厘米,宽84厘米,两面刻文, 共15行,满行15字。

此碑书法端庄严谨,线条圆润流畅,挺匀刚健。结体修长,上紧下松,结构稳健匀称,法度严谨。章法布局行列整齐,规矩和谐。冷峻的秩序感取代了自然活跃的书写布白,充分体现了秦一统天下的威严。

西汉《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是西汉简牍书法的典型代表。因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和甘肃嘉峪关以东的金塔县肩水金关被发现,而得名“居延汉简”。共两万余枚,内容均为管辖区内的屯戍文书,大到军务的传命交涉、贸易往来,小到被告的口供,甚至马匹管理等,事无巨细,系统地反映了汉代边塞的屯戍生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些文书的书写者大多为军中的下级官吏或普通将士,书法较官方铭石书法更粗犷率真。书体以隶书和隶草为主,书风多样,或敦厚朴茂、古雅端庄,或轻灵飘逸、烂漫多姿,或字形工整、结构严谨。

西汉《五凤刻石》

《五凤刻石》,又名《鲁孝王刻石》,刻于西汉鲁孝王三十四年,即五凤二年(前56),后于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重修曲阜孔庙时移入孔庙,现存孔庙东庑。刻石横71.5 厘米,左高38 厘米,右高40 厘米,厚43 厘米,3 行,共13 字,曰:“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

曲阜西汉时期的刻石大多采用小篆书体,但《五凤刻石》的字形已经摆脱了小篆的体态,只是用笔仍保留有篆书意味,简质古朴、厚重奔放、刚劲雄强但又不失生动。

新莽《莱子侯刻石》

《莱子侯刻石》,又名《莱子侯封田刻石》《莱子侯封冢记》《天凤刻石》《莱子侯赡族戒石》。刻于新莽天凤三年(16),原石发现于山东邹城卧虎山下,现存山东邹城孟庙。刻石长79厘米,高56厘米,厚52厘米,7行,每行均有直界,行5字,共35字。

此石书法骨气洞达,融篆籀之意写隶书,朴拙遒劲,古茂奇瑰。刻有竖格线和装饰斜纹,行中各字间距较大,字形偏扁,松而不散。整体气势开张,自然率意,趣味横生。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称其“以篆为隶,结构简劲,意味古雅”。

东汉《袁安碑》

《袁安碑》,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92)立,现藏河南博物院。碑石已残,每行末一字及碑额均已损佚,现存碑高153 厘米,宽约74 厘米。碑文共10 行,行15 字,有洞穿在五六行之间,正当碑中,为汉碑之所仅见。碑文内容为袁安一生的仕途经历。

此碑是汉代篆书的典型代表。体态宽博流畅,线条遒劲婉转,骨力劲拔。其较《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为代表的秦篆,在圆融中增加了方意,柔中带刚,更显浑厚古朴、端庄稳重。

东汉《祀三公山碑》

《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共10行,每行7字至20字不等。清翁方纲考证其刻于东汉元初四年(117)。该碑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为元氏县令王治岐在元氏县城外访得,现存河北元氏县西北封龙山下。

此碑书法字形变篆书的修长为方,体态古拙宽博,雄强稳重。笔画由秦篆的圆转变为方重之笔,生涩峭厉,冷峻生辣之下更显古茂朴拙。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云:“《祀三公山碑》,篆之变也。”杨守敬《平碑记》评价此碑云:“非篆非隶,盖兼两体而为之。”

东汉《石门颂》

《石门颂》,全称《汉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十一月,刻于陕西汉中褒城县北褒斜谷石门崖壁,现藏陕西汉中博物馆。此刻石高261 厘米,宽205 厘米,共22 行,每行30 字至31 字不等。王升撰文, 记载了司隶校尉杨孟文主持修复褒斜栈道的事。

此碑书法笔画古厚含蓄,瘦劲沉着,布局参差错落,结字放纵舒展,横向开阖之势鲜明,洒脱自如,意趣横生,是汉隶中奇纵恣肆风格的代表作,素有“隶中草书” 之称。杨守敬《平碑记》云:“其用笔如闲云野鹤,飘飘欲仙,六朝疏秀,皆从此出。”

东汉《乙瑛碑》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153)刻,无额,18行,行40字。碑文记载鲁相乙瑛请在孔庙设置“百石卒史”,执掌祭祀的公赎。原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礼器》《史晨》并称“孔庙三碑”,历来为书家所重。

此碑法度严谨,骨肉停匀,古朴浑厚,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用笔方圆兼备,结体方整,字势开展。清方朔称其“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何绍基称此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东汉《礼器碑》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敕碑》等,东汉永寿二年(156)立。四面刻字:碑阳16 行,其中正文13 行,行36 字;碑阴3 列,列17 行;左侧3 列,列4 行;右侧4 列,列4 行。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整孔庙、置办礼器之事。

此碑书法瘦劲宽绰,端严峻逸。笔画刚健遒劲,结体寓欹侧于平正中,清劲秀雅而得肃穆超然之神采。清王澍《虚舟题跋》评其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又云:“无美不备,以为清超却又遒劲,以为遒劲却又肃括。自有分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

东汉《封龙山颂》

《封龙山颂》,也称《封龙山碑》,东汉延熹七年(164)十月为祀山颂神而刻立。无额无穿,15行,行26字。原碑位于河北元氏县西北之王村山下,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为元氏知县刘宝楠访得,移置城中文清书院。后此碑在搬移中断裂为三,下落不明,有拓本传世,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此碑书法线条圆厚,锋芒内敛而奔放,有篆籀之意。字形方正古健,平中出奇,表现出宽博、豪放、雄肆的美感。杨守敬在《平碑记》中称此碑“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东汉《史晨碑》

《史晨碑》,为并刻于一石的两碑,以碑之正刻、阴刻分为前后。碑正刻《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称《史晨前碑》,刻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17 行,行36 字, 记载鲁相史晨及长史李谦奏祭祀孔子的奏章。碑阴刻《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称《史晨后碑》。14 行,行36 字,记载孔庙祀孔子之事。此碑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此碑书法笔意遒练内敛,笔法古朴厚实,结体方整,端庄典雅,气象端庄肃穆, 俊雅沉古。清方朔评价此碑云:“书法则肃括宏深,沉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 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

东汉《西狭颂》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篆额有“惠安西表”四字,故又名《惠安西表》。东汉建宁四年(171)六月刻于甘肃成县西狭中段青龙头。摩崖石刻,高220厘米,宽340厘米,20行,共385字,记载武都太守李翕生平,歌颂其为民修复西狭栈道,为民造福的政绩。碑文末刻有书写者“仇靖”二字,开创书家落款之例。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

此碑书法方整古朴,刚健整饬。结字高古,线条遒劲朴厚,方圆兼备,雄强凝重又不失意趣。杨守敬评论说:“方整雄伟,首尾无一字缺失,尤可宝重。”

东汉《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始刻于东汉熹平四年(175),灵帝为维护统治地位,命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经抄刻成石书,历时八年,刻成46 块石碑,立于太学门外。每块石碑高3 米多,宽1 米多。石碑后因战乱被毁,自宋代以来偶尔有石经残石出土,现主要分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洛阳博物馆及中国国家图书馆。

此碑书法点画平厚,布置匀称,字形多方正,取势中规中矩;严谨规范,整饬静穆,雍容端正;集汉隶之大成,是东汉隶书成熟期方整平稳风格的典型。

东汉《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东汉中平二年 (185)立。碑高约272厘米,宽95厘米。碑阳20行,行45字;碑阴5列,字数不等。内容为王敞记录的曹全生平。明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合阳县旧城。明末断裂,因此拓本有“断前本”和“断后本”之别。1956年移入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

此碑书法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整体舒展超逸,风致翩翩;风格秀逸多姿又不乏骨力,充分展现了汉代隶书的成熟风格。清万经评此碑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东汉《张迁碑》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中平三年(186),穀城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张迁之功德而立。原石位于山东东平州学(今山东东平县),明代出土,现存泰安岱庙碑廊。碑阳15行,行42字;碑阴3列,上2 列19行,下列3行。碑额篆书题“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12字。

此碑书法方整雄浑,朴拙茂密,古妙异常;线条质朴浑厚,方圆兼备;字形方正古拙,端正中见揖让错综,拙中寓巧;整体排布疏密变化,错落有致,殊多生趣。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评曰:“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

东汉张芝《冠军帖》

张芝(生卒年不详),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善作草,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磔,成一气呵成、上下牵连的一笔书。三国韦诞称其为“草圣”,对后世王羲之等草书家影响颇大。

张芝墨迹今已不存,仅于《淳化阁帖》中有四帖传刻,题为“汉张芝书”,其中的第一帖就是《冠军帖》。此作用笔方圆兼备,点画精妙;线条飞动流走、刚柔相济;字势收放变化,连绵呼应,相得益彰。因东汉尚未出现如《冠军帖》这样接近狂草的书风,所以数百年来众多学者认为此帖非张芝所书,而作者究竟是谁,至今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

《书法美育》

陈振濂精选100件书法史经典法帖

以高清图像再现原作细节

从剖析作品开始,手把手教你看书法

用通俗的语言,解读经典之所以为经典

建立起一个关于艺术、关于书法的基本认知框架

我们的艺术立场,不是通过单纯的理论说教、概念清理即可获得的,对于一个书法初学者而言, 直接的方法是借助经典法帖,因为它们是最可把握的艺术对象。

学习者可以通过书中的一百多件名品名作,了解它们的作者背景、创作情景、历史定位、艺术高度,记忆它们的书体、个人风格、技法特征、材质格式、历史流传、文献著录等,以建立起一个关于艺术、关于书法的基本认知框架,提出一个最初步的“书法艺术”的整体概念。

梳理书法史脉络,讲述书法之美

跟着名家,掌握如何看懂书法

一百件书法经典名作,就像是学英语时的单词,而背诵单词,就是学好英语首要的基本功。

熟读默记表现为物质的法书名帖经典的“单词”,再进行审美组合与分析,从而把握书法艺术庞大浩瀚的艺术世界。

切忌在应该努力背诵记忆“单词”阶段,去大谈泛泛不着边际的“神采”“化境”之类,奢华虚浮,不得要领,导致几十年耗时费力下来还在书法艺术的门外空转圈。

以风格作为切入口

感受点画撇捺的线条魅力

书法学习不是写字学习。写字是掌握文化技能,必须从“技”,如点画线条细节开始,而书法艺术学习则是培养高尚情操和审美品位,还有传统文化积累,是先建立整体的“风格”印象,再到具体的字形结构和点画线条的检验或练习。先有审美判断能力,再考虑技术表达能力。

领略书法之美,原来没有那么难

做一个优秀的听众与观众,

有没有实践体验并不是一个先决条件

本来,听音乐会、观赏舞蹈演出、看画展……在其他艺术领域中,音乐会听众并不是必须先学会拉小提琴、唱美声才有资格进入音乐厅,观看舞蹈演出也不必非得先学会跳芭蕾才有资格入场,看一个油画展也不必非得自己会画素描速写静物才能进入美术馆欣赏——做一个优秀的听众与观众,有没有实践体验并不是一个先决条件。

作为一个“书法鉴赏家”,实践技法与书写能力未必最杰出最优秀,创新活力也不需要达到顶尖的一流水平,但却应该着意于对已有的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作清晰的评判与分类,比如对自己早期作品与当下作品或发挥出色的作品与相对平庸的作品,有着清晰而细致的评价。又能对经典碑帖作品做充分的把握,了解来龙去脉、门派归属、传承关系,能从艺术审美的感受、区分、评判中找到中国书法的精髓,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书法艺术品鉴者、欣赏者、接受者、推广者和发扬光大者。自己手上功夫不一定是最好的甚至可能是较弱的,但目光敏锐、眼力独到,甚至可能是比许多书法创作实践家更全面、更整体、更有睿见卓识。进而论之,创作实践家会比较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越优秀的书法家,越因为艺术个性强而带有排他性。但书法鉴赏家却会不带偏见、兼容并包,只要是有价值的,都能站在作品立场上做冷静客观的分析,理性而平等地收受每一个审美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礼器碑》字帖
东汉时期孔庙的一座残碑
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乙瑛碑》
历代书法作品欣赏——乙瑛碑1
「隶书碑帖」绝美八大隶书碑帖
原碑对照 | 黄宾虹临《大盂鼎铭文》, 高古苍秀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