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过这些摇滚电影,你就是真正的摇滚迷!

 

《大门》

大门乐队就是著名的美国迷幻摇滚代表乐队,英文名The Doors。The Doors的灵魂人物主唱Jim Morrison于1943年12月8日出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默尔本市,这个体面的家庭有着海军上将父亲和出身名门的母亲,然而父亲粗暴刻板的教育加上对和平主义的信仰使得儿子终生憎恨父亲,他们最终断绝了关系。Jim Morrison对艺术的喜爱开始于1957年,这一年Jim Morrison同家人再次移居旧金山。当时旧金山正是垮掉一代派对的中心,即使在街头你也很有可能亲耳听到爱伦·金斯伯格和乔治·考索朗诵诗歌Jim Morrison不仅整日沉溺于垮掉派的文学作品,还无比热爱法国后浪漫派诗歌以及波德莱尔、兰波等先驱诗人们的诗作,这些作品的风格以后一直影像着Jim Morrison的音乐和诗歌创作。

1971年3月,Jim Morrison告别了The Doors和美国,带着情人Pamela来到巴黎继续他对艺术的追求,他开始专心于电影剧本和音乐的创作,两人在巴黎过了一段相当安静的时期。1971年7月3日凌晨,Jim Morrison在洗澡时死于心脏病突发,年仅27岁。Jim Morrison曾说:“人们惧怕痛苦甚于惧怕死亡。很奇怪他们会害怕死亡。较之死亡,生命的伤痛更深。而一旦死亡到来,痛苦也就随之结束。我猜想,它就像是一个朋友' 死神的确像一个朋友那样带走了他,一切终于结束(The End)。

Jim Morrison和Jimi Hendrix,Janis Joplin这三个英年早逝的天才的离去,标志着60年代的结束,但他们为70年代音乐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基础,而且他们留给后世的影响远远没有消失。如今Jim Morrison静静的躺在巴黎拉雪兹神甫公墓,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到他的墓前祭奠,这里是巴黎的第四景观,不远处的肖邦和比才都没有这样的哀荣。1991年3月,Oliver Stone导演的电影The Doors在Morrison离世后二十周年纪念上映了,他选择了Vat Kitmer作为主角。在影片上映后,The Doors共有四张专辑同时上了Billboard榜,各地有关The Doors和Jim Morrison的书纷纷出炉并热销,一批又一批在Jim Morrison死后才出生的青年奉其为精神偶像...


《摇滚巨星》

与为摇滚乐大唱赞歌的《海盗电台》不同,《摇滚巨星》是在扒掉摇滚乐手那层光鲜的外皮,将那些见不得人的丑事抖落在观众面前。它虚拟了一个80年代的流行金属乐队,讽刺的是戏果、名利纷争、争夺乐队领导权之类的阴暗面。

   电影的结局是主角离开乐队玩起了民谣,这样的结尾意思很明确,就是象征着金属乐的溃败和主角的“成熟”——如汪峰所唱:“我剪去长发留起了胡须 ”。摇滚乐迷当然对这样的结局不买账,但是,对于这样一部旨在迎合观众的商业娱乐片,导演的看法其实也正是主流社会的看法——流行金属是一种低龄、色厉内荏、毫无意义的音乐类型。 

这个片子的电影原声也有很多好歌,许多重金属的知名人物为Steel Dragon写了歌,比如Sammy Hagar(Van Halen)、DIO什么的,还有Bon Jovi、Kiss等乐队的歌曲。电影原声emule上有下载的。


《重金属之旅》

拳头、中指、金属礼,重金属的现场永远是最令人血脉喷张的。虽然我已经不是一个纯金属乐迷可还是因为看到了很多曾经非常喜欢的乐队而激动,很喜欢烧教堂内哥们儿和导演最后的话。其中还有许多金属大牌,惊喜自己去看



《最后的日子》

作为nirvana的fans这个电影是不能错过的,也许有些人看完之后会感到失望。 坦白说,看完这部片子后我也有点郁闷,幸好曾看过加斯范桑特的《大象》,对他的有催眠功效的长镜头有一些免疫力。 
   我曾看过一些关于《last days》的影评,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说这片拍的冗长无聊,故事简单,就那几个长镜头剪来接去,还有就是cobain的形象塑造的不知所云。我猜持此观点的不乏nirvana的歌迷,的确,与他们心目中cobain的灿烂涅槃比起来,电影里的形象肯定给fans们泼了不只一瓢的冷水。


《昨天》

执着的摇滚疯子,当耳机里响起第一个音符的一瞬间,我看见了世界上最蓝的一片天,很纯洁很残忍,清净的一下子让我崩溃了。那一刻起我感觉我是列侬的儿子。 这一段反复看了十多遍!

贾宏声说“我觉得我还没有抗到头,我必须继续死磕,和所有人死磕”。这话掷地有声,你觉得自己在对抗世界么,其实,只是在对抗被同化的自己。被亲情融化了的贾宏声,终于做回了一个“常人”,做回负责任的社会人,喜极而泣的家人,开始程序化的生活,那一刻,你为老人欣慰的同时,你也在目送昨天的自己飞驰而去,又是一个,如此壮烈地倒下,在经过所有非人的社会修正之后。除非,你就像那些被认知为极端的个体那样,在枯萎老化之前如《碧海情深》沉回深海也好,如《彼得潘》逃回无忧岛也好,如《潘神迷宮》进入黑暗境地也好,总之,既然改变不了规则,就决绝得离开。 


《海盗电台》

不得不说,这是我在大荧幕上见过最美好的一次沉船。现在这艘沉没了的摇滚海盗船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再次驶入我们的视野,直击我们的心脏。 
   知道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后,我就把它列入“今年必看”的名单。上世纪六十年代, 我热爱的年代。我不知道把这10年从历史中抽掉,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还是更糟糕--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六十年代,我们的世界一定比较无聊。 


《金属精神》

真男人看后都会流下泪水!

金属精神,这是一部每一个喜欢摇滚乐的人都应该去看的片子!!!!! 

  这是第一部没有字幕,没有特效没有明星没有美女,仅仅靠一部简单的纪录片,在一个简单的下午傍晚让我铭记的电影,这是第一部我在看到一半的时候就毫不犹豫的打满分并且还嫌不够多的电影,而天知道我并不是金属党。任何一个正在或者玩过乐队的哥们,你们去看吧,等你们看完了,就一定会知道我所说的意思。因为太现实了,太温暖了……只有最真实的经过岁月历练的感情才是值得珍视的感情,只有最真实的经过时间洗礼而坚持如初的理想才是真正的理想,只有最真实的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被现实打倒的人,才是最值得敬佩的人,不管结果如何。 


《校园摇滚》

当看到杰克·布莱克饰演的杜威·费恩以一种难以理解的痴迷状态沉醉于摇滚乐时,恐怕每一位观众都会忍俊不尽,尤其在影片《摇滚校园》的开头他自我陶醉的夸张表演方式很能令人发笑。没错,这是一部喜剧,但同时它也是一部摇滚电影,只不过以并不太正统的方式表现着一种摇滚精神和对它的那份执着热情。 
  同影片中的杜威·费恩一样,演员杰克·布莱克在真实生活中也是一位狂热的摇滚乐迷,他甚至有着自己的摇滚乐队。也正是因为这种源自真实生活中对摇滚的那份热爱,杰克·布莱克才能够恰如其分的演绎出杜威的那份热情和痴迷,在这样一部喜剧影片中被他夸大后,于是便成为了我们眼中的笑料和乐趣。 



《几近成名》

这不会是摇滚电影里最好的一部。 但他的真诚让人侧目。 OST很出色,让我陷入了绵绵不绝的回忆。 尤其注意里面的女孩子们,她们年轻,充满活力,漂亮欢腾的像皮毛光滑的小兔子。她们在台下尽情的扭动,在乐队驻下的酒店外徘徊,在举办的聚会上跑来跑去。献出自己的身体和微笑,义无反顾的跟着乐队巡演,最后被懊恼的丢弃在某某大街。只得到一句:Just go home!


《天鹅绒金矿》

看完后却说不上有什么感觉。故事很好,拍摄剪接很华丽,但有些凌乱,运用了很多mtv的手法,人物塑造也有些不够清晰。但总归来说,还是一部好看的电影,里面的歌也都是很有水准的。

   电影的剧情大致应该算一部传记,人物原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华丽摇滚(Glam rock)领军人物David Bowie,其与另一摇滚歌手Iggy Pop的一段故事。以一位记者挖掘新闻材料为源起,用追溯自己和采访他人的方式,串起一段带着特定年代烙印的回忆。 


《摇滚芭比》

影片的音乐有着明显的Glam Rock的色彩,主人公几乎每一幕都要化妆换装,把阴柔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不断地在片中像Lou Reed,David Bowie等人致敬。比较让人吃惊地就是影片里演员性别的错位,饰演Hedwig的John Cameron Mitchell自然不用多谈,片中那位胡子拉碴的老兄(有点像《大话西游》里的瞎子...)居然是女性,真是惊为天人。John Cameron Mitchell真是个天才,居然可以自编自导自演自唱,褪去假发的他扮相有点像Placebo里的Brian,真是够阴阳人的。顺便说一下,片中扮演Tommy的演员Michael Pitt几年后在《Last Days》里成了Kurt Cobain...很意外。 
  欣赏该片的OST,的确很出彩......影片我给7分,音乐我给9分。

下面是两部比较出色的动漫改编,别问我为什么没有《NANA》。


《摇滚新乐团beck》

看过漫画和动画的朋友们想必对这部描写有关青春和乐团的电影期待很久,就像我一样,我期待着コユキ或者是真帆唱MOON ON THE WATER的场景,期待他们在the dying breed 的日本巡演上震撼的歌声。当然,我总是要对比原作和电影的差别,这样先入为主的感觉,或许让你对这部电影有所失望,但是当你真正去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场景在电影里并不是最重要的。当然,那些场景加入的时候,或许更饱满,或许就不是这 一部电影能容纳下的了。我不想说为什么小雄的歌声会被消掉,其实我期间也“diu'了几次。。。但实际上,他唱什么、怎么唱也是不重要的。这个作品已经出过漫画和动画,动画里有唱过,而电影版里的歌和动画版里的完全不是同一首,相对于漫画来说,当然是更生动了,但漫画的演唱,何尝不也引人入胜?所以说,唱歌神马的都是浮云,最重要是气氛和感觉吖!!! 


《重金摇滚双面人》

片中松山健一扮傻的伎俩堪称无敌,片中极具挑战性的双重裂变对于被赋予“变色龙”之称的松山健一来说正对脾胃,生活中是畏畏缩缩的文艺小青年,舞台上化上狰狞尸妆变身为歌颂异端邪说的地狱狂魔,《重金属摇滚双面人》中松山健一的矛盾境遇破值得玩味,乡下佬抱着音乐梦想来到东京寻梦,骨子里热衷的是柔情款款歌意甜腻的清新民谣,职业却是违背意愿成为当红死亡金属乐队主唱,而且骑虎难下,对立的理想与现实让人物怀疑起了自己的归宿,心中无音乐无梦想的人物信条最终坚定,引接空前的考验。《重金属摇滚双面人》有着搞笑的外衣,夸张的人物设置,让影片的基调一幕了然,其实挺反感松山健一片中扮相的,但考虑到脱胎于漫画式笔调也就释然了。



声明:

作者观点不代表摇滚中国ROCK-CN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众多摇滚明星都死于27岁
死去的摇滚明星
十大27岁去世音乐人
对话摇滚乐(七)
今夜经典思忆,细数10大欧美摇滚乐队!
[摇滚爵士]15首摇滚的颠峰再现(下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