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

  钱穆先生书《慎独》(资料图 图源网络)

  慎独是一种修身,慎独是一种良心的坦荡,慎独是一种自强之道,慎独是一种守身之本。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实现“三不朽”的曾国藩也非常注重“慎独”的修炼。

  曾国藩在他的家书中这样写道:“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曾国藩说了那么多就是告诉家人要洁身自好,这样就可以让内心坦荡,心中无愧疚之事,人也就可以泰然处之,这是自强之道,也是立身之本。

  人生第一自强之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

  曾国藩在给弟弟们的书信中,介绍了这一段时期他修慎独功夫的情景:“倭艮峰先生则诚意功夫极严,每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三月则订一本,自乙未起,今三十本矣。盖其慎独之严,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而著之于书;故所读之书,句句皆切要之药。”“余自10月初1日起,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次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余自10月1日起记日课,念念欲改过自新。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恰好初9日小珊来拜寿,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谈。13日与岱云合伙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故,前嫌尽释矣!”曾国藩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慎独对于修身的影响。

  明代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说,他初任御史时,曾去拜见都台王廷相。王廷相给他讲了一个“轿夫湿鞋”的故事:有一天下雨后,一个轿夫穿着新鞋抬轿,刚开始时这个轿夫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的地方走,生怕水多的地方打湿了新鞋。可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一脚踏进了泥水里。于是,轿夫便一步步“无所顾惜”。王廷相十分感慨地说:“为官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啊,欲善终,当慎始。”

  《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安帝时,荆州刺使杨震赴任途中,道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曾受杨震提携之恩。为表感谢,王密“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杨震拒绝接受,说:“我举荐你是因为我了解你,而你这样做却太不了解我。”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羞愧而出”。

  《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就是,一个人在失去监督的情况下,更应该谨慎小心,洁身自好自觉遵循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做坏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诱惑无处不在,慎独,是面对美色的坐怀不乱,是面对金钱以不贪为宝,是面对不义之财以不占为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领导干部应“慎初、慎独、慎微”
为人处世有“五慎”,严格自律修身精进
君子,当守身如玉
曾国藩智慧: 慎独, 才是一人修行的最高境界
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
女轿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