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认识绞转笔法前世今生的一张清单

(绳索)

帮主:“绞转,就是毛笔自转么,一点都不神秘!”

1.世界上本来没有绞转笔法,在古老的年代,人们学会了用毛笔书写,但刚刚掌握了基本的控笔状态下,用毛笔画出来的线,仅仅是直线,两头细中间粗的直线。


△摆动用笔下的线条(自:邱振中《笔法与章法》)


2.两头细中间粗的直线,来自于最原始的用笔方法——摆动。在摆动运笔状态下,起笔尖是因为笔锋刚刚着纸,中间粗,是因为笔锋受力铺开,收笔尖也是因为笔锋要逐渐离开纸面。这是最原始的“物理”。摆动运笔,对我们除了在笔法上的启示以外,还应该注意运笔时手指和手腕的支撑点问题。

△商代淘片(自:邱振中《笔法与章法》)

3.伴随着汉字的复杂化,审美理想的不断升华,在战国时代,出现了绞转笔法的雏形,比如对于“弯折”处的线条,不再是两个直线对接起来的,而是连起来书写。这就使得笔毫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绞动。

△战国盟书

4.古老的用笔状态下,没有刻意的提按动作,属于“平动”的运笔状态,所以线条的粗细比较匀等。

△秦·李斯·泰山刻石

5.据邱振中先生讲,绞转笔法的雏形在战国时期的出现,也催生了秦代篆书的书写风格,然而这里并不是专指秦小篆,能看到绞转笔法的演变在秦简墨迹中呈现出来。也因此,秦小篆的独创性改造,让一些书家称为“被阉割”的篆书。

△秦简

6.秦简墨迹对于古老笔法的传承,在汉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甚至是夸张。在汉简中,可以看到夸张的波挑,除了一定的审美因素,更重要的在于实用书写过程中,收笔与起笔之间的连带环绕式的承接——“毛笔沿弧形轨迹摆动,即带有旋转成分”(邱振中语)。

△居延汉简

△运笔轨迹注释(自:邱振中《笔法与章法》)

7.如此一来,隶书的“雁尾”逐渐成为了汉代书法的一种审美特质。


8.此后,在笔法的嬗变中,有一些典型的汉隶波挑逐渐被简化,比如一波三折变成了相对平直的波挑,也因此为章草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陆机《平复帖》

9.《平复帖》继承了隶书简化的笔法特征,同时弯折用笔逐渐增加,因为弯折用笔可以提高书写的效率,比如将三笔并成两笔。因此也为绞转笔法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王羲之《初月帖》局部

10.王羲之的出现,让绞转笔法的演进达到了成熟,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如果你仔细的观察王羲之的单字,会发现线条边缘的形态更加的不规则,最典型的,比如左右不对称,在一些圆转的地方,王羲之的线条出现内尖外圆的形态,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复杂用笔。

△王羲之《得示帖》局部

11.相比之下,纯粹平动的用笔,线条两侧呈对称状,最典型的是小篆;基本对称而有渐变的线条边缘多是纯粹摆动和提按用笔;绞转用笔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非对称线条边缘。

△提按运笔(自:邱振中《笔法与章法》)

12.总而言之,线条有弧度之处多有绞转笔法。


13.很多人,写了楷书,不会行书,除了不明白笔势,还在于不懂得绞转笔法。

△《书谱》单字“钟”

14.练习绞转笔法是,需要注意:不要刻意顿挫用笔,起、收笔处要空中转多于纸面转,否则会尖涩浮滑;行笔处的转以厚重圆浑为佳。


——《笔法与章法》读书笔记

斯唔嗯·超 于 上班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我们怎样认识“绞转”笔法,需要你的思考
吴大澂篆书笔法与结体研究
教你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
结合邓石如最美篆书《心经》学习小篆笔法,做好这三点是关键
中国草书四大家的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论笔法 文/沃兴华|书画天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