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为人知的《素书》拆解线索
userphoto

2023.03.25 云南

关注


文|陶沐

阅读《素书》,许多人容易被道德仁义礼之说吸引。若是目光始终停留在道德仁义礼这一话题,就很难注意到《素书》文中预留的重要线索。

在《素书》第二段,清楚写有“贤人君子……能极人臣之位……能成绝代之功。“这句话讲明了《素书》的读者群体和阅读价值。请留意这个线索,对《素书》抽丝剥茧理顺关系,这句话正是必不可少之线头。

《素书》是臣子晋身之阶的经验总结,若是认识不到这一实质,就会出现错误解读。正如《老子》讲述的是君人南面之学,后世人若是不顾及这一前提,强行解读,就会陷入争论泥淖,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古代,社会阶层可简单分为君、臣、民三个阶层。君王,前有三皇五帝,再有三王五伯,后有秦始皇开启大一统,社会基本格局确定下来,其间兴亡更替,延续后世。君王群体多由世家豪族把持,出身平民阶层的君王,仅有汉朝刘邦、明朝朱元璋。君王易位,无不伴随血雨腥风的激烈斗争。觊觎君王之位者众多,敢于付诸实施且能成功者甚少。由此,对于社会大多数人而言,谋求君王之位并非理性行为。

臣子,初期多由君王宗亲组成,后因现实需要,君王开始招揽各色人才,先由世家大族择选,再扩大至平民阶层。成汤提拔伊尹,应该是早期君王扩大臣子来源的典型。其后,姜子牙直钩垂钓周文王,也是同一类型案例。两汉时期采取的是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为九品中正制,隋唐以降,科举制成为既定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平民,管子将民为四类,士农工商。这个分类法,在很长历史时间段上适用。唐代,韩愈在反对佛教泛滥时,提出批评,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有四民,今之有六类。就是说在士农工商四类基础上,多了道士、和尚。僧、道终为少数,古代平民的主体仍可简单归类为士农工商。

士人,这一群体,初指军士,后指士大夫和读书人。农,耕种之民。工,工匠手艺人。商,商贾之人。士人这一群体,往上进一步可为人臣,实现由民到臣的身份转变。以最有典型意义的春秋战国时代来说,诸侯纷争不已,对人才需求空前强烈,所以士人群体极为活跃,此处不得志,即刻转投他处,代表人物如苏秦、张仪。

为什么士人群体热衷于为官从政?这和各自的生产方式和价值回报有关。农人耕作,春种秋收,虽过程劳累,但对知识要求不高。工匠凭借一技之长,精艺求精,也可解决温饱。商旅跋涉,低买高卖,利润可观。唯有士人群体,其所学技能,不通过治政不能得以体现价值。

进则为臣,退则为民。古代读书人的出路,为官从政是主流,所以有“学而优则仕”的说法。君王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也乐见其成。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说得直白: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另一首众所周知的《神童诗》这样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天下大一统之后,“学好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就成了天下人的共识。

若是进而不得,退而为民。或归隐,或讲学。如孔子、荀子等人,虽后世尊称圣贤,在当时讲学收获并不多。所以,争取进入人臣之列,是奋斗目标。退而为民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和当今时代,可以通过办学开培训班获取丰厚利润的事例,不可相提并论。

士人既然视为官从政为阳光大道,那能够位极人臣,自然就成为群体的最高奋斗目标。由于身份是人臣,那么自然希望能够得遇明主。所以,我们看后世言论,对明主多有推崇,就是根源于此。不得志士人一多,对明主期盼就极为殷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是士人对此社会现实的无奈感叹。

理解了这个历史背景,我们再看回《素书》,就能看出另一番意味。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不可无一。这种观点是基于臣子的立场。君在上,视角是由上往下看。民在下,视角是由下往上看。只有臣子居其中,才需要兼顾上下。臣子的角色,决定了他们上要为君王分担管理职责,下要教化百姓施政安民。能为君王分忧,可居高位;能为百姓解难,可享功名。

顺着这一线索,往下推导,《素书》的整体脉络就呈现另一种解读。《素书》虽有六章,实为成事七步骤,一为基本认知,二为决策分析,三为人才等级,四为修身措施,五为炼心方法,六为领导实务,七为务本之道。

《素书》通篇有一纵一横两条逻辑线,横向为道德仁义礼,五层结构,此为明线。纵向为成事七步骤,为暗线。行文至此,不由想起《孙子兵法》首章讲的是五事七计,这两者之间,难道只是数字上的巧合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秦诸子的政治态度:法家为何心甘情愿依附王权
群书治要360 (2) 臣术
《梁书》里的六条名句,哪句打动你的心
《鬼谷子》:帝王九术之主位术
易经笔记之五:六十四卦第二卦
百家争鸣(韩国)之韩非子《孤愤第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